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石冷月

    我不贊同大學採取“嚴進嚴出”這種制度,而應採取“寬進嚴出”。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嚴進嚴出,必然導致比現在還要激烈的應試教育競爭。

    大學擴招已經好多年了,雖然現在高考錄取率已經非常高了,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激烈的高考競爭態勢。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狀,恰是因為很多家長普遍把目光定位在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但是好大學有多少呢?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那些有名氣的大學。

    如果再採取嚴進的話,按現行的錄取機制只能大大提高錄取分數線,由此導致更加激烈的應試競爭,恐怕很多老百姓更會怨聲載道了。說到這,就得問題主了,你所言的嚴進具體標準又是什麼呢?除了拿分數來衡量外,還別的評價標準和高考錄取標準嗎?

    第二,寬進嚴出,必然會降低高考的激烈競爭程度,讓大學生自己去努力。

    遠且不說,自從義務教育法頒佈以後,小升初的鐵閘被打開了,讓絕大多數孩子能夠輕鬆上初中,甚至在小學階段成績較差的孩子也都能繼續讀初中。這對初中來講,其實就是寬進,但是到了中考,譁,又把閘門關起來了,開始過篩子,結果有一半的學生進不了普高。如果把中考和高考的大閘門都開啟,你看還有多少不願意學的學生想去上大學?而那些真正想學習的孩子,進了大學後,由於已經成人,具備對自己前途負責的能力,自然就努力了,不努力必然會被淘汰,連大學都讀不完。

    第三,大學的嚴進,最直接的後果就導致生源嚴重不足,國家也不允許這麼做。

    若問當代中國大學生綜合素質怎麼樣?恐怕真的很讓人堪憂,因為靠分數一路拼殺出來的年輕人,他們已經像流水線上缺乏靈魂的產品一樣,考試是他們最擅長的能力。除了考試之外,綜合素質與能力就差的太多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分低能。如果大學真採取嚴進機制,恐怕就得徹底改革應試教育體系,為大學生量身定製嚴格的標準。但是越是嚴苛,可能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大學生涯嚴重不足,國家也根本不允許這樣做。

    結束語:說了半天實話,但可能也只是隨便聊聊,關於大學嚴進還是寬進,這都是泛泛而談。但是目前教育部已經發出聲音,大學是一定要嚴出的,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再混日子的恐怕就不好畢業了。如目前的取消清考,這就是不錯的辦法,再如讓大學教授迴歸講臺給本科上課,還有清退機制的啟動等。種種跡象表明大學開始抓嚴出了。

  • 2 # 佩玉者

    我個人覺得大學現在的狀態應當是寬進嚴出。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大多數人在初中階段,由於第1次中考成績的不理想,慢慢地失去了機遇,然後高中階段,又有一次機會沒有把握住,這就造成了有的人一生和大學失之交臂。

    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存在著其他的一些形式的大學學歷的教育,廣播大學函授,甚至在網路中都可以買到一些大學畢業證,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帶來的後果就是大學畢業證越來越不值錢。

    所以我覺得應當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廣泛的讓想進入大學進修和學習的人,有機會能夠學習,然後再發放畢業證的時候進行嚴格的控制,嚴格的控制背後應當剔除一部分學科的考試成績,比如說,一些高等數學對於一些文科類的沒有作用,現在已經提出了,但是還有一門學科,讓大多數人也非常頭痛,那就是英語。

    所以在某些方面英語不應當作為大學畢業的一個硬性條件,因為英語的知識和學習可以透過專業人士的翻譯工作來完成,而沒有必要每一個人都掌握這一項技能。

    總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家可能會有這樣的趨勢來限制大學生的畢業,在網路中新聞已經出現了很多比比皆是。

    所以我建議或者希望的就是寬進嚴出,給每一個人一次機會。

  • 3 # 當代師說

    大學有四種形式,嚴進嚴出、寬進嚴出、寬進寬出、嚴進寬出。

    在教育部沒有取消“清考”制度之前,中國的大學屬於“嚴進寬出”,導致大學畢業生質量嚴重下降,大學生到社會上沒有任何競爭力,連農民工都競爭不過。以致於出現“3000月薪想找農民工門都沒有,找大學生還差不多”的吐槽。這反映了大學生質量嚴重不達標。

    在大學沒有擴招之前,中國大學的情況基本上是嚴進嚴出,那時候大學生到社會上,即使是不包分配都被搶著要,何況當時都是包分配的呢?所以那時候的大學生就是香餑餑。

    擴招後,重點大學繼續是“嚴進寬出”,而一般的大學,特別是大專,就變成寬進寬出了。因為只要參加高考,都有學校要去,一個學渣接到10份以上錄取通知書,是很正常的現象。裡面除了野雞大學外,就是招不到學生的大專院校,聊勝於無吧。

