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敢於沉默的大多數

    一個產品的成功有必然也有偶然。並不是因為是華為做的,它就一定成功。mate 系列成功充滿了偶然因素。

    第一代華為產品中,P系列主打外觀,作為當時最薄的尺寸(6.18cm)的手機,它成功了。D系列因為千年K3V2的問題,成了炮灰。

    這些都不意外,讓華為驚喜的其實是同期的Mate第一代。這款配備了6.1英寸,大電池的手機,獲得兩級分化的評價。喜歡它的認為它螢幕大,續航長,非常適合電影和一些商務工作。不喜歡他的人覺得手握尺寸太大了,持有和攜帶不方便。

    不管怎樣,mate 第一代手機擁有了它的第一批忠實的商務粉絲,為mate後續產品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基於使用者對mate一代的感受,華為做了總結和規劃,最終,在後續的mate系列上做了針對性大幅改進 ,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是尺寸。6.1寸螢幕大這是優勢,需要被保留。但使用者握手尺寸太大如何解決呢?答案就在邊框。邊框改小後的mate7,使得單手操作便捷很多,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優點的同時,優化了使用者槽點。

    外觀。減少邊框的一個意外收穫就是外觀。縮減邊框實際意味著提升屏佔比,mate7擁有了當時最大的屏佔比,在外觀上就顯得非常驚豔。再加上金屬材質的使用,使得整機成熟、大氣,非常貼合商務人士的感受。

    晶片。不同於之前的K3V2,麒麟920晶片在榮耀6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樣一款在小白鼠(榮耀6使用者)上,做過充分磨合的晶片,為mate7提供了一顆可靠的心臟。更可喜的是,這顆心臟功耗控制優秀,非常符合mate 商務使用者對效能和續航的平衡要求。

    指紋。基於商務使用者對安全的需求,華為選擇了指紋作為功能上的最大突破。指紋不是華為獨有的,但華為確實開創了指紋時代。

    以上都是華為產品的改進,是華為自身努力的地方,是成功的必然因素。但並不是好產品就一定能成功,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除了產品力,其他一些原因,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認為是運氣,可以說是氣場。

    認同感。高階使用者區別於中低端使用者的最大特點,就是群體認同。

    這是一個充滿功利的時代,透過資本購買,併購,甚至是抄襲、炒作達到目的比比皆是。但很多時候,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美國經常以國家安全名義,禁止中國購買其包括晶片在內的高技術產品。買不到怎麼辦?自己造?而就此時,漢芯的造假事件,讓業內人士自感顏面無光。

    麒麟這時的成功像一股清流,讓大家認識到原來我們還是有一批願意誠心做事的人,做事的企業,他們有能力拉進我們與世界的距離。作為中中國產第一款成熟商用晶片,麒麟獲得了專業人士的極大認同。這種認同不僅是技術的認同,更是心理的認同。

    為什麼軍迷都喜歡殲10,並不是因為殲10比殲11牛多少,而是因為殲10是成研基於殲9研發的,而殲11是“沈霍伊”基於蘇27中中國產化改造而來。

    認同感並不是源於簡單的擁有,而是對傳統的一點一滴的繼承。

    或許,即便是幾年後再覆盤,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原因使得mate系列成功了。但有一點,天上掉下餡餅,砸中的一定不是家裡睡覺的人。下一次稜鏡門,受益的也許不是華為手機,但永遠不可能是甘心為高通打工的手機。

  • 2 # CaptCMZhang

    mate系列的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是華為長期積累和嘗試的成果。有人說就是憑mate7的意外成功,是mate系列走向了高階。這並不全面,mate7的成功是有偶然性,但有充滿了必然性,即使mate7不成功,後來的mate8也一定會得到廣大使用者的認可。

    手機的實用性,尤其是對續航能力的解決,讓許多重度手機使用者看到了希望。有的小老闆,出個差,談個業務,總擔心手機沒電,在關鍵時刻聯絡不到自己,這是要分多大的神。有了mate系列,旅途中可以遊戲,影片,不用帶充電寶,都體現出一種自然而然的自信,這是一種感覺。

