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50,半數致死量,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遊離輻射的劑量”。
LD50數值越小,毒性越強,數值越大,則毒性越低。
1、別名:貝氏海蛇
2、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
3、分佈區域:主要分佈在印度洋海域,包括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泰國海岸、澳洲群島、索羅門群島等地,在帝汶海的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一帶居多。
4、形態:形體與陸地上的蛇差不多,頭部呈橢圓形,尾部側扁,方便游泳。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後閉。
5、毒液:是多種蛋白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神經毒素(約佔52.3%)、肌肉毒素(約佔32.2%)和各種酶類。
6、毒性:LD50為0.155 mg/kg,只需要0.0013毫克的毒液就能將一個人毒死,幾毫克的毒液足以殺死1000人,毒性是眼鏡王蛇的200倍。
毒性較穩定,經100℃,5 min處理後仍能保持毒性,在酸、鹼環境下也同樣穩定。
7、其他:貝氏海蛇被認為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毒蛇,但卻不是殺人最多的毒蛇。其性格溫和,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而且其毒牙放毒量較少。
1、別名:內陸太攀蛇、內陸盾尖吻蛇、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
3、分佈區域:棲息於澳洲中部乾旱的平原與草地。
4、形態:頭部扁平,略尖,鱗片為灰色到黃褐色,有時會鑲有細黑邊。軀幹部為褐色或橄欖綠色,腹部為黃白色,而頭部則為黑色或有黑色斑紋,一般能長到2米長。
5、毒液:毒素種類為神經毒素和心臟毒素。
6、毒性:LD50為0.0021mg/kg,單次排毒量為125mg~400mg,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約相當於眼鏡王蛇的20倍。
7、其他: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時內毒死20噸的獵物,這相當於25萬隻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殺死兩名成年人僅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毒性強烈,常常是它對獵物發起襲擊後尚未鬆口,獵物已喪命。
人體被咬後會麻痺,最終在15分鐘到30分鐘內因為呼吸衰竭而死。
1、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蝰科---蝰蛇亞科---鋸鱗蝰屬。
2、分佈區域:主要分佈於亞洲,尤多於印度次大陸,其分佈地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及巴基斯坦。
3、形態:體長約為38至80釐米,但一般而言較少超過60釐米。頭部與頸部有明顯的分野,鼻端圓短,鼻孔分佈在三片鱗片上,額冠鋪滿細碎的尖刺狀鱗片。
身體顏色以灰色、橄欖色或棕色為基調,身體背側有波浪形的白色帶紋縱向地分佈。頭額位置有白色的十字架狀或三叉狀的斑紋,雙眼至下顎一帶亦有傾斜狀的白色帶紋。
4、毒液:毒液中的血毒素會立即破壞人的血液和組織從而引發嚴重出血。毒液擴散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炎腫脹。毒液所到之處人體組織都會全部壞死。
5、毒性:LD50為0.03mg/kg,一次過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紀錄是72毫克。
6、其他:殺人最多的蛇類,人類一旦中了它那毒性超強的毒液很少能夠存活,特別是在偏遠無人的沙漠地帶,遭受它的毒吻大概就難逃一死。
1、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眼鏡蛇科---擬眼鏡蛇屬。
2、分佈區域:分佈於澳洲中部、東部、北部以及新幾內亞。
3、形態:一般體長1.5至2米,著淺棕到暗棕的體色,通常腹部顏色較淡,鱗片上可能布有偽裝用的偏暗棕色斑點。
4、毒液:含有30%的強效神經毒+大量凝血成分。
5、毒性:LD50是0.053mg/kg,只需要0.03毫克的毒液就能將一人毒死。
6、其他:是在澳洲大陸,殺人最多的一種蛇,致命率可以高達34.2%-41%。
1、別名:黑樹眼鏡蛇。
2、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黑曼巴蛇屬。
3、分佈區域:分佈於非洲中南部。
4、形態:平均體重1.6千克,平均長度為2.2-2.7米。頭部長方形,體色為橄欖色、褐色、灰色或有時為卡其色。
5、毒液:毒液中為神經毒素,一次分泌毒液量為100-120毫克,最多可達200毫克。
6、毒性:LD50為0.32mg/kg,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殺死一個成年人。
7、其他:黑曼巴蛇也許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被咬傷後,身體很快就徹底的癱瘓,像喝醉了酒一樣輕飄飄的,在麻痺的情況下,受害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的徵狀,然後死去。
1、別名:美女。
2、科目: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科---人亞科---人屬---智人種。
3、分佈區域:全球
4、形態:平均身高1.5米到1.8米,體重40到100公斤。曲線玲瓏,身材苗條,前凸後翹腿子長。
5、毒液:愛情,以漂亮的美色和溫柔的性格俘獲男人。
6、毒性:男人一旦中毒,就會被“俘虜”一輩子。
7、其他:本條美女蛇是開玩笑,不要當真。
