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掙脫枷鎖的囚徒

    醫生職業暴露如何處理?

    但是,幾乎所有職業都有相應的危害因子暴露風險,比如很多職業和研究的化學暴露、電離輻射暴露、粉塵暴露、噪音暴露,等等。

    很多職業暴露都的危害都高於醫生的職業暴露,防範也更難。

    即使是醫療行業內,有些暴露也高於像手術中HIV暴露。

    如何處理?

    無非強化認知和防範。

    在此基礎上,仍然難以避免的暴露,那就是幾乎所有行業都不可避免的職業代價,只有承受。,

  • 2 # 兒科子陌

    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及有關監管,保潔等人員,在從事診療及相關工作時,意外地被患者或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汙染了破損的面板或眼睛,口腔內黏膜;或被血液,體液汙染的針頭,手術刀等銳器刺破面板,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使用防護工具和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可以規避風險:

    防護用品有醫護防護口罩,護目鏡,面罩和洗眼器等。

    防護用具的穿戴流程:

    防護用品脫的流程:

  • 3 # maywe旗艦店

    在現實工作中,經常有其他科室的同事諮詢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後應該如何處理,現將流程整理如下: 1. 第一時間落實應急處理措施:發生職業暴露後,醫護人員應立即或儘快落實緊急處理措施,在 30 分鐘內向護士長報告,護士長在 2 小時內上報醫院感控辦或主管的預防保健科,暴露源為 HIV 陽性或疑似病人,應當在暴露發生後 1 小時內上報。 2. 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上報: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內容:包括損傷時間、地點、被何物損傷、傷口面積和深度、現場處理措施、醫療處理措施、處理記錄、預防用藥記錄。 3. 進行職業暴露後登記:要求當事人立即處理和向科室主任、護士長報告,並認真填寫職業暴露專用登記表。 4. 檢驗科跟進進行急查:檢驗科接到相應專案檢驗單後進行急查,迅速報告檢驗結果,並注意儲存樣本和資料。 不同型別的職業暴露處理辦法也不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乙肝職業暴露 1. 區域性擠壓與消毒 發生職業暴露後,當事人不要驚慌,應該立即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量擠出血液,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並用 0.5% 碘伏消毒傷口,然後用防水敷料包紮。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區域性進行反覆沖洗。 2. 抽血檢查 初步處理之後要抽血做乙肝的相關檢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肝功能,酌情在 3 個月和 6 個月內複查,進行跟蹤。 3. 特殊處理 已知暴露者 HbsAg 陽性或抗 HBs 陽性,則可不予特殊處理,如抗 HBs 滴度低 (<10IU/mI),需加強乙肝疫苗 1 次 (5ug)。 已知暴露者 HbsAg 和抗 HBs 均陰性,儘快給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00U 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種期間按第 0—1—2—12 月執行,並分別在暴露後即刻、4 周、8 周、12 周檢測乙肝兩對半,發現異常情況儘快報告預防保健科。 不明確暴露者 HbsAg 陽性或抗 HBs 是否陽性,立即抽血檢驗核心 HbsAg 和抗原 HBs,並儘快給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00U,並根據檢驗結果參照上述原則進行下一步處理。 丙肝職業暴露 處理流程與乙肝職業暴露類似。當事人如若驚慌失措,可及時向身邊同事進行求助,同事應協助其按照處理流程進行相關處置,體現同事之間的關愛和幫助。 1. 擠壓與消毒 發生職業暴露後,不要驚慌,應該立即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量擠出血液,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並用 0.5% 碘伏消毒傷口,然後用防水敷料包紮。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區域性進行反覆沖洗。 2. 抽血檢查及處理 如明確暴露源(患者)為 HCV 感染者( 抗-HCV 陽性、HCV-RNA 陽性),建議暴露後醫務人員立即進行抗-HCV 檢測,留取抗-HCV 本底資料;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 陽性者應進一步檢測 HCV-RNA,HCV-RNA 陽性者建議進行干擾素+利巴韋林的標準抗病毒治療;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 陰性,者於暴露後 12 周再次檢測抗-HCV,抗-HCV 陽性者進一步檢測 HCV-RNA,HCV-RNA 陽性者建議進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HCV RNA 陰性者於暴露後 24 周監測抗-HCV 和 ALT,並進行跟蹤管理。 梅毒職業暴露 1. 擠壓與消毒 暴露的黏膜應用大量的水沖洗,包括眼結膜。如果有刺傷的傷口,暴露發生後,應立即在傷口旁邊進行擠壓,擠壓應從近心端往遠心端;然後用流動水沖洗暴露的傷口或非完整的面板,然後用消毒劑(碘伏或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 2. 抽血檢查及處理 若暴露源 (患者) RPR (或 VDRL) 呈現陽性,應加做 TPHA 確認,若仍為陽性,被扎針者應儘早接受青黴素藥物治療,愈早治療,感染梅毒的機率愈低。推薦長效青黴素 240 萬單位,每週一次,每側臀部注射 120 萬單位/次,連續注射兩週。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多西環素或紅黴素等。停藥後 1 個月、3 個月進行梅毒抗體檢測。 若患者 TPHA 為陰性,被扎針者仍須定期追蹤。 HIV 職業暴露 首先需要對發生 HIV 職業暴露者,進行安撫和心理疏導,囑其不要慌張,只要處置得當,嚴格遵照處理流程,就能有效預防。 