    後來的mate8,加入了識別偽基站等功能,更加安全,也更適合商務人士實用,即使我這樣的小老百姓,也決定了買mate9。還推薦了好幾個朋友買mate8,大家的反應都很好。

    mate系列的成功是必然的,是長期積累的成果。不僅是華為,越來越多的中中國產機,然我們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越來越優秀的產品,走向國際化的視野,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信賴中中國產,國貨自強。

  • 3 # 只是一陣風而已

    首先我是一個大學生,3年前高三時並不知道華為榮耀這個名字,那時就知道小米,魅族等等。後來用了一個小米,2年前我在叔叔公司實習,那時看到大屏的mate7 比較喜歡大屏,是他們公司領導,我換了一個榮耀6p,沒有出過問題,摔了很多次,後來我直接不貼膜,隨摔,次年我又去他們公司了,這次很多領導都用mate8,覺得好霸氣,今年我換了mate9,我老婆榮耀8,我用過的最快的機子,沒有之一

  • 4 # 啟航懿璐同行

    超常的續航能力,不錯的使用者體驗,推出之初就是主打商務功能,博得大批穩健而又低調的商務人士的鐘愛,其市場定位相當精準,尤其是擁有雙網雙通的mate8是最成功的。當然mates是個敗筆,其失敗的根源就是定位不倫不類,除了外觀,真的無可頒獎之處。

  • 5 # 毒眼觀察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中中國產手機打高階品牌確實比國外品牌要難一些,以往的高階市場往往被蘋果三星牢牢佔據,中中國產手機要突破三千元價位其實很難,但隨著中中國產手機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走高階路線其實是一個不得不去做的的事情,你不做那在未來的手機市場你只能去等死,所以作為華為這個被認為有狼性的公司,打高階品牌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當然從目前看來,Mate系列無疑是最成功的。

    不過仔細回顧華為各大系列的發展史,不難看出,華為在最早的高階定位其實是P系列,當年的6.18mm就是華為在極力向外展示自身的工業設計能力,還有後來的P7直接把矛頭瞄向了還沒出世的iPhone7,只不過在綜合體驗不佳導致了華為的P系列的高階化並不是很成功,如今也是被Mate系列蓋過風頭。

    2014年9月4日,華為在柏林釋出了MATE7,MATE7是該系列的第三款產品,這款產品從產品設計上可以說真正有了華為自己的風格,尤其是正面這個ID無邊框(華為稱為熄屏美學)讓外界眼前一亮,加上虛擬按鍵的應用,使得整個機身額頭和下巴相當窄,所以MATE7在熄屏時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除了外觀之外,華為MATE7搭載的是麒麟925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從自身表現上來說一改過去海思K3V2功耗大、相容性差、效能不強的詬病,可以說麒麟925是華為這麼多年潛心研發處理器的涅槃之作,這樣明顯提升了MATE7的整體使用體驗,MATE7是華為第一款熱銷的高階手機,這款手機線下黃牛的炒作也是相當厲害,即使在釋出半年之後,很多消費者要想買這部手機還會在黃牛那裡加價購買,對此有人說是華為故意飢餓營銷,也有人說華為在初期對MATE7的預估銷量不足導致產能偏少,不過無論如何,MATE7在當時可以用一機難求來形容,隨著產品知名度的提升,華為加大MATE7的產能,據官方資料顯示,MATE7整個生命週期銷量超過700萬臺,而那個時候,中中國產3000元以上的高階旗艦手機很少有賣到這個數量,MATE7可以說是華為誤打誤撞出來的高階旗艦。

    看到MATE7的熱銷,華為想趁熱打鐵,後來推出了小屏版的MATE S,雖然MATE S在整機做工上要好於MATE7,但從目前來看MATE S卻難保當年MATE7的優勢,後來華為推出了MATE8,在發售初期,現在黃牛還一度炒作,甚至有的加價一千元,不過市場整體表現不如預期,但MATE7已經為華為打開了高階形象,這點毋庸置疑。

    Mate系列之所以能夠開啟高階市場,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與Mate系列的使用者群體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用Mate系列的人很多是商務人士,這些人對大屏、高續航有著很強的需求,另外加上華為本身不錯的品牌形象,Mate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比較明顯的使用者群體。

