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豬豬俠i生活

    畢業好幾年了。總想回母校食堂再去吃一頓,學校的飯菜真的有很好吃的,在別的地方吃不到,很多同學畢業後回母校也都是會去到食堂再去吃,飯菜還是當面的味道,只是我們卻回不到從前了!

  • 2 # 雙木科技

    有一種味道,估計這輩子都忘不了,那就是食堂裡土豆絲炒肉的味道,土豆絲鮮嫩可口,肉絲精瘦鮮美,最令人難忘的是一隻蚯蚓的加入,把味道提升到了極點。

  • 3 # 落花何所之

    大學食堂對於我來說是整個青年時期最具有意義的寶庫。我這種不經常出去玩一直待在學校的學生,大學四年99%的飯都是在學校食堂解決。所以吃過的飯都記得非常清楚。

    我認為難忘的味道有兩種,一種是飯菜的味道是你最愛的,完全征服了你的味覺,你已經迷上了氣味不能自拔,因此難以忘記,伴隨著記憶於一生。還有一種便是視覺感了,不是因為飯菜好看,而是打飯的人好看。大家都知道,大學食堂有很多做兼職的學生,大都是大三或者大四,而且女學生佔的比例較高。有時候去餐廳吃飯真的會碰到做兼職的長得很好看的女生。所以為了見到她,只好每天去那個地方去吃飯了。

    我是屬於第二種情況了。我對於飯菜都保持一致的態度,學校飯菜的味道我覺得都一樣,沒有完全抓住我味覺的飯菜,但是我的確多次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長時間吃飯,完全是遇到了好看的女生。

    有一次是在學校南面靠東的食堂二樓。大三了有一天中午下課後,和一個同學一起去吃飯。他推薦了那個地方,我問什麼原因,他說有個好看的女生在那裡做兼職,而且飯比較便宜。到了地方後,那是我是第一次見到她,扎著馬尾,瘦瘦的個子差不多我一樣高,175cm左右。她在飯廳內,我在飯廳外,我們中間有一堵貼著白色瓷磚一米高的牆和從樓頂垂直吊著的厚玻璃,牆和玻璃垂直有30公分的沒有格擋的空間,用來取飯的。我告訴她我要吃的飯,她問了我一遍作為確認寫在紙條上,聲音不大但是可以聽的很清楚。她把紙條遞進去,回過身來繼續看其他人有沒有要吃的飯,我和她面對面站著,她戴著口罩,我只能看到她的眼睛,就這樣我們倆一直這樣站著,我正大光明的看著她的眼睛,她寫字條的時候就看她的手…………就這樣我在那裡堅持吃了一個月的飯,後來胃受不了就換了地方,過了幾天去那個地方,沒有看見她,找遍了二樓餐廳也沒有見到她,應該不做兼職了,或者畢業了吧!但是她的馬尾,明淨清澈的眼睛,可以破新橙的纖手,我是一直記得的。

    還有一次是去學校北面的食堂,那些食堂是私人承包,和平時大街上飯館的佈局是一樣的。應該是大二的夏天吧,有一次在經常去的一家吃炒麵,發現多了兩位兼職的女生。她們把吃完飯的碗收拾到後廚,然後擦擦桌子掃掃地。當我看到她們其中的一個人後,馬上就自動遮蔽了其他人。她扎著馬尾,個子大概在170cm左右,穿著深粉色的鞋,特別安靜的做她自己的事。從此,我就一直堅持在那裡吃飯,有時候幫我把水拿過來,有次坐在我桌子對面吃飯,說實話,那次我是帶著緊張感吃完了那頓飯。一段時間後,她也不見了………。

    對我而言難忘的飯就是因為食堂做兼職的兩位女生。簡單的馬尾,清澈明淨眼睛會一直存在於我的記憶。單純的情愫構成我大學生活最精彩的部分。

  • 4 # 109819心想事成

    那種味道永遠不會忘記的,因為那是八十年代初期,農村老家生活不是很富裕。上學後給二十元生活費,一頓飯幾角錢,生活水平比在家裡好幾倍。哪個時間畢業包分配。所以同學們沒有壓力,每天快樂生活著,學習著。到了第四節就會想起食堂香噴噴的飯菜。有包子,饅頭,花捲,餃子,麵包,發糕,酥餅等。菜也有西紅柿,黃瓜,辣椒等好多種。那時年輕愛活動到了第四節就有點餓了。所以有種特別渴望吃飯的感覺。印象最深的是八月十五,傍晚吃飯時,一人分了兩個月餅。那時在家裡好幾個人吃一個,現在一下分兩個,心裡一下有種富豪的感覺。現在想起那時的生活,更多的是想起再也回不去的年輕歲月。想起那時的生活,是想起一起生活過學習過的老師同學。特別在一個宿舍生活過的親如兄弟的同學。在此祝福他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有一個快快樂樂的晚年。

