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國學
-
2 # 國故學
《大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根本,按順序來”,格物致知,修齊治平。要知道事物的本末、始終,“本末”自然是以“修身”為本了,齊治平都是末,“始終”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的順序,不格物怎麼可能致知?不誠意怎麼能正心?不修身怎麼能指望你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序不能亂了。
《中庸》講的就是修身,並且將“誠”提到很高的地位。所謂“不誠無物”。如果說《大學》講的“修身”是齊治平的根本的話,那麼《中庸》講的則是“誠”為“修身”之根本。
《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禮的根本,孝悌是仁的根本。所以孔子尤其重視孝道,透過一個人對兄長父母的孝悌來完善一個人的仁心,只有仁人才能踐行周禮的精華。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恢復周禮。
《孟子》沒讀完,暫時不評價。
-
3 # 藩仁
《論語》講仁,《孟子》講義,《大學》誠身,《中庸》誠意。理學重智識,心學重德教。仁義即致良知,誠身誠意即慎獨。仁≈義≈致良知≈慎獨。孔曰成仁,孟曰聚義,王陽明致良知,劉宗周慎獨,曾國藩篤行,一脈相承。
-
4 # 朗朗歌
這需要悟,悟到的才是真,寫在紙上的已經是世間的了,故有補缺真言之說。一切文化的核心是用啊,愛是文化的思想。
-
5 # 乾坤正法
他們的思想沒分別,用孔子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你說的這些書其實就相當於一篇文章分了很多自然段一樣,每段話和每段話要表達的意思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因為他們統一於一篇文章,那麼這篇文章透過這些段落肯定是有一個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這其實就是莊子的齊物論,萬事萬物的同一性,你看不到這個同一性,那對你而言,你也就沒有領會這篇文章的實質。
所以,你如果只是追求各家思想的不同,就相當於你只知道各段落講了什麼意思,卻不明白全文要表達一個意思,也就不會領悟文章的精髓所在。你現在應該做的就是找到他們各家思想內在的聯絡、同一性,也就是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
-
6 # 文史醒言
1、《 大學》核心思想“內聖外王”。
2、《中庸》核心思想“致中和”。
3、《論語》核心思想“克己復禮”。
4、《孟子》核心思想“仁義王道”。
5、理學核心思想“存天理,滅人慾”。即“性即理”。
6、心學核心思想“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即“心即理”。
共同目的:至善。
-
7 # 孔老學堂與現代教育
這些書反映的是儒家的第一、二期的發展。
先秦儒家,是儒家的開創者,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代表作就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之後經歷魏晉南北朝儒家的低落,道家的興盛和佛教的吸引,到宋明儒家的出現,儒家吸引道、佛的形而上學,就是理學和心學。一度儒家被認為是“陰釋陽儒”。這也是三大主流融合發展的必然。
一、《大學》核心思想是“明”。明明德,內聖;親民,外王;最高目標,止於至善,安止於最高的道德品質。
二、《中庸》核心思想是“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三、《論語》核心思想是“仁”。“人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就在我心中,只要人真正認識到仁,你就能馬上按仁行事。所以“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四、《孟子》核心思想是“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子孟子的思想、政治主張主要有三個:“仁政”學說、“民貴君輕”說、“性本善”說。
五、理學的核心思想是“性即理”。程朱理學,與心學相對。是指中國宋朝以後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發展出來的儒家流派。與《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類似。
六、心學的核心思想是“心即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代表作,王陽明的《傳習錄》。
-
8 # 漢唐之音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鍾離權。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那些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
9 # 孫慢慢
《大學》:修齊治平
《中庸》:誠正中和
《論語》:仁義道德
《孟子》:浩然正氣
理學核心:求天理
心學核心:心即理
-
10 # 智商去賣萌
《大學》核心思想:三綱八目,修齊治平,格物致知,慎獨,絜矩之道。
《中庸》核心思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心惟一,允執厥中,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論語》核心思想:孔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仁的積極層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的消極層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核心思想:民貴君輕,仁者無敵,人性本善,四端論,反求諸己。
理學核心思想:理氣一元論。
心學核心思想:致良知。
-
11 # 貴陽新華電腦學校
掌握好這幾個的核心思想,不管對自己學習語文、歷史,還是以後要參加考國考省考做行測大有幫助。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理學、心學都屬於儒家思想文化的範疇。
一、《大學》:“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核心方法是“修身”
二、《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位焉”,與《大學》一脈相承,提出修身的本質是性情的“中和”。
三、《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仁”,即個人修養,“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四、《孟子》的核心思想“性善論”,政治思想核心“仁政”
五、 理學,即程朱理學,南宋朱熹為集大成者,核心思想“道即理”
六、心學,明代王陽明集大成的學問。核心思想“心即理”“心外無物”,也就是說你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構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回覆列表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書,是先秦儒學中核心的四部作品。其中《大學》《中庸》原本分別為《禮記》中的一篇。到了宋代,地位提升,被與《論語》《孟子》一起合稱為“四書”。
《大學》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所作,其核心思想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它首章的末句:“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無論你是想治國平天下還是想修身齊家,獲得更好的生活和內心的安寧,都是以“修身”作為根本方法的。
《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它的核心思想也在首章,即“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與《大學》思想實則一脈相承,又點出修身的本質是性情的“中和”。
《論語》的核心思想是孔子所說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而“修”的重點,落到一個“學”字上。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一個“辨”字,《三字經》說《孟子》“辨王霸,說仁義”。孟子透過分辨當時思想的混雜與錯漏,以闡明“仁義”的正確。
理學是盛行於宋代的儒學的一個發展階段,以南宋朱熹為集大成者,我們通常說程朱理學。核心思想是“道即理”,關注“理”與“氣”的關係。
心學是在宋代產生,於明代王陽明集大成的學問,其實也是宋明理學的一部分,我們通常說陸王心學。它的核心思想是“心即理”,並認為“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認為道的本質是心、性、情,而不在外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