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二貝二加油寶貝兒

    作為父母,我認為"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是無用的"這種說法是成立的。為什麼呢?

    用幾個例子來說明下吧。

    帶孩子上街時讓孩子幫忙拿東西。

    很多父母跟孩子去上街經常是自己大包小包的提著,而邊上走的孩子則兩手空空。這個時候,"狠心"的父母便會讓孩子幫忙拿一些東西。這樣做的目的是鍛鍊孩子體貼父母,在父母困難或忙的時候知道給父母提供幫助而不是事不關己,袖手旁觀。類似的事情比如家裡打掃衛生你在拖地讓孩子幫忙掃地,或廚房做飯讓孩子打打下手。

    與孩子共享零食或其他好吃的。

    很多父母家裡買了零食或有好吃的,總是第一時間想到留給孩子,自己捨不得吃一口。看著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覺得心滿意足。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習慣,有了好吃的只知道自己吃。因為他會覺得即使給了父母,父母也不會吃,乾脆自己吃了算了。久而久之,便會生出自私自利之心,不會懂得孝順父母。會出現所謂的"白眼狼"。其實與孩子共享零食或好吃的,一來可以知道孩子們的口味習慣,二來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一起品嚐美食一起討論美食,與孩子們的話題無形中會增加許多,而且孩子習慣了與你分享,他在今後的日子裡吃什麼都會想到給父母留一份,孝順之心自然而生了。

    孩子跌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

    孩子跌倒,相信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特別是在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有些父母見到孩子摔倒了會很快地將他扶起或抱起來,這在孩子初初學走路的時候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慢慢地放手,讓孩子在跌倒了後自己爬起來。在抖音上看到一個父親的做法有趣且有用。這位父親在孩子摔倒了以後,見孩子趴在那哭。爸爸呢,沒有立馬起身去扶,而是學孩子的樣子摔倒,然後爸爸自己鼓勵自己站了起來。孩子反倒覺得有趣,不哭了,學著爸爸的樣子,站起來了。我相信孩子在有過幾次這樣自己站起來的經驗以後,會毫無猶豫地選擇自己站起來。如果父母不"狠心",只要見他摔了哭了就去把他抱著或扶起,孩子也會形成依賴,摔了會等著父母,不抱或不扶的話還會愈演愈烈,在地上撒潑打滾,這樣的情形相信大家也見過不少。

    因此,父母的很多"狠心"才是有用的教育。

  • 2 # 臭123

    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是這樣嗎?

    其實我們看待這個問題,得分好幾種情況,首先得分析一下自己家孩子的學習習慣狀態,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長督促學習方面的事情,很多時候可以自主完成學習方面的事情,主動要求培優科目,這樣的孩子,父母狠不狠心完全不重要。另外一些孩子原本是非常聰明,但是心思都沒放在學習上,如果父母嚴厲管教,狠心督促逼一逼,可能就好很多,有些孩子可以逼,有些孩子則不行,我見過一個真實案例:某同學2年級開始報培優,私立學校,在班級排名倒數第二,結果有一天倒數第一轉學了,孩子外婆沒辦法,逼得孩子一週培優3天,後來慢慢發現孩子有進步,而且並不反感,慢慢一週去7天,每天放學就去培優到晚上9.10點,對於外人看來家長真是狠心的,最後的結果是孩子非常願意來學習,不希望在家裡,因為家裡不會做的總是捱打捱罵,成績從倒數第一,一學期時間飆升到十幾名,如果是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狠心點比較好。

  • 3 # 餘暉不絕

    我認為,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適度的狠心是必要的。

    我說的”狠心”,並不是”棍棒出孝子”的暴力教育,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捨得讓孩子吃苦。

    第一,捨得讓他承受勞動之苦。愛孩子從捨得用孩子開始,讓他從家務活做起。越捨不得用孩子,孩子越不中用,巨嬰不是一天形成的。

    第二,捨得讓孩子承受挫折之苦。平時從生活瑣事歷練他,當暴風雨來臨時他才無所畏懼!

    第三,捨得讓孩子承受讀書之苦。讀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寒窗苦讀,當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堅持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廢。

    第四,捨得讓孩子承受批評之苦。 孩子犯錯,要及時批評,更讓老師去批評。讓孩子明辨是非,在成長的路上會走的更踏實穩健。

    有管有教有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與其將來上社會被撞得頭破血流,不如小時自己嚴格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慣子如殺子”,父母越”狠心”,孩子會越出色!