LD50,半數致死量,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遊離輻射的劑量”。
LD50數值越小,毒性越強,數值越大,則毒性越低。
一、貝爾徹海蛇(毒性第一的蛇)
1、別名:貝氏海蛇
2、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
3、分佈區域:主要分佈在印度洋海域,包括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泰國海岸、澳洲群島、索羅門群島等地,在帝汶海的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一帶居多。
4、形態:形體與陸地上的蛇差不多,頭部呈橢圓形,尾部側扁,方便游泳。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後閉。
5、毒液:是多種蛋白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神經毒素(約佔52.3%)、肌肉毒素(約佔32.2%)和各種酶類。
6、毒性:LD50為0.155 mg/kg,只需要0.0013毫克的毒液就能將一個人毒死,幾毫克的毒液足以殺死1000人,毒性是眼鏡王蛇的200倍。
毒性較穩定,經100℃,5 min處理後仍能保持毒性,在酸、鹼環境下也同樣穩定。
7、其他:貝氏海蛇被認為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毒蛇,但卻不是殺人最多的毒蛇。其性格溫和,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而且其毒牙放毒量較少。
二、細鱗太攀蛇(陸地上毒性最強的蛇)
1、別名:內陸太攀蛇、內陸盾尖吻蛇、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
2、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
3、分佈區域:棲息於澳洲中部乾旱的平原與草地。
4、形態:頭部扁平,略尖,鱗片為灰色到黃褐色,有時會鑲有細黑邊。軀幹部為褐色或橄欖綠色,腹部為黃白色,而頭部則為黑色或有黑色斑紋,一般能長到2米長。
5、毒液:毒素種類為神經毒素和心臟毒素。
6、毒性:LD50為0.0021mg/kg,單次排毒量為125mg~400mg,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約相當於眼鏡王蛇的20倍。
7、其他: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時內毒死20噸的獵物,這相當於25萬隻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殺死兩名成年人僅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毒性強烈,常常是它對獵物發起襲擊後尚未鬆口,獵物已喪命。
人體被咬後會麻痺,最終在15分鐘到30分鐘內因為呼吸衰竭而死。
三、鋸鱗蝰(殺人最多的蛇類)
1、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蝰科---蝰蛇亞科---鋸鱗蝰屬。
2、分佈區域:主要分佈於亞洲,尤多於印度次大陸,其分佈地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及巴基斯坦。
3、形態:體長約為38至80釐米,但一般而言較少超過60釐米。頭部與頸部有明顯的分野,鼻端圓短,鼻孔分佈在三片鱗片上,額冠鋪滿細碎的尖刺狀鱗片。
身體顏色以灰色、橄欖色或棕色為基調,身體背側有波浪形的白色帶紋縱向地分佈。頭額位置有白色的十字架狀或三叉狀的斑紋,雙眼至下顎一帶亦有傾斜狀的白色帶紋。
4、毒液:毒液中的血毒素會立即破壞人的血液和組織從而引發嚴重出血。毒液擴散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炎腫脹。毒液所到之處人體組織都會全部壞死。
5、毒性:LD50為0.03mg/kg,一次過分泌平均18毫克的毒液,最高紀錄是72毫克。
6、其他:殺人最多的蛇類,人類一旦中了它那毒性超強的毒液很少能夠存活,特別是在偏遠無人的沙漠地帶,遭受它的毒吻大概就難逃一死。
四、東部擬眼鏡蛇
1、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眼鏡蛇科---擬眼鏡蛇屬。
2、分佈區域:分佈於澳洲中部、東部、北部以及新幾內亞。
3、形態:一般體長1.5至2米,著淺棕到暗棕的體色,通常腹部顏色較淡,鱗片上可能布有偽裝用的偏暗棕色斑點。
4、毒液:含有30%的強效神經毒+大量凝血成分。
5、毒性:LD50是0.053mg/kg,只需要0.03毫克的毒液就能將一人毒死。
6、其他:是在澳洲大陸,殺人最多的一種蛇,致命率可以高達34.2%-41%。
五、黑曼巴蛇
1、別名:黑樹眼鏡蛇。
2、科目: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眼鏡蛇科---黑曼巴蛇屬。
3、分佈區域:分佈於非洲中南部。
4、形態:平均體重1.6千克,平均長度為2.2-2.7米。頭部長方形,體色為橄欖色、褐色、灰色或有時為卡其色。
5、毒液:毒液中為神經毒素,一次分泌毒液量為100-120毫克,最多可達200毫克。
6、毒性:LD50為0.32mg/kg,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殺死一個成年人。
7、其他:黑曼巴蛇也許是非洲最致命的蛇之一,被咬傷後,身體很快就徹底的癱瘓,像喝醉了酒一樣輕飄飄的,在麻痺的情況下,受害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的徵狀,然後死去。
六、美女蛇
1、別名:美女。
2、科目: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科---人亞科---人屬---智人種。
3、分佈區域:全球
4、形態:平均身高1.5米到1.8米,體重40到100公斤。曲線玲瓏,身材苗條,前凸後翹腿子長。
5、毒液:愛情,以漂亮的美色和溫柔的性格俘獲男人。
6、毒性:男人一旦中毒,就會被“俘虜”一輩子。
7、其他:本條美女蛇是開玩笑,不要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