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天派露珠d

    我是60後,對70年代以後的事記得很清楚,也對以前過夏天的情景記憶猶新。

    70年代農村的夏天是很熱的,而且越是中午最熱的時候,樹上的知了叫的越歡,還有水塘裡的蛙聲,“知了知了”“呱呱呱”,此起彼伏,吵得人心煩。

    那時我家連個電扇都沒有,中午放學回家,最渴望吃上一碗冷湯,也就是涼麵,媽媽親手擀的麵條,煮熟,用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涼水,過上兩邊,再配上黃瓜絲、豆角絲、香椿葉等菜碼,澆上西紅柿雞蛋滷或肉醬,再加點花椒油和醋,攪拌一下,一口氣吃下去,那叫一個痛快。(說到這,就不得不說,那時人肚子裡沒油水,飯量真的大,我每次都要吃兩碗麵,現在卻是半碗麵就吃飽了。)

    中午睡午覺的時候,媽媽總說她不困,讓我們四兄妹睡在一個炕上,媽媽就坐在一邊給我們扇扇子,說讓我們好好睡一覺,下午上課就不困了。

    晚上,家家都把桌子放在院子裡吃飯,旁邊把編成辮子艾蒿或一種乾草點著,用煙氣來燻蚊子。吃完飯,我們會在院子裡鋪個席子,大人坐在席子上聊天,我們就在席子上睡覺。一直到十點多以後,天氣涼了,媽媽才會叫我們進屋睡覺。

    那時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事,就是聽評書,《岳飛傳》《白眉大俠》《李自成》,單田芳、劉蘭芳、袁闊成,而且時間也都在午飯和晚飯時間,一家人吃著飯,聽著大師講評書,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到70年代末期,我家買了一個電風扇,吃飯的時候,就會把風扇拿到飯桌邊,讓電扇搖頭擺尾,對著一家人吹涼風。

    80年代後期,我已經工作了,住在單位宿舍。那時辦公室裡安的是吊扇,一個辦公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人怕熱,就把風扇開最大一檔,怕冷的人就會過去關掉。後來,單位給每人發個小檯扇,放在腳邊對著自己吹。一間宿舍裡住三個人,有句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一點不假,熱的睡不著,坐在床上八卦,時間過的就非常快,不經意間就後半夜了。

    90年代,我結婚了,婚房是租的,只有一間房,二層也是頂層,18平米,一臺電風扇是大姑姐給送的,晚上熱得睡不著,就打地鋪,又硌得慌。

    93年,我分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50平米,兩室,廳小的只能放個小方桌,五樓也是頂樓,買了個春蘭的窗機,單冷的,雖然開起來聲音有些吵,但總算是有空調了,再也不會被半夜熱醒了。另一個臥室裡,買了個吊扇,也算是實現了吹風自由,再也不用搖芭蕉扇了。

    那時候的生活條件和現在真的不能比,液化氣都要在單位論資排輩,輪到才能有。洗澡要去單位浴池,分了房子後,老公也算是佔了公家便宜,在單位用薄鋼板焊了個水箱,裡面裝了熱得快,駕到廁所牆上,我們才實現了洗澡自由。

    90年代冰箱很普及了,夏天批發一抽屜小雪人奶糕,下班進門先吃上一個,冰冰涼涼還帶著奶香味,一下子就讓人舒服多了,帶現在我還是喜歡那時小奶糕的味道。

    夜市也多了,夏天的晚上,約上三五好友,坐在路邊,吃著燒烤喝啤酒,也是一種不錯的納涼方式。

    休息日,帶上帳篷,和朋友結伴,到秦嶺山深處,戲水玩耍,那時,隨便一條小河溝裡都有魚,找塊窗紗,兩人扯著四角,斜插在水裡,就能撈到魚,餓了,找個農家,商量好價錢,吃一頓農家飯,還有油炸小魚,夜裡就在農家院裡搭帳篷睡覺,比現在的農家樂有意思多了。

    但以前不論哪個年代,都沒有現在過得舒服,享受,這是社會發展的進步,也是國家政策好,讓我們過上了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好日子,我們理應心存感恩之心,感恩大自然,感恩好政策,感恩科技進步。

  • 2 # 泠泠七

    我是70後,回答一下30多年前的三伏天是怎麼過的。

    1

    30多年前,我還在農村。那時候,家裡剛剛通電,但沒有電扇,而空調?幾乎不知為何物。

    三伏天,一樣很熱,記得有一鄰居家家主是工人,在縣裡上班,家裡有溫度計,有一天鄰居大娘說:今天,現在的室溫是41度。

    夏天怎麼過呢?有扇子,儘管扇的是熱風,但聊勝於無,剩下只有倆字:忍著!