    事實證明,寬進寬出,就是害了學生也害了家長,嚴進寬出結果跟寬進寬出基本一樣。那麼寬進嚴出呢?這種方式本來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不適合我們的國情和文化傳統。因為大家都要進重點名校,而這些學校的資源是不足以實施寬進嚴出的,所以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那麼,要保證大學生質量,提高大學生在社會上的聲譽,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只有一條路,嚴進嚴出。所以,我本人百分百支援嚴進嚴出。是的,學生學的會苦一些,但是,這些苦,比起沒有實力到社會上受的苦,皮毛都不到。

  • 4 # 劉敬武老師

    大學必須“嚴進嚴出”。

    大學教育的目的之一,不是為了普及高等教育,而是為了選拔並培養適合社會各業所需的人才,也就是人才儲備。

    對於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化知識,九年義務教育已經都教了,足夠了,也就是說,開化民智的任務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完成了。

    這也是很多高中生所抱怨的:“我學這些有什麼用,生活中又用不到。”其實,大學學的很多東西工作中也用不到,生活中更用不到。因為這些更多是知識,不是技能。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用的更多的偏偏是技能。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地學習,考學?就是為了選拔。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科舉。科舉考八股,治國也不用八股。

    透過各層次考試,分層次為各行業有方向地選拔出有培養價值,有學習潛力和能力的人才,這才是中考、高考、大學各階段考的目的。也是為什麼各階段都要學些無用知識的根本原因。學生真正需要培養的是學習能力,而不是知識本身。

    所以,大學教育要嚴進嚴出,不能普及,連高中都沒必要普及。

  • 5 # 姑蘇講堂

    對於大學生該不該“嚴進嚴出”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不應該!

    中國一直以來的大學制度是“嚴進寬出”,也就是說,考上大學很難,畢業卻很容易。對於這種情況,年級比較大的七零後、八零後記憶最為深刻。

    那時候,考大學簡直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廝殺可謂異常慘烈!能夠上大學的,真的都是佼佼者,強人中的強人!有的人為了上大學,甚至反覆復讀了好多年,高考真可謂是“歷盡千般苦,方為人上人!”

    記得村上有一位同學,連著考了5年,放考上大學,端上“鐵飯碗”。倒不是這位學生笨,而是那時候的高考實在是太難了!這位學生後來做了大學教授。所以說,他完全是因為“嚴進”而導致浪費了五年青春!

    但是,那時候一旦進了大學,就如同進了保險櫃,只要能混個60分就能順利畢業。所以,進了大學基本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此所謂“嚴進寬出”!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埋沒了大量的人才,因為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無法上大學!同時,“寬出”也廢掉了很多才俊,考上大學基本都是很優秀的。但“寬出”導致這些人變得不求上進,過日子,得過且過!最終也被廢了!

    後來,從90年代末期到現在,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嚴進”變成了“寬進”。但是,“寬出”依然是寬出!大學生們的大學生活幾乎就是一個字“混”!大學生活就是談談戀愛泡泡妞,打打遊戲睡睡覺,跑跑景區旅旅遊,泡泡網咖上上網。整個大學生活就用一個詞就能概括:頹廢!

    於是,有人提出大學應該“嚴進嚴出”!大學要嚴出,這肯定沒問題。其實,我前面已經講過,“嚴進”不可取!“寬出”更不可取!因為嚴進容易埋沒人才,寬出容易廢掉人才!故“嚴進嚴出”是走了兩個極端!不足取!

    反觀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大學都是採取“寬進嚴出”。這樣先讓所有有天賦的孩子都進來,然後嚴格要求,達到一定的水準方能畢業!

    這種做法至少有兩個好處:

    第一,孩子們的中學時代不至於活的那麼累!

    第二,在創造力最強的年齡,讀大學必須玩命學,否則無法畢業。

    這樣,就完美的解決了矛盾、問題!

  • 6 # 馬萬富

    你對大學生應該嚴進嚴出,這個說法有什麼看法?

