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軍工臺

    日本西化過?沒有吧?

    教科書上中美史學界的基本定義可是這樣說的:“明治維新之後的舊日本是一個法西斯國家。”,所以說日本什麼時候西化過呢?我是不知道。

    西方近代國家體制的建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君主立憲制”,即王室成為國家的政治象徵而不過度的掌握實權。而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中,只有大正天皇在晚年丟掉了對軍隊的控制權。明治天皇和昭和天皇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掌握著國家的實權。

    所以說日本不完全是一個法西斯國家,因為他沒有完全建立起軍部獨裁,軍部固然有著極大的權力但是也只不過是天皇手下的工具。然而大正天皇時期,雖然大正天皇丟掉了許多權力,民主思潮在日本崛起,但是軍部卻一直與政黨政治的民主思潮對抗著,最後軍部的權力再被裕仁奪走。也就是說,日本近代的政治制度有著很濃厚的中世紀君主制色彩。

    所以憑什麼說日本近代西化過?日本信民主嗎?日本信自由嗎?日本信萬能的共產主義嗎?近代日本史學家都是這樣,睜著眼睛說瞎話,做皇室的走狗,替日本軍國主義洗白。將天皇塑造成沒有實權,被裹挾進政治家鬥爭的漩渦中的角色。

    我並不是否認明治維新的成功,但是很明顯,明治維新雖然讓日本在短時間內得以躋身列強之林,從棋子和棋盤變成了近代史上不可忽視的執棋者,但是明治維新並沒有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近代政治制度。

    那麼如何給明治維新定性呢?

    明治維新就是一次成功的洋務運動,沒有什麼好吹的,舊勢力依然在政黨政治皮毛的掩護下為權力都爭著,日本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像樣一點的近代政治體系,還得等美華人拿著蘑菇彈來幫忙。

  • 2 # 蕭欽鈞

    偽政府算什麼近代國家?日本只是美英用來做炮灰的偽政府而已。偽政府打了幾個勝仗,浪了,以為單靠手下的偽軍,就能叛主自立了。在東亞大陸以戰養戰越做越差,不能自給時,主人自然拒絕增加投資,反要求賣掉不賺錢的業務,以減員增效。沒想到偽政府反過來咬主人,結果被主人拔掉了爪牙,繼續做偽政府,只不過由炮灰改為苦力。現在如沒特別改變,苦力偽政府的社會會在幾十年內自然瓦解,這對偽政府的主人,對手,乃至它自己來說,都不是什麼秘密。

  • 3 # 吉月文

    這句話初看不容易理解。但確實很有深度。與近年來,日本學界對於明治維新的深入研究產生的新的歷史研究成果有關。

    首先,明治維新不能單純的用資產階級革命來形容。這一點,中國的很多教科書都犯了錯。明治維新是以倒幕運動為基礎的社會變革,在後期模仿西方進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才有了顯著的資本主義色彩。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當時日本還沒有形成資產階級,何來資產階級革命?新興的商人和富農階層,帶有一定的資本主義色彩,但絕對談不上資產階級。既然不是資產階級革命,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爭取政治權利,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社會價值。明治維新後期的改革,本質上是為了鞏固天皇體制,促進日本社會的進步。這種進步,並不完全等同於西方式的進步。日本在對外學習的過程當中是有所選擇的。從這個角度上說,當代日本的社會形態完全偏離了明治維新發動者的初衷。這種背離是確實存在的。

    其次,這種背離不完全是由明治維新導致的,實際上主要是由戰後政治改革導致的。明治維新歸根到底是日本國內的自發性的政治行動,日本人在改革當中是具有充分的自主權的。但是戰後政治改革是由美國主導的。日本當代的社會形態有相當一部分是二戰之後由美國塑造的。日本在二戰中戰敗,美國駐軍之後,開始對日本進行政治文化改革。這一時期,日本社會的西化程度迅速提升。尤其在政治領域,日本的社會體制雖然還帶有很濃厚的本國特色,但是基本政治模式與西方國家相比沒有顯著區別。就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而言,戰後政治改革的影響可能要遠大於明治維新。但是,明治維新顯然是戰後政治改革的先決基礎。雖然不是明治維新直接決定了日本當前的政治形態,但不能否認的是,明治維新開啟了這個歷史過程。也就是說,明治維新開闢的道路最後和自己本身的目標產生了嚴重的偏離。於是當然就成為了一種諷刺。

    最後,近代化和西方化的關係是很複雜的。有些時候可以簡單的把近代化等同於西方化。不過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但又有著密切的關係。任何一個非西方國家,在近代化的過程當中,都必須模仿西方的發展歷程。這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日本如此,中國也是如此。西化不是目的,是一種形式,但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可以說,西方化是近代化的必然結果。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主動學習西方。雖然在政治領域有所保留,但是隨著歷史程序的發展,這一領域也最終西化。這恰恰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某些時候,對於西化的反感是和民族主義相關的。這位日本教授的觀點實際上反映了民族主義對於西化和近代化的矛盾態度。一方面,為了民族的發展,必須近代化,也就必然西化;另外一方面,為了彰顯民族特色,又一定要否定西化。這種矛盾心態不僅僅在日本,其實在中國以及其他的大量後進國家普遍存在。