  • 4 # 師姐談教育

    是的,在我看來過分嚴格和過分放任都是無法將孩子教育好的。

    我們家長應該做的就是,讓家庭變得更像家庭,讓家庭的氛圍更加溫暖和諧。家庭教育是最早對孩子進行的,並且會影響孩子整整一生的教育。他對孩子培養的不是知識,而是從日常生活中傳遞出來的情感、觀念、道德、日常生活的智慧還有家長的經驗,家中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是孩子未來生活更溫馨和諧的保障。畢竟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輔導功課不是我們的專業,我們家長應該做的就是重視家庭氣氛,要給予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援安慰。

    前些年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家風”,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家庭的家風,有好的有壞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就是我們家庭的家風,這是每個家庭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那麼家長肯定有疑問了,在家庭中到底該怎樣與孩子相處?孩子犯錯時到底該怎樣管教孩子呢?實質上,我認為當孩子犯錯時,必要的懲罰是可以的,但是家長必須掌握好度,不能隨意謾罵侮辱孩子,正確的“懲罰”應該是懲教並施。首先要教給他正確的事情應該是怎樣的,要教給他正確的道理。其次,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減少零花錢、減少外出遊玩的時間或者增加孩子在家中的家務勞動來“懲罰”孩子。這樣孩子就明白他那樣做是錯的,自己犯了錯就要承擔他的後果,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就不會再犯錯了。

    同樣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的一些家長,會瞬間爆發,完全不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做錯。我們這些家長應該明白在現代這個社會,只有溫柔、有理有據且正確的教育才會真正的進入到孩子心裡。除此之外,我們的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這些家長也要與時俱進的學習,不僅要學習如何與學校合作來教育孩子,更要學習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選擇什麼方式來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改變自己。就像孫曉龍教授所說的:“只有你改變了你自己,你才能改變孩子。”

  • 5 # 天使傳說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狠心”,許多教育都是無用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當然還要看這話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情境下,狠心到什麼程度。因為離開具體情境,就很難辨析對錯。

    正方發言:強調“賞”。賞,欣賞。作為家長來說就是喜歡,就是愛。家長欣賞自己的孩子,這是天性,孩子都是看著自家的好。是從血脈中骨子裡覺得好。在母愛父愛的懷抱中,孩子才能有安全感,能夠健康的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類家長眼中,孩子什麼都好,完美無缺。父母說話做事都要順著孩子,百依百順。

    反方發言:強調“識”。識,是理性的,是客觀的。家長不要被自己的感性矇住了眼睛,孩子是有很多不足,很多毛病的。不狠心治不行,像小樹苗一樣,不修理,長大了就不成材。

    評判官發言:正反雙方講得都有道理,但都有偏頗。教育孩子要講究“賞識”,而不是隻賞不識,或者只識不賞。賞,就要關心孩子,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識,就是要理智的看待孩子的的有缺點,好的就要鼓勵,使其發揚光大,不好的地方,就要指正。

    結論:

    正方的家長中,容易溺愛孩子,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一般是較弱的。但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面,則有其優勢,家長對孩子多多肯定,多多欣賞,多多鼓勵。使得孩子,往往特別自信。

    反方的家長中,在培養孩子習慣方面,嚴格要求,不心軟,不遷就,不縱容。因為習慣的養成是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家長如果鬆一寸,孩子就會鬆一丈。但是,這類家長有時難免求全責備,孩子的眼裡覺的自己啥都不好,對家長的依附性強。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勇敢和冒險精神會弱一些。

    說了這麼多,有的家長會問,你說這也好也不好,究竟應該怎樣好?送您一句話:掌握一個度。

  • 6 # 喵喵點評

    很多父母,總會以“他還是個孩子”的理由,來縱容孩子的錯誤。但是因為孩子的是非觀並沒有形成,而父母又沒能及時糾正,小錯慢慢變成了大錯。

    溺愛不是愛,是把孩子推向深淵的助力。父母想教育好孩子,有時一定要“狠心”。

    孩子犯錯,必要狠心懲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誤,但是不能因為他們是孩子,就輕易原諒他們的錯誤,而是通過適當的懲罰,讓孩子不再犯。

    《家有兒女》中,劉星有次踢球砸壞了自家玻璃,被媽媽禁止踢球后,不聽話,又踢球砸壞了鄰居家的車窗。鄰居本想放他一馬,但是還是被劉星爸爸發現。劉星的爸爸媽媽決定狠狠懲罰劉星。就像《家有兒女》中的劉星,媽媽一句輕飄飄的“罰他一個月不能踢球”,並不能讓他記住懲罰。只有當劉星的切身體會到了犯錯的後果,需要辛勤勞動省吃儉用來賠錢時,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