1. 區域性應急處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汙染暴露的面板,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尤其是針刺傷,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區域性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如 75% 乙醇或 0.5% 碘伏進行消毒,幷包扎傷口。 (4)衣物汙染:儘快脫掉汙染的衣物,進行消毒處理。 (5)汙染物的潑濺:發生小範圍的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發生大範圍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領導和安全負責人到達現場,查清情況,確定消毒範圍和程式。 2. 立即上報醫院感控辦:尤其組織相關專家對暴露者進行評估 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分級 1.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型別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面板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短。 2.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型別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面板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型別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面板,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3.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型別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面板,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1)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症狀、CD4 計數正常者,為輕度型別。 (2)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症狀、CD4 計數低者,為重度型別。 (3)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艾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 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院感科和檢驗科對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 實施預防性用藥,預防性用藥應當在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儘早開始,最好在 4 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 24 小時; 超過 24 小時的,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暴露者應分別在暴露後即刻、6 周、12 周、6 個月、12 個月對 HIV 抗體進行檢測,並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發現異常情況儘快報告預防保健科。 暴露者應如實填寫「艾滋病職業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完成後資料交預防保健科備案存檔。 暴露後隨訪 HBV(乙肝):3 月、6 月後檢測 HBsAb(乙肝表面抗體)。 HCV(丙肝):暴露後 4-6 月內複查抗 HCV(丙肝)和 ALT(轉氨酶)。 梅毒:4 周、3 個月、6 個月查 RPR (或 VDRL)。 HIV(艾滋病):暴露後 4 周、8 周、3 個月、6 個月查 HIV(艾滋病)抗體。 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後如何進行管理? 強化醫務人員標準預防意識,加強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完善職業暴露處理流程,跟進職業暴露管理,管理上應跟進當事者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國家衛計委《職業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處理程式規定》2006,9.1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 2004,6.1

  • 4 # 嗯咔咔

    1.病人血液中會有致病因子,是造成醫務人員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先決條件,醫務人員經常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等,職業暴露後感染的機率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對醫務人員的傳染常發生於銳器和針刺損傷面板黏膜或破損面板接觸等方式傳播,多發生於護士,其次是檢驗科人員及醫生。

    2.長時間從事採血、急救工作以及婦科、產科、血液科的操作,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機會大大增加,接觸血量越大,時間越長,機體獲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醫療、護理活動中一切可能接觸血液、體液的操作,包括注射、採血、輸血、手術、內鏡、透析及病人各類標本的採集、傳遞、檢驗及廢棄處理過程均可造成職業性感染。綜合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研究資料,醫務人員因針刺或損傷、接觸受汙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險性為2%~40%,感染丙肝的危險性為3%~10%。護理職業暴露感染HBV的危險性明顯高於HCV、HIV。

