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梁妙招匯

    一、有規劃的花錢

    大多數的父母因為擔心剛獨立的孩子不會合理的消費,都會每個月定時給孩子卡里打生活費,當然也有一個學期全部打的。不管是每個月定時還是整學期一起,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都應該對我們的這筆錢有一個規劃。我們可以將我們的錢根據必須消費與否來按比例劃分,比如說一日三餐的消費這是必須的,可以給百分之六十的比例,百分之二十生活用品,百分之二十為其他。生活費不能像牙膏一樣大部分月初就用完,小部分由剩下大部分時間來節約的擠。所以千萬要有規劃的花錢,不能剛開始幾天大吃大喝,後面所有時間啃饅頭。

    二、養成記賬的好習慣

    生活費雖然不多,記賬可能你會覺得沒必要,但是恰恰相反。

    必要之一:可以記住你所用的消費,不清楚時檢視歷史賬單,可以看清自己錢的走向,避免自認為丟失或者被盜,解除心理疑惑;

    之二可以總結該消費該不該花,為未來自己的花費做警醒;

    之三可以鍛鍊自己的理財能力,為以後造福。所以,記賬習慣對每個人來說是很必要的。

    三、杜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

    生活費之所謂稱為生活費,因為是我們生活一日三餐必須的資費,所以大部分肯定是用於吃飯花費。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要杜絕,不能說品牌的物品質量好,大部分的錢就花費在某品牌衣服、鞋子、或者生活用品上。當然不能說你不能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但是要量力而行。以後工作了,有自己的工資,負擔得起想買就買,但是現在不行。現在你用的是父母的錢,揮霍父母的汗水,談什麼高品質。所以,要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說NO。做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理解父母且有正確消費觀的大學生。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我們未來人生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2 # 我在北京的日常生活

    1.社會應當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氛圍2.學校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向大學生灌輸正確的消費觀

    3.家長可以適當控制子女的生活費用,同時讓子女瞭解借貸的風險。

  • 3 # 呆到自然瘋丶

    現在的社會,想要讓大學生理性消費?不存在的基本。都是攀比心理等其他因數,這個舍友用這個電腦,那個舍友用這個化妝品等等。。。。

  • 4 # 我姓丶馮

    1.先應當學會記賬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抱怨,收入就只有那麼點,都是死工資,除去各種花銷,完全剩不下錢,這似乎成了一個死迴圈,無法解開的結。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收入不能突破,那麼,你的花銷是否理性消費了呢?很多時候大家都是看著信用卡的賬單才開始後悔,為什麼這個月又買了那麼多?感覺自己沒有消費那麼多啊!實際上,可能你在一些促銷活動以及日常消費中,根本沒有管住自己的手,買的時候一時興起,事後也沒有仔細思考是否有必要買,是否剛需。實際情況可能買了一大堆對自己沒用的東西,有的人買了衣服後連標籤都沒有撕就一直放在衣櫃裡……要解決這些盲目消費的問題,首先必須要學會記賬。可能很多人不習慣用手寫記賬了,沒關係,現在一些APP都可以實現這個功能,每天花幾分鐘梳理一下自己的消費情況,詳詳細細地如實記錄下你的消費,記錄的同時你開始分析自己當天消費是否過多,比如一天消費了上千元,那麼就要規劃本月再也不能如此大筆的消費。而記賬的目的還可以讓你每週、每個月進行反思,進而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消費,比如電子產品、網上購物等,可能對自己不是必須的,只是當時特別想擁有而已。透過記賬,實際上是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這是理財中非常重要的。學會控制情緒,抑制衝動型消費 年輕人理財最首要的就是需要抑制一些衝動型的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理財其實很簡單,重點就是要減少非必要性的開支,節省就是一種增長。理財者一定要具備“自我約束力”,理財不要盲目跟隨,也不要輕易掏腰包。如果碰到難以抵擋的誘惑,可以找個更長遠的目標來時刻警示自己不要亂花錢。2.強迫自己強制儲蓄 第二點就是要強迫自己存款,這一點跟前面記賬是有關聯的。比如題主一個月收入6000元,那麼每個月可以讓自己固定存款1500-2000元,這筆錢是不能動的,除非家裡發生了大的開支,否則,每個月的強制儲蓄就嚴格執行。這樣做的好處有二:其一,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因為從總收入中砍掉了一部分來強制儲蓄,那麼就等於收入少了,你的所有預算都是在4000元的總收入下規劃,那麼,自然就會節省一些。其二,每月按期的存款可以用於以後的投資,一個月2000,看上去不多,但是一年下來就有2.5萬左右,隨著後來收入的增加,5年後,你的存款起碼有10多萬,這種情況下,再透過其他辦法,比如找父母幫忙、朋友幫忙,就可以湊足買房的首付款了。當然,在北京的壓力會更大一些。總之,強制儲蓄的存款,可以讓你以後不論是買房還是做生意,或者是其他,都有投資的基礎了,否則,看著房價飛漲,你也只能望洋興嘆。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 年輕人愛衝動,心態容易因環境發生變化。投資是一門“內外兼修”的功夫,除了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理財品種以外,身心健康並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這也有助於提升財富獲取的幸福感,而提升幸福感才是理財投資的最終目的。 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沒有風險很低收益卻特別高的好事。好心態決定好人生,理財不可能是一路高漲,肯定要面對曲折,年輕人一定要有一個強大不屈的好心態。