    首先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的,出發點也是好的。這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任的說法。

    另外我還想說,只要根據國傢俱體情況,怎麼樣做符合實際,怎樣做都對,不需要一定要怎麼做。

    就當前大學招生情況而言。每年高考閱卷後,各類學校按分數高低,先後依次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清華,北大,優先錄取,直到最後分數低的,被那些不出名的學校錄取了,高中畢業生有大約百分之八十,進入了大學。這種情況說嚴進呢,還是寬進呢?對有些各牌大學是嚴進了,但對那些還沒招足的學校,就是寬進了。

    對於一些名牌大學,那裡學生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掛科,更不會有勸退的學生。

    但是對那些不出名,而只招些低分的學生,他她們肯定有,成績跟不上的,掛科的,因為他她們本來基礎就差,怎麼辦?跟他她們談嚴出,他她們出得去嗎?把他她們勸退了,退到哪裡?退回家,家長們的血汗錢,最後大學沒畢業,落得個回家,他她們怎麼面對家長,面對社會,花了錢,浪費了時間,由誰來負責,自己努力了,盡責任了,可是因為基礎差,就是學不好,這能全怪學生嗎?當初他她們的分數是一清二楚的,大學收了他她們的錢,又不讓畢業,這樣做合理嗎?寬進大學的學生,談嚴出,合適嗎?這不叫坑爹又坑生嗎?

    所以我認為大學生,嚴進,嚴出,嚴進寬出,等等都應從實際出發。那些不知名的高校,能和清華,北大比嗎?他們對學生也能談嚴進嚴出嗎?他們這些大學只能寬進寬出。假如脫離實際,強行搞什麼掛科,勸退,今年你搞了,明年你那個大學就不要辦了,有誰花了錢,買一個丟人現眼啊。普通百姓玩不起,高中畢業後,打工,上你那個拿不到畢業證書的大學,這種傻子不會有。

    其實大學招生,國家應該有計劃,根據需要決定招生人數。不講什麼,怎麼進,怎麼出的問題。

    說說我們國家以前,從來沒有什麼一定要什麼嚴進寬進等說法。

    我是六零年進入淮安師範的,那一年是寬進,只要填志願的都錄取,原因是初中生太少,五七年小學考初中,十三選一,當時師範就招不到人。

    我愛人六三年考進師範,那一年是十一個初中生考上一個師範,那才叫嚴進。

    嚴進的,寬進的,最後大家都畢業了,不存在什麼掛科,什麼勸退的現象。學校既然招收了大學生,就應該對人家負責任。不能拿老百姓的錢開玩笑。我認為任何規定,都應該考慮到老百姓的利益,都要對老百姓負責。

    這個議題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大家的觀點都對,這裡無需更多的爭議。發表自己意見就行。

  • 7 # 寫教育

    關於大陸大學的培養模式,究竟是“寬進嚴出”好還,還是“嚴進嚴出”好,或者是“嚴進寬出”好,社會上對此的爭論從來就不曾停止過。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並不只是發放文憑的場所,“嚴”字當頭,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

    在人們的心目中,中國高等教育歷來有著“嚴進寬出”的傳統,只要高考那“一錘子”買賣弄好了,進入了好的大學,即使是躺著學,那也是包拿文憑,並且還能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好景不長,享受了幾十年“嚴進寬出”的大好時光在今年戛然而止。人民大學率先打響公開退學本科生的“第一槍”,對16名本科生做出退學處理決定,讓在校大學生驚呼“嚴進嚴出”的“狼”真的來啦。

    高等教育“嚴出”是培養新時代建設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先賢們就在講過: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才能出人才;嚴格要求,才能出優秀人才。幾千年的歷史程序表明,這仍然是教育應當持有的主基調。

    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之內,我們的高等教育在出口上相對寬鬆,尤其是九十年代後期高校擴招之後,一些大學出於招生、評估、升格等發展需要,對畢業生出口關把得不夠嚴,導致畢業生總體水平不高,民間甚至還有了“大專生不如當年的老高中生”“本科生不如當年的中專生”“研究生不如當年的本科生”等多種說法。

    雖然這樣的說法不一定準確,卻也反映出高校畢業生“寬出”的事實,以致於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不得不面臨失業的窘境,核心的原因就在於缺乏實力、缺少市場競爭力。這樣繼續下去,無疑只會毀掉高等教育的根基,砸掉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

    每一個行業,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免不了要革故鼎新,高等教育也是如此。進入新時代,教育部在總結高校擴招以來的高等教育得失基礎之上,召開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定下了要讓本科教育真正嚴起來、讓大學生忙起來的發展調子。

    在幾天以前還專門印發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取消“清考”制度,體育考試不合格不予畢業,重抓畢業設計和學位授予,讓廣大在校學生無不感到徹骨的寒意。可以說,高等教育實行“嚴進”政策,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寬進”的基礎條件目前尚不具備

    我們人口眾多,教育的基礎差、底子薄,尤其是高等教育,離世界一流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以近幾年高考的報考人數為例,幾乎都在千萬級別,2019年更是達到了1032萬人。與龐大的高考隊伍而言,國內的幾千所高校的承接能力、培養能力,遠遠不能滿足逾千萬人的高等教育需求,每年都還有兩百多萬考生不得不落榜,不得不止步於高考,無緣於高等教育。