    醫務人員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的防護

    1.防護重點是避免與病人或攜帶者的血液和體液直接接觸。

    2.加強對醫務人員防範意識的宣傳教育,樹立良好的消毒滅菌觀念。

    3.醫務人員應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視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和體液汙染的物品為具有傳染性的物質,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正確的操作程式,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4.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後必須洗手,接觸任何含病原體的物質時,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1) 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 在操作過程中病人的血液、體液可能濺起時,須戴手套、防滲透的口罩、護目鏡;在操作時若其血液、體液可能發生大面積飛濺或可能汙染醫務人員身體時,還必須穿防滲透隔離衣或圍裙,以提供有效的保護。

    (3) 建議工作人員暴露部位如有傷口、皮炎等應避免參與血源性傳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護理工作,也不要接觸汙染的儀器裝置。

    (4)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操作過程中,應保證充足的光線,注意規範的操作程式,防止發生意外針刺傷事件。

    5.汙染的針頭和其他一次性銳器用後立即放入耐刺、防滲透的利器盒或進行安全處置。

    6.摒棄將雙手回套針帽的操作方法,如需回套,建議單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拿著汙染的銳器在工作場所走動,避免意外刺傷他人或自傷。

    應急處理程式

    1. 當醫務人員發生銳器傷時,瞭解如何第一時間處理傷口就顯得極為關鍵。

    傷口處理:“一擠二衝三消毒”

    一擠:發生銳器傷後,應立即在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避免擠壓傷口區域性。

    二衝:用肥皂和流動水反覆沖洗傷口。

    三消毒: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傷口。

    2.當事醫務人員認真填寫本單位的《醫療銳器傷登記表》,其內容應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具體部位和損傷的情況等,同時進行相關檢查的處理。

    3.醫務人員發生意外事件後應在24~48 h內完成自身和接觸病人血清的HIV和HBsAg相關檢查,血清學隨訪時間為1年,同時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 5 # 嚮往81565

    首先向上面報,不隱瞞。身體健康最重要,生命可貴!不能粗心大意,一次性該丟丟,要消毒,及時聯絡當時事發人員。工作到位,家屬有無傳染。

  • 6 # 修遠寂南風

    職業暴露,是指由於職業關係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謂職業暴露。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

  • 7 # 一格局決定高度

    職業暴露,是指由於職業關係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謂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

  • 8 # 川齊

    1.首先由近心端向遠心端進行擠壓(禁止區域性擠壓)。

    2.在流動水下反覆沖洗(2-3分鐘),如果已知患者是由血液傳播的(如HIV、梅毒、乙肝等),應在流動水下反覆沖洗15分鐘。

    3.如果發生粘膜暴露(如眼結膜、口腔黏膜等)利用衝眼器、流動水或鹽水反

    復沖洗(15分鐘),如果嚴重的可到眼科、口腔科進行處理。

    4.發生職業暴露後,在公共檔案櫃院感科檔案下載職業暴露登記表或到院感科填寫職業暴露登記表,同時瞭解患者情況,是否有經血液、粘膜傳播疾病,並且填寫完整。

    5.同時告知科室主任或護士長,並且在職業暴露表中籤字。

    6.暴露人員在24小時內血液本地檢驗(在明確患者病因的情況下,暴露者抽取相應的血液檢驗。不明原因的職業暴露進行乙肝系列、HIV、梅毒檢驗)

    7.院內感染管理科根據患者情況和暴露者血液檢驗結果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

    8.後期追蹤日期由院內感染管理科通知

  • 9 # all well

    1.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血,大量清水沖洗傷口。

    2.搞清楚病人有沒有梅毒艾滋乙肝結核等傳染病,看感染標誌物定性。

    3.上報醫院。

    4.預防性使用疫苗。

  • 10 # 阿婷vlog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操作要戴手套。

    操作完畢,摘掉手套後立即洗手,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要戴手套、戴具有防滲透效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汙染操作人員的身體時,還要穿戴具有防滲透效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手部皮膚髮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要帶雙層手套。

    在進行侵襲性操作時,要保證操作的空間敞、光線充足,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使用後的銳器要直接放入奈刺、防滲漏的利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忠於自己熱愛生活的人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