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天分享
-
2 # 馬又見馬
分情況吧,如果是一類大學如985、211之類,又是比較好的專業,比如理工科能直接專業對口到名企,可以進行擇業。
因為校園裡名企扎堆,根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嚮往的企業,認真挑選一下。人的第一份職業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你未來幾十年的人生方向和發展,也對你的職業認知和職業上升有決定性作用。
進了比較大比較知名的企業,接觸的平臺、人脈、資源,是小企業一輩子都不可能接觸到的。
如果是一般性質的大學,可以多跑一些招聘會,還是建議儘量選擇進入大企業鍛鍊,可以先就業,不要挑剔工作性質,一邊做一邊再進行工作調整和職業學習。
-
3 # 杉杉小葉
看情況吧,如果是一類大學如985、211之類,又是比較好的專業,比如理工科能直接專業對口到名企,可以進行擇業。
因為校園裡名企扎堆,根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嚮往的企業,認真挑選一下。人的第一份職業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你未來幾十年的人生方向和發展,也對你的職業認知和職業上升有決定性作用。
進了比較大比較知名的企業,接觸的平臺、人脈、資源,是小企業一輩子都不可能接觸到的。
如果是一般性質的大學,可以多跑一些招聘會,還是建議儘量選擇進入大企業鍛鍊,可以先就業,不要挑剔工作性質,一邊做一邊再進行工作調整和職業學習。
-
4 # 禿了的羊
我個人認為需要把擇業放在首位!
很多人信奉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就業擇業是在中國教育不包分配之後才逐漸出現的,而先就業再擇業是在大量工人下崗,大學擴招,大量的勞動人口和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的時候的一種普遍認同的觀點。
從上層設計來講。先就業,先養活自己,大量的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而且數量劇增,如果不能提高就業率,那大學擴招就失敗了,也會造成大量的社會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先解決大學生的去向,所以鼓勵大家先就業,就業之後,先解決溫飽問題,如果沒有能力至少可以養活自己,有能力的人可以跳槽再去找更合適的工作。
而且,更主要的是,那個時候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很多新的行業在不斷生成,很多新的崗位也在被創造。解決掉了大學生最初的就業之後,會有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他們進入社會,腳踏實地的工作之後會有更明確的個人定位,去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但是這樣的觀點在現在已經並不完全合適了。
選擇更重要
現代,擇業的重要性已經遠遠大於就業本身了。
第一,選擇大於努力。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長、興趣愛好。因此對應的有自己合適的行業,合適的崗位,合適的發展機會。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每個行的狀元,一定是最適合這個行業的人。
如果你的性格,能力,專業知識,完全都不適合現在的崗位,你再多的努力也不會讓你成為這個行業的狀元。
而同時,選擇又不只是行業,還有地域,公司,崗位等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位都有不同的發展區間。如果你的選擇的方向不對,是沒有辦法達到你的目標的。
第二,現代社會的容錯率更低
最近幾年,各種創新創業的專案層出不窮,自媒體氾濫,貌似任何人都可以成功,貌似很多行業都沒有門檻,貌似我們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事實卻是,現在給人轉行重新開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轉行的門檻也在提高。
行業之間隔行隔山,行業細分嚴重,你工作了幾年之後想要轉行,很多時候你的工作經驗完全失效,你需要重新開始,而這個時候你的競爭對手變成了大量優秀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更年輕,更好培養,更有學習能力,同時要求更低的薪資待遇。
