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ppocai

    相傳為春秋時期吳越古戰場遺址,當年吳越兩國就在這一帶廝殺搏戰。1959年在此進行考古發掘時,出土了大量馬骨、箭頭和古代兵器,為歷史的記載提供了考古上的證據。後來,人們將九里港稱為國界河,又先後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橋,這也算是對這場大戰的一種歷史記載吧。國界橋可能有些人知道,而爭界橋和越界橋卻鮮為人知,筆者近日去實地進行了尋訪考察,感受了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國界橋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鄉旗杆下村九里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橋。

  • 2 # 使用者7997508330096

    在秀洲區洪合鎮的洪合村有一條河港,西至桐鄉濮院,東到嘉興,全長九里,故名九里港,人們又稱它為國界河。在這條河上原建有三座石橋,分別名為國界橋、爭界橋、越界橋,橋北屬吳國,橋南屬越國,這三座界橋成為了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歷史見證。

    據史料記載,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爭霸。自公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公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其間經過吳伐越的槜李之戰、越伐吳的夫椒之戰、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以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和越國勝利而告結束。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吳越爭霸之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場大戰就是“槜李之戰”。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踐繼位,吳王乘勾踐新立之機,率軍攻越。雙方主力戰於槜李(槜李系嘉興古時地名)。勾踐見吳軍容嚴整,組織敢死隊連續幾次發起衝擊,均被吳軍擊退。勾踐又迫使一批死罪刑徒,列為三行,持劍走到吳軍陣前,一 起舉劍自刎。吳軍注目觀看,驚駭不已。勾踐抓住機會,趁吳軍驚亂之機,發動猛攻,大敗吳軍。吳王闔閭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亡。夫差繼位為王。此戰史稱 “槜李之戰”。

    槜李之戰的戰場就在今洪合鎮一帶及附近地域。洪合村的九里港古時南北兩岸均為大草蕩,面積各有數千畝,相傳為春秋時期吳越古戰場遺址,當年吳越兩國就在這一帶廝殺搏戰。1959年在此進行考古發掘時,出土了大量馬骨、箭頭和古代兵器,為歷史的記載提供了考古上的證據。後來,人們將九里港稱為國界河,又先後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橋,這也算是對這場大戰的一種歷史記載吧。國界橋可能有些人知道,而爭界橋和越界橋卻鮮為人知,筆 者近日去實地進行了尋訪考察,感受了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國界橋位於洪合村的旗杆下自然村,南北向跨九里港。這是 一座3孔石柱石樑橋,橋全長19.7米,橋寬1.6米,中孔跨徑4.4米,石柱由3塊長條石並列組成。橋面每孔由3根石樑並列組成,石樑外側雕刻精緻花 紋,中孔鐫有陽文楷書“國界橋”三字橋額,邊款為“嘉慶辛未”、“里人重建”字樣。橋面無欄杆,南北兩端分別有石階6級和5級。橋柱兩側有陽文楷書楹聯兩 副,楹聯內容形象地記述了吳越兩國爭戰的史實。

    東側聯:星映鬥牛臨鵲駕;地連吳越判鴻溝。

    西側聯:披萊遠溯夫餘澤;端委常存泰伯風。

    這座橋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在橋兩端橋孔內的橋臺上鑲嵌有兩尊小石像,北端為吳王,南端為越王。兩尊小石像雕塑神志古拙,栩栩如生。據專家考證,此塑像為明代以前作品。

    據史料記載,宋代,有人在九里港上建了一座石板橋,稱為國界橋。現橋為明代重建。由橋額邊款可知,在清嘉慶十六年(1811)再次重建。

    國界橋橋小名氣大,為歷代文人雅士稱頌,憑弔懷古,做詩潑墨。如清代文人姚嘉鼇的《梅溪櫂歌》寫道:

    經霜烏桕赤於楓,古戰場邊一望紅。

    聽說春秋分國界,小橋流水畫西東。

    國界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1981年10月,該橋被列為嘉興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古橋,有關部門在橋上砌築了一道高牆,禁止通行。

