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
昨日是立春之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有“開始”之意,春代表溫暖、生長。昨日下午,在位於洛龍區國寶大廈的席殊書屋,我們舉行了《行走古都洛陽 感受二十四節氣》欄目第一場活動,邀請我市一些非遺傳承人、文化學者等,為大家展示古時洛陽立春時節的傳統民俗。
立春迎氣 東漢時,洛陽的皇家禮儀
在東漢的都城洛陽,出現了一個新的禮儀,叫立春迎氣禮。皇帝和文武百官在立春之日來到東郊,祭祀青帝句芒,大家穿著青衣,在祭壇祭祀。這是因為春季在五行學說中代表東方,屬木,顏色為青。
在昨日的活動現場,市牡丹香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文雙帶領大家面朝東方祭祀春神。在古代的洛陽,立春日的禮儀非常複雜,其中重要的一條是“施土牛、耕人於門外”。這些立春日立於城外的土牛,要一直保留到立夏。土牛作為春天的象徵,要整整保留一個春季。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程安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在古代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自官方到民間都十分重視,這一天舉行的迎春禮更是一項重要的農業禮儀,在中國延續了近兩千年。
杜甫在《立春》詩中雲:“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透過這首詩,杜甫感慨當時長安和洛陽的立春勝景。
其實,立春這天不僅要做春盤,生活在河洛大地上的人們還要打春牛、剪春勝、立春幡、咬春……
做春盤 祭祀春神所獻,這些都是當家菜
在活動現場,來自承禮中式生活體驗館的車利丹為我們展示了春盤的做法。只見她將韭菜、蘿蔔絲、生菜等洗淨切好後,裝於盤中。
程安霞說,立春之日,自古就有食春餅與生菜的飲食習俗。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為春盤。春盤又與晉時拜壽的五辛盤有一定聯絡,盤中一般放的是五種生辛嫩之菜:青蒜、小蒜、韭菜、蕓薹、香菜,所以春盤也稱五辛盤。五辛的音也有五新之意,人們吃了立春前後新長的蔬菜,蓄積能量迎接夏季的到來。
唐朝時,人們對五辛盤做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裝於一盤,稱為春盤,取其生髮迎春之義。雖然各個朝代的春盤略有不同,但生菜、蘿蔔絲、韭菜大體是春盤的當家蔬菜。
“做完了春盤,人們一般會分而食之。”程安霞說,古時立春這麼多的民俗,最有生命力的是食俗,大家透過分食頗有儀式感的春盤,來感受立春節氣的與眾不同。
打春牛 美好寓意,熱鬧非常
立春還有兩個有趣的民俗活動,叫打春牛和剪春勝。
程安霞說,舊時,立春前一日,府縣迎春牛置於衙前。立春當日,祭芒神,鞭打春牛。全城百姓都會前來觀看。現在,洛陽民間把立春俗稱打春,就是由此而來。不過到了後世,打春牛並不是鞭打真牛,而是用彩紙糊成的紙牛,裡面裝滿核桃、花生、糖果等。老百姓翹首以盼,等到打春牛的官員把春牛打破,大家則爭相撿拾,好不熱鬧。
在活動現場,省級非遺專案(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市剪紙藝術研究會會長王飛為大家剪了春勝。在他手下,一隻活靈活現的剪紙春雞出現在大家眼前。程安霞說,戴春勝、剪春勝也是立春的傳統民俗活動。勝在古時是人們頭上的一種飾物,材質也很多,其中紙製較為方便。到了唐、宋,春勝的種類有很多,有春雞、春燕、春蝶等。
此外,來自市牡丹香文化研究會的李依依為大家制作了一爐蓮花狀的檀香,香氣嫋嫋、沁人心脾。
咬春 咬一口大蘿蔔,百事皆可做
活動的最後環節,是咬春和分食春盤。兩個刻有“迎春”“咬春”的大蘿蔔,成為在場孩子們的最愛。只見身著漢服的孩子們一人咬一口蘿蔔,取“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程安霞說,咬春習俗自古有之,現在在民間依然盛行
