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八號當鋪

    隨著賣力推廣,加上第三方支付確實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較為方便的體驗,比如之前出門都是帶著鼓鼓囊囊的錢包,錢包裡有信用卡、儲蓄卡、公交卡、紙幣、硬幣,但是現在一個帶一個手機就能“走天下”,遇到任何支付環境,無論是大額支付還是小額支付,一個手機足以應對。正是因為如此,這10年來,第三方移動支付,或者說“無現金”支付獲得了較大的市場普及率。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無現金支付真的就如我們所說得那樣,方便又實用嗎?其實不是,就個人和身邊的人總結的經驗來看,無現金支付至少存在以下幾個缺點:

    1,“對錢沒感念”;想必當今大家對此都深有感觸,無現金支付好像弱化了大家對“錢”的概念,無論金額大小,好像在大家的印象裡只是一個數字,不知不覺間就累積了消費金額。但是實際大家的收入還是那麼多,對金錢的概念模糊了,自然存不下什麼錢了。

    就拿老劉自己來說,之前家裡有個存錢罐,總有一種“存錢上癮”的感覺,零錢總想著帶回家,回到家就放到存錢罐裡,日積月累越來越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別說大錢了,就連小錢也省不下了。

    2,“消費記錄無隱私”;對於已婚男士來說,大家都不用避諱,誰都有點個人愛好,有時候一些消費真不想讓另一半知道,倒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只是不願意引起夫妻矛盾。

    拿老劉的一個朋友舉例,平時的愛海就是買各種漁具,但他妻子是反對的,但凡知道他添置了新漁具,無可避免的就是一頓數落。之前還好,大家都用現金,對於他的收入水平來說,花銷個千八百的根本就不會引起妻子的注意,但是現在都是第三方支付了,他妻子一個消費金額、消費地點是漁具,又免不了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個人隱私”蕩然無存;

    3,“多付錢的情況屢有發生”;這種事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老年人也想趕無現金支付的時髦啊,但是有時候人老眼花,“多付錢”的情況屢有上演;

    我的隔壁鄰居,76歲的老大爺,上個月去農貿市場買了一袋米,本來是90元,好不容易講到86元,支付的時候卻多按了一個0,860元就這麼支付出去了。老人好幾天都沒有發現,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前幾天的事了,去找人家,結果人家“關門大吉”了,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無可否認的是,無現金支付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各項便利,這是科技+金融的雙重便利,值得肯定,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大家發現沒有,無論無現金支付成熟到什麼程度,也無論普及率有多高,好像總有一些人對此“不感冒”,該用現金的還是堅持用現金,好像無現金支付在他的生活中就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大學生開始用現金了,意味著什麼?

    “大學生開始用現金了”,看到這個題目,我最起初的感覺是,難道年輕、時髦的大學生意識到了什麼,察覺到了無現金支付的什麼缺陷,開始“返祖”了?

    咱畢竟已經畢業多年,對大學生的消費習慣一知半解,於是老劉特意詢問了一下在青島大學就讀的侄子:“你身邊的同學,真的開始用現金支付了嗎”?

    得到的回答沒有出乎我的意料:‘你聽誰說的?哪有’!

    不過,從他的言語中,確實發現有時候大學生真的會選擇“現金支付”,不過大機率不是出於主動,而是“被動”,主要存在於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月底實在沒錢了,開始動用“現金儲備”了;

    大學生最主要的支付方式還是移動支付,畢竟生活費都是父母透過轉賬完成的,自然消費的時候不可能多一個“取錢”的步驟。

    到月底的時候,有的學生實在“沒有餘糧”了,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動用“現金儲備”了,比如手機殼後面有一張備用的百元大鈔,這個時候就拿出來消費;再比如過年時父母給的現金壓歲錢,這個時候也會取出來用。

    說來也“心酸”,用現金支付竟然不是出於“主動”,而是出於“被動”。

    第二,一些班級的活動經費,大多用現金繳納;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不得不使用現金的場景,比如學校催繳一些“經費”,學院或者班級幹部要求用現金支付,這樣便於統計,所以才不得不使用現金。

    總體而言,透過調查和了解,所謂“大學生開始用現金了”這一說法還站不住腳,至少我在逛大學城的時候,真沒發現有學生是用現金進行消費的,基本上都是掏出手機,“滴”一聲之後,消費就完成了。

    事實上,移動支付普及率更高了

    事實上,移動支付的普及率反而比以前更高了。

    今年2月初,銀聯釋出了《2020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研究報告》,這份報告以17萬人作為調查樣本,調查資料顯示,98%的受訪者選擇把移動支付作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另外,資料還顯示,2020年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動支付的次數是3次,大概就是早中晚各一次,除去這3次,現金支付的次數所存無幾了。

    再就是這份“報告”有一項資料也從側面說明了“大學生開始使用現金了”這一說法真的沒有事實根據:在最喜歡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群中,95後男性是“主力軍”,平均每天使用四次。95後、00後,這不正是大學生、碩博的在讀人員嗎?

    寫在最後:

    綜上來說,雖然移動支付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擾”,有些人已經意識到移動支付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和缺點,但是資料和現實情況還真沒顯示大學生開始廣泛使用現金了。

    不可否認的是,現金的使用確實能彌補一些“存錢”、“對錢的概念”上的一些短板,也許未來真的有可能部分迴歸“紙幣時代”,但這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當下的發展趨勢依然是無現金支付。

    另外,特別提醒一下年輕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對紙幣的真假辨識能力有限,如果使用現金,一定要提高辨識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大學科研所,到底誰是技術創新和技術革命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