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課堂教學中,教師發現兩學生交頭接耳,便喝令學生停止說話,並令兩學生相互擰臉蛋以示懲戒,下課後,學生以教室體罰學生為由前往教務處申訴,教師解釋“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這樣的嗎?

32
回覆列表
  • 1 # 中原教育文萃之版主

    完全正確。

    教育包合教和育,育是思想,教是手段,教既要鼓勵又要懲罰,合二為一,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我們需要賞識教育,但更需要懲罰教育。

    教師要 讓學生知道,犯了錯誤是要付出代價的,今天老師管不了你,明天社會法律會好好管你。

    老師不能把你怎麼樣,但外面世界可以。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線;有了底線,方知對錯。

    中國古代就有“一片無情竹,不打書不讀,父母若愛你,不必送來讀”的詩句。因為他們懂得,子不教不成器。

    但長期被人推崇的賞識教育正在一點點剝蝕我們老師的尊嚴,正在一點點助長個別學生的傲氣和霸氣。

    教師不敢說,不敢管,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怕出問題,怕擔責任,更進一步助長學生的嬌氣。

    沒有懲戒的教育,吃虧的必然是學生。

    教育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會讓教育真正變得有力量。

    我不是提倡恢復嚴厲的體罰,打罵,但是給老師適度管教的權力,給老師適度懲戒的自由,才能讓教書和育人真正統一起來。

    管是為了以後少管,不管!

    心有敬畏的學生,走向社會才有自律,方有定力!

    教育需要適度的懲罰!我是這樣認為的。

  • 2 # 大嶼海棠

    我對這個觀點有異議,為什麼教育一定要懲罰?沒懲罰就不完整了嗎?我們應該知道懲罰只是一個手段,不是目的 ,儘量不要用。而且《教育法》、《未保法》明確規定不能懲罰學生,這是老師不能觸碰的底線。難道老師們還沒有嚐到這個底線的處罰嗎?

    不要怕麻煩,多找家長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家長不配合工作可以找到他們的“剋星”,天生萬物,他們必有“剋星”,比如他的姨姨、舅舅等等社會關係。找到他們的“剋星”一起教育,就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老師就少了很多麻煩。老師們,因為體罰學生,多少老師降薪級,甚至被開除公職,一輩子就因為學生成功地讓你們生氣,你們體罰,就丟了從事幾十年的工作,你們覺得花得來嗎?

    1、找他們的剋星,解決他們在學校的不聽管教的問題。上面已經講了用他們的社會關係,有時可以自己以前的學生。只要能教育他們,或者幫我們教育的關係都可以用。在教育中沒辦法教育時,只要提到他們的剋星名字,他們就慫了,教育工作迎刃而解。

    2、平常教育中多滲透思想教育,不斷告訴他們老師都是愛他們的,是世界上和他們爸媽一樣愛他們的人,沒有私利,沒有經濟利益,只是一心一意愛他們的。建立好老師最基本的感情基礎。

    4、在學生面前樹立公平公正,正直、廉潔的形象。在平常教育中不偏袒,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讓學生信服你,不要因為某某是有錢人的孩子,不要因為某某是官員的孩子,以班級公約公平公正處理每一個學生。

    最後我告訴我們老師們,每一個“壞學生”背後都站著一個壞家長,你一旦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可能就吃虧。往往你一體罰學生,學生都是“壞學生”,馬上就碰到“鬼”。

    實在沒辦法,就找家長。在家長的授權下,可以打打教鞭,因為他們授權給你了。千萬不能忘了,只能在家長授權的範圍內,別越權了。

  • 3 # 蘇西皮

    物分陰陽,人分男女,這是古人都懂得的最樸素的道理。時至今日,按道理說文化、科學等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而人卻好像活得越來越愚昧了。

    大至世界,小至家庭,“無規矩不成方圓”,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就像人走路一樣,得用兩條腿才能行穩致遠。同理,教育也一樣,既要有獎勵機制,也必須要有懲罰機制。從這個角度說,沒有懲罰的教育先天不足,確實是不完整的教育。

    獎勵,是為了導人向善;懲罰,則向人示警,以利於戒除惡習。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是非善惡概念比較模糊,加上人的惰性與好奇心,一不小心就容易誤入歧路。當然,此時教是主要形式,但孩子天性貪玩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再加上自律、自控能力較差。為了引起他的重視,同時也讓他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所有錯誤的行為,都會帶來壞的後果,而這種後果無論大小,最後都必須由他來承擔!懲罰,就是這種因果效應最直接的體現。懲罰只是手段,並不是目的,“戒之以懲”,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戒除一些惡習,以免出到社會後接受一些更大的懲罰。

    其實許多家長都明白懲戒教育的必要性,只是“事不關己則矣,關己則亂”。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法肯定也有對錯之分。正確的教育,能使孩子早日成才,而錯誤的愛,只會溺殺孩子,到時悔之莫及也。因為社會不同學校,法制不是校規,面對之人也不是任你辱罵都不敢還口的老師。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是懲戒,什麼才是體罰,還有一個介乎兩者之間的“變相體罰”。社會輿論動輒把所有的懲戒手段都歸於體罰或“變相體罰”,結果就是導致教師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於是“佛系”教育應運而生。

    我們堅決反對和杜絕那些惡意的懲罰,但客觀地說,懲罰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不可或缺。儘管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想、也不敢運用。“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雄鷹不經風雨,又怎能振翅九天?溫室之花如果終生呆在室內就算了,否則怎麼面對風霜雨雪?

