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雅講歷史1

    1、庚子(400年-404年)五胡十六國時代西涼武昭王年號。

    2、庚子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37個。前一位是己亥,後一位是辛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金生水相生。庚子年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干支紀年中一個迴圈的第37年稱“庚子年”。

    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40,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7,除以12的餘數是1,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庚子年”。

    庚子月天干丙年和辛年,大雪到小寒的時間段,就是庚子月:1976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81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86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91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1996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2001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2006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天干地支有60種變化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華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週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 2 # 好醋得味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一伏多少天呢?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

    “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伏”是隱伏起來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裡最熱的時期。

    處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居於立秋之後、白露之前的一個節氣名,在8月22、23或24日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為什麼呢?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屬“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末伏過後天氣漸漸涼爽。

    那麼為什麼在三伏裡是中伏最熱呢?首先因為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而且夏天來說,雨水是比較充足的,所以這樣一來,空氣內的溼度就比較大,我們都知道水的比熱容是要比空氣的大很多的,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地表層的熱量將會逐漸累積起來,就這樣一天一天地積累起來,熱量始終無法消散而去,溫度自然就升高了。,這樣就造成了一天一個溫度,而且溫度指數直線上升。

    而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後,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所以說在中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烈日之下,之前我年少無知的時候,曾在中伏時節光著膀子上外邊玩,感覺很爽,但是到晚上回家之後卻享受到了這樣帶來的酸楚,因為我的脊背上被曬掉了一層皮,用手一搓就能搓掉一層,現在想想還有點兒後怕呢,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後來恢復的很好,沒有留下傷疤。

  • 3 # 王兆林0309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相搭配,組成了干支記時法。

    十與十二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這種干支記時法60年或60日,就是一個輪迴。

    干支十位,庚屬第七,毎一個輪迴中都有6個帶庚字的名字。它們分別是:庚子,庚戍,庚申,庚午,庚辰和庚寅。記日時,它們之間十天一轉換,週而復始。天干第七與地支第一搭配成的庚子日,只是60天輪迴中的六十分之一天。

    夏至三庚交頭伏,立秋一庚進末伏。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5日的庚子日,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所以8月15進末伏,末伏10天,8月25日出伏。

    今年8月23日處暑,8月25日出伏,炎熱的三伏天超過了處暑的日子,所以就有了“庚子入末伏,熱在處暑後”的說法。

  • 4 # 逍遙一佑

    末伏是傳統三伏天的第三伏,要了解庚子就要先了解下三伏天

    三伏天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

    這裡老祖宗有自己的習俗標準,那就是:夏至三庚數頭伏。

    “夏至三庚”就是一個時間節點,其中我們要先看“夏至”,這裡說的就是當年的夏至日這天,而“三庚”就是第三個庚日,而庚日又是以干支曆法來記錄日期的,並且這樣的日子早就固定好了,我們只需要在日曆表上數第三個庚日,並且是從夏至日這天開始尋找的,這樣就找到了入頭伏的日子,頭伏規定只有10天。

    末伏是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開始數,也是10天。

    中伏就是頭伏結束之後與末伏之前這中間的時間,不同年景,有10天和20天之分。

    今年的三伏天怎麼算“庚日”?

    2022年夏至日是6月21號,也就是說從6月21號開始數“庚日”,當數到第三個庚日時就是入伏時間。

    6月21號是乙巳日,第一個庚日在6月26號,庚戌日,十天之後就是第二個庚日,7月6號庚申日,第三個庚日在7月16號庚午日,所以,頭伏入伏時間是7月16號,到7月25號共10天。

    末伏在立秋之後第一個庚日,8月7號立秋,第一個庚日就是在8月15號庚子日,所以末伏從8月15號到8月24號共10天。而中伏就是從7月26號到8月14號共20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免聯考碩士研究生_瑞士中央管理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