問問現在很多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普通員工吧,如果沒有在本行業取得成功,他們肯定想過跳槽、轉行,但是,他們不得不堅守崗位,因為他們才真正瞭解現在轉行的難度。
你的選擇你做主
上面是我個人的觀點,至於你自己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那需要看你自己的選擇。
擇業方面我希望你可以慎重考慮,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做出選擇。
但選擇不會是完美的,也不是自己做了認真的思考和選擇就一定是正確的。可能我們精心的擇業了,最後依然還是不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
所以,我的建議,三思而行,但也不要過於患得患失,不武斷,不衝動,保持理智就業。雖然前面說轉行很難,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一切都只是機率,我們只是選擇了大機率事件,但也許我們能獲得小機率的成功。
-
5 # 木易線上
大學畢業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也是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就業和擇業,不同的情況要不同的來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具體如下。第一類,就業即為擇業,有人第一次就業就選擇了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各方面待遇都不錯,這是皆大歡喜的;第二類,先就業,比如迫於經濟壓力必須要先就業來養活自己,這也是比較明智的抉擇,不但有了經濟收入,還能在工作中鍛鍊自己,褪去學校的青澀,等到時機成熟再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第三類,先擇業,對於這一類把情況往往需要更大的隱忍,選擇了一份職業,但自己目前資格不貴應聘不到,或者需要透過考試(比如公務員、招教等事業編),自己只能默默的準備,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家庭的支援,否則難以持續。不管哪一類,只要朝著自己的目標一天天努力,都將會有好的結果。
-
6 # 飛龍一把刀
剛華業的大學生,人生又一次大轉折,正確選擇職業發展,對自已和將來至關重要,因此,選擇職業要從長遠看待,簡簡單單找個工作很容易,只要滿足自己暫時需求的工作一大把子,因為會把就業看到了最理想的選擇,剛畢業吧,要馬上找個工作安頓下來,只要薪金夠花銷一般可以就好,這種想法的大學生很多很多,他們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們會被五花八門的職業看花眼,有時自己否定自己,一下子失去了耐心,甚至有些受破窗效應的影響,隨波逐流,白白浪費了大學時光,就業看薪水,看舒適是次要的,關鍵要看公司對今後的發展方向,公司對自己的成長幫助,以及培養有所成就,這些才是硬核部份,考慮眼前利益不利於今後人生辛福感,到時沒有後悔藥可悔,人生擇路和就業,兩條路怎樣選擇非常重要,選好了受益匪淺,選不好一生遺憾。
-
7 # 木導
當年我也有同樣的困惑、不過我們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一直堅持的是擇業放在首位、沒有合適的行業堅決不上班。我估計你會和我有同樣的疑惑產生、幾個問題你需要弄清楚。
1、你有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自身特長、比如你就是要進律所、就是要做設計、就是要當醫生、如果有這樣清晰的職業方向、那麼這個問題也就很好的解決了。選擇這個行業的公司認真沉澱
2、就業能否有一技之長能讓你獲得你想要的資金收益、比如我有個同學大學就會搞一些軟體、畢業出錢就很高的、比如長得好看做一下模特什麼的。
如果以上二者都不具備、那麼你本質問題就不是擇業和就業了、因為就算給你說是擇業你也分不清自己是不是真的在擇業、就業了你又有悔意。所以當下個人覺得你先把自己想明白了、我是誰、我會什麼、我喜歡什麼、我要幹什麼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基於問題再去找公司。公司選人其實就看你是否熱愛這個工作、是否熱愛這個行業、當你這些都符合、就算能力差一些、大部分公司是會給一個機會的!如果這個問題你自己想明白了、那麼就不存在擇業就業的問題了。你要想的是大學畢業、職業規劃是如何的!