  • 5 # 圓子侃影

    出去工作這麼多年,現在回憶一下,感覺還是大學裡面的飯菜最豐富啊!北方的饅頭,麵條,水餃包,南方的米飯,各種小吃,應有盡有。與現在的工作餐相比,瞬間感覺大學時候的食堂就是一座“美食城”啊。

    難忘的味道一:砂鍋燴菜

    我是北方人,雖然來南方工作這麼久,還是不喜歡吃米飯,逮著有賣麵食的地方就狠吃,有饅頭,麵條絕不吃米飯。記得大學時候自己最愛吃的除了頓頓離不了的饅頭外,就是學校餐廳二樓的一家賣砂鍋燴菜的。(現在這個點,想想那個,竟然還會有點餓,額......)。不知道大家吃過沒,那個燴菜的味道確實不錯,河南人都吃過燴麵吧,燴菜其實就是裡面少面多菜而已,但是味道很獨特。最喜歡吃裡面的菜了,香香辣辣的,特別是冬季凍的手打哆嗦時候,喝上一碗,真是從頭暖到腳脖子啊。

    難忘味道二:油潑面

    除了砂鍋燴菜以外,大學食堂還有一種麵食,也是我到現在再沒怎麼吃過,特別想念的一個味道。油潑面,現在也很多,但是吃不出那個時候的味道了,大學時候我的一個室友是南方人,第一次硬拉著她去吃這個面的時候,她還挺委屈,吃過後,竟然嘖嘖讚歎:"身為一個南方人,這是我吃過的最可以的一種面..."。哈哈,好吧。讓南方人愛吃上面條,就像讓一個北方人愛上吃米飯,愛吃上皮蛋瘦肉粥一樣,,不容易啊。

    現在依稀記得學校其他一些美食,也比較有味道,比如一些菜品啊,像紅繞茄子,那個魚香肉絲還有麻婆豆腐等等,都是常見的,也都是當時吃飯必點的。學校的味道,哎,不一樣啊......我的大學,我難忘的“味道”.....哎,回不去了。

  • 6 # 探索深度

    記得很清楚,大學食堂既有美好的回憶又有不好的印象。

    不一樣的大學不一樣的食堂,給人的印象也會有差異,或許在大學食堂裡你和同學夥伴們有美好的回憶,那麼大學食堂的味道就是美好的。如果你的大學食堂做的一些飯菜非常可口,食堂裡有你喜愛的食物,當你開心時會想到它,當你不開心時也會想到它,有了它的陪伴你的大學生活豐富了很多,也過的開心了許多。

    我喜歡我們餐廳的五穀漁粉,當然魚粉也是我們學校的招牌,每次去排隊的人都有很多,雖然排隊的時間有點長,但是依然擋不住大家愛吃的熱情,每次看著一大碗滿滿的魚粉,湯濃濃的,酸酸的,香香的,吃在嘴裡都感覺很滿足。有時候在外地久了就會特別想念它,它是我對母校美好的回憶。

    當然學校食堂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好吃的。學校的劣質米飯是讓我最難忘的,也最想吐槽的事,又硬又幹,難吃到不想再吃,為了果腹還是必須得吃,這種感覺無法形容卻很難忘!