    另外,從近期釋出的Mate9來看,華為在高階產品的設計與品牌包裝上相比前兩代又有了提升,所以華為在高階品牌的打造上越來越開始對外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Mate系列的成功雖然有一點幸運的成分,但大多數靠的還是實力。

    尾巴:

    有人說你怎麼不說說“營銷”?在目前激烈的手機市場競爭下,我們也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當然有些營銷方式在大部分看來是可以接受的,也有一些“撕逼”式營銷確實顯得太LOW,但細想起來,華為在Mate系列的宣傳與營銷上還算是比較本分,所以調侃一下:如果其他系類的營銷方式也稍微本分點的話,說不定華為的整個品牌就成了高階品牌了。

  • 6 # 科技樹兒

    華為手機現在是全球第三大的智慧手機廠商。這個成就放在幾年前根本輪不到華為。反而人們更加看重小米,覺得小米也許可以擠進前三。不過現在也看到了,華為確實做到了前三,而小米相比之下就有所退步。

    華為的成功,離不開兩個品牌,榮耀手機和華為手機。

    對於榮耀來說,就是貼身肉搏小米,你怎麼走我怎麼走,你怎麼打我就怎麼打。但是華為手機不同,華為比任何中中國產廠商都知道品牌的力量。在小米還是屌絲手機的感覺時,華為就推出了不是量產的mate系列,這款產品有多少讓人記住的呢?並沒有太多,一路走來只有mate7,mate8,mate9讓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說華為僅僅用了三款手機,就能夠賣出國外10000元的手機,也將華為自己的品牌打出聲響。

    其中,華為Mate系列的成功離不開這幾個要素:

    Mate自身定位,華為一開始就是往高處走,所以不會像小米一樣推出了小米MIX也只賣3499元,因為有雙攝,有萊卡,有麒麟晶片,有華為品牌背書,所有的這些加在一起成就了華為Mate系列。

    手機市場高階需求。中中國產手機一定是會有一款手機成為高階的,不僅體現在售價上,更加體現在品牌上。這塊手機現在不出來,以後也一定會有。原本魅族是很有可能,但是阿里之後的魅族泯然眾人矣;聯想也是有這個機會的,不要忘記聯想手中還有moto這個大招沒用;其次就是小米,但是小米1999元的定價印象成就了自己也阻礙了自己,今年釋出的小米MIX也沒有好好用起來,可惜了。

    國外手機廠商的助攻。 華為成為全球第一,面前還有三星和蘋果。這二位在2016年的威脅真的不大,特別是面對華為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明顯優勢。三星就不說了,蘋果最大的亮點雙攝已經被華為落下一大截,也就ios可以撐住。對於華為來說,目前的成績很艱難才達成。但是更難的是要守住這個位置。手機市場一天一變,2017年又會是不同的格局。

    最後,希望中中國產不僅有華為mate高階,其他中中國產也可以在2017年高階起來!

  • 7 # Sen科技

    華為是如何把Mate系列打造成高階品牌的?

    第1:華為mate7開始炒起來的,那時候大電池。大屏,金色,愛國情懷。所以就很多中年人喜歡這臺mate7,加上飢餓營銷就一炮而紅了。第二:mate7紅了之後,華為加大力度推出mate8,mate8主打安全Soc,深愛商務人士,再加上mate7之前的優點,大電池、大屏加上不錯的效能,就連部分青年人也喜歡了。第三:mate8推出了,銷售不錯,華為把mate9玩的更6,推出保時捷版和保時捷合作,加上大電池。雙攝像頭加上保時捷的logo,還加三星2k屏的曲屏,還有前置指紋,那逼格滿滿的,定價8000+也是很高階,華為就是這樣打造高階的。期待mate10會怎麼樣。

  • 8 # 瘦子說

    1,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營銷戰略;

    2,堅持.華為mate系列從釋出到現在,一直以來的堅持和自我完善,進步,是它最紮實的基礎;

    3,華為本身對於技術的追求,自主研發的晶片不亞於熱門的驍龍系列新片,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了今天的成功;

    4,敢於拼搏,如果沒有一種以來對抗其他平臺產品的拼搏精神,那麼mate系列也堅持不到現在.

