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駱駝9777
-
2 # 楚襄蠻
綠色帽子豈止是被人笑?
千百年以來,中國男人有兩大仇不共戴天——一是殺父之仇;二是奪妻之恨!在中國,有夫之婦出軌,她的丈夫就被“戴了綠帽子”,這是中國男人最不願觸及的“噩夢”。
當下,伴隨“綠帽子”同時出現的還有一個熱詞叫做“隔壁老王”,這個“老王”有時防不勝防!
倘若“不慎”看到了綠色的帽子,那說明這些帽子或將出口歐美,遠銷海外,成為那裡Golf球場上永恆的主色調。
國外,才是綠帽子的最好“歸宿”!在那裡,一頂綠的不能再綠的帽子才是男人們假日裡最期待的東西。它代表著優雅、閒適和從容。
過去,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說,“什麼是中國,衣冠華夏就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論語·憲問》裡,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袵矣。意思是假如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邊開(淪為落後民族)了。(華夏漢服為右袵,蠻夷少數民族服飾為左袵)。
可見,著裝在中國從來都不單單是蔽體遮羞那麼簡單,在有些條件催使下,服飾衣帽絕對可以上升到國家層面。
秦漢以來,綠色一直不受統治者待見,多視為“賤色”。
南北朝時期創立了五等官服制度,著綠色官服的官員地位就比較低下。
唐代六品以下官員必須穿和綠色接近的官服。
據相關學者考證,真正以法令形式將綠色衣著與職業捆綁到一起的是元朝。
《元典章·禮部二》規定:“娼妓穿皁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
到了明代,就更加細緻了,除了規定娼妓的丈夫必須裹綠頭巾,系綠腰帶,穿豬皮靴外,甚至,連走路都只能走路兩邊,倘若走到路中間,一經發現,往往會遭到一頓暴打。“綠衣綠帽”者為“賤中之賤”,其社會地位連乞丐都不如。
現在,綠色則象徵著低碳環保,自然健康,而綠帽子始終不然。
戴了綠帽子的男人,輕則離婚,重則,十里窮追,刀斧相向。
有句老話說的好:男人三件寶——醜妻、薄地、破棉襖!拒絕“綠帽子”溫馨提示:
1:多陪妻子;
2:工資全部上交;
3:下班直接回家;
4:妻子的愛好就是自己的愛好;
5:善待妻子孃家人;
6:妻子總是對的;
7:防火防盜防“老王”!
長此以往,可保婚姻大廈永固! -
3 # 老李河南方言搞笑配音
戴綠帽子的由來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豔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裡做點針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徠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臥室,準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髒頭髮。而且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後,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裡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當然上面的說法是笑談啦。那對姦夫淫婦又不是什麼明星大腕,古時候也沒有電視網際網路,他們的事不會流傳那麼廣的。那麼綠帽子這個詞究竟怎麼來的?據我研究,這還得從中中國人對色彩的傳統觀念說起。
漢民族向來是重色彩的民族。《禮記》裡講:“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後來秦滅周,又尚黑;漢滅秦,武帝“易服色”,改為尚黃。到了魏晉,情況比較複雜,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節穿戴五種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黃、白、黑,真夠煩的。隋唐建立後,正式把服飾的顏色作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太宗貞觀年間規定:皇帝就穿黃色的龍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深紅),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以後各朝代均大體沿襲此法。可見,綠色青色排名最後,在官場上是低賤的代表。當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詩中用“青衫”代稱。他的《憶微之》詩云:“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中。而在民間,這兩種顏色也是象徵著低賤的行業。比如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而《元典章》更是規定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須裹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的男性親屬有了聯絡,後來擴大為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而現在人們也不帶頭巾改戴帽子,於是又逐漸演變成了“綠帽子”。
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裡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妻子沒了名節,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於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常用語“綠帽子”
我們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綠帽”最早是唐朝一個叫李封的縣官發明的,據說他任職延陵縣令期間,規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罰,但須令頭裹綠頭巾以羞辱,且期滿後才能解下。這大概就是“綠帽”的最早來源了。
至元明時,政府部門更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綠頭巾。從此以後,就用戴綠頭巾、綠帽子等來譏諷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於是女人紅杏出牆,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綠帽,所謂紅花還得綠葉配,一紅一綠交相輝映,真乃“紅杏枝頭春意鬧”也
-
4 # 國雄
起源於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員,他們的規定服飾就必須是綠色的頭巾.好象朱元璋對這有明確規定.
