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分紙二
-
2 # 行者大益
剛好我母親也這麼叫我,從小到大沒覺得什麼彆扭。直到大學畢業,開始步入職場,與父母生活在兩座城市,雖然還是經常回家,但是偶然聽到母親在人前這麼叫我,還是多少有些尷尬。
尤其是工作了幾年,自己做了老師,有了很多學生,感覺像個成年人,便開始漸漸不喜歡這樣的稱呼。
人總是喜歡在人前要強,其實是因為那時候你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後來,年紀漸長。自己漸漸開始明白,父母的愛稱越來越珍貴,因為那樣的稱呼,才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呼喚。
尤其是又一次,父親送我返程,步履蹣跚的他推著腳踏車非要載我一段路途,即便我走出很遠,後頭仍然看到他在那裡一邊傻笑一邊看著我。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是他們的一切啊。
即便自己年紀再大,這輩子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我還是他們的孩子啊!
從那以後,自己不在牴觸母親叫我寶寶,甚至開始鍾愛這個稱呼。每次聽到心裡都暖洋洋的,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告訴母親,我為被她稱為寶寶而滿心歡喜。
這或許是人到中年的感觸,卻也是一個身在異地他鄉遊子的心聲。我愛你們。
-
3 # 卿青園中葵
好羨慕被叫“寶寶”的孩子啊!
我是農村娃,從小最羨慕的就是我們班在家裡被稱呼“小紅”“小明”的兄妹,其實羨慕的不是稱呼本身,而是稱呼背後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
我們班裡大部分的孩子都沒有自己正兒八經的小名,都是什麼“妮”啊,“孩”啊的,偶爾有個名字裡單字的重疊,比如“亮亮”“軍軍”,這都是很好的了。而“小紅”“小明”可是課本上才有的暱稱啊!能不羨慕?
至於“寶貝”“寶寶”一類的暱稱,從來沒想過,更沒聽過。
而小的時候,自己家的姐姐嫂子親戚啥的都叫自己的小名“妮”,現在隨著自己的長大結婚有孩子,也都改叫大名了,就只有父母還叫自己的小名。
不幸的是,母親也過世了,只有父親偶爾叫自己一次小名,每次聽到都特別溫暖,感到自己被深深地愛著。雖然只是很大眾化,農村很多女孩子都會被大人稱呼的一個小名,我很是深深地感動,深深被溫暖。
有了孩子後,我很認真地給孩子取了一個小名,甚至很多人說比大名都好。那又有什麼不可以?
在我看來,小名是寶貴的,是來自父母的深深的愛,是作為家人,被家人愛護的象徵。不像大名,太客觀,冷冰冰,沒有感情,沒有溫暖的存在。
後來又叫孩子“寶貝”,然而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我一直叫孩子“寶寶”了,而孩子也一直很開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我想,即使孩子長大了,大學畢業了,結婚有孩子了,甚至做有孫子了,她也會喜歡我這個暱稱“寶寶”的吧!
畢竟,誰不願意被愛呢?誰又不願意被當成寶貝一樣對待呢?
至於說,覺得在外人面前被叫“寶寶”,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會讓人認為不夠成熟,媽寶之類的,那都是自己想錯了。
有這種想法的人,本身就是不夠成熟的!
其實越是在家被父母深愛的人,心理越沒有缺憾,越會勇敢去探索世界,越獨立,才越成熟,越優秀!(注意,“深愛”跟“溺愛”是兩回事!)
最後,讓我們都珍惜自己的小名--也就是暱稱被呼喚的次數吧!不管是不是被稱呼“寶寶”!那是天底下最美的存在啊!
-
4 # 蓉嬤嬤有文化
其實這個問題家長可以直接問問自己的孩子是否會介意,第一:尊重孩子的意見,第二:家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何樂不為呢?
