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某善
-
2 # 曇花一現71742
當被問及“在太空中能否聽到聲音”的時候,我們所能做出的最簡單的回答只有“不能”。然而,我們不得不提一嘴科幻電影和電視節目們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它們使得人們心中一直對“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這個物理事實有著極大的誤解。畢竟我們可不止一次“親耳”聽見“千年隼號”或者“企業家號”在太空中穿梭時發出的尖嘯之聲。這個場景已經成為一代經典,以至於人們往往會吃驚地發現實際上飛船在太空中工作的情況與他們想象的完全不同。究其根本,儘管現實中的物理法則限制了飛船“呼嘯”的聲音,但是通常情況下,影片製作人出於追求“效果”的目的幾乎不會考慮做出來的東西是否符合物理常識。
此外,問題不只出現在科幻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比如有些人錯誤的認為星球可以發出聲音。事實上是,部分星球的大氣(或者它們的環)正在放出可以被科學儀器識別的“排放物”。為了便於理解,科學家們將這些“排放物”處理成我們可以聽得到的聲音,這樣他們可以嘗試著去分析這些“排放物”是什麼。但是這些星球本身是發不出聲音的。
聲音的物理性質
瞭解聲音的物理性質對於我們解決“人們能否在太空中聽見聲音” 有很大幫助。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舉個例子,當我們說話的時候,聲音的震動會壓縮周圍的空氣。被壓縮的空氣推動它周圍的空氣,從而傳播聲音。最終,這些被壓迫的空氣到達了傾聽者的耳朵,傾聽者的大腦將這些空氣活動轉化為聲音。如果振動的頻率高,傳播的速度快,耳朵接收到的訊號會被大腦解釋為尖哨聲或者尖叫聲。如果振動的頻率低傳播的速度慢,大腦會把它翻譯成鼓聲或者低沉的爆炸聲。
這裡不得不提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能夠用來壓縮的東西,聲波就無法傳遞。不過在真空的宇宙環境中並沒有任何物質來充當聲波傳播的“介質”。儘管宇宙中的聲波可能透過穿過並壓縮氣體雲或者氣體塵埃來傳播,不過這種聲音的頻率不是太低就是太高,以至於我們的耳朵根本聽不見。當然,如果某個人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處於宇宙之中,他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光
光波(不是無線電波)和聲波有一些不同。它們不需要介質的存在就能傳播。所以光可以自由地穿過真空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像行星、恆星和星系這些遙遠的天體。但是我們聽不到它們可能發出的任何聲音。這是因為我們的耳朵只能接受聲波,而且考慮到很多因素,我們的耳朵也不可能直接暴露在太空之中。
探測器有接受過來自別的星球的聲音嗎?
這個有點不好解釋。90年代初,美國宇航局釋出了一套5卷的太空聲音集。問題是,他們並沒有太具體解釋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事實證明這些錄音並不是來自那些行星的聲音。我們發現的聲音來自行星磁層中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被捕獲的無線電波和其他電磁干擾。天文學家隨後對其進行測量並將其轉換成聲音。整個過程類似於收音機從電臺捕捉無線電波(長波)並將這些訊號轉換成聲音。
為什麼“阿波羅”號宇航員報告說月表有聲音?
這個就有點奇怪。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任務記錄,有幾名宇航員在繞月飛行時聽到了“音樂”。他們聽到這些聲音可以被解釋為完全可預測的登月艙和指揮艙之間的無線電頻率干擾。
最明顯的例子是當阿波羅15號宇航員在月球的另一邊時。一旦軌道飛行器越過月球的近側,嗡嗡聲就停止了。任何玩過收音機或做過業餘無線電或其他無線電頻率實驗的人肯定都會對這種聲音無比熟悉。它們沒有什麼異常並且它們肯定沒有在真空中傳播。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為什麼電影裡有的飛船會產生聲音?
我們知道沒有人能在真空中聽到聲音,那麼對電視和電影中的音效最好的解釋就是:如果製作人不讓火箭轟鳴,飛船發出“呼嗖”的一聲,那麼電影的配音效果就會很無聊。也就是增加些效果音,讓場景更生動更戲劇性。如果人們能明白這在現實中不會發生,那可再好不過了。
回覆列表
因為聲音在真空中是無法傳播的,而根據我們目前所瞭解太空幾乎是真空的,即便有暗物質的存在,也不支援聲音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