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士平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慢長勞動生活實踐中積累和形成了很多的經濟總結和規律的發現,形成了較為有趣味鄉俗文化如:一些成語,顏語,歇後語,至今廣為利用而流傳,有高的參考價值,例如,成語,歇後語等,有些如風水俗語,自然現象的解釋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缺乏現代的科學依據,也被人們普遍認知。所以我認為鄉土文化是很重要的非物質文化應加以挖掘,保護和發展。

  • 2 # 墨綠小遊戲

    農民俗語文化都是經過多年的智慧積累和總結,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但隨著社會發展,有些東西已不適合形勢發展,只能有選擇的相信。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心,農村的俗文化也在與時俱進。所以,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比原文有所變動,創新,讓農村俗文化更有科學性,更符合社會發展。當然,運用農民俗文化,也不可生吞活剝,照本宣科。要結合現代文化有選擇的去運用和相信。

  • 3 # 半個南山人

    我在農村下鄉待過兩年,農村老百姓講話口語性強,與人交談時常常以俗話說做話題的由頭。而且講起話來風趣幽默,且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誰家兩口子吵架了,有人就勸架說: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嘴不記仇。又比如,誇誰家姑娘長的漂亮就說: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像娘。再比如說,誰家兩兄弟鬧矛盾,大家就打圓場:弟兄不和鄰里欺,將相不和鄰國欺。來勸說哥倆和好……。

    那麼,農村俗話的可信度高不高?筆者試舉幾句讓大家來看看說的是不是很有道理?

    寧吃開眉粥,不吃皺眉飯。指的是,寧願開開心心的喝米粥,也不願意皺著眉頭惱怒的吃著白米飯。其寓意是,人活著,開心最重要。

    菜能吃,糠能吃,氣不能吃;吃能讓,穿能讓,理不能讓。說的是,人什麼苦都可以吃,但氣絕不能吃,因為氣能傷身。吃穿都可以先讓給別人,但到了理上絕不能讓,因為向理不向人。其前一句含意是讓人們不要去找氣生,後一句是告謹大家在日常瑣事中可以大度一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不能忍讓,要堅持真理才行。

    還有許多例如:

    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水大漫不過船,手大遮不住天。

    天上無雲不下雨,世間無理事不成。

    有了千錢想萬錢,當了皇帝想成仙。

    從上面這些俗話裡,我們可以看出。農村的俗話文化不僅可信,而且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能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 4 # 忙碌快樂農家人

    中國的農俗文化是歷史的傳承和發展,不是丟到垃圾堆裡的抹布,而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豐富了我們的語言和文字讓中華文明更有底蘊和積澱。

    俚語.俗語.歇後語.諺語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發明提煉.總結出來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娛樂性。

    農諺:穀雨前後,種瓜種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六月立秋,早晚都收;七月立秋,早收晚丟。

    八月十五雲遮日,正月十六雪打燈。

    不行春風,難得秋雨。

    六月初一晴,牛草結成蓬;六月初一陰,牛草曬成筋。

    開口不開口,六月二十後。

    一年八十三場雨,不如七十二場下。

    這些農諺都是勞動人民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農業勞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歇後語:要飯的打更——操誑心。

    羅鍋上樹——錢緊。

    老鼠拉木掀——大頭在後面。

    高射炮打小鳥——大才小用。

    雞蛋殼裡發麵——沒多大的發頭。

    瓜子裡嗑出個臭蟲——不是啥好人。

    這許多幽默風趣的歇後語即活潑了緊張的勞動氣氛,有豐富了語言文化。

    俗語:話不說不明,燈不撥不亮。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陰一寸金。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在這些俗語許多具有哲理性,大多數都是為人勸善,讓人聽後精神振奮。

    在眾多的民俗文化中,有個別庸俗迷信無聊的話語是很正常的,但總的大趨勢是積極向上的,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常識性.哲理性.娛樂性,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展。

  • 5 # 憨娃春哥

    中華文化博大深遠,中國歷史淵源流長,在幾千年的與自然搏鬥過程中,人們總結出來的農村俗語應該說都是經過梳理提練的金句,是可信的。

    比如我們這山區小氣侯的俗語,“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溼潤氣候的總結,冬少嚴寒、夏無酷署、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氣侯特徵明顯,垂直差異突出。

    山腳是夏季,山腰是春季,山頂已是秋季,呈不同的植被分佈,表現出的是同一季節不同季節的景觀。特殊的山間小氣侯,使得相隔不遠,晴雨各異。所以又有“東邊日頭西邊雨”,“六月落雨隔田坎”的說法。這都是長期以來對本地氣候認知的經驗總結。

    又比如說反映家人之間和睦相處的俗語“要想好、老敬小”。其意思是說,要想一家人和和氣氣,老年人就要先看重年輕人,給年輕人做出個榜樣來。有了老年人的言傳身教,也才有年輕人的可學之處,不然又怎麼會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呢!。特別是婆媳之間的相處,首先來源於婆婆對媳婦兒的尊重,把她當自己的親生兒女看,不要把她還當外姓人。這樣,婆婆做出了榜樣,她又不怎麼把婆婆當親媽看呢?自然會敬重老人。

    還有反應賭博的“賭博賭博、越賭越薄”,不同的“博”與“薄”兩個字,就將賭博的害處說明得一清二楚。再厚的家底,沾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也會敗光家當,越賭越窮。

    農村俗語其實也就是大家約定成俗的語言,比如說“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就是對數九寒冬最形象的描述;“夫妻本無隔夜仇、床頭打架床尾和”,也形象的描述了小兩口之間拌嘴的情形。這些民間俗語,既豐富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底蘊深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高三暑假和剛剛進入大學時(大一上學期)一直糾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