  • 4 # Oo水鏡徽華oO

    當然咯,因為當年歐洲國家就稱日本為穿著西洋裝束的猴子,強加上去的西方元素,還有永遠學不來的西方的優雅。正如二戰一群剛穿上武器的野蠻猴子在亞洲農業國四處屠殺的場景。這就是諷刺的意思

  • 5 # 妙齡山人

    大家好。

    上過歷史課人都知道,明治維新讓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也就是文明開化的道路。

    這在中國只一個基本常識,課本這麼寫,老師這麼教。

    這種說法並不是胡編亂造,一家之言,是有廣泛地學者基礎的,

    清末,無論是地主官僚的 頑固派,還是康有為的維新派,還是孫中山的革命黨,

    都是這麼認為,所提及日本,必拿出這句話,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擴充軍備,

    出洋考察,派遣留學生,國力日盛。

    為什麼日本教授說:“明治維新,是為了尊王攘夷而進行的以天皇為國家政治中心的革命性運動,其結果竟是讓日本走上文明開化的道路,成為西化的近代國家,這是歷史的諷刺。”

    這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探討的東西,

    文化學者該做的事。

    明治維新,實質上是,尊王攘夷,起兵勤王,的倒幕運動。

    這場運動,並沒有那麼高大上,什麼學習西方制度什麼的,

    學習他們的先進文化,大興教育倒是真的。

    這場運動也被稱作,“王政復古”,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治天皇繼位的時候,全國的大權已經不在天皇手中了,

    德川家族掌握了日本實際上的大權數百年,幕府將軍,

    父子相繼,政治上烏煙瘴氣,為了維持統治,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把外國商人和傳教士驅逐出境,只許同中國、北韓、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准在長崎一地進行。

    黑船事件: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開啟國門的事件,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培裡(也譯作“佩裡”)和祖·阿博特等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的事件,最後雙方於次年(1854年)簽定《日美和親條約》,通商條約,動搖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基礎。

    日本被迫開啟國門,大陸外矛盾激化,由於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德川幕府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伐的目標。

    一些手工業者、商人與下層武士聯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矛頭直指德川幕府。

    尊王攘夷:尊奉天皇,趕走外國侵略者。刺殺與西方勢力勾結的幕府當權者;襲擊在日本的西方國家商人和外交官;進攻西方列強船隻等。

    在此期間,尊攘派對幕府尚存幻想,沒有明確提出推翻幕府統治要求,並受到幕府軍隊與西方列強的嚴厲鎮壓,最終失敗。

    尊王運動失敗之後,一些有志之士認識到要想改變日本現狀,實現富國強兵,必須推翻幕府統治。

    於是,尊王攘夷運動演變為倒幕運動。

    1867年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勢力積極結盟舉兵。皇下達討幕密敕。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

    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釋出《王政復古大號令》。

    王政復古,關鍵詞出現了。王政復古:是指日本幕府時期,天皇從幕府手中重新奪取政權的活動。江戶時代後期,又一次爆發廢除江戶幕府、政權移交朝廷的政變,是明治維新的一個高潮。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朝廷發起的宣告將政權交歸日本天皇。

    明治天皇乾綱獨斷。

    此後日本進行了政治改革,“復古改制”,

    日本人認為,現代的東西都壞了,一切要恢復到古代的時候。

    版籍奉還、廢藩置縣,中央集權,組建內閣,以及建立戶籍制度基礎的《戶籍法》。

    思想上,大興王陽明的“心學”,奉行武士道精神可以看到,這都是古代的制度,

    明治維新的目的是倒幕運動,恢復天皇權威,制度復古。

    但是日本是真的強大了,也是歷史的諷刺吧。

    清廷改革困難的原因在於,皇帝年輕氣盛,太后卻集權於一身。

    中樞機構,政令不一,雖然慈禧大權在握,但是不名正言順,是竊權。

    伊藤博文受光緒帝接見,光緒詢問變革的辦法,伊藤回答道,

    “皇上銳意變法。雖不知皇太后聖意如何,但唯恐皇太后與皇上意見一致才能成功變法”

    他說到,我天皇乾綱獨斷。光緒帝心中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這也是歷史的陰差陽錯吧!

    我甚至認為,光緒帝支援維新派的用意不在於變法,而在於奪政!

  • 6 # 深海少年233

    要說過度西化,現代中國才是最徹底的!日本好歹保留了成人禮穿和服的傳統,反觀現代中國穿漢服出街還會被視為異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顏色的衣服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