-
8 # 鳳竹清韻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到底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要從幾個層面來講。
首先看你有沒有選擇的機會。像80年代90年代大學生畢業了,只能服從國家的分配,分到哪裡你只能去哪裡,這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當然現在不一樣了,你有了自主權,可以自由擇業,有了選擇就多了痛苦。
第二,看自己畢業的學校、專業和家庭情況。不管你就業還是擇業,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養活自己,實現個人的價值。如果你畢業於名校學的專業又好,那你當然可以選擇先擇業,因為你有資本;要麼就是你家庭條件非常好,你畢業了可以繼續靠父母來養活自己,你可以慢慢的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工作。反之,如果你畢業的學校很一般,家裡經濟條件又不好,那你就應該考慮先找到一個工作就業,養活自己,再慢慢的積累經驗,等自己有實力了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第三,要看個人的能力,不管你選擇就業還是擇業,你要有足夠的能力,這個能力不等同於你的學歷。你選了一個單位,單位也要對你進行一系列的考核,這是一個雙向選擇。如果你實力不夠強大,你的選擇再好,那麼也是一廂情願的臆想,所以首先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從專業素養到人際交往能力,去提升自己,才能適應這個崗位,適應這個社會,找到你心儀的工作。
第四,不需要把擇業和就業對立起來。不管你擇業還是就業,這其實都是一個選擇,只不過你能選擇的範圍大小和機會的多少不一樣罷了。就像人都需要結婚一樣,古代的皇帝,他可以選秀,全天下的美女都是他的,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你的地位和經濟實力決定了你選擇的範圍,適合自己就好,切勿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你擇業了也就能就業,你就業是為了更好的擇業。
最後希望已經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實現個人的價值,在未來的職業之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
9 # 職業規劃黃老師
擇業應放在首位!
職業規劃:先就業後擇業並不明智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傳統的理論和觀念在左右著你的世界觀,導致你做出錯誤的選擇;有些人明知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還仍舊用這些理論激勵自己,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尋求理論支撐,以求得心靈上的安慰。由於這些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當身邊99%的人都相信其“放之四海而皆準”時,你很難再有勇氣去推翻他們,而不得不在職場上逆來順受,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最終導致職業生涯發展的失敗。專門寫給職場新人的職業成長暢銷書籍《職場救贖――寫給迷茫中的草根族》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影響你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4大害人謬論。
謬論一:流毒廣泛的“木桶理論”
每個人天生都不是完美的,同樣有長處和短處。但遺憾的是,80%的人把80%的重點精力放在彌補自己的短處上面,卻對自己的長處視而不見。而中國流毒廣泛的“木桶理論”也成為這些人勇往直前的“思想武器”:一個木桶能放水的高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板。只要這個木桶裡的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因此,我們應該去補短,以求“滴水不漏”,從而獲得最大價值。特別是這一理論,經過無數培訓師激情四射的演講,在很多人的大腦裡已經根深蒂固!於是,“補短”也就成為了很多人懷有夢想的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課,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不回頭!
如果將這一理論運用在企業運營管理方面,會對管理者起到一個良好的警示作用。畢竟企業的運營更強調團隊合作,需要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哪一方面做得不足,都有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因此,對於一個優秀的企業而言,要想穩健發展,更強調協同作戰,生產、銷售、物流、品牌、技術、管理等各方面必須到位,這樣的組織才能360度構建核心競爭力。但這個貌似天衣無縫的理論,如果用在個人職業成長方面,則是對職業發展觀唸的嚴重誤導!
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的因素是“用人所長”,而不是“用人所短”。在德魯克的著作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這個觀點。但“木桶理論”卻幾乎為所有的中國管理者樹立了這樣一種思想:只有彌補短處,才能創造更大價值!這種理論在中國企業中被過度放大甚至神化,已經成為嚴重束縛企業發展及個人職業成長的教條!於是,在一個又一個口若懸河的培訓師口中,“補短”成了重中之重!幾乎所有的員工,甚至未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在按照“木桶理論”的指示,拼命地彌補自己的短處,卻對長處視而不見!看看你身邊的人,明明不善言辭,卻想透過做銷售的方式提高自己交際能力的人,到底有多少?!更可怕的是,抱有這種想法的人,90%以上都無法在銷售方面獲得成功,業績指標平平,內心痛苦不堪,工作兩三年之後因為無法勝任而不得不再次進行職業選擇!
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專才”,而不是“全才”。一個人無論有多完美,也不可能成為全才。每個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因此,因人而宜,用人所長,才是 人才 成長的關鍵。同樣,對於每一個在職場上打拼的朋友來說,有效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彌補短處更容易獲得成功。即使你再努力,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天生短處變成你的強項!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強項比,拿雞蛋往石頭上碰,你勝算的機率又能有多大呢?
