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意會勝言傳

    人人寫“詩”。詩將不再是詩。

    日日寫“詩”。詩情會枯,詩意會老,詩心會死。

    不要把詩之創作引向人人會寫,天天要寫的歧途。

    當令自由詩詩界之亂,古詩詞界之怪。是被刻意引導向人人寫天天寫所至的。

    真詩好詩只有極少數人能寫。所以,不要再增加學生的負擔了。

  • 2 # 聞魯生

    此議甚是。伢兒入學後,或可分作吟誦、結構、格律三個階段漸而遞進 ——

    初始階段。突顯音樂屬性,體驗孰能生巧,強化虛詞訓練。

    深化階段。剖析起承轉合,尤其跌宕妙轉,注重謀篇佈局。

    核心階段。側重平仄聲調,推介粘連技巧,力求工整縝密。

    待到進入初中,孺子猶可教也。

  • 3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不是"是否!應該"一一一"應該"天經地義人舒發情感而不禁錮精神。人"應該"學習對自己️用(不被人奴才)的東西:學習一切知識學問"應該"為找到飯吃!不是隻為了吃飯,"應該":渲洩感情外放而精神內凝矣"應該"。

  • 4 # 子風長歌

    如果能對未來學生普及一點古典詩詞的創作教育 。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前景預設。當然能捎帶教育一些詩詞格律最好,但不必過深廣(這並不難,如果去掉如今對學生的功利教育,則有得是時間精力學詩詞)。一個社會進步了,人們生活改善了,更多的時間將從勞動中解放出來(人類發展必然的規律和目標)。那時的人們因閒暇而沒有正確的陽性的高雅的愛好,會誤入跂途,形成多種社會矛盾甚至造成動盪局面,人性褪化,人的價值觀人格會有所拖累。社會愈進步,人愈會被“解放”,而充實被“解放”的時間將是未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好惡邪善的作用將會在這個“解放”裡體現。至於學這些詩詞創作會拖累學生,不見得如此。如果當下的社會教育減少點“功利”教育就足有時間普授一點古典詩詞的創作教育。至於普及也可慢慢來,先以學會欣賞古典詩詞為主(利於高雅情趣的建立),次普及簡單的小詩體創作,然後逐步逐年遞進。(其實學會簡單創作古詩並不難,要作出高超作品那就難了,其它行業要高成就也一樣難)學會創作了,無疑也會欣賞了,這對有良好的愛好有很大好處。至於另外說人人都會“詩”了,那“詩將不詩”,這個提法不科學。唐宋時凡具有當時“文化素質”的人,絕大部分都能寫詩詞,甚至一些社會低層稍識字的人都會來兩首。就是毫無文化的農夫農婦,市井混混都能念幾句或幾首名人詩詞。你說那時的大唐盛宋都是“詩將不詩”嗎?這隻會提高全社會對詩詞的熱愛和興趣,促進詩詞長足進步。能讓人們以高雅的詩詞為追求,拋棄陰暗落後的愛好,使社會變得文雅進步。(做一些時下或未來能及的詩詞普教值得提倡)人類社會進步了,最終的目標定會是吃喝玩樂,把工作全交給機器,人工智慧。良好的詩詞創作與愛好是一種優秀選擇!!

  • 5 # 閒雲野野48

    在初級教育過程中,首先,應該教育孩子“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正確的“三觀”教育。樹立了正確的“三觀”理念。舊體詩、韻律詩都會有孩子喜愛的!因為她們知道學習什麼都是為了自己一生的奮鬥。未來的教育改革方向應該是滿足學生髮展的基礎需要,而不是填鴨式的強形灌輸。學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發展自己的奮鬥目標。

  • 6 # 詩聯創作審美

    “舊體詩詞”的概念是什麼?格律是什麼?二者關係如何?是回答此問的關鍵所在。

    舊體詩詞,可理解為近體詩(格律詩)和詞,即古人或今人按平仄押韻格律的創作的詩(即律絕和律詩)和按相應詞牌平仄押韻要求填寫的詞。

    格律,就是平仄押韻的用字組句規律和基本平仄押韻的原理。

    平仄,其實就是漢字四聲系統在詩詞體裁形式上的二元化。

    平仄有古今兩套標準。古漢語中,上、去、入等聲調為“仄”,其餘為“平”;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第一、二(即陰平、陽平)聲為“平”,第三、四聲(即上聲、去聲)為“仄”。古今平仄和韻部分類存在的客觀分歧,是漢語四聲系統隨時代發展變化的結果,是一定時代大眾化語音交流習慣的分歧。

    除詞必須按詞牌相應平仄押韻要求填寫外,律絕和律詩的平仄格律,依據馬蹄韻聲律理論及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杆”截句法,可整理歸納為簡單的四個字:“替、“對、粘、韻”。

    替:即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向兩端無限延伸,形成鮮明突出節奏感和抑揚頓挫的聲律美。這是依據漢字雙音節居多的顯著特點總結出的規律,也是格律詩用字組句原理。

    對:即上下句雙數位置的漢字平仄相反。

    粘:即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雙數位置的漢字平仄相同。

    韻:即句首句入韻者和雙數句末字都必須是同一韻部的平聲字且一韻到底。在同一首詩裡,不可換韻或借用“鄰韻”湊合押韻,因為鄰韻漢字畢竟不在同一韻部。

    詞牌平仄押韻相應要求與律絕和律詩平仄押韻基本要求,是詩詞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是古今韻詩詞創作審美的統一標準。即平仄押韻規則與詩詞體裁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客觀統一體,不能人為分割開來。試想詞的創作,若不按相應詞牌平仄押韻要求填寫,還是“詞”嗎?同樣的,律絕和律詩如果以“因律害意”為藉口,失替的追捧為“拗救體”或“鯉魚翻波” ,失對的追捧為“偷春體”,失粘的追捧為“折腰體”,押臨韻的追捧為“孤雁出(入)群”,替對粘韻客觀規則都被冠冕堂皇地人為主觀否定了,格律詩和古體詩還有體裁分類的必要嗎?

    總之,詞牌相應平仄押韻要求與律絕和律詩平仄押韻基本規則關係密不可分,無論古今韻,都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就不是詩詞體裁作品了。

    結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格律詩也不例外,無論創作審美,都須遵守其“替對粘韻”的基本規則。因此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的平仄“二元化”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水到渠成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證四書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