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6974中國紅

    聖賢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得到聖人稱謂的有很多,比如至聖——孔子,詩聖——杜甫,詞聖——蘇軾等;至於賢人:因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72賢人,按照這個說法,賢人應該是在儒家思想規定的範疇內產生的。那麼聖賢的標準應該可以概括為:既是品德智慧高超,又必須在儒家思想範圍內賢明有才。這裡關鍵是“儒家思想”這個方面,脫離了儒家,就不能稱之為聖賢。

    就好像道家聖人——老子,因為他的思想脫離了儒家,所以就算他非常賢明,那也不能稱為聖賢。

  • 2 # 唯吾獨尊86111747


    靜坐是儒家修身養性的功夫法門,這個功夫是指為達到某種理想人格,依據某些訣竅,運用意識透過反覆鍛鍊純化身心從而引發內在力量,使身心發生“與道合一”的實踐手段。


    儒者說靜坐


    宋明理學中,身心修煉的功夫最為重要,功夫修煉的終極效果就是達到悟道的境界。儒家學派中的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內在心性的修煉,把靜坐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修身功夫。


    張載是“關學”(儒家理學學派之一)的創始人,他主張在靜坐中精密地思考,並透過讀書來維持本心。


    理學大師程顥說,靜坐可以達到內外一致、身心一致的效果。而他的弟弟程頤更是一看到別人靜坐就說這個人善於學習。


    李侗是朱熹的老師,他認為,靜坐的時候心中無事,只有這樣才能夠悟得天理,主張“默坐澄心,靜中體驗未發之中”。朱熹則宣稱:“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兩年,何患不進?”


    “象山先生”陸九淵要求讀書人沒事就要閉目靜坐。他的弟子詹阜民就經常靜坐,一日忽然開悟,覺得心中非常開闊、一片光明,似羽毛在風中飄蕩,又似魚兒在河中歡快暢遊。陸九淵見他兩眼發亮,就知道他已經“見道”,十分欣喜。


    靜坐有方法


    古人靜坐時會在眼前放一盤水,然後坐在那裡,期望自己的內心就像這盤水一樣,不受任何干擾。


    儒家的靜坐非常隨意,很放鬆。靜坐者可以端坐在椅子上,也可以靠著椅背,總之選擇自己舒服的坐姿。眼睛平視前方,挺胸收腹,內心平靜,手隨意地放到腿上,然後閉上眼睛,心裡什麼也不想,或集中思考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靜坐15~30分鐘後,收功。然後睜開眼睛,把掌心搓熱,做個洗臉的動作。靜坐後會感覺神清氣爽、精神抖擻。


    開始靜坐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出現無法收心的問題。這時候可以透過數自己呼吸的次數來收攏集中注意力,讓心靈靜下來。其中,順勢而呼就是很自然的呼吸。還有一種逆勢呼吸,是吸氣的時候小腹收起,盡情吸取大自然中新鮮的空氣;呼氣的時候放鬆,小腹鼓起,把你體內的濁氣排掉。這種方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5~30分鐘,透過調息,意守丹田,持之以恆,可以取得安神健體的功效。


    當今社會,人們步履匆匆,更需要停下來笑看風雲,坐下來靜賞花開,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常常靜坐,我們就會獲得一種靜氣,一種貴氣。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危難轟於頂而不移其步,這就是靜氣帶給人的自信和涵養。人有靜氣,自有格局;靜氣在心,可成聖賢。

  • 3 # 江城守落日

    1.養得靜氣:是成聖賢儒家的靜坐養心法,靜坐是儒家修身養性的功夫法門,這個功夫是指為達到某種理想人格,依據某些訣竅,運用意識透過反覆鍛鍊純化身心從而引發內在力量,使身心發生“與道合一”的實踐手段。

    2.心中無事,只有這樣才能夠悟得天理,主張“默坐澄心,靜中體驗未發之中”。朱熹則宣稱:“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兩年,何患不進?”

    3.想,或集中思考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所謂格物致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化學實驗室中防止火勢擴充套件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