  • 4 # 使用者白洲浪平

    我從來都不主張老師直面去″懲戒″學生,這會令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緊張,無論是老師的形象,還是老師在″懲戒″學生過程中,無法掌握″懲戒″後果都不可取。

    我們都讀過書,每個學生天賦不同,喜好興趣不同,不可能每個學生考試都優秀,都是聽活、乘乖孩子。

    我在讀小學五年級時,有個唐姓同學,那天中午第一節課,是黃祟球老師上數學課,因為唐女生同學村子裡前一天有人結婚,他帶了一把喜糖回來,在黃老師傳向黑板寫字時,分給我們吃,分給前排、後排他要好的同學,遠一點的他讓人傳過去,但還是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在寫完字轉身面向我們時,剛好看見我那位同學分糖,平時考試那位同學成績本來就很差,老師都不喜歡,而黃老師是位暴脾氣性格的人,三兩步衝到唐姓同學面前,打了一巴掌,一把拎起往講臺一推,那位同學剛好碰到了講臺邊緣,頭一下子被撞破,鮮血直流,有些女同學們嚇得尖叫起來,而黃老師也一下懵了,趕緊抱起那位同學往他宿舍跑,平時他那裡也有止血藥,我與幾個膽小大的同學也緊跟了過去幫忙,那位同學的頭被碰開了個大一字口子,鮮血直冒,老師趕緊對唐姓同學進行止血,挺嚇人的,黃老師在同學能起來後,與我們幾個一起自用自行車把同學送回家,我們一下午都無心上課

    現在我們想起都害怕,包括那位黃老師。

    所以我一直提倡教育與懲戒權分離,老師只負責引導教育學生,而懲戒則交給學校教務處,根據所犯何條規則校規,在家長傍聽下進行懲戒。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贊成。

    但別讓當事老師直接行刑,另外有執法權的機構或人進行懲戒更理性、恰當。

  • 5 # 張鐵軍158

    第一,目前體罰明確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人民教師千萬別懲罰學生,一旦家長較真兒,您老人家吃不了兜著走。

    第三,“大資料”大資料告訴你: 嚴管反而出逆子——《雲南教育·視界(綜合)》2015年第02期——作者關穎,系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少年犯的父母中,放縱不管的和過於嚴管的哪一種教育方式更多?十有八九的回答是“放縱不管的多”。但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持的“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結果卻出人意料:父母對孩子過於嚴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2010年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持的“全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1224個樣本的分析表明:

    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並非放任不管,他們以說服教育、打罵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卻沒有能力改變孩子。最終,孩子還是違背父母的良好願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調查中,我們選擇了幾種典型的不良行為或普遍存在的情況,詢問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網、夜不歸宿、欺負同學、搶別人錢物、偷拿別人東西、結交有違法行為的夥伴這6種行為時,父母通常採用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上述6種行為發生在孩子違法犯罪之前,從表面上看,父親和母親:

    ①“不管不問”即採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

    ②“打罵”孩子即採取粗暴、嚴厲教育方式的……父母打罵的比例較高,父親6成左右,母親4成左右,其餘平均2成左右;

  • 6 # X射線60945207

    應該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懲罰與懲戒一字之差,概念完全不同。通俗來講,教師可以嚴肅批評學生的,也可以讓學生寫檢討,但是不動手打學生,不開口罵學生是底線。

    兩個極端必須注意;

    1、一味的賞識和溺愛是不合適的教育方式。

    有一段時間流行賞識教育,只表揚不批評的所謂的“賞識”會給孩子以錯覺,好像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沒有經歷過失敗、沒有遭受過挫折的經歷怎麼可能是完整的人生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過度溺愛孩子。溺愛是一把溫柔的刀,“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需要經受委屈、經歷失敗、遭受挫折,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須,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學會吃苦、學會面對困難、學會解決問題才是孩子長大的標誌。

    2、一些家長奉行“棍頭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自認為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捷徑,其實這也是對嚴格教育的錯誤理解。

    非打即罵的教育無疑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自閉的傾向,性格暴戾、暴力傾向、不善交流等現象更為常見。

    嚴中有愛,寬嚴相濟才是對孩子教育的正確方法,孩子走了錯誤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必要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懲戒以讓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 7 # 且聽風吟黎而憶止

