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封網記者張偉

    《清華園日記》的主要內容是當時在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習的季羨林,在清華園生活學習時的“青春記錄”。也就是根據考證是季老在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於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所寫的日記。書中詳細記錄了季羨林先生那些青春往事,因為玩物喪志而自責、粗口大罵考試、抨擊教授行徑等等事件。它不僅是作者對清華園的真實描述,也讓大家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一個熱血,叛逆,喜愛打牌,最好吃瓜,逼急了會爆粗口大罵,傷感時會傷心痛哭的年輕孩,更是活靈活現地再現了當時最真實的校園生活。

    前段時間曾經有一陣子這部《清華園日記》在某些高校校園裡紅火起來,流傳很廣。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因為那時的"學霸"季羨林罵出了"學渣"的心聲,由於他忍受不了當時的考試製度就把滿腔憤慨寫在了自己的日記裡面,透過筆端不斷傳出被考試所逼發出的憤怒呼聲。如今用客觀的視角看待其中的過激之詞和不雅言語的確具有當時歷史的特殊背景原因。

    季老曾經說過:“我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希望“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這句話也道出了日記的應有面目,他認為,“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堂堂正正地承認。”他還引用《論語》中的話:“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表示願意做一個這樣的“君子”。由此可見,季老對年輕時的思想和感情表達的確有了反思。《清華園日記》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季老還在清華讀大三和大四,當時“是一個20歲剛出頭的毛頭小夥子”。他曾這樣回憶那段日子:“時日兵迫城,校內逃避幾空。大考延期,百無聊賴。”。

    日記原本就應是作者最具體的生命痕跡的記錄,很顯然,季老的這部作品也是這個觀點。季羨林之所以是季羨林,是因為他在成長與經歷當中,也在不斷的反思中並且超越了自己。這部《清華園日記》是他曾經經歷的真實的青春,與我們相同又不同的青年時代。本人自認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議。僅僅表示季老的這部作品在當今校園有流行趨勢,證明其中必然有其中的道理。如果大家要是有興趣,可以多讀讀他的作品,沒興趣也可以丟在一邊,畢竟每個人都需要忙於各自要忙的各種事情。

    【簡介】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讀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 2 # 泰山道人2

    一個說了一輩子真話的老頭,一個令國學偽磚家們汗顏的老教授,一個從不趨炎附勢的"國魂"級大師。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2006年感動中國頒獎辭(季羨林) 【頒獎辭】

    下面是本人幾年前撰寫的一篇紀念季老的文章。

    季羨林三辭桂冠讓誰汗顏?

    季老羨林,駕鶴西去。一代宗師,一生淡泊名利,不為虛名所累;心靜如水,從不趨炎附勢;鶴髮童顏,當屬仁者高壽!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高潔的品格。季老三辭“桂冠”的佳話,更是為世人所傳誦。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在《病榻雜記》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在書中他寫到:“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 相對於季老來說,當下學術界某些人的“真面目”真是醜陋的令人作嘔,不惜採用一切手段自封“大師”,而實際遠遠名不副實。單就那身俗氣和媚勁,就有辱於“大師”的稱號。與季老相比,這些人候豈不羞煞的無地自容.

    季老自辭三頂桂冠,言辭懇切,沒有任何作秀成分。但是,無人可以否定,在當下的中國,如果還有人可以稱得上“大師”和“泰斗”的話,確非季羨林莫屬了。如果說季老的“真面目”,那就是如泰山青松,傲雪迎霜,雖凌絕頂,不染鉛華!

  • 3 # 姜塵默

    他是一個個人日記的形式,日記日記就是記錄他自己對生活的感慨和感悟。為年少不輕狂就那麼年少老成呢,而且在他們那個年代年少輕狂,我想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你不瘋狂枉少年現在哪兒一個學生都不說現在的教育不好嗎?難道自己就沒有這種想法嗎?自己一開始就是一個聖人了。都是從這種心境歷練而來。

  • 4 # 何殊我

    季羨林《清華園日記》的出版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不光呈現了季老真性情的一面,也讓大家看到了季羨林作為公眾人物的擔當。

    要知道,日記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其重要程度不次於傳記、全集等史料。根據謝泳的觀點,日記主人生前出版的日記價值低於死後出版的,影印排版的日記價值高於整理排版的。而季羨林的這一版日記是生前一字未刪,也就是影印排版的,所以史料價值會非常高,從此角度來說,季羨林老人家真是本著文化傳承的高度自覺來對待日記出版的,這是在為後人留方便,就衝這一點就得點贊!

