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松不低頭GO
-
2 # 經世致用我夫之
八十年代考大學難不難? 難,那是真的難啊!
當時農村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基本就兩條路,一個是上大學,一個是當兵。可那時候當兵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要滿足很多條件的,比如家庭出身要貧下中農子女才有資格、身體素質要過硬、另外名額也非常有限。就算當上了兵,如果提不了乾的話,幾年時間還得回到山裡。
由此,唯一的選擇就只有考學了。那會兒大學又少,就算加上專科,錄取率也非常之低,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那時候農村人口多,基本每個公社都有一所高中,另外還有初中學校辦高中班參加高考的。可就算是這麼多人,一個公社一年也考不了幾個大專生,要是能來個本科生,那可真是躍龍門了,相當於現在村裡除了個清北了吧。
另外,那時候教育資源極其有限,也沒有實施義務教育,所以就連小升初、初升高都是淘汰制的。小學上初中升學率大概也就10%,初升高也大概就10%,也就是說,能拿到高考資格的就已經是百裡挑一了。而高考錄取率呢,更低!80年代的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和大專)入學率也就2.22%--3.7%之間,招生人數最高時也才67萬人不到!相比如今每年畢業生都是700多萬的,真是鯉魚躍龍門了。
而對比現在呢,小升初,都不用考,九年義務教育有保障。初升高只要成績不太差,基本普通高中還是隨便可以上的。至於高考錄取率,各省的專本錄取率基本都在80%以上了,17年浙江專本錄取率甚至都已達到了93.79%。
基本上,80年代考上一個專科生比現在考211還難,考上一個本科生,比現在的985還要困難!真是不得不佩服那時候的大學生啊!
-
3 # 樂觀的星空m
有多難考?我也沒有感覺到多麼難。雖說上的學校不怎麼好,可也是在不耽誤農活的基礎上輕鬆上線了。
倒是中學的考試讓我倍受煎熬,先是縣裡的重點初中沒考上,後是重點高中又沒有考上,只好在鄉中讀高一,沒成想高一改成了初三,本想著讀完了高中就去學木匠手藝的,看來又要學習了。
沒有辦法,死命學是不可能的,還要幫襯家裡的農活。我們的語文老師幾乎天天督促我學習,還說一定要考上縣中。最後還真的上了縣中,兩年的那一種。沒有了家務羈絆,又是那些“臭老九”教我們,成績還是可以的。
要說緊張也是有的,就是畢業前的高考選拔考試,一個60多人的班最後只剩下了十幾人,我是其中之一。要說那時有多麼高的追求,純粹是瞎扯,每年就那麼幾個指標,能上箇中專(已是國家幹部了)就不錯了。
因為壓力不大,老師有方法,最後除去英語外各科基本就沒有難題了(沒有那麼多的資料,只有老師的講義)。7月流火,因為沒有家長的陪伴(距離家太遠了),也就沒有了太大的壓力,考場上也就象平時考試一樣的心態,順利度過了兩天“高考”。
一個月後,在親戚們的安慰和鼓勵明年復讀的日子裡,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可是,就是那一百多元的學費可讓一家人犯了難。哎!真的難考啊!考不上難(已經被要求復讀了),考上了難,沒有錢啊(學校不收學費)。
-
4 # 秦吉了
上世紀80年代考大學難不難,當時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難易程度可想而知。
扯遠一點的說,上古時期都是世襲制度,也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底層人要擠入上層,要麼就上陣殺敵,方能加官晉爵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古代人喜歡你殺我我殺你,很大的一個原因也是,大家想透過這種原始手段改變自己的境遇。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開創了科舉制度,經過考試選拔任用官員,也就是今日高考最早的雛形。科舉制度打破了以前的選拔任用方式,讓很多人認識到,透過讀書可以改變自身命運,所以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就是說書讀好了就能當官從政。而這一套透過考試選拔任用幹部的形式一直延續到近代。
文革時期,高考制度收到衝擊,大學生是從基層推薦上來的,所以當時有個流行的叫法叫“工農兵大學生”,這些人當中很多都不識字,也有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也有走後門進來的。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重新用考試來選拔大學生,然後深造進入各領域。
到上世紀80年代,學生初中畢業就可以參加中考考試,如果中考成績優異,就直接被一些中專院校錄取,讀上兩年或三年中專,就能成為普通的技術人員或者是教師等職業,吃上商品糧,跳出農門。這一制度把優秀的學生最早截流走,剩下的才繼續上高中。到了高中高考是,先要舉行一次預考,預考過線後再參加最後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很多人預考失利,也就沒有了參加高考的機會。相信那個時期的大學生都有此感受。所以那個時候大學生含金量相當高,幾乎是萬里挑一。當時如果誰家考上大學,訊息立馬傳遍方圓幾十裡,其轟動效應跟古時科舉中了狀元沒有差別。
而凡是透過高考上大學,畢業後都是幹部身份,進入企業仍然是幹部。而企業的工人一般是從技校出來的。
自高考擴招以後,高考越來越容易,可以說現在基本上了高中,參加高考,至少都能上三本或者高職院校,那也算是大學生呀。物以稀為貴,當一件事物滿大街都是的時候,也就不稀罕了。
-
5 # 1581683698abc
71年出生89年參加高考,我那時是在縣重點高中班上排名13名內的人,但最後還是沒考上。我們那時的高中生的基礎知識遠不是現在那些考上一本的人所能比的。我小孩現在讀初三,他的任何一科我都可以做他的輔導老師,而且他也是班上前五的人。現在很多在讀大二的二本生真的不如我
-
6 # 使用者8870971637717
非常難考!