  • 9 # 數碼范特西2

    1,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 一出來就是對外定位高階的,先不說他產品配置,但是整個產品設計,外觀和包裝都是往高階產品靠的,在產品上凸顯了這個認知輸出

    2,華為怕是沒少打廣告燒錢,讓廣大使用者熟悉和記住這個認知

    3,隨著華為整個品牌在國際地位,商界地位和核心的技術領域的地位,品牌整體的快速上升給了旗下產品更高的溢價和品牌附加屬性

    總結一句話就是說,華為依靠不錯的產品,準確的定位,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讓整個mate系列和p系列能站穩腳跟,而其後端研發生產和前端銷售能力催化了這一結果的產生。

    個人意見

  • 10 # 變幻結塊

    可以看作是這幾點原因:

    1、三段式金屬後蓋設計、6寸大屏、4000毫安電池長續航,還有突破性的海思晶片,讓當年的mate7一炮走紅,第一次,中中國產3000元價位以上的手機賣出了700萬臺;

    2、營銷、產品宣傳代言在後續的mate8上乃至於現在的mate9都得到了很好的延續,每次高大上的釋出會,請了梅西做代言,還有一小點,mate8釋出會上那首dream it possible,中文名{我的夢}真的很好聽,滿滿的怎麼說呢?應該是大氣感,這些因素都在無形當中潛移默化的塑造著華為mate系列的高階形象;

    3、餘大嘴這個人,雖然吹牛吹的有些令人反感,但是能力不可小覦、在做手機業務之前,他是歐洲片區的Quattroporte,說白了,華為在歐洲的通訊裝置的市場都是他打下來的江山,在被老任負責管華為手機之後,毅然決然的砍掉了和運營商合作的每年的大量的低端手機,在智慧手機還沒盛起之前,可謂是讓華為損失了不少收入,內部還曾一直呼聲:“餘承東下課!!”的要求,而後,都知道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塑造了P系列和MATE系列這兩個成功的典範。雖然吹牛,但是想想,華為吹過的牛逼都實現了,餘承東本人也曾經講過:“我不是愛吹牛,我只是從來不謙虛。”還能說什麼呢?

    4、品牌加持造就了溢價

    這是什麼呢?很簡單,徠卡加保時捷,讓mate系列多出來了品牌的溢價,高額的定價一旦穩住了,所帶來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將會是永續性的,就如蘋果一樣,因為ios的穩定好用和精緻的工業設計,而華為的mate系列要給使用者帶來什麼印象?大屏大電池長續航、金融級別的安全、還有華為年度最好的晶片和技術……這是從mate7開始就帶來的深刻印象,以後也一定會延續下去。

  • 11 # MLTech

    提到品牌,高階品牌,往往和高價離不開關係,基本上高階品牌的產品也會對應比較高的售價。如果說一個品牌非常廉價,相信每個企業都不願意聽到。

    打造高階品牌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利潤非常有效的做法,通俗地說是如何把產品賣的更貴。那麼,華為是如何把Mate系列賣的越來越貴,並且讓消費者覺得貴的值呢?

    一個品牌誕生,最開始、也是最難的部分是如何把品牌印到消費者的腦袋中,讓人們一想到某些詞彙的時候,就會聯想到這個品牌。華為Mate系列做到這一點用了三代產品。

    Mate一代和二代雖然沒有那麼出名,不過這個系列定位非常明確,大屏和續航。大屏的策略非常正確,因為同期的三星Note系列非常成功。但是如何與三星的手機形成差異,那麼續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三星當時給消費者提供了大屏、高科技的體驗,華為Mate系列提供的大屏,長久的體驗。

    這時,那個品牌就在消費者腦袋裡邊形成了。下來華為需要做的是,如何鞏固這種外界的認知。

    Mate7在鞏固Mate系列在消費者心中地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Mate7,仔細想想,為什麼你會知道這款產品,並且覺得不錯呢。除了Mate 7在產品上提升明顯,用過的人口口相傳之外,更重要的是華為開始大力宣傳推廣了,這背後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發力的表現,和之前的華為手機已經大不相同。