在郎英所著《七類修稿》中有這樣的記述:“……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餘冬序錄》中也寫道:“教訪司伶人制,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話反映恐懼》更全面: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裡,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裡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裡指出過,許多笑話它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不過,將「綠頭巾」認為起源於明代,其實並不十分正確。因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規定「娼妓穿著紫皁衫子,戴角冠兒。娼妓之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代的所為顯然繼承了元制。
不過,若對中國古代的服裝、顏色,以及身分階級的區隔稍加研究,則可發現到元朝的「綠頭巾」並非向壁虛構而來。在更早的時代,「巾」和「綠」就一直是低賤者的專利。
以「巾」而論,它雖起源甚早,但直到東漢,它都是平民或賤民們的專屬冠飾,由「巾」並發展出類似的冠飾,如漢代的「幘」、唐代的「?頭」等。清代翟灝在《通俗編》卷十二里指出,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別貴賤」。足見「綠頭巾」之早。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幘」。唐代顏師古在註解《漢書》(東方朔傳)裡所提到的「綠幘」時,亦曰:「綠幘,賤人之服也。」
因此,東漢以前,士大夫階級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賤民,當時的「綠頭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專屬。義大利近代符號學家艾柯(Umberto Eco)曾經對西方的色彩系統做過研究,認為每個時代雖然用同樣的顏色字詞,但這些字詞所指的顏色卻不可能一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綠和近代的綠不可能相同。
這種情況在中國亦然,以前所謂的「綠」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綠,它可能是一種青青寡寡,被水漂白過,有點營養不足的綠色,難怪它會成為賤民階級專用的顏色。漢代的奴僕階級被稱為「蒼頭」,原因即在於他們所戴的「巾」也是這種綠色。這種情況在歐洲亦然。
中古時的藍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種苔蘚式的顏色、修道院的石質牆壁即這種顏色,因而近代遂稱為「修道士藍」。
因此,「綠」在中國古代的顏色評等上,乃是最低階的顏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級最低者也是「綠」色。唐代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
也正因為「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唐代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定日數」。
基於以上之論證,已可看出「綠頭巾」長期以來,即一直是賤民隸卒或僕庶者流所使用的裝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開始,遂日益成為娼妓之家男子們之裝束。將妻有淫行者稱為「綠頭巾」、「綠帽子」或「戴綠帽子」,乃是這種服色傳統一脈相承之後的終極結果。「綠頭巾」和「綠帽子」,也因此而從一種服裝旳記號語言,升格成日常用語。
-
5 # 天才開心一刻
1、首先,今天所謂 "綠帽子",源於古代的"綠頭巾"。這和中中國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思想有關,漢族人輕易不剪髮。所以,自漢代開始中國興起了頭巾,勞動人民為了勞作方便用頭巾把長長的頭髮裹起來。而當時百姓們使用頭巾的顏色,除了常見的純色外,還有偏藍的綠色和深藍色,所以,綠色的頭巾被稱為"青巾"、"碧頭巾"和"綠幘"。
這和古人對顏色的認識有關,《荀子》中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春來江水綠如藍"。在古人的眼裡,"綠""藍"是非常相近的顏色,所以,綠頭巾所指代的範圍也很廣泛,比如上文提到的"青巾"、"碧頭巾"和"綠幘"。