首先,所謂的‘八年抗戰’的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指那時有些高考落榜生,復讀多年也難以圓夢。可見那時是多麼的難考!
其次,大學招生人數特少,尤其是文科,達到近20:1的比例。真稱得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再次,每位學子都很用功。因為一旦考取,就有了鐵飯碗,那時國家是包分配工作的。所以有人形容考中是‘跳龍門’,考中的人是‘天之驕子’。在農村,身份就一夜暴漲,戶口由農村戶口變成‘城鎮戶口’,由農業糧變成了‘商品糧’,從此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
7 # Wind252358557
有什麼難的,本人78年高中畢業,與66~78年畢業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還不一考就進,到了大二才知道班上有兩位同學連高中都沒讀過,照樣考上了。
我還有位遠房表哥表嫂,都是初中畢業就去農村插隊,但表哥78年考上了重點大學(現在是211),表嫂78年拿到了大專的錄取通知書。
-
8 # 光明居士gz
我是八四的高考生。回憶當年的學生生活,有很多感慨。當年每家都有幾個學生孩子,學校多學生更多,現在不是有大量的農村小學都因無人讀被關閉嗎,當時我們縣(本省其他地州縣也差不多)絕大多數起碼三分之二農村小學生無法升學讀到初中的,因為當時的初中學校比較少,一個鄉鎮也不過一所,而小學校基本上是每村一校。
初中生在農村就算不容易的了。但升高中時又要淘汰一大半的初中畢業生,僅有少部分優秀的初中升入高中。經過高中的學習,參加高考之前還要進行預選,達不到分數線還不能參加高考,這道關一般只有一半的人過得了。
最終能參加高考的人就很少了,雖然按高考參加人數計算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錄取率,但要是從小學入學時算起,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了,從初中算起,只有百分之幾了。
可以從當年的新生兒出生與高考錄取人數反映,八十年代參加高考的基本上是六十年代生人,每年有三幹萬人左右,只錄取了三四十萬人。後來計劃生育每年出生二幹萬人,錄取七百萬人,這兩年每年出生一干六百萬人,以後高考就更簡單了。
-
9 # 虹耀86128386
我是88年高考,文科。因為上一年卷子太難,考生考的不好,所以卷子難度降低了不少。即便如此,我們縣僅有的兩個文科班不到200人,考取了30人左右,包含中專大專和本科,包括自費的和委培的。其中考取師專的最多,因為師專擴招。
-
10 # 山間雅蘭
那時候太難考了,分重點大學、普通本科,專科,中專,那時中專都比現在不少二本難考,我們是縣級重點高中,全班48人,預考就刷下8人,40人參加高考,只有12人上本科,2人專科,1人預科,1人體肓特長生保送本科0人中專。我1988年只考上大專,在我們老家山區,十里八鄉都傳開了。
-
11 # 家住金陵
這學期每週二輪到我在學校看晚自習,那天課後跟學生分享我當年初三的時候上晚自習回家的情形。
我們村子裡跟我一起上小學的大概有六七個人,小學畢業就淘汰了一半,跟我一起上到初中的連我在內就三個人,而其中的另外兩個人,讀到初二的時候就初中畢業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正趕上初中由兩年制往三年制並軌,既有初二畢業也有初三畢業的)。所以,當初三的時候學校要求晚自習,村子裡就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讀書了。
鄉村的夜晚不像都市,沒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伸手不見五指。學校離家倒也不算太遠,大概五六百米的樣子,但是中間要穿過另外一個村莊(江南的村莊特別密),中間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冷不丁的串出一隻小貓或者老鼠之類的,還有聽到腳步聲時的狗吠,這都會嚇得我心呯呯跳。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跟我同伴。
也許你會說我走題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很多人在讀書的路上,從小學就開始被淘汰,到了高中時期,就不剩下幾個人了。即使這樣,讀到高中畢業還有一個叫做“預考”的東西在等著,預考要砍掉好多人,當時國家可能是本著節約的原則,畢竟那麼多人參加考試也是一件聲勢浩大的事。有一小半人讀到高中畢業連考大學的資格都沒有就被攔住了。
我至今懷念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一個人走在黑漆漆的夜,大概從小的膽量就是那樣練出來的。
回覆列表
1977年,在中國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恢復高考的招生物件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幹部和高中畢業生,而且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當時有570多萬人參加考試,但是因為當時的辦學條件有限,只錄取了不到30w人,錄取率為5%,但是確讓成千上萬人重新拿起了課本,踏上了求學之路。
剛恢復高考不久,80年代初期,高考錄取率很低,僅有8%,後來逐漸上升,到80年代中期也才不到30%,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當時全國各省份都使用同樣的課本,課程設定也僅有高考考試科目,而且那個時候購買高中複習資料也十分罕見,課本,老師成為了學生高考複習最主要的資源。
記得有網友回憶說,80年代初全縣一共有1500人參加高考,最後考上本科12人,高中專科30多人,總共不到50人,可見高考錄取率有多低,那時候本科生可真是百裡挑一,你能想象嗎那個時候人們都是以考上專科為榮,而且考上後國家包分配,工作不愁找。而現在,以我曾經的學校為例,高考光一本錄取率為30%左右,加上二本專科幾乎99.9%,可見當時高考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