    Mate7產品本身並不完美,雖然大屏續航的屬性已經家喻戶曉,不過很難得到重視效能使用者的認可,缺少效能的另外一方面就是缺少科技感,這也成為了華為Mate系列衝擊更高階,或者說賣的更貴的一個阻力,要讓人們覺得Mate非常牛逼才行。

    麒麟950的出現扭轉了這種局面,並且這款晶片的出現時機非常恰當,或許也有些幸運的成分。

    當時的背景值得關注,蘋果處理器大躍進的進入到了64位,對應的是系統進入64位,這就衝擊到了安卓,進而也就會影響安卓手機晶片,高通有些慌忙的拿出了非常知名,熱度非常高的驍龍810,結果讓眾多手機廠商叫苦。

    華為麒麟晶片沒有使用自有框架,同時趕上14nm工藝,再加上高通沒有釋出新品這個空檔,一局成為當時效能非常不錯的處理器,搭載這樣處理器的Mate8也就順理成長的具備了效能屬性。擁有了效能優勢,更符合一款科技產品的定位,Mate 8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這個時候,Mate系列算是站穩了腳跟,對應的是三千的定位。

    難道Mate系列就永遠停留在這個定位嗎,這個定位算不算高階呢,如果對比蘋果和三星的話絕對不是高階。同時智慧手機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蘋果也早就推出了大屏手機,續航也不錯。安卓手機中5.5英寸的機型也越來越多,不少廠商也效仿Mate系列,Mate系列需要做出改變。

    科技產品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進步一點就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成本,最重要的是需要時間。如何短期內提升品牌?加大營銷力度,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找可以相對容易實現的差異化突破口是最好的選擇。

    Mate9保時捷版本的推出更多體現在營銷層面,藉助外力來提升品牌。突破口方面華為瞄準了軟體部分,率先支援安卓最新版本,並且提出18個月永不卡頓的方案,這些無形中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至於麒麟960,個人認為更多是華為的常規升級,同時繼續打在了時間差上邊。

    有了保時捷的合作、徠卡的加持、提升的效能、系統主打流暢,是不是感覺很不錯,那麼多花一些錢購買也是值得的吧,所以Mate 9提價了,保時捷版本的價格成功接近萬元。普通版本,主打大屏和續航的Mate9其實也提價了,接近三千五。

    當產品沒有了短板,並且在某些方面比較突出,價Grand SantaFe貴帶來的影響越大。還記得大量的關於華為手機售價過萬的報道嗎,你看過這樣的資訊之後是不是潛意識會聯想到目前售價比較貴的手機,仔細一想,原來比蘋果都貴。有的時候,比蘋果貴也是超越,產品反而是次要的,必經手機屬於消費類產品,不是每個人都會計較每個細節,以及和同類產品的對比。

    這裡有一個注意的地方,順序不能顛倒,如果華為在Mate7或者Mate8的時候引入保時捷版本,絕對不會有現在的結果。只有產品層面站穩腳跟的時候,透過營銷的方式拉高售價,提升品牌定位才更加有效果,容易給人一種大爆發的感覺,而不是虛張聲勢。

    Mate系列的成功離不開大陸的大環境,所謂的愛國情懷給華為手機品牌提升帶來了加速的作用,中國消費者需要一個大陸的品牌來獲得歸屬感。

    Mate目前已經屬於高階品牌,不過這種高階的基礎還不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鞏固。華為需要一款類似於之前Mate8的產品夯實在高階智慧手機市場的地位。

    如果Mate系列下一代產品能夠在處理器效能方面,或者是處理器和系統深入最佳化的基礎上,大幅度超於使用高通旗艦晶片的產品,攝像頭方面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那麼Mate系列會在高階市場站穩腳,更為直接的和蘋果和三星的競爭。

    華為也面臨去保時捷、去徠卡屬性的問題。單憑華為的品牌站穩高階手機市場,才能實現真正的高階,那個時候華為手機貌似不再需要品牌合作,華為就是高階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的財務資源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