    2

    其實三伏天之前就已經很熱了,上學時候,誰如果有把扇子,那絕對是牛逼人物。我還記得這樣一段順口溜:

    小扇有風,

    拿在手中。

    別人來借,

    不中不中。

    要想借小扇,

    等到冬天下雪蛋!

    3

    三伏天是放假天,正是暑假中,不用上學,但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地裡還是有活幹的,在忍著高溫的時候還得儘量幹活。

    幹活主要有這幾種,鋤地、施肥和割草。

    4

    鋤地,主要是鋤草和鬆土,天熱有天熱的好處啊,趁天熱,鋤地後,草很快就死掉了,不像陰天下雨,天涼快,可鋤後效果不明顯,趕上下雨,那草根本鋤不死,雨後又忽忽地冒出來了,白乾!

    熱天鋤地,那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咱知盤中餐,粒粒真辛苦”。說真的,當兵一年後我探親休假,正趕上三伏天,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咱咋地也得表現表現,中午頂著大日頭鋤地,那可是真幹。沒想到還被我村一村花看上,託人說媒。一來一個村的,雖不同姓,但輩分不合;二來咱那時已下定決心,爭取穿4個兜的,跳出農窩,此事自然沒有結果。

    5

    施肥,主要是給花生和玉米,花生還好些,畢竟不剌人,如果給玉米特別是春玉米施肥那就難受了。幾乎齊人高的玉米地就是個大蒸籠,蒸得人透不過氣來,而每片玉米葉像刀刃似的,剌得身上一個個血檁子,特別是脖子裡的血檁子,汗水從腦袋上、臉上流下來,那種癢、那種疼,讓人一生都不會忘記。至今想起來的農活,最累的是託坯,最難受的是鑽玉米棵施肥或者澆地。

    6

    而相對幸福的,就是割草了。當時家家都養羊或者豬,相對來說,羊好伺候,吃的草的種類比較多;而豬則不同,又饞又懶,還特麼吃細糧,草就那幾樣,狗狗秧、灰灰菜、麵條棵等,而羊除了以上之外,什麼澀老秧、乞乞芽、節節草都可。

    一天之中,中午最熱。如果割草,一般情況下,吃過飯後,先去我村村東一片樹下打會兒撲克,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到村東南那棵大柳樹下(但一般這兒沒有地方,那大柳樹年代久遠,有人認為其有了靈性,我們村人都叫它老柳爺,燒香擺供的有之。可惜,十多年前再回去,老柳爺已不在了,村裡人說它老死了),一幅不知打了多久的撲克,從小3打過老k算贏,不知不覺間打到下午4點。

    然後下地裡,緊趕慢趕割草,運氣好的話,趕上一些勤快人剛把地裡的草拔了自己家又恰好沒養牲畜,直接扔到地邊,痛痛快快撿一籃子。很多時候,運氣不好,直到天黑,籃子還沒滿。怎麼辦?找兩根棍,支在籃子底下,上面蓋在豬草,半籃可充一籃,吃啞巴虧的只能是豬羊了,欺負它們不會說話。

    7

    三伏天,肩膀上總是會搭件毛巾的,剛開始用深井水透一下,擦在臉上,冰涼舒爽。放心,這毛巾不會幹,臉上身上多的是汗,所以肩上的毛巾總是溼乎的,除非再在井水裡透洗,不過透洗前再也不會有冰涼舒爽的感覺了。

    說起三伏天不能不說洗澡。我們說的洗澡既不是洗去身上泥垢的洗澡,也不是城裡所說的游泳,確切地說,那叫玩水或者戲水。

    那時我們洗澡有兩處,一處是村東頭的大坑,另一處是南河。會水的去深處遊,不會的在淺處玩。我們老家離黃河十里地左右,離南河二里地左右,成年男性基本上都會水的。什麼踩水、側泳、狗刨等,反正淹不死就行。河的南岸還有我們村的地,繞橋得多走好幾裡,我們有時去河南岸割草,把滿滿一籃子草高高舉過頭頂,然後順著水流踩水過河,感覺牛逼得很!