不是說補短不重要。相比較而言,補短能夠使我們達到“及格”,而發揮優勢則能使我們達到“優秀”。在現實工作中,“及格”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一個起碼要求,讓我們不被淘汰;而“優秀”則會為我們的事業成功貢獻更多的砝碼。
把80%的精力放在優勢上面,把你本來具備優勢的東西錘鍊得爐火純青,力爭達到90分甚至100分,這才是你獨步天下的核心競爭力。而對於自己的弱勢,只需要花20%的精力做到及格即可。如果本末倒置,那麼,你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謬論二:幹一行,愛一行
案例:“……我在內地一個省會城市,畢業後就進入一家銀行工作。當時什麼也不懂,看了網上的資料,只知道銀行待遇比較好,工作穩定,很多人想進都進不去。我得到了這個機會,同學們都很羨慕我,家裡人也都非常高興……而一旦工作起來,事情就不是我想像得那樣美好了。我做的是櫃檯工作,工作量巨大,早8點到晚7點,中午20分鐘時間吃飯。中途除了上廁所,時刻都在工作。一年來,我從來就沒有任何一個節假日休息過,也從來沒有休過兩天。每天上班十幾個小時盯著電腦,眼睛受不了,不停地流淚。上班時精神過於集中,怕出錯,怕賠錢,還怕變態的客戶,精神壓力很大。每天晚上回到家,什麼都不想幹,就想睡覺。晚上做夢還是工作,經常從夢裡嚇醒……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我對這份工作實在是討厭透頂,只想快速逃離這個地方,哪怕隨便換一份工作,只要不待在銀行就行。家裡人也在勸我,希望我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有‘幹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可是,我發自內心地討厭這份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再堅持下去。我到底該怎麼辦?”
當很多人沒有辦法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時候,我們通常接受到的斥責是“沒有職業精神”,並且告訴你要“幹一行,愛一行”。但實際情況卻是,當你因為種種的原因而討厭一份工作時,你實在沒有辦法“愛”上它。否則,讓這種痛苦的“愛”持續你整個職業生涯,你的全部生活將會在痛苦中度過,你的生活也沒有任何樂趣而言。
找工作 就像談戀愛一樣。如果你只是為了結婚而隨便找一個你並不喜歡的人,那麼,這種生活將是沒有滋味的。同樣,如果你為了生存而找一份你並不喜歡的工作,那麼,你註定要犧牲你的個人興趣。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當成樂趣。正如前文所言。能夠做到這一步,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一種享受樂趣的過程。你的工作就不再是被動應付,而是為了享受樂趣而去主動前進。能夠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你想不成功都難。
有人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這也要看情況。如果你沒有強烈的排斥心理,倒是有一些可以培養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實在討厭那份工作,那麼,你是無論如何也培養不了這種興趣的。就像那個人你第一眼看見就討厭透頂,又怎麼可以培養和對方之間的感情呢?
另外,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每個人最終的選擇都是要在一個方向上堅持幾十年。如果選擇了你不喜歡的方向,你可以堅持一兩年,但絕對堅持不了一、二十年。否則,那種痛苦,只有你自己去承擔。
謬論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很多人有非常強烈的成功慾望,但這僅僅還不夠。有成功的慾望未必就能成功。當失敗接踵而來時,很多人也會反思,但他們最終反思的結果,不是將失敗歸因於職業方向的選擇,而是歸罪於自己的努力不夠。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始終相信“勤能補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樣的古訓。
努力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如果不努力,則一定沒有回報!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麼?答案是:選擇!
因為,每個人一生所走的路其實是很有限的,並不是每一條路都適合你。一個人如果用對了地方,再蠢的人都會變成 人才 ;否則,再聰明的人都會變成蠢材。我們前文所說的那個例子:舟舟的智商只相當於幾歲的小孩子,如果期望把他培養成數學家,那無異於痴人說夢。但正是這樣一位重型先天愚型患者,卻是一位無師自通的指揮天才,在音樂領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材適用,用人所長,選擇適合其成長的道路,才是成功的核心前提。有了適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會有意義。相反,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你越努力,那麼,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
你能“磨成針”,除了要“功夫深”之外,你必須保證你是一根“鐵棒”。如果你天生是一根木棍,到最後,你只能磨成一根“棒槌”。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選擇好正確的方向,那麼,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
一定要記住:選擇第一,努力第二。不要用“努力”代替“選擇”。否則,只會帶你滑向更危險的深淵!