2、其次,在漢代到元代,綠頭巾在社會被廣泛使用,在很多地方和很多時期並沒有侮辱性的意思。只是如上文所說,綠頭巾的佩戴者是底層百姓,地位低下。比如,在晉朝沈瑩有一支軍隊叫做"青巾兵",其中大多是底層百姓;再者,北周時期尉遲迥有一支親兵,叫做黃龍兵,士兵們統一"皆綠巾棉襖",穿著棉襖頭戴綠巾,這些人也多是窮苦百姓出身。可見,雖然這一時期"綠頭巾"的佩戴者多是底層百姓,但是卻並沒有後世妻子出軌的侮辱之意。到了唐宋時期,頭戴頭巾成了仙風道骨的標誌。比如,在唐傳奇《玄怪錄》中就有相關記載:"綠幘青帔"是仙童的衣著;而宋代的《隱真道堂記》中"戴青巾、披青氅"的人則是典型的道士,連祕書省的官員楊簡給皇帝的奏章中指稱道士也出現了"青巾紫袍"的服飾;與宋同期的契丹,也有"丈夫或綠巾、綠花穿袍"的記載,說的是契丹的男性多穿綠色的衣服,頭戴綠色的頭巾。可見,當時綠頭巾也並什麼不好的意思,但是凡事皆有例外。
-
6 # 揚君揚
綠帽子一稱由來已久,大致意思是女子揹著自己丈夫偷人,現在適用於情侶之間被劈腿。可是為什麼要叫綠帽子?還是要先從綠帽子這個說法的產生說起。唐宋時期文風興起,文人雅士之間吟詩作對邀上三兩好友一對兩對三對,六杯七杯八杯賞菊貪杯經常痴迷到徹夜不眠。其中有個李姓文人非常痴迷詩詞歌賦,經常呼朋喚友聚在一起經常徹夜不歸。李生有一個漂亮的妻子,經常獨守空房長夜漫漫難免寂寞。在他們家隔壁有一戶人家,男子喪妻一直未再娶。這個男子覬覦李妻的美貌,經常趴在院牆上偷看,有色心卻沒有色膽。有一天李生又去朋友家談詩論詞,剩下嬌妻獨自一人在家,非常冷清,便倚在門口,看著門外發愣。這時隔壁的喪偶男子也坐在自家門口。這個美嬌娘便喊隔壁鄰居來陪她聊天兒。隔壁男子求之不得於是從此之後,只要美嬌娘喊她聊天兒,他便傾心相陪。
俗話說日久生情,時間一長兩人之間開始產生了一些情誼。最終兩人還是越了軌作出男女之間那檔子事兒。這李生平時很少在家,對妻子也關注很少,所以他妻子和那隔壁男子的事兒,他一點兒都不知道。
雖然自己丈夫不知道,可到底偷情心虛。而且自己丈夫雖然很少在家,可還是會回家的。
兩人害怕事情被李生髮現,苦思冥想之後想出來一個辦法。當時的男子都喜歡戴帽子,而且文人們還都喜歡戴綠色的帽子,天氣炎熱的時候,李妻上街的時候也會帶上自己丈夫的帽子,用來防晒。
兩人就決定每當李生不在家的時候,李妻就帶著自己丈夫的綠帽子去外邊來回走,隔壁男子看到後就知道她丈夫不在家。兩人就可以順利偷情。但常在河邊走終究要溼鞋,一次兩人偷情被把文稿忘在了家中,拐回來拿的李緣銘給撞了個正著。把妻子給休了。可是李緣銘妻子和隔壁男子偷情的事情還是逐漸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李緣銘妻子為啥經常戴著綠帽子在外頭晃。群眾們就把那些不守婦道,揹著自己丈夫偷男人的事情叫做戴綠帽子。聽說從那之後,男人們不再戴綠色的帽子,綠帽子成了男人很忌諱的事。俗話說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總得帶點綠。如果發生在你身上還需要保持理智,切勿衝動!
-
7 # 桐兒樂
國內市面上確實很少看到有綠色的帽子售賣。
其實“綠帽子”最早並不代表出軌的意思,只是在歷史發展中,它便慢慢的引申為了現代人所理解的出軌。綠這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裡,有詩為證,“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從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綠色的衣服,然後就這樣過渡到了元朝,戴著綠色頭巾的人便成為了大家所鄙視的物件,其中就包括那些為娼為奴人的後代男性,可以說就是一種變相的侮辱。
自此以後,“綠帽子”便在人們所討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後一直到了明朝,只要男性的妻子出軌,周邊的人便可用綠頭巾來指代他,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然後從這裡開始,“綠帽子”便正式成為了婚姻中女性出軌後形容男性的專有名詞,可以說這就是“綠帽子”的完整來由。
關於“綠帽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歷史典故:相傳一個男性因為做生意要經常外出,自己的妻子獨自守在家,時間一長妻子因寂寞難耐便勾搭上了街上的一個賣布的。然後有一天,丈夫突然回來差點發現妻子的噁心勾當,為了把這個事情搪塞過去,妻子謊騙丈夫說她在給賣布的商量,要給他做一頂綠色的帽子。
丈夫聽了之後,非但沒有責怪妻子,反而還非常高興,並且帽子做成之後,他還高高興興的帶著這頂綠帽子再一次出門做生意,然後賣布的又接著和他的妻子鬼混在一起。
由於中國人對“綠帽子”的過度敏感和調侃,現在綠帽子的典故甚至走向了世界,很多稍微瞭解中國文化的老外也在拿“綠帽子”自我調侃或者調侃他人呢。
-
8 # 幽默為大家
綠帽子,這大概是一個提起來,你我都禁不住捂嘴笑的詞語了。對於中中國人來說,綠帽子是非常忌諱的事情,也許女孩子還可以在市面上買到綠色的帽子,用作衣服的搭配,可男性的帽子,那是真的很少見到有綠色的,即便是見到了,也沒有人會買。這個問題在我們看到有外中國人戴綠帽子上街的時候,最為明顯,我們都可以通過他的帽子而分辨出他屬於外中國人的身份。可這個綠帽子的問題,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為何如今的人們都諱莫如深呢?