  • 7 # 爬樹的考拉1

    永遠都忘不了學校食堂的土豆雞塊,土豆排骨,把子肉,每次去吃都能吃兩大碗米飯,還有雞汁鮮肉的九龍包配上奶茶,真的好好吃

  • 8 # 教育的目的

    懷念!大學每個食堂都是一個美食城。

    首先是離宿舍最近的西苑餐廳,我們也管他叫二食堂。三層,各種美食大集合。最愛一樓的瓦罐湯,每天喝都不膩。

    其次是二樓的套餐,也是我們最常吃的。兩個素菜4元,一葷一素6元,兩葷8元,宿舍都很喜歡吃雞蛋羹。不知道現在漲價了沒有。

    晚飯常吃的麻辣燙,來一大碗,特別滿足。

    因為是民族院校,少數名族較多,還有清真食堂。最愛蘭州拉麵,那味道和別的地方就是不一樣。

    清真食堂一樓的旋轉小火鍋,隔三差五去吃一次,邊吃邊聊,實惠又開心。

  • 9 # 一哥於一

    一哥“美食與心之旅”之——吃在鄭大的記憶

    八九年,暑氣未退、秋陽正熾,我只身到鄭州大學歷史系報到,校園內緊張的氣息還沒有完全退盡,偶爾還有些大風吹過的蛛絲馬跡,不過數年之後或許只是個記憶中的時間分界線了,就是那年,我在樓下買了兩個洋瓷碗一雙竹筷子一把小鎖,食堂管理那交了當月的糧票每斤加了一毛多錢買了三十斤主食、十塊錢的菜金,開始了我四年的大學生活。

    鄭大文科這邊有四個食堂,三個在生活區西側靠五十七中後牆,大概可能是六七八號吧,記不大清了,十號宿舍樓後有一個清真食堂,剛開學的時候,由於家庭條件差,菜是不敢買的,一般是早晨兩個饅頭就開水,中午白麵條四兩,極少要菜澆頭,晚上一個饃就白開水或者是夢中數星星了。有一次一個同學說,來,我給你盛碗甜湯去,我很期待,盛來一看一嘗,這不就是老家人吃的白麵糊塗嗎?哪是甜湯啊,一點也不甜啊。

    後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兩份勤工儉學的活,一份是給考古專業看發掘品庫房、一份是打掃男廁,又代了兩個初中學生家教,有了較好的收入,舌尖上自然也好了許多,早飯敢喝甜湯了,中午白麵條外再來5分錢的燒綠豆芽或者洋蔥、西葫蘆了,晚上可以吃上兩個白麵饅頭夾鹹菜了。隨著少得可憐的積累和學校補助的發放,洋瓷碗中也漸漸有了油水。中間那個夥上師傅做的燴麵是一碗一碗做的,調料味重、油水濃厚、解饞的很,北邊夥上有師傅炒菜做的真不比外邊食堂差,只是價格稍貴了些,偶爾是可以吃上一次的,清真食堂剛開始是要看學生證的,後來跟回族同學去了幾回,師傅也不再說什麼,當然燴麵、拉麵做的真好吃。最盼望的還有每年冬至,同學們用班費來一次自助餃子會餐,我在家裡是會做飯的,包餃子可以說是形如元寶餡多皮薄。更讓我牛了一次的是野炊,我築了一個地坑火灶,火大無煙,自是誇耀了一番。

    當時,開放的小生意也有,金水河橋旁有人賣五個面塊一包的天方泡麵,用開水沖泡加上調料簡直是的對自己最好的犒賞,加上汽水一口下去暑氣疲勞盡除,晚自習後有人在樓下把泡麵用雞湯煮一下加入調料雞蛋蔥花香菜,更是好吃加一等了,如有米線一碗,定能瞬間秒殺,哪管雞湯燙嘴起泡,後來在九號樓後開了一個時間的小吃,品種多了一些,不過沒有多長時間被叫停了,味道已無從記憶。

    到校園外吃的首選當然不外乎東門外康復前街的黎記、南門外淮北街的蘇記燴麵,碗大貨足味美,如能來上半份冷盤,一紮飯店門外大罐裝的生啤,那真是快意,出北門東拐進兌周村的衚衕,清真小吃是很地道的,張同學姐夫是跑業務的,有一次請我們吃了我人生第一次吃到的魚香肉絲、糖醋里脊,成了我一生美食的記憶。出北門西去有個燕蓉園食府是當時最牛的酒家吧,當時還炒作過最低消費什麼的,家中堂兄是政府官員,有一次來鄭辦事豪爽地請了我一次,因為不是那個消費群體加上不勝酒力,美食如何已沒有記憶了,不過下邊的燕蓉燴麵真的好吃,價格也貴得多,總共吃過兩次,有一次是離校之時單位來人接我時吃的。