    而且,這逾千萬的高考生,還是在中考時分流百分之四十幾的學生到中職院校的結果,否則有高等教育意願的總人數將近兩千萬。國內現有的高校承接千萬高考生都難以為繼,如果像國外高校一樣,實行“寬進”的政策,由高中畢業生自主申請,那麼擠爆各大高校的大門,將是意料之中。

    一方面是有高等教育需求的人兒太多太多,另一方面是高校的數量極其有限,就那幾千所,每所高校的招生數量也就那麼一點點。所以說,高等教育實行“寬進”政策,目前尚缺乏現實的基礎作支撐。

    高等教育“嚴進嚴出”是發展的現實選擇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已經實現了長足的進步,教育體系日 臻完善。高等教育也經歷了恢復高考、985和211工程建設、高校擴招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的發展,較之於幾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走進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教育政策的頂層設計者著眼於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適時調整高等教育政策指向,讓高等教育真正嚴起來,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到真本事,當然不認真學習的大學生將被嚴酷的淘汰、半路出局。這樣下去,將在高校形成崇嚴尚實、倡導學習的良好氛圍,在將來的某個時點之上,就可以用事實回答久懸而未決的“錢學森之問”。

    綜上所述,對於中國高等教育“嚴進嚴出”的新形勢,在校大學生們一定要真正重視起來,要看到“嚴進嚴出”背後的良苦用心,切實抓住寶貴的大學時光,刻苦學習,努力奮進,做一個有抱負、有實力、有作為的新時代大學生。

  • 8 # 青青紫木

    大學生是否應該嚴進嚴出?我個人認為,應該區別對待,不能一棒子打死。對頂尖高校的大學生可以嚴進嚴出,中等大學的大學生可以稍微放鬆“進”的門欄然後嚴出,低層次大學可以“寬進嚴出”。這樣更符合我們的國情需要。

    一 頂尖大學的“嚴進嚴出”與我們現在的現狀基本吻合。“嚴進”可以確保生源質量,“嚴出”可以把好大學生畢業質量關。好的生源好的老師,相比容易培養出“將才”。

    越是一些985的好大學,每年招收的大學生數量波動不大,說是擴招,基本沒擴招多少,相反因為各種原因被勸退學的倒是時有耳聞。

    二 高校一味追求“嚴進”也不可取,中等層次的大學適當放鬆“進”的門欄,可以淡化學生間的競爭壓力,使更多中水平學生可以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些學生往往潛力巨大,好好培養未來也是國家的中堅力量。

    但目前的現狀是,這類二本高校很多一味追求學生數量,在質量上學校把控不嚴,加上學生自己自控力不強,導致學生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三 低層次的高校“寬”進,對大家是有利的。可以使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這不意味著學生就可以混大學,低層次的高校也應該“嚴”出。給了機會,自己不珍惜不能怨誰。

    問題是現在的低層次大學辦得就像菜市場,人聲鼎沸四面通透,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學生進來就是混文憑的。社會普遍對三本大專不看好,也有學校本身的原因,給畢業證的時候太爽快,對學生太好了。對他們,寬進嚴出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啊。

    總之,社會對高校不認同,主要集中在中低層次的高校身上。提起嚴進嚴出這個話題,也是針對目前這些高校寬進寬出,培養不出社會迫切需要的技術型實用性人才。從這些大學畢業後,學生工作能力普遍弱,社會需要再培養。但他們並不適合採取嚴進嚴出的策略,寬進嚴出更容易滿足各方要求。大學生進的時候是否該“嚴”要因人而異,出的時候是一定要“嚴”的。

    以上是青青紫的個人見解,您認為呢?

  • 9 # 都是同齡人

    大學,就應該嚴出。就好象工廠的產品,不合格的產品,決不能流向社會。近年來,由於大學產業化,不少大學向錢看,確實出了不少不合格的“產品“。也該到國家出手嚴管的時候了。發達國家的大學,基本上都是寬進嚴出。

  • 10 # 高山之音6

    大學是一個人生的高等學府,現在的大學太多,說的好聽一點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質,說不好聽點,就是教育產業化,凡是有點錢的都去辦大學,沒有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真正的目地是斂財,現在全國每年招生接近千萬,有些學生二,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而且佔很大部分,這裡面農村的孩子佔多數,父母辛苦一年,不夠學生的生活,導致貧困,四年大學生活,又真正能學到多少知識,學校招生擴大宣傳,學生進校不好好學習,正日沉迷遊戲,荒廢學業,走向社會淪為打工一族,應減少大學數量,嚴把升學關,畢業關,學生能學到真本領,社會應多辦職業技校,畢業即就業,減輕社會就業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認同,一些大學教材,被人故意的編得晦澀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