要知道,在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關羽的形象中,綠色的頭巾是他最標準的裝扮之一了。要知道,“綠帽子”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了。而關羽的形象,衣著之類的問題,雖然說是三國演義中的杜撰,可也從中讓我們知道,這個頭上有“綠”的問題,可不是從三國時期開始的,那我們就來好好的說說,這個“綠帽子”的來源吧!
關於這個問題的來源,我們應該是需要分開來看的,第一個就是關於綠這個顏色,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不斷的被看輕,直到成為一種代名詞。可以說,在古代衣服的顏色劃分有著非常明顯的等級觀念,尤其是在對待一些罪犯的時候。漢朝的史書中有記載,有奸邪的地方,就會有赭衣存在,可見,這個時候,赭這個顏色是有地位劃分的。之後,在唐宋的時候,就出現了青綠色是奸民穿的衣服,並且,對於犯人的處罰,是要求他們在頭上以碧色的頭巾做出象徵。可以說,這以後,綠色青色這類的顏色一度成為了人們看不起的顏色了。
真正要讓綠帽子有了特定的含義,還要屬元朝和明朝這兩個朝代。元朝時期開始,在對妓子的要求中,就有關於衣著的限制,認為只有這樣的人穿的就應該是碧綠青這樣的衣服。而到了明朝的時候,就有了更加明顯的規定了,只要是教坊司,或者是妓子那一行業的男子,都必須投戴綠巾,這樣一來,人們逐漸就明白了,這種頭戴綠色的人,是什麼出身了。也正是隨著這個時代的這種發展,使得這個詞語逐漸成為了我們認識的如今的模樣了。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事情已經成為了百姓共同的認知。所以,如果之後再看到有外中國人在國內戴這個顏色的帽子,是可以善意提醒的哦,畢竟入鄉隨俗其實應該是被尊重的,不是嗎?
-
9 # 二哥搞笑創作
在中國有個很有趣的社會現象。男人如果被妻子出軌,可能面臨的不僅僅是感情的傷害,更多的是嘲笑以及自我否定。可以說,被戴綠帽這件事對於男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種面子問題。而如果是女人被戴了綠帽,似乎更容易被眾人同情,而自我否定的情緒相比之下要少很多。
這是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綠帽”文化說起了。在中國古代,有一群男子是頭上戴綠色頭巾的。這群人被稱為龜公,也就是妓院的男人。後來人們便用這個來指代那些被妻子出軌的倒黴丈夫。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被當成是男人的附屬品。因此,女性長期處於一種被壓迫的地位。而“婦德”,便是男性統治女性的一種方式。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這種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不再是男性去捍衛,連女性也會唾棄違反了這種“婦德”的同性。
在古代的“婦德”中,女子絕對不能和丈夫以外的男性生物接觸,發展到後期,甚至來碰一下手都是違反規矩的事情。古代有的女子,因為被陌生男性碰了一下手,便自己把這隻手給砍了,最後還被授予了一個榮譽稱號。
但同時期的男性則是自由許多,什麼三妻四妾,逛青樓等等,都是很正常的社交行為。因此,在古代社會裡,男性可以有別的女性,但女性不可以有別的男性。這是一種社會的約定俗成。可能有人說了,那這和“綠帽效應”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當然很簡單,在這種壓迫下,男性的確得到了他所想要的利益,但同時,他也有相應的壓力要承擔。而這其中之一的壓力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叛變。這件事對於他而言,不僅僅是感情上的失敗,更多的是他的權威被打臉,而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覺得他能力不行,進而社會評價降低。
當然啦,這種現象隨著男女平等的演變而越來越少。至少,在王寶強袒露自己被出軌這件事上,便有許多人對他表達了同情。雖然,其中還有少數同樣採取一種嘲諷的態度,但相比古代已經好很多了
-
10 # 小寒ya
為什麼綠色帽子會被嘲笑,我個人的見解就是,跟一個詞有關係,那就是綠帽子,網意大概是,夫妻或者男女朋友在雙方有感情或者有婚姻的基礎上,出現了第三者,其實不知道的像老一輩,可能真的聯想不到這個東西。這也許就是網路帶來傳播速度吧!
總結:新一代當看到人帶了綠帽大多有聯想
-
11 # 卒卒愛說事
為什麼綠色帽子會被人笑?
驚聲尖笑3裡面,為什麼說唱比賽上那些黑人會鄙視那白人戴的尖帽子?