    匆匆,過去了,如煙如雲,厭倦了應酬的酒席之後前幾天又到黎記小吃,沒有記憶中的油水重料,或許如這日子,自是清淡了許多。

  • 10 # 知一漫談

    那些年,大學食堂的紅燒肉和大肉包子真讓人難忘啊——

    據說,現在的大學食堂叔叔阿姨們腦洞開得特大,什麼都敢往鍋裡放。“月餅炒辣椒”“爆炒妙脆角”、“番茄炒菠蘿”“雞頭炒雞頭”“油炸哈密瓜”“米炒葡萄”蘋果炒豆腐”“西瓜梨炒肉”等中國第九大菜系不斷推陳出新,光看菜名就讓人肚子餓,口水流。大學食堂的伙食標準已經不是吃好吃飽,而是吃花樣、吃情調、吃創新了。當年的我們可沒有這個口福。

    進大學之前,我沒有進過食堂,是從小是吃媽媽做的飯長大的,媽媽手藝好,一盤小炒蓮白都能成功地將我的胃牢牢抓住。不過因為沒有油水,我一個女孩子上大學前得吃了三大碗飯,放到現在,一家三口未必吃得了這麼多。

    那個年代,物質極其匱乏,我們剛過了要用肉票買肉的年代,但市場供應還是相對緊張的。家裡孩子多,經濟上也不容許買太多肉吃。媽媽每次買肉,還都是撿著肥肉買。因為肥肉油水比較厚,寬裕的時候,最多就是買一點五花肉了,五花肉買來,剁成肉末,炒一小碗冰在水裡,或放在通風處,每次炒菜放一小勺子,天天有肉吃,天天不過癮,到口不到心。吃大肉那是隻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有的口福。。

    所以,家裡連肉都難得吃上一頓。一下子在來到大學食堂,手裡捏著國家補助的二十幾塊可以自由支配的飯菜票, 看著食堂裡一二十種菜可自由達擇,不由得心花怒放!

    一頓飯幾毛錢就可以搞定。還可以天天換著花樣吃。

    關鍵是大學裡有肉,有紅燒肉!還有大肉包子呢!

    女生居然還可以買半份肉。當然,大包子不能買半個。食堂的大肉包子便宜又好吃,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每次包子抬上來,跑慢一點就被搶光,所以搶包子成了我們這些學生早晨的競賽和樂趣。我是在本地上的大學,學校離家較近,食堂賣包子那天,我總是一大早就起床排隊,搶完大包子,飛快地抬著大肉包子跑回家,送給兩個妹妹吃,做姐姐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最難忘的還是紅燒肉。

    拇指大小的紅燒肉,經過長時間的烹飪,肉裡的肥油會慢慢排出。紅而亮,香而糯,肥瘦層次分明,內質爛而不糟,我喜歡將肥肉放在舌尖慢慢一抿化在了口中,滿口留香,味蕾得到無上滿足。加豆角、土豆、紅薯、粉條、豆皮、海帶、豆腐、竹筍進去,統統吸收肉的香醇又不失本味,都是我的最愛。

    然來我一般是不捨得常常買來吃的,

    大多是到每個週五中午吃完飯,我便會拿一個大口缸到食堂打上五份純紅燒肉。,給食堂那個眼晴彎彎的阿姨說上幾句好話,她便會多給我兩勺汁,我帶回宿舍,下午放學,油已凝固了,小心翼翼拎回家,媽媽早已洗好了土豆或者海帶之類等著,我們將紅燒肉燒熱,汁倒出來。加在輔料中燉熟,再例進紅燒肉,出鍋,全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開啟一個有味的週末。

    因為有紅燒肉,有大包子(後來我知道便宜是因為國家有補貼),我當時並未覺得上師範大學有什麼不好。在那些簡單平凡的日子裡,那一個個大包子和一碗碗紅燒肉中蘊藏的簡單美好的幸福滿足至今讓我回味。

    那時候的幸福是如此簡單快樂!有肉吃,包分配,沒壓力。就覺得當今後當個老師也不錯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非985,211或者二本學生在大學努力考到985,他們為什麼不選擇在高中努力直接考到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