    常常想到國內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這樣的教育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 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甦醒過來。他們已不再只是看到孩子的考試分數,越來越多這樣的家長摒棄了孩子“做機器人”的風氣,正將孩子們往“一個健全的人”的方向培養。這也是近年來國際學校中內地學生呈現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教育希望之所在。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發散思維的教育模式,讓原本內向的小朋友,變得外向、活躍。 內地老師不懂得愛,除了發號施令就是指責”,孩子在教師威權的壓抑下,得不到尊重,也因此喪失自信和快樂。在內地就是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會導致他以後生活人生都非常被動,然而在國外老師們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 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 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課餘自由時間比較多。希望孩子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喜歡的東西。 中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旅展拳腳,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真心的想表達對內地應試教育體制的失望及民族未來發展的憂心。

  • 8 # 溫柔如水的兵哥1

    每個人,其實心底都有一個天平,維持自己內心世界的平衡。

    有人犯錯,卻沒有相應的懲罰,和做了額外的好事,卻被漠視甚至冤枉一樣,讓人心寒。

    當事人,做了錯事,心裡惴惴不安,在等待該有的懲罰到來,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公序良俗。如果沒有等到,甚至沒被發現,那麼,他的內心世界就會出現一個小缺考,產生一條岔路。如果我掩飾的足夠好,那麼,我似乎可以繼續錯一下。他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中找到了樂趣,重新建立了一套秩序 ,以排解被忽視的痛苦。

    別忘記,處理任何事情,旁邊還有別的孩子,他們在睜著大眼睛看著能。犯了錯,沒有相應的懲罰。有人見了,會擔心自己犯錯,唄周圍的人忽略,從而提醒自己去變得更好。而有的孩子,會發現不遵守規則帶來了額外的收穫。

    所以,教育本身就帶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和警戒作用,提醒,警告,甚至懲戒。不一定是體罰 懲戒的方法很多,唯一沒有的是忽略掉。

  • 9 # 東方G819

    我完全贊同“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這種觀點,並且我還補充兩句:沒有懲罰的教師是沒有威信的窩囊教師,沒有懲罰的家長是懶惰邋遢的家長。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青少年時期,在學校、在家庭、乃至在社會上都受到過嚴格的教育和不同程度的懲罰,正因為在經過挫折和遭遇後才變得更自律更成熟更堅強,以致後來才變得更成功!

    人人都知道,學生時期的可塑性比較大,在性格、經歷、環境影響、所受啟蒙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存有差異的情況下,要想把他們往一個統一的目標上教育培養成有用之材,不拿出點規矩和王法行嗎?肯定不行!而這個規矩和王法因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去行使這個約束和強制性的人在學校就是教師、在家庭就是家長、在社會上就是相應的組織及機構的相關人員。

    就拿在學校,偏偏出現有些學生不遵規守紀、不認真學習、罔顧老師教育和損壞同學的利益的倒行逆施。為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同學的正當利益,做老師的不嚴格執行規紀行嗎?絕對不行!像訓斥、罰站、罰跪、打手板等懲罰性措施必須要有,這是給恣意妄為者教訓留下的深深印象,讓他們懂得大逆不道是要付出代價的。否則,放過了一人,害了一大群,放鬆了一次,帶壞了風氣。風氣不正,邪氣旺盛,風氣一亂,汙泥濁水氾濫。短看是現在,長看是一代。

    對個別犯規紀、無視管教、打罵老師、欺負同學的學生,懲不懲罰,怎樣懲罰,也許看法不一樣。

    有責任心、大局觀、長遠觀的老師應該重教重育兼施懲罰,才教育培養出有作為有擔當的人,這是絕大多數教師、教育工作者和仁人志士的認為;

    相反,對習慣搞應付教育、弱化教育、臉色教育、隨大同教育的人來說,他們認為懲罰教育不是教育者的所為;

    還有一種空頭主義派,他們不懂也沒有踐行教育,純粹屬於置身事外者。他們看風使舵、人云亦云、沒有個人原則性的立場、沒有著眼於大局長遠的觀點。一會兒說該懲罰,一會兒說不該懲罰;在這兒說懲罰有利,在那兒又說懲罰有害;在這個人身上說懲罰有好處,在那個人身上說有傷害。如此沒有定力的教育,何來教育的權力和完整?

    適中的懲罰教育不但是完整的教育,而且是適用的教育和長效的教育!

  • 10 # 邊河靜靜流1

    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其心理學依據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行為強化機制。獎是快樂的正面示範,懲是痛苦的行為矯正。

    獎勵就相當於正強化。個體做得好,符合規範,就予以表揚獎勵,於這個行為就得到了正強化,個體為了得到表揚獎勵,就反覆出現這個教育者需要的行為。

    懲罰是必要的正常教育手段,但是要講究方式,要注意分寸,注意“嚴而有愛,愛而有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肖戰真的可以看什麼都深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