回覆列表
  • 1 # 敘述生活點滴

    你好,關於大家上大學的時候每月生活費多少錢?我上大學的時候是2010年,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我知道父母為了供我上大學很辛苦,家裡經濟困難,父母還是很支援我上大學,會按時給我打生活費,我那時候的生活費是500元,不亂買東西基本是夠的,我也知道父母辛苦,所以生活費都省著花,基本不會再問家裡要錢,我知道父母辛苦,在學校我很努力的學習,我知道父母的辛苦,學校有獎學金和助學金,我想透過努力學習,拿到獎學金或者助學金。這樣就可以減輕父母的壓力。我還想寒暑假打工,減輕父母的壓力,讓自己也順利完成學業。早日能夠找到好工作,孝敬父母,能夠讓父母早日享福。父母因為疼愛我,不讓我寒暑假打工,讓我好好學習,爭取拿到國家助學金或者獎學金。我大學期間基本都在好好學習,每年都拿到了國家的獎學金,父母很開心,我希望畢業後能夠找到好工作,孝敬父母,他們為我辛苦了半輩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 2 # 白白白69762

    我是10年上的大學,那個時候一個月生活費在700-1000元左右,感覺學生時代的心思很單純,也很容易滿足,每天只要吃飽,就一門心思的投入學習之中,沒有其他雜念。有時候偶爾口袋裡稍微富足一丁點,買件像樣的衣服,都能激動的幾個月都難以平靜,走在上學的湖邊,總感覺自信滿滿,一整天都是Sunny燦爛的感覺。好懷念那個時候的時光,可惜......回不去了,只能留在記憶中最深處了。

  • 3 # 白鴉acy

    18年入的校,那個時候是1500每個月,每個月可能會剩餘100多左右。現在是有戀愛基金,漲到2000每個月。

  • 4 # 若水寫文

    04年,座標武漢,每月500塊,一個人在外地求學,包含我自己所有的開銷,所以有時候夠用,有時候不夠。不夠也沒辦法,那會家裡條件不太好,弟弟妹妹都在讀書,自己也不好意思開口找父母要。即便如此,每次他們問夠不夠用的時候,我都會說夠用,讓他們放心云云。其實每到月底的時候我幾乎就天天吃炒飯炒麵這些東西,以致於參加工作以後再也不想吃麵條了,可能那會吃夠了吧。

  • 5 # 獨木鵃

    08年遠離家鄉,爸爸再去學校前把一年的伙食費生活費都存卡里,全靠自覺,有時候花的少一個月五百多,有時候身體不好打吊水一個月大概一千多

  • 6 # 空杯情感

    前幾天看網上一個帖子,一位女大學生抱怨母親一個月只給她3000多塊生活費,遠遠不夠花。

    她覺得母親在苛待她,根本不愛她,然後又問:“如果你有這樣的父母,你會和他們斷絕關係嗎?”

    現在的大學生消費水平這麼高了嗎?3000多快趕上一些成年人的工資了。

    我記得我上學時的生活費不需要那麼多啊?

    早餐兩根油條,油條一毛錢一根,一碗豆腐腦,豆腐腦五毛錢一碗,加起來一共七毛錢;午飯一份菜,素菜一塊錢一份,葷菜兩塊錢一份,我一般只吃素菜,饅頭兩毛五一個,我需要兩個,加起來一共一塊五;晚飯和中午差不多,一天的伙食費大約四塊錢。

    大學食堂的菜真挺便宜,一份雞腿四塊五,鯰魚四塊,一般一份砂鍋丸子,大約兩塊五。偶爾會來一份打打牙祭。

    我一月生活費一般控制在一百二十塊左右,我家裡每月給我一百元,然後國家每月發37.5的大學生補助,我除了每月的基本生活費外還能再攢點,這樣就能在學校旁邊的山師東路買件衣服了,那裡的衣服都特別便宜。

    我因為沒有掙錢的本領所以只能努力節流,而我的有些同學則努力開源。

    對於家庭特別困難的同學,學校會給他們安排勤工儉學崗;沒有機會參加勤工崗的同學會利用禮拜天、各種假期去打工;更厲害的同學會想辦法自己創業。

    我同班一位大學男生自己代言了一款隨身聽,沒事就在校園裡發廣告。還有一位在自己寢室開了小賣部,專門為一整棟樓的男生提供泡麵、小零食。這些同學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立自強,在大學時期就過上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

    也是很讓人佩服啊!

    現在還很懷念大學時期的清心寡慾,雖然每天清湯寡水但都吃得津津有味,如今生活好了,吃什麼都沒滋味。我特別懷念大學時期的砂鍋豆腐和砂鍋丸子,即便我現在花幾十塊錢也吃不到當時的味道了。

    大學畢業十幾年了,物價也翻了好幾番,可我覺得大學生一個月1000塊錢差不多了吧,如果家是農村的三四千的話實在是有點多,這是要逼著父母賣血的節奏,就是城裡的普通工薪階層這種負擔也挺重。

    因為本市消費水平比較低,我身邊的成年男性工資一般在5000左右,高的話10000左右,按一萬元算,這個家每月給孩子支付4000元生活費,然後還有學費,保險等,再加上家裡的一系列開銷,基本上這個家庭實現了月月光。

    可是孩子還沒成才,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賺錢能力在逐漸降低,將來孩子的就業、婚嫁、生子又是一大筆開銷,而此時的父母也有父母,他們正是體弱多病需要花錢的時候,兩者加起來就好像兩座大山,很容易就把中年父母給壓垮。

    哎,中年人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家裡花錢的地方卻在一天天增多。苦啊!

    像前面提到的女大學生,她父母為什麼只能給她3000元,這可能已經是這對父母的能力底線了,實在拿不出更多錢了。

    我實在想不出一個大學生為什麼花銷那麼大?如果你在學校裡花錢就沒數,等到了社會上要面臨的誘惑更多。有的女生薪水很高,工作到30歲了一分錢也沒攢下,大牌衣服、大牌包包、大牌化妝品一個也不能少,個別的還有負債。而此時,當她們到了婚戀市場就會吃驚地發現,男生會非常關注女生的存款、收入、理財能力,當然,他們不會像女生一樣把自己的要求急吼吼地說出,但不說不代表不在乎。

    一個人的成長從管住自己開始,沒有自控能力的人經常生活在失控狀態。所以,前些年因為花錢沒數導致的校園貸悲劇屢見報端。

    啃得了白菜,吃得了鮑魚。往往這樣的人內心非常強大,對自己人生的掌控能力也更強。

    大學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努力在校園裡儲備能量以應付將來激烈的競爭,這才是校園生活的正確開啟方式啊!

  • 7 # 傻吃悶睡871

    我們大學時的生活費,今天說出來,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

    因為我們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屆——77級,距今44年。那時國家貧窮,物價很低,生活費包括兩項,一是生活補助17元,二是困難補助4元,加在一起,每月21 元。

    每月21元,聽起來很低,實際上還真夠用。我吃飯是班上最多的,伙食費每月15~16元,其他同學大多12~13元;女同學則10元左右。至於其他費用,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安排。

    說到這裡,不妨比較一下當時老師的工資。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工資是每月52.5元,文革期間很多年工資沒長過,卻可以養活一個小家庭。因為那時經濟困難,節約為本,儉樸為榮,大家都會過日子。

    現在想想,大學時每月21元的生活費,也都很開心,節約為本,儉樸為榮,買的飯菜全都吃得乾乾淨淨,食堂里根本見不到剩飯剩菜,跟現在的食堂完全是兩種景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畢業後同學聚會越來越少,最後不聚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