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有人認為作器者為夨(cè),又稱作夨人盤。傳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20.6釐米,口徑54.6釐米。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銘文的釋文
用夨踐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於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於邊柳、復涉瀗( xiàn ),陟。以西,奉於敝城。楮木,奉於芻仇,奉於芻道,內陟芻,登於廠湶( quán ),奉諸、陵、剛。奉於單道,奉(封)於原道,奉(封)於周道。以東,奉於棹東強。
右還,奉於履道。以南,奉於仇道。以西,至於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於井邑,奉,道以東,一奉,還,以西一奉,陟剛三奉。
降以南,奉於同道。陟州剛,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鮮、且、、武父、西宮襄、豆人虞丂、錄貞、師氏右眚( shěng )、小門人、原人虞艿( nǎi )、淮司工虎、孝、、豐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馬單、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從,凡散有司十夫。
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鮮、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實餘有散氏心賊,則爰千罰千,傳棄之。”鮮、且、、旅則誓。乃卑西宮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溼田、畛田,餘有爽變,爰千罰千。”西宮襄、武父則誓。厥受圖,夨王於豆新宮東廷。厥左執史正中農。
散氏盤譯文如下:
派遣大臣“矢”來到姓散的城邑,這裡就是敕封散氏的土地,趟過“瀗”江一直到南邊的大沽,一邊界是以“瀗”江為界,二邊界到邊柳這個地方。
又復趟過“瀗”江,步行上坡到雩徂的豬“阝美”以西,受封的田地就在“番”城的楮木和芻來,芻曶內過了坡芻登到達廠“湶”。受封的還有“者刂”岸的“阝美”陵、剛岸;邊界在單道、原道和周道以東,棹東疆右邊繞履道以南,豁來道以西到“工隹”莫。分佈在城邑的井田自“木良”木道左至於井邑、封道以東。
一邊界在繞封道以西,一邊界在山崗上,第三邊界在山崗下的南邊,受封的井田在同道過州崗登岸下來到種有“木或”樹的地方。
對於這兩個封地,“矢”大人旁邊有出讓這兩封地的司儀,分別是鮮祖微;(武父)西宮襄;制豆師傅:虞考錄;巫師占卜者貴姓小,他的門徒是繇原人虞艿淮;還有司空虎、孝侖(豐父);“工隹”城人有司儀刑考,等一共有十五人。
“矢”大人旁邊還有公正丈量舍田、散田的司儀分別是:司徒逆盥;司馬單毗;邦華人司空“馬京”;君宰(德父);有散氏家的後生計量田戎;有微父[教]校對田地;有“目未”父統計荒地;有來自囊州、京倏、從嗝的散氏一方的司儀共十人。
時在周王乙卯年九月,“矢”大人讓鮮祖奰對大家發誓:“我既交付散氏田地和農具,如果有反悔、掠奪散氏田地的賊心,則受到雙倍的懲罰,一千罰一千”。傳遞給眾人觀看鮮祖奰的誓詞後。
於是給西宮襄(武父)發誓說:“我既付散氏溼田、牆田,我有反悔,同樣(孿)受一千罰一千”,西宮襄(武父)按協定也發了誓。就這樣散氏家族接受了受封田地的地圖。“矢”大人宣佈把王上的旨意刻於豆上,放在新宮東廷。
本文左執要史正官——仲農
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有人認為作器者為夨(cè),又稱作夨人盤。傳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20.6釐米,口徑54.6釐米。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盤》銘文的釋文
用夨踐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於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於邊柳、復涉瀗( xiàn ),陟。以西,奉於敝城。楮木,奉於芻仇,奉於芻道,內陟芻,登於廠湶( quán ),奉諸、陵、剛。奉於單道,奉(封)於原道,奉(封)於周道。以東,奉於棹東強。
右還,奉於履道。以南,奉於仇道。以西,至於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於井邑,奉,道以東,一奉,還,以西一奉,陟剛三奉。
降以南,奉於同道。陟州剛,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鮮、且、、武父、西宮襄、豆人虞丂、錄貞、師氏右眚( shěng )、小門人、原人虞艿( nǎi )、淮司工虎、孝、、豐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馬單、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從,凡散有司十夫。
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鮮、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實餘有散氏心賊,則爰千罰千,傳棄之。”鮮、且、、旅則誓。乃卑西宮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溼田、畛田,餘有爽變,爰千罰千。”西宮襄、武父則誓。厥受圖,夨王於豆新宮東廷。厥左執史正中農。
散氏盤譯文如下:
派遣大臣“矢”來到姓散的城邑,這裡就是敕封散氏的土地,趟過“瀗”江一直到南邊的大沽,一邊界是以“瀗”江為界,二邊界到邊柳這個地方。
又復趟過“瀗”江,步行上坡到雩徂的豬“阝美”以西,受封的田地就在“番”城的楮木和芻來,芻曶內過了坡芻登到達廠“湶”。受封的還有“者刂”岸的“阝美”陵、剛岸;邊界在單道、原道和周道以東,棹東疆右邊繞履道以南,豁來道以西到“工隹”莫。分佈在城邑的井田自“木良”木道左至於井邑、封道以東。
一邊界在繞封道以西,一邊界在山崗上,第三邊界在山崗下的南邊,受封的井田在同道過州崗登岸下來到種有“木或”樹的地方。
對於這兩個封地,“矢”大人旁邊有出讓這兩封地的司儀,分別是鮮祖微;(武父)西宮襄;制豆師傅:虞考錄;巫師占卜者貴姓小,他的門徒是繇原人虞艿淮;還有司空虎、孝侖(豐父);“工隹”城人有司儀刑考,等一共有十五人。
“矢”大人旁邊還有公正丈量舍田、散田的司儀分別是:司徒逆盥;司馬單毗;邦華人司空“馬京”;君宰(德父);有散氏家的後生計量田戎;有微父[教]校對田地;有“目未”父統計荒地;有來自囊州、京倏、從嗝的散氏一方的司儀共十人。
時在周王乙卯年九月,“矢”大人讓鮮祖奰對大家發誓:“我既交付散氏田地和農具,如果有反悔、掠奪散氏田地的賊心,則受到雙倍的懲罰,一千罰一千”。傳遞給眾人觀看鮮祖奰的誓詞後。
於是給西宮襄(武父)發誓說:“我既付散氏溼田、牆田,我有反悔,同樣(孿)受一千罰一千”,西宮襄(武父)按協定也發了誓。就這樣散氏家族接受了受封田地的地圖。“矢”大人宣佈把王上的旨意刻於豆上,放在新宮東廷。
本文左執要史正官——仲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