    而一字不刪,與讀者來言可以滿足八卦心的,但是裡面那些性慾啊、罵考試啊的內容,要保留下來也確實需要勇氣的,一位成名已久的人,敢於讓公眾來窺見自己的隱私,這得多大勇氣!

    如此,再看到這些內容“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我的思想時常轉到性慾上去,我這時的心情,我個人也不能描寫了,我相信,也沒有人能夠描寫的。”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還能有什麼辣眼睛的?季羨林都能如此,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做得到吧。

    除了史料價值,日記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季羨林作為著名學者,散文寫作享譽天下。日記裡面也不乏漂亮文章。1932年9月17日裡面出遊的記述,稱得上是散文中的上品。摘抄一段:

    飯後先到碧雲寺,到石塔上一望,平原無際,目盡處惟煙雲繚繞而已。塔後長松遮天。我在樹中最愛松樹,因無論大小,他總不俗,在許多亂雜的樹中,只要有一鬆,即能立刻看見。下塔至水泉院,清泉自石隙出,緩流而下,聲潺潺。院內清幽可愛。來碧雲寺已兩次,皆朱來此院,惜哉。

    各位可以感受下這個行文,有景有情,條理清晰抒情也恰到好處,比現在很多大學生的作文還要好。

  • 5 # 居魯士大帝

    當年的情懷就應該用時光去鍍上一層金,然後一字不改地發表,換我我也不改。何必用物是人非之後的觀念去篡改當年美好的情懷呢,真的不需要改!

  • 6 # 集小家

    發表的是日記,不是論文OK?日記的記得是當年的事情,幹嘛要改啊,改了還是原來的事情嗎?

    非要美化的才是好的嗎?

    照片pp就算了,日記也要改啊?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 7 # 磚懟裝逼人

    看很多評論說,自己也不會改之類的。其實這裡忽略了一個問題,你個人的日記和著名學者日記的受眾面是不同的,季先生能夠直面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因為到了他這個年紀,這個地位,很多名人把臉面看的比生命還重要。人一輩子很長,年輕的時候各種奇思怪想,甚至很多東西跟他成熟期的學術論點完全是相悖的,很多名人就會把以前荒誕的,錯誤的想法都抹掉,再來出版,這個再學術界很常見。所以說季先生能做到一字不改,很不容易。

  • 8 # 味冷

    對世道人心沒什麼好處。普通人不過是就此增加了一些下三路的談資,在學問上是斷不會向大家看齊的,卻可以拿某某大家也如何如何為自己辯解。天才不介意把自己昏昏噩噩之事說給你聽,庸人卻以為天才每天也不過昏昏噩噩而已。

  • 9 # 點亮書房

    這是不是季羨林的真性情我已不得而知,但他的這種做法確實樹立了榜樣,如果小人一點的想法,這是老頭兒的高明之處,到毫無疑問,不論是哪一點,他註定會因此而名流史冊,儘管他不畢。胡適日記嫖娼一則就是前車之轍。不得不說,名人自由名人的處世智慧!試想一下,如果他們修改或刪節,那就回遭千萬人唾棄了,但又有多少人,面對自己的短處,作如是觀呢?!

  • 10 # 迷樓

    季羨林1930年至1934年就讀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他當年寫的《清華園日記》於2002年在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當時編輯就建議他做一些刪節,季羨林表示:“我70年前不是聖人,今後也不會成為聖人。”堅持按當年的原樣出版,出版後引起了大譁,就因為季老日記中袒露了心聲,很多地方被認為是影響他高大形象的。

    這都是寫什麼地方呢?

    《清華園日記》:

      “前兩天下了點雨,天氣好極了。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篇的,描寫並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看清華對附中女子籃球賽。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其實不是去看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過午考criticism,考題非常討厭,苦坐兩小時,而答得仍很少,又不滿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孃的什麼東西?”

    這希望“多日幾個女人”和“看大腿”的字眼和一些牢騷,一般人都會刪去的,但是季羨林先生保持原樣,讓他年輕時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眾人面前,可以說是非常坦蕩和勇敢的。

    季羨林自己說:“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掛屁股簾的形象,儘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後一致的人。我個人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這有點作偽的嫌疑。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乾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讓我們為真實的季羨林先生鼓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關於大學的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