    很多父母做不到狠心懲罰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狠不下心,不能幫助犯了錯的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這樣下去,終有一天,社會將替父母懲罰他們——可能是事業上碌碌無為,可能是生活上痛苦不堪,甚至可能是遭受牢獄之災……

    孩子犯規,必要狠心教訓

    有對母女上車時,孩子在公交站附近買的雪糕還沒有吃完,媽媽就讓孩子蹲在垃圾桶旁吃雪糕,防止雪糕滴在地上弄髒車廂。讓孩子蹲在垃圾桶旁吃東西,可能顯得媽媽不近人情。但是正是媽媽的“狠心”,讓孩子成為了有素質的人,贏得了其他人的尊重,成為受歡迎的人。

    而放任孩子在公共場所“放飛自我”,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熊孩子。既然孩子註定長大,就不要在公共場合放縱孩子,千萬的家產,也比不上孩子的好素質。

    孩子犯懶,必要狠心督促

    當孩子犯錯或犯規時,受到的懲罰是很直接而明顯的。但還有一種情況,其危害可能並不能很快、很直接地顯現。但如果父母不能狠下心糾正,也會危害孩子一生,那就是孩子的犯懶。

    當孩子犯懶不想起床去上學時,家長不應該縱容;當孩子因為犯懶而完不成作業時,家長不應該對其放任;當孩子犯懶而把自己的臥室弄得爛糟糟時,家長不應該默默收拾而不是督促孩子打掃……

    當孩子犯懶時,家長要及時督促。如果家長的督促沒有起到作用,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犯懶的後果加重。孩子記住了犯懶的教訓,自然能督促其改變懶惰的壞習慣。

    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總有些事是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在孩子犯懶時,我們能幫一時,但不能幫一世。

    我們只有讓孩子改掉犯懶的毛病,形成自我督促,才能幫孩子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上走的更遠。

    父母的“狠心”可能會讓孩子一時難以接受,但是當孩子步入了社會,他一定會明白並感激父母的“狠心”。是父母的“狠心”,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幫孩子在社會中立足。

  • 7 # 李兆良

    常聽到有父母發出這樣的心聲和感慨:“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做父母難,做好父母更難!”縱觀古今中外,教育孩子的確從來都不是一件很容易、很簡單、很輕鬆的事情,絕不可能父母不需要付出努力和艱辛、不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智慧就能教育好孩子,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無數的事實表明,孩子的成功教育,不僅需要父母不斷地學習、探索、實踐、反思、總結、改變和提升;還需要父母付出時間、精力、能量、心血去有效陪伴和正確引導孩子成長,更需要父母對教育尺度的合理掌控。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優秀的父母、智慧的父母都是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改變和不斷提高的結果。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出現以下兩類不適當的教育方式:一是父母對孩子時時管、事事管,做得很多,自己很累,孩子很煩,效果不好;另一是父母對孩子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對孩子沒有要求、沒有迴應,完全放任自流,任其為所欲為,效果更不好。顯然,這兩類教育是上面所講的過度教育和疏於教育的表現,是兩種不充分的教育方式。我們主張父母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實際上表達的是這樣一種理念,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到管但不全管,有重點切中要的管,該管的管,該放手的放手,父母做得不多,孩子喜歡,親子關係和諧,自主性得到發展,有助於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 8 # 巴山土包子

    家裡慫的,出去都橫。家裡橫的,出去都慫!

    我當十年老師了,根據我有限的一點經驗和一些粗淺的理解,個人覺得學生的成績和品行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決定的。

    家長不狠,學生不怕,不怕家長的老師大部分也都不會真正的害怕老師。

    誰都不怕,教育起來肯定有難度,久而久之,當然就無用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生下來就自律的人極其的少。不狠心,無法糾正一個人天生的懶惰。

    狠,也是真正的對孩子好。嬌生慣養,只會養出白眼狼。

  • 9 #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是的,最起碼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據我觀察,現在大多數孩子並不懼怕老師的威嚴,而是被家長的威嚴所震懾。

    我認為原因是,現在的老師在管理教育孩子方面,束縛於各方面的壓力,管理起來束手束腳。有的時候,對於家長對孩子的寵溺和在老師面前的霸道無理,老師只好退縮讓步,只能把他的孩子當作空氣。正應了那句話,家長打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不配合老師,家長不下狠心,那麼教育對你家的孩子來說毫無意義。