因此,當你失敗的時候,你不僅要考慮到自己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認真反思一下:眼前的這條路,到底是否適合你?埋頭苦幹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停下來,看看腳下的路是否適合自己的方向。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即使要努力,也要在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這樣你會走得更快,更遠!
謬論四:先就業,再擇業
案例:“老師,這份工作我已經做了兩年了……當年畢業時就業壓力大,網上和報紙上以及學校的老師都開導我們放下心態,‘先就業,再擇業’,我也沒想那麼多,就隨隨便便找了一份工作……工作兩年後才逐漸感覺到,我對這份工作非常的不喜歡,成天上班也沒勁,純粹就是抱著應付的心態,兩年下來,什麼都沒有學到……我想轉行,可是人家 招聘 都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 簡歷 投了幾十份,一份 面試 通知都沒有收到,我現在連 找工作 的信心都沒有了,不知道接下來的路究竟要怎麼走……”
在工作中,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由於第一份工作入錯了行,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雖然一個人一輩子不可能從事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輩子不轉行,但對於目前競爭極為激烈、 求職 者整體競爭力不高的情況下,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超強的糾錯能力。更多的時候,我們遇到的真實情況是,伴隨著房價、物價等生存壓力的上漲,很多人不得不勉強維持著眼前的這份工作,因為一旦轉行,則意味著從頭再來,生活的壓力將無法承受。特別是對於那些要結婚買房生孩子養父母的人來說,換任何一份工作都要慎重考慮,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到“破產”的邊緣。所以,如果你第一步走錯了,以後再想回到正軌上來,則意味著你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付出更大的代價。
現在整個社會、媒體、專家等等各種單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業,再擇業”。這種論調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現了,並且屢屢出現,不絕於耳。相信當年各位大學畢業時候,也會有很多人相信了這一點吧?管它呢,騎驢找馬,先找份工作掙錢填飽肚子再說!
這是一種貌似真理,實則荒謬至極的說法!而“被就業”的出現,也說明這種現象背後的利益關係。有過職場親身經驗的 人才 會知道,第一份工作絕對不僅僅是養活自己這麼簡單。相信現在在職場上發展不順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關係吧?前面已經說過,“男怕入錯行”。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為什麼第一份工作這麼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
具體是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舉個例子來說,在父母和同學的眼中,A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從來不做壞事。假如有一天他做了壞事,大家都不願意相信這事是他乾的。再比如,B君平時是一個嘻嘻哈哈、做事不太正經的人,假如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和你說一件事,你也不會相信他。
對於 求職 的大學生來說,這一觀念同樣會影響你以後的發展。你的第一份工作會對你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你跳槽時,你的新僱主也會透過你的第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曾經有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後想做策劃,就找了一家廣告公司。剛進公司時,因為文筆不錯,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與他同時進去的另外一個人,恰恰因為文筆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劃的位子上。後來她屢次想轉行做策劃,但都是因為前一份工作經驗的影響,而始終沒有得到轉行的機會。這樣的例子,同樣也是這種觀念的影響。
2)、用人單位的成本考慮。
知道企業為什麼 招聘 員工時,都要寫上“工作經驗”這一要求嗎?因為有工作經驗的員工,可以不經過培訓,直接上崗,會很快為公司創造價值。
知道為什麼大多數的企業都不願意花錢培訓新員工嗎?因為這幫人都是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心態來 找工作 ,沒有長遠規劃,一旦生存問題解決了,而這項工作又不適合自己,他們會很快跳槽,企業的培訓成本也付諸東流!