其實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對於“寶寶”這個詞在年幼時,兒童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都有著不同的感覺。
大學畢業的孩子,應該過了十八了吧。如果是女孩子,還好,如果是男孩子,很容易被認為是“媽寶”之類的。可能聽在他人耳朵裡會覺得孩子還幼稚之類的。
-
5 # 敖爸聊教育
我有一個剛上小學的女兒,平時我也習慣稱呼她為寶寶或寶貝,感覺在飽含愛意的同時也非常的自然。但我想,隨著女兒年齡大了,我對她的稱呼也要適時改變,如果還在外人面前還稱孩子為“寶寶”可能就不太合適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說什麼話要看周邊環境或場合
簡單理解就是內外有別。俗話說,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也就是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比如夫妻之間有些親暱的稱呼放在家裡用可能合適,聽得來還感到比較順耳,但如果貿然放到外面隨便用可能讓外人聽起來可能就不對勁,很彆扭,敏感者聽起來還會起雞皮疙瘩。
對孩子的稱呼也一樣,孩子大學畢業,已近而立之年了,如果家長在外人面前還是“寶寶寶寶”地叫的,自己可能聽習慣了並不覺得有什麼,但別人聽起來可能就會有一種不成熟的尷尬感覺,甚至會讓人產生自己孩子是不是還沒有長大?在心理上是不是還沒有斷奶?等想法。
2
稱呼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
孩子總歸要長大,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心理發展特點、內心想法、價值觀等等都和小時候有很大的不同,家長在教育上、與孩子之間的對話等都要與時俱進,同樣在稱呼上也要與時俱進,不能還停留在幼兒園、小學時代。
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已經走進了職場,職場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地方,家長在外人面前包括孩子的同事面前仍舊像小時候那樣稱呼孩子為“寶寶”,你讓孩子的領導和同事情何以堪。當然,如果孩子確實喜歡父母在外人面前這樣稱呼自己,那又另當別論。所以稱呼還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
3
總而言之,對一個已經大學畢業甚至走入職場的孩子,如果有小名可以叫他小名,問題也不大;如果沒有小名,可以叫他的名字,名字稍加組合就可以產生不同的味道,父母在此處可以靈活處理。還有的父母做法比較簡單,在外人面前稱呼孩子就是“兒子兒子”或女兒女兒”的,這也未嘗不可。
對那些“入戲”太深的家長來說,一下子要改變十幾年的習慣也很難,但家長最好儘量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習慣叫法。說句多餘的話,要知道,等到孩子結婚之後你還在兒媳面前叫自己孩子“寶寶寶寶”或“寶貝寶貝”的,兒媳婦會怎麼看?也許”寶寶“或“寶貝”是兒媳私下對自己老公專有的稱呼呢。
但如果家長實在是難以改變在外人面前稱呼孩子為“寶寶”的習慣,可以暫時不改,但也要儘量避開外人在家裡稱呼孩子為“寶寶”。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
回覆列表
可以啊,為什麼不行?反正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覺得,如果我爸爸媽媽喊我寶寶,我會很開心。畢竟在家長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小孩。有外人在怎麼了?換句話說,誰還不是小寶貝了怎麼滴。而且大家也都能理解的。
如果外人不能理解,反而覺得小孩這麼大了,家長還叫小孩寶貝,有可能他會有這三種看法:
第一,覺得家長太過溺愛孩子,那既然家長已經這麼叫了,那肯定是非常喜歡自己孩子的,這是事實,沒啥好反駁的。我就想溺愛我家孩子怎麼了?
第二,覺得孩子這麼大了,卻被家長這麼叫,會認為孩子是一個“大齡兒童”什麼都幹不了,是被父母保護的那種。這樣想的人,你也沒必要去理會他。自己家裡的事情,關他什麼事,也是閒的,連一個暱稱怎麼叫都想半天意義。這種人呀,一般都是閒著沒事幹的,天天就沒事揣摩別人家說話做事。你就是不叫寶貝直接叫名字,那他也能想個半天。所以沒必要去理會。
第三種,就是人家都不管你怎麼叫,愛怎麼叫怎麼叫,孩子是你的,你就是叫天王老子也沒人管你。
所以想叫就叫吧,人生那麼短,幹嘛要剋制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