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針挑土
芳菲
從湘西回來,和朋友們說起黑妮;說起在鳳凰的偶遇,說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種種事,感慨的很;說想起一句記不全的俗語,“什麼什麼像針挑土,什麼什麼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針挑土;黑妮!黑妮……
一說起黑妮,腦子裡一邊浮現她樸素清瘦的樣子,不知為什麼有隱隱的心疼。鳳凰是她的故鄉,但和我們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幾分害羞靦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義大利,做湘西扶貧工作的時間不短了。最初是一幫一地助學,先後幫了幾十個孩子。前些年申請到一筆經費,設計了“湘援遊”這個專案。如今每年都會回來幾趟,帶來遊人,帶來捐款;關鍵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婦女如何儲存她們優美的刺繡藝術。“負責任的旅遊,聽黑妮說,這一旅遊概念正在歐洲興起,它強調旅行者對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責任,在旅遊資費中,捐出一部分作為扶持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針引線的工作。】
她在大山裡找出苗族傳統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從房屋構造、村寨形態、人倫禮儀……最後落實到婦女們的苗繡——這是可以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活計。傳統苗繡繽紛五彩,靈動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機器繡品在泛濫。黑妮,就要跟她們一遍遍地講,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不要跟著外面轉,要相信你們的祖母和母親,看著眼前的山水,懷著美好的心願,做自己創造性的苗繡。
那天,我們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顛簸,開了一個多小時,我已經在揪著心開始暈車了。最後步行20分鐘進寨。在山間步行其實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陽,彎彎曲曲鑲嵌在田野中的蠻石路,清新的空氣,收割乾淨的田野……老家寨的婦女已得黑妮要來,身著節日服裝的她們已經聚集等候,先用快樂的迎客歌在院子裡歡迎,然後進屋拿出各自的繡品,等黑妮來評判。
看樣子情況不樂觀。黑妮沒有面露喜色,也沒有慍色。她還是那麼一字一句、認真地批評她們:“這個不好,一看就是跟機器學的。”“這個線不好,要用棉線。我們這次帶了些來。”……
黑妮,你這是在做什麼?我站在院子裡看著這一幕情景,有點發懵。她從那麼遠跑來,又跑了這麼久的山路,就是想通過幾句溫和的話塑造她們對美和醜的觀念嗎?堂屋壁板上貼滿各種畫片,是這個家的裝飾牆,也好似所有外來影響的象徵:正中一張有些陳舊的毛主席像,把一個更陳舊的大紅雙喜字貼去了一大半,左邊是海南風光照,右邊是明星李小龍的赤身拳照,兩個胖娃娃圖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畫《泉》。
下午去另一個苗寨,又是近兩小時車程。“這一個繡得比較好,就是村寨的形態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對一個個目的地都很瞭解。【等到回程,太陽已經有倦容了。】
晚上我們在沱江邊吉夫開的咖啡館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遊志願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著大包的棉線。黑妮的湘援遊,就是靠這些當地的志願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運作起來。今天開車的“李萬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館的壁掛上有一個插頁,取下一看,是鳳凰手繪地圖,封面圖案取自傳統苗繡,那五彩靈動的喜鵲,我看得呆了一下,原來這樣好。地圖10元一份,買下可算對湘援遊的支援,還可得一枚徽章作獎勵。我想了想,紅著臉買了四份,說回去送朋友。【素靜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這有什麼用!我心裡說。
有沒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們。我查了針挑土的俗語,原來是這樣說的:“成家好似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賺錢好似針挑土,花錢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這樣難,從來就這樣難,那麼,以難易成敗來衡量黑妮們的行為,有什麼意義呢?且寫下這一短文,送上對她的祝福吧。
(有刪改)
【原文】
針挑土
芳菲
從湘西回來,和朋友們說起黑妮;說起在鳳凰的偶遇,說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種種事,感慨的很;說想起一句記不全的俗語,“什麼什麼像針挑土,什麼什麼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針挑土;黑妮!黑妮……
一說起黑妮,腦子裡一邊浮現她樸素清瘦的樣子,不知為什麼有隱隱的心疼。鳳凰是她的故鄉,但和我們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幾分害羞靦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義大利,做湘西扶貧工作的時間不短了。最初是一幫一地助學,先後幫了幾十個孩子。前些年申請到一筆經費,設計了“湘援遊”這個專案。如今每年都會回來幾趟,帶來遊人,帶來捐款;關鍵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婦女如何儲存她們優美的刺繡藝術。“負責任的旅遊,聽黑妮說,這一旅遊概念正在歐洲興起,它強調旅行者對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責任,在旅遊資費中,捐出一部分作為扶持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針引線的工作。】
她在大山裡找出苗族傳統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從房屋構造、村寨形態、人倫禮儀……最後落實到婦女們的苗繡——這是可以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活計。傳統苗繡繽紛五彩,靈動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機器繡品在泛濫。黑妮,就要跟她們一遍遍地講,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不要跟著外面轉,要相信你們的祖母和母親,看著眼前的山水,懷著美好的心願,做自己創造性的苗繡。
那天,我們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顛簸,開了一個多小時,我已經在揪著心開始暈車了。最後步行20分鐘進寨。在山間步行其實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陽,彎彎曲曲鑲嵌在田野中的蠻石路,清新的空氣,收割乾淨的田野……老家寨的婦女已得黑妮要來,身著節日服裝的她們已經聚集等候,先用快樂的迎客歌在院子裡歡迎,然後進屋拿出各自的繡品,等黑妮來評判。
看樣子情況不樂觀。黑妮沒有面露喜色,也沒有慍色。她還是那麼一字一句、認真地批評她們:“這個不好,一看就是跟機器學的。”“這個線不好,要用棉線。我們這次帶了些來。”……
黑妮,你這是在做什麼?我站在院子裡看著這一幕情景,有點發懵。她從那麼遠跑來,又跑了這麼久的山路,就是想通過幾句溫和的話塑造她們對美和醜的觀念嗎?堂屋壁板上貼滿各種畫片,是這個家的裝飾牆,也好似所有外來影響的象徵:正中一張有些陳舊的毛主席像,把一個更陳舊的大紅雙喜字貼去了一大半,左邊是海南風光照,右邊是明星李小龍的赤身拳照,兩個胖娃娃圖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畫《泉》。
下午去另一個苗寨,又是近兩小時車程。“這一個繡得比較好,就是村寨的形態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對一個個目的地都很瞭解。【等到回程,太陽已經有倦容了。】
晚上我們在沱江邊吉夫開的咖啡館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遊志願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著大包的棉線。黑妮的湘援遊,就是靠這些當地的志願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運作起來。今天開車的“李萬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館的壁掛上有一個插頁,取下一看,是鳳凰手繪地圖,封面圖案取自傳統苗繡,那五彩靈動的喜鵲,我看得呆了一下,原來這樣好。地圖10元一份,買下可算對湘援遊的支援,還可得一枚徽章作獎勵。我想了想,紅著臉買了四份,說回去送朋友。【素靜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這有什麼用!我心裡說。
有沒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們。我查了針挑土的俗語,原來是這樣說的:“成家好似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賺錢好似針挑土,花錢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這樣難,從來就這樣難,那麼,以難易成敗來衡量黑妮們的行為,有什麼意義呢?且寫下這一短文,送上對她的祝福吧。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