知道轉行為什麼這麼難嗎?一是因為這些人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無法直接創造價值,二是培訓起來也比較困難,心態已經失衡,思維已經固化。與其如此,倒不如招一名應屆生,白紙一張,可塑性強,發展起來潛力更大。
每一份工作都是積累,這樣才能讓你越來越值錢。如果只是當成跳板,你遲早有一天會跳下懸崖。
3)、時間成本不允許。
現在很多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找不到職業發展方向,而當你讓他們做一個 職業規劃 時,他們又說自己還年輕,不著急。現實的問題是,能留給我們折騰的時間,真的是那麼多嗎?
以北京為例。假如你23歲大學畢業,打算到30歲成家立業,這其中有7年的時間。如果你30歲結婚買房,包括首付、裝修及婚禮支出,你最起碼要準備30萬元(這還是考慮把房子買在五環以外及房價不上漲的情況)。假如你年薪10萬,除去生活成本,一年攢7萬,那麼,你要攢4年。但如果你要達到年薪10萬,你最起碼要有3年可持續的經驗積累。(這裡所說的“可持續”,指的是你在一份工作上積累3年以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一年半載就跳槽一次,要想達到這個待遇,基本上無望。當然,個別大牛的人除外,這裡只考慮80%的普通人的情況。)這樣算下來,7年的時間就已經過去,你根本沒有時間再去瞎折騰兩三年。如果你真的折騰了,想要再回到正道上,你與別人的差距已經拉開了3年甚至更長。我遇到一個案例,工作2年,無目標,到了第三年,才基本上算確定了方向。而與他同時畢業的同學中,有人經過3年的積累,現在已經做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上,年薪10萬。
這樣算下來,你的時間,真的有那麼充裕嗎?即使你不犯錯,7年的時間,也僅僅保證你生存的資本。稍微一出錯,你就會滑向“破產”的邊緣。
讓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有進步。工作10年,重複9年,這樣的你,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還有的人會說,“‘先就業再擇業’也無所謂,我當年就是這樣做的,現在還不照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於這種說法,我的觀點是:1)、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超強的糾錯能力。你要知道,很多人因為第一份工作不利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思想上對工作和社會形成了一些負面的認識,這些認識會阻礙他繼續前進。2)、如果你一開始就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向,又為什麼非要走彎路浪費時間呢?3)、有可能由此而引發“習慣性跳槽”。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選擇不利,於是就跳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性跳槽”,心態嚴重變形,無論跳到什麼崗位上,都無法安定下來。這種情況,更可怕,影響也更糟糕!
“第一份工作要慎重選擇,它對你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提倡先擇業,美容行業女性多,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由此可見擇業的重要性,不要過於擔心找不到工作而盲目先就業,即使先選擇了就業也應該在心中抱定擇業的觀點。”、“我覺得這是輿論的誤導,對剛畢業的大學生灌輸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隨便就業等以後想轉業就難了。”、“慎重擇業吧。很多人一旦就業了,就忘了要擇業了。即使不喜歡的工作也硬著頭皮做到底。”、“第一份工作要慎重選擇,它對你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所以第一份工作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且是比較有發展前途可以學到東西的比較好。”
“先就業,後擇業”存在很多隱患,畢業生要確定自己的工作方向,不建議太草率就業,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
10 # 女子川
先就業再擇業,剛出來多多見識社會和職場,慢慢就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了,這對今後的擇業都很好幫助!除非你很堅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可以直接嘗試這塊領域。而有的人比較迷茫,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做出選擇。
回覆列表
這個得看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一般的話,建議你先就業,先生存,之後再謀發展。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的話,你可以慢慢來,先擇業,選擇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職業。
就業是為了生存,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早點實現獨立,早點實現自己的價值。擇業是為了自我實現,追尋自己的人生夢想,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屬於更高層次的追求境界。
作為學生,在即將步入社會之前還是要自己冷靜下來思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儘快適應社會的需求。在還沒有能力改變環境時,適當改變自己的心態,熱情主動,積極進取,勤快踏實,敢於從基層做起,不斷積累和提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