    如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在河港的南側西面修築了整齊的塊石護岸,安裝了精緻的水泥欄杆,一路種植了許多樹木,建成了一條長約半公里的沿河綠道供人遊覽,橋堍還建了一座古樸的小亭,內建石凳,可供遊人小憩,儼然成了一處別具特色的景點。

    國界橋

    爭界橋位於洪合村的爭界橋自然村,南北向跨九里港,在國界橋西面約1.50公里處。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座橋坐落的村子地名竟然叫“爭界橋”,而且有門牌號碼,是個只有16戶人家的小村子。顧名思義,春秋時這一帶是吳越兩國爭奪邊界的地方,後人在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橋,便將橋名取為爭界橋。橋與村同名,這是最好的歷史銓釋。

    爭界橋始建於何年代已無從考證了。據橋堍村民講述,此橋原是一座3孔石樑橋,跟國界橋一樣的,因歲月滄桑已成為一座危 橋,在1983年被拆除。1984年1月,修建了一座單孔鋼筋混凝土拱式橋。2011年,改建為3孔的鋼筋混凝土梁橋,現橋橋長24米,橋寬5.5米,可 通行汽車。

    村民張先生曾拍攝了1984年建成的拱式橋,橋拱頂部書寫有“爭界橋”三個大字,旁邊為“一九八四年一月建”字樣。當年河港 裡還殘存有許多石橋的構件,他用手機拍攝到一塊石板上鐫有“爭界”兩字,還有一塊條石上鐫有殘留的對聯,一一展示給筆者觀看。可惜他的老式手機功能差,這些寶貴的資料無法錄取下來。現在石橋構件已被盜賣一空了。

    新建現代橋便利了交通,但也令人惋惜,失去了古橋,也就割斷了歷史。好在《嘉興市地名志》(1982年版)中有一段描述:距國界橋東3裡處還有一座爭界橋,傳說春秋時吳越兩國在此爭奪邊界土地,故名。石橋上刻有對聯:“石門西望爭城限,槜李東來界道分”,也指明這裡是古代槜李東部之地,古代此地曾發生戰爭。這些文字難能可貴地留下了一些歷史的記錄。

    爭界橋

    越界橋

    越界橋位於洪合村的南子自然村,在國界橋東南面約半公里處,東西向跨九里港的支流南子浜。橋名明確告訴我們,這裡曾是春秋時越國疆土的邊界,後人在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橋,稱之為越界橋。遺憾的是,越界橋已經不存在了。據當地村民講述,此橋原是一座3孔石樑橋,也跟國界橋一樣的,大約在1982年的一個夜晚 石橋突然倒塌了。後來在河港上修建了一座小水泥橋,以方便行人來往。1985年12月,又修建了一座單孔鋼筋混凝土拱式橋。2014年6月,改建為單孔鋼 筋混凝土梁橋,在橋面護欄中鑲嵌了一塊鐫有“越界橋”三字的橋碑,現橋橋長16米,橋寬5.8米,可通行汽車。

    現在河港邊仍殘留有幾塊 石橋塌落的構件,發現在西岸有兩塊大石板的側面鐫刻有棋形陽文楷書“重建越界橋”五字橋額,清晰完整,右邊為印章形陰文邊款,字跡模糊難辨。這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蹟。據《嘉興市地名志》(1982年版)記載:“國界橋東南不到一里的南子浜上,有一石橋名越界橋,系清嘉慶年間修建。橋畔原有越界橋廟,說明這裡屬於古越國地。”這些描述與筆者的調查是相吻合的。

    試想,若能把爭界橋和越界橋重建恢復,還有原汁原味的國界橋,三座相距不遠的界橋連成一片,厚重的歷史感將會凸顯,加上週圍古風猶存的自然環境,這一帶必將展現誘人的別樣風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以上的男性,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