咬春
昨日是立春之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有“開始”之意,春代表溫暖、生長。昨日下午,在位於洛龍區國寶大廈的席殊書屋,我們舉行了《行走古都洛陽 感受二十四節氣》欄目第一場活動,邀請我市一些非遺傳承人、文化學者等,為大家展示古時洛陽立春時節的傳統民俗。
立春迎氣 東漢時,洛陽的皇家禮儀
在東漢的都城洛陽,出現了一個新的禮儀,叫立春迎氣禮。皇帝和文武百官在立春之日來到東郊,祭祀青帝句芒,大家穿著青衣,在祭壇祭祀。這是因為春季在五行學說中代表東方,屬木,顏色為青。
在昨日的活動現場,市牡丹香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文雙帶領大家面朝東方祭祀春神。在古代的洛陽,立春日的禮儀非常複雜,其中重要的一條是“施土牛、耕人於門外”。這些立春日立於城外的土牛,要一直保留到立夏。土牛作為春天的象徵,要整整保留一個春季。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程安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在古代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自官方到民間都十分重視,這一天舉行的迎春禮更是一項重要的農業禮儀,在中國延續了近兩千年。
杜甫在《立春》詩中雲:“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透過這首詩,杜甫感慨當時長安和洛陽的立春勝景。
其實,立春這天不僅要做春盤,生活在河洛大地上的人們還要打春牛、剪春勝、立春幡、咬春……
做春盤 祭祀春神所獻,這些都是當家菜
在活動現場,來自承禮中式生活體驗館的車利丹為我們展示了春盤的做法。只見她將韭菜、蘿蔔絲、生菜等洗淨切好後,裝於盤中。
程安霞說,立春之日,自古就有食春餅與生菜的飲食習俗。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為春盤。春盤又與晉時拜壽的五辛盤有一定聯絡,盤中一般放的是五種生辛嫩之菜:青蒜、小蒜、韭菜、蕓薹、香菜,所以春盤也稱五辛盤。五辛的音也有五新之意,人們吃了立春前後新長的蔬菜,蓄積能量迎接夏季的到來。
唐朝時,人們對五辛盤做了改進,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裝於一盤,稱為春盤,取其生髮迎春之義。雖然各個朝代的春盤略有不同,但生菜、蘿蔔絲、韭菜大體是春盤的當家蔬菜。
“做完了春盤,人們一般會分而食之。”程安霞說,古時立春這麼多的民俗,最有生命力的是食俗,大家透過分食頗有儀式感的春盤,來感受立春節氣的與眾不同。
打春牛 美好寓意,熱鬧非常
立春還有兩個有趣的民俗活動,叫打春牛和剪春勝。
程安霞說,舊時,立春前一日,府縣迎春牛置於衙前。立春當日,祭芒神,鞭打春牛。全城百姓都會前來觀看。現在,洛陽民間把立春俗稱打春,就是由此而來。不過到了後世,打春牛並不是鞭打真牛,而是用彩紙糊成的紙牛,裡面裝滿核桃、花生、糖果等。老百姓翹首以盼,等到打春牛的官員把春牛打破,大家則爭相撿拾,好不熱鬧。
在活動現場,省級非遺專案(剪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市剪紙藝術研究會會長王飛為大家剪了春勝。在他手下,一隻活靈活現的剪紙春雞出現在大家眼前。程安霞說,戴春勝、剪春勝也是立春的傳統民俗活動。勝在古時是人們頭上的一種飾物,材質也很多,其中紙製較為方便。到了唐、宋,春勝的種類有很多,有春雞、春燕、春蝶等。
此外,來自市牡丹香文化研究會的李依依為大家制作了一爐蓮花狀的檀香,香氣嫋嫋、沁人心脾。
咬春 咬一口大蘿蔔,百事皆可做
活動的最後環節,是咬春和分食春盤。兩個刻有“迎春”“咬春”的大蘿蔔,成為在場孩子們的最愛。只見身著漢服的孩子們一人咬一口蘿蔔,取“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程安霞說,咬春習俗自古有之,現在在民間依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