    【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 10 #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其實這裡所說的“狠心”,真正意義上來說就是要堅持原則,因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育這件事情,學習這個事情能不能夠堅持下來,家長起著很重要的影響。

    1、當孩子因為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家長在這個過程之中是要堅持原則的,這個時候放棄很容易很輕鬆,但是堅持下去更難,是讓孩子輕鬆一點,還是讓孩子受點苦呢?所以這個時候的狠心就是一定要堅持。

    2、任何的學習都需要時間的積累,無論是網課還是線下課還是在校學習,都是一樣的培養習慣當然會比放任自流要難很多,對孩子來說所有被限制的都可能是你的不盡人情,但是規則就是規則,原則就是原則,在原則面前沒有什麼是能夠讓步的,所以溫柔而堅定,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狠心。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對孩子教育中的狠心和捨得,舍了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得。

  • 11 # 陵南雲水謠

    謝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學校。題主談到的話題關乎到每一個家庭,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神經。下面我就此話題談談我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討論。

    一、家庭教育的“嚴而有度”是每位家長的必須堅守的信條。

    眾所周知,孩子大多生性調皮,頑劣,不淘氣的孩子很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嚴格管教,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明是非,守規矩,懂禮儀。家長一味地管、卡、壓、打罵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所以掌握好“嚴格的分寸和度”非常重要。家長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必須先要做到,也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孩子犯了錯誤,你不問青紅皁白,非打即罵,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哪,他還會再犯,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二、家長的“狠心”要講究方法,講效度。

    一味地溺愛,寵慣孩子,只會培養了孩子的自私、蠻橫、霸道,目空一切。不辨真偽,追求物質享受,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就像籠中鳥、圈中馬、室內樹,將來成長不了一個真正合格的社會人。“狠心”教育,不是“狼爸”、“虎媽”的姿態,而是沿著教育規律的正規渠道培養孩子,讓他經風雨、受鍛鍊,感到助人的快樂,有責任、懂擔當、知禮義、講信義。沒有方法的家庭教育就是放縱孩子肆意妄為。

    三、家長的“狠心”是一把“雙刃劍”。

    只講“狠”和“嚴”,容易物極必反,更容易讓孩子叛逆。一方面傷了孩子,給有效的心理增添陰影和負擔,另一方面容易破壞家庭原本的“和諧”。患抑鬱症的孩子必有有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父母不是天生就會當父母,也不是誰都能成為教育家。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步感悟到人生的不易,讓孩子自覺接受家庭溫暖感染的同時,也讓孩子不迷失自我,隨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四、所謂“無用的教育”是有道理的。

    正如學生在校的學習,有的好,有點成績差,有的是真辛苦,有的是在做無用功。生而不養成不了人,養而不教成不了才。試想:一顆樹苗任其自然生長,不經風雨,不灌溉施肥,不整枝打叉,它就長不成參天大樹,棟樑之材。所以,家庭這個孩子的第一學校極其重要將孩子推給學校不管不問是極不負責任的消極態度,過多地干預學校教育是野蠻和粗暴的隨意行為。

    做好教育本位,端正態度,多研究教育規律,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每一位家長必修的一門學問,必讀的一本“經書”,必上的一堂人生主課。謹記:逼孩子是愚,慣孩子是蠢。

    啟迪孩子的心智,還原人性本真,塑造孩子的靈魂,是做人最基本的常態要求。

  • 12 # 記住我是8號

    我理解所謂的“狠心”,真不是對於孩子“狠心”,而是對自己“狠心”。說說我的經歷。

    我家孩子會走路開始,每天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戶外活動;兩歲以後,每個週末兩天市內活動,也是那時第一次登山,全程自己走路;幼兒園時期,沒有遲到、早退,月月全勤!

    小學開始踢足球,風雨無阻、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認真訓練,積極比賽。

    從來沒有“狠心”讓他做些什麼,而是不斷啟發他:為了什麼踢球、為什麼要學好英語、為什麼不能玩電子遊戲。當他理解每件事背後的目的,就可以時刻自省,喚起他主觀上的追求後,父母更多的就是提醒和關心了。

    總結一下:不是孩子不能堅持,而是我們家長總是在找各種藉口放棄。請相信我的方法,試試看,一定會有收穫!

  • 13 # 齊鳳蓮

    父母不狠心,孩子只能是溫室裡的花朵,溫室裡的花朵永遠無法抵抗外面的狂風暴雨。

    只有狠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期的男孩子,老是喜歡和家長頂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