  • 5 # 小美兔姐妹的成長日記

    大學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素質,重視學習,不去攀比外在的東西。家長適當地控制孩子的生活費。大學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開辦各種社團,讓學生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自然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去攀比了。

  • 6 # 有賴

    不請自來。

    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 要多和孩子溝通,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

    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遇到問題,不要害怕,要講出來一起解決。

    試想:

    在當初需要錢的時候,和家裡要,那麼就可以不碰那些所謂的“校園貸”。

    在還不起第一筆的錢的時候,和家裡溝通坦白,趕緊解決,那麼後續那些堆成山的利息也就不復存在了。

  • 7 # 小睿源頭甄選

    我認為沒什麼是良好的,可能大家認為不要提前消費就是良好,省著花就是良好,我個人認為不是這樣,其實國家層面也是估計百姓提前消費,所以才有貸款,也不希望百姓省著花,所以銀行存款利息這麼低,所以我覺得適度和適合自己就是良好的,比如,你想過精緻生活,那麼你就努力,多賺錢去兼職,去做一些有償服務(比如擺攤,開店,創業等等)如果你想過著普通簡樸的生活,那麼先安心學習,不要去羨慕別人,過好自己,有一百花50,存50,這樣也是可以的(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8 # 雅典的夢韻

    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確實是一個學校和家長都應該關心的問題。

    大學生是祖國的人才,不僅要學習好專科知識,同時也要培養自控力、自律、團隊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從心裡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純粹的吃喝玩樂、攀比奢侈,嚴重的偏離了大學生的學習軌道,錯誤的價值觀只會引入學壞、墮落。

    學校營造“追求科學、崇尚真理”和“對國家負責”的使命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生、尊重創造,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通病。

    家長多關心學生,多與子女溝通交流,有問題及時的處理,讓子女感恩,重心用在學習上,不過度消費,不任性妄為亂花錢。

  • 9 # a暖暖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站在教育者如老師,和管理者如輔導員的角度,目的是要透過徵求大家的意見,來尋找引導學生樹立良好消費觀念的方法和措施,另一種是現在學生家長的角度,更多像是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家長,希望透過正確的引導,真正透過大學教育來培養好下一代,真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不論是哪一種,我感覺最核心的問題並沒有太多的差別,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弄清楚金錢的意義。

    既然講消費,談金錢就是避免不了的,畢竟金錢是支撐消費的唯一載體。金錢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有時候會聽一些名人講:金錢對我來講沒有意義!這些我們聽起來感覺到詫異的觀點,其實是建立在不同物質基礎之上的。當你的錢財足夠支撐你所有的慾望或夢想的時候,你也會擁有同樣的觀點,但當我們為給父母或者女朋友買個禮物而囊腫羞澀的時候,你還會說金錢沒有意義嗎,肯定不能!因為這個時候金錢的存在制約了你,進一步讓你充滿失望。所以,金錢的意義是什麼?當它多的時候,有些東西卻怎麼也買不來,比如友誼、親情和健康,當它少的時候,才發現有些東西缺了它買不到,比如一枚鑽戒一套房。真正深入分析金錢,它存在的意義僅僅在於滿足物質的豐盈,而卻滿足不了非物質的需求,知道了這個特徵,在面對金錢時,就要把金錢的作用主動排在非物質的精神物質之後。

    二是弄清楚人生的意義。

    人生在世,大多不過百年,究竟如何度過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古人給出了很多答案,其中更多的是類似孔子的看法,嘆息人生中時間的流逝,逝者如斯!五千年的文明告訴我們,不論一個人取得多大的成就,人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如水滴,但我們要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並不需要名垂千古,更不追求流芳百世,達到像孔子或愛因斯坦一樣的成就,但最少在年老時回頭看自己的一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有時間、有能力去積澱自己,有廣大的舞臺提升自己,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那我們就要勇敢去做、去嘗試,去做成功的機率是百分之一,但不做就是0。而不應該是相反,年輕是碌碌無為,等上了年紀過上了孤苦伶仃的日子,再來後悔就為時已晚。

    三是弄清楚家庭的意義。

    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離不開家庭這個最基本的單元,我們在小時候受到家庭無微不至的關懷,一直都是家在默默的奉獻,而當我們有能力去反饋,或者說有能力少添一點負擔的時候,一定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朋友哥們的關係很重要,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給我們的幫助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自己的家人,但是作為男人,家庭責任始終要放在第一位,如果這個本末關係倒置了,可能年輕是感覺不到,一旦上了年紀就會懊悔不已,古人講,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能切身感受到的哲理。

    講完以上三個方面,對於大學生消費觀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最少有幾個原則:

    一是不論有錢沒錢,消費不能超出消費本身,換言之不能超出金錢本身的意義。說簡單點,金錢是為了物質交換的,絕不沒變成情感交易,用錢維持的關係弱不禁風、吹彈可破。

    二是大學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自己更頹廢。大學是一個跳板,社會上絕大部分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在大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點,找到了人生價值,選擇頹廢的人,一輩子就廢了,而不合理的消費會讓人費得更快!

    三是大學是家庭和社會的橋樑,我們可以選擇依賴家庭多一點,但最好要學著去反饋這個家庭。反饋並不是指經濟上的反饋,更多應該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反饋,明顯超出自身需要和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費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四是要多做平衡,學會做選擇。朋友關係、社交網需要維,但如果一味地透過不理智的消費,其中當然包括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費來維持,只會越來越惡化社交關係,甚至自己的家庭不堪重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大學的自主招生對特長和獎項幾乎都有要求,中小學卻在減負,你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