因為那頂尖帽子百是“3K黨”組織的帽子,“3K黨”是每個黑人都痛恨的物件,而觀眾都是黑人,所以會鄙視他。
三K黨(Ku Klux Klan,縮寫為)是美國曆史上和現在的一個奉行白人至上和歧視有色族裔主義運動的民間排外度團體,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
三K黨於1866年由南北戰爭中被擊敗的南方聯邦軍隊的退伍老兵組成。在其發展初期,三K黨的版目標是在美國南部恢復民主黨的勢力,並反對由聯邦軍隊在南方強制實行的改善舊有黑人奴隸待遇的政策。這個組織經常通過暴力來達成目的。
從1866年到1867年,該組織成員開始破壞黑人的祈禱會,權並且在夜中闖入黑人住宅搶走槍支。這些行動部分帶有之前田納西州的“黃色夾克衫”、“紅帽”等自衛警察團的影子。
外中國人 綠色 安全帽 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會被中中國人嘲笑
可能聯想到其他的寓意吧,
有時候想的太多了,
它只是一個帽子的顏色而已。
-
12 # 悠悠芳草心
先說個關於綠帽子的笑話:
古代有一個財主非常寵愛他的小妾。有一次,他外出了許多日子,回來以後撞破了她小妾的出軌之事,他非常惱怒,一怒之下拔刀欲殺死小妾。
小妾苦苦哀求。哭得梨花帶雨。他一見又十分憐惜。他嘻嘻一笑:“不就一頂綠帽子嗎?”他原諒了小妾。
關羽可是戴綠帽子的。《三國演義》裡關羽單刀赴會戴的是青帽,穿的是綠衫,後來人們就把關羽的形象畫成綠帽綠衫了。也沒有人譏笑關羽。
誰都不喜歡綠帽子,就因為以上的原因。這也是商家不賣綠帽子的原因。
戴上綠帽子,會被人笑的! -
13 # 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在中國戴綠帽子上街,會成為很多人調侃或說笑的物件。也就是說會被路人笑話。其實作為穿戴來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覺得你喜歡草原的綠色,你喜歡賞心悅目的綠色,那麼你完全可以戴綠帽子上街。既然你想的,那就不會在乎其他人的看法,這就是你一個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的潮人。
-
14 # 抖因子
在中國戴綠帽子上街,會成為很多人調侃或說笑的物件。也就是說會被路人笑話。
其實作為穿戴來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覺得你喜歡草原的綠色,你喜歡賞心悅目的綠色,那麼你完全可以戴綠帽子上街。既然你想的,那就不會在乎其他人的看法,這就是你一個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的潮人。
-
15 # 葫蘆娃小帆
在中國戴綠帽子上街,會成為很多人調侃或說笑的物件。也就是說會被路人笑話。潛移默化嘲笑是根深蒂固的理解而已。其實作為穿戴來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覺得你喜歡草原的綠色,你喜歡賞心悅的綠色,那麼你完全可以戴綠帽子甚至穿著一身綠上街。既然你想的,那就不會在乎其他人的看法,這就是你一個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的潮人。綠自己的路讓他人說去吧,急眼螢幕我都整綠色的。。。。
回覆列表
關於綠帽子的故事:“綠帽子”的確是一個貶義詞,聽我詳細說一說,“綠帽子”的由來。古時候,在海邊趕海的老海工,意外發現綠頭海烏龜數量龐大,繁殖力極強。繁殖季節情況也很非常特殊,與一般的烏龜不同,一隻雌性綠頭烏龜,後面有多隻雄性綠頭烏龜跟隨,這時雌性選美相當挑剔,竟爭也是異常激烈。被淘汰的綠頭烏龜下海四處遊蕩,見到其他品種的烏龜,也異常親密去追隨,一來二去大海里面,綠頭烏龜的名聲極差,成了反面教員的代名詞。烏龜家族都唯恐避之不及走背運。這種怪現象,千萬不應該責備雌性烏龜,因為追求者多,並不是它自己所能改變命運的。長此以往海邊趕海的人們,對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作風不檢點的人,就用海邊沙灘上的雄性綠頭烏龜打比方:“你這個樣子倒像是海邊的綠頭烏龜,也就缺一頂綠帽子如果給你帶上綠帽子,你就是綠頭烏龜。”這樣貶義詞語也流傳千年,一傳十,十傳百,由海邊傳到陸地,由南方傳到北方。經過多方升級改造,變成了女人出軌,男人被戴綠帽子的戲劇發生,這個貶義詞又帶上了啪耳光。男人的顏面掃地,“綠帽子”何時變成褒義詞呢?恐怕永世不得翻身了!野駱駝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