    淹死的多是會水的。我們那兒年年也總有淹死的,我曾經過河時淹個半死,父親更是救過不少瀕臨淹死的人。

    小時候下地時父母總是叮囑我們不要下河,我們總不聽勸,父母有時就在我們大腿上用筆畫些東西,回家如果發現沒了往往捱揍;或者用指甲劃我們的腿,沒下水腿上幾乎沒印,下過水腿上的白印會很明顯,弄不好就會遭遇毒打。

    8

    三伏天很多時候並不住在家裡,有時是院子裡樹下,有時是打麥場樹下。那時候,天是真藍,星星是真亮,不過,知了很煩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那特麼是詩,我們過的是生活!

    三伏天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吃冰棒或者冰鎮西瓜,不過,相信很多人認為是喝冰鎮啤酒,我那時不喝酒也喝不起酒。其實哪有冰啊,所謂冰鎮西瓜或冰鎮啤酒不過是將西瓜或啤酒放在新打的井水裡ding一下,然後食用或飲用,口感好極了,不知咋的,總覺得遠遠勝過現在冰箱裡冰鎮過的。

    9

    89年3月,我入了伍。在軍營裡度過30個三伏天。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得那個熱火朝天,換得今日感恩滿滿。正應了那句: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儘管那時候顯得無奈。

    一切都如雲煙,

    一切都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卻又讓人感到可愛。

    都已經成了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腦海中的甜蜜回憶。

    10

    後來,有了電扇,有了空調,有了冬日期南夏日去北,有了避暑,很少感受到酷暑難耐的滋味了,但三伏天,有時我還是喜歡戶外走一走,體味下外面的熱浪,出出透汗,回想下三十年前的情景。唉,現在的孩子們往往不知道,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啊。

    近日,網上不斷傳來一些人得熱射病身亡的訊息、一些人溺水送命的訊息,尤其是彭州遭遇山洪7人遇難的訊息,令人唏噓。三伏天難過,可比起以前,現在好多了;人活著艱難,但比起以前,現在幸福多了。

    人生一如四季,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有舒服快意的時候,也有痛苦難耐的日子,但活著,能體會能領略這些便沒有白活,便是一種福分。因此我們一定不要辜負了自然的饋贈,好好活著,珍愛生命!

  • 3 # 清山綠水好山好水

    我所在小城市82年左右有電扇,95年左右有家用空調。以前就是大蒲扇和自然風。

    我是華北農村出生,在我上大學之前就是生活在農村,當然在老家過三伏天。

    到三伏天,農村還是非常熱,既悶又熱。到那時男人基本光著膀子,不穿上衣的,下地幹活也是光著膀子,除非是到長得高高的莊稼地裡幹活,比如玉米地裡幹活時就不能光膀子,那玉米葉子可以把上身劃出帶血的痕跡來,那玉米葉子很厲害,包括穀子地鋤草也要穿長褲,穀子的葉子也會把腿腿劃出傷痕。

    女人在這個季節在家裡不出門,也是光著膀子的這是說的年歲大了的女人,大姑娘,小媳婦兒不會的。有鄰居串門兒也無所謂,家家這樣,但是光著膀子,婦女是不出大門的,只是在自己家裡和自己院子裡。

    另外,到三伏天的時候,人們睡覺都睡得比較晚,男人們和孩子們吃完晚上飯以後都到大街上乘涼,大街的門洞和過廊都有穿堂風,會感覺涼快。

    等到晚上十點左右白天日照的熱氣也散得差不多了才去睡覺。我們那裡男人和男孩子一半以上會去房頂上睡。那時我也是到房頂上睡覺的。華北農村的房子是平頂而且是經過錘打得很堅固的屋頂,經得住風霜雨雪。

    在屋頂上睡到後半夜還會有點涼的,要蓋點單子之類的。

    等八十年代初有了電扇以後,我買了一臺回家時帶到老家了,我的父母特別高興,因為我回去時不是夏天,第二年父母使用以後,連著幾封信,父母都說有了這電扇,三伏天好過多了。

    總體講,還是老百姓經常說的那句話:“沒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想想過去那個年代,沒有電風扇,更沒有空調,人們也就是手裡一直攥著一把大蒲扇,整天汗流浹背,汗水淋漓,也要過也能過。解放前,窮人老百姓不也得過夏天,也得過三伏天嗎?有錢人地主老財可以買冰塊,窮人哪裡有這個福份呢?

  • 4 # 驕陽墨雪

    小時候沒有風扇空調,熱了就一直搖扇子,或者用草帽扇風,一直扇,扇到不流汗為止,夜晚躺在床上熱得無法入睡,也是一直靠搖扇子,搖到手痠,有時困了不知不覺也就睡著了。

    那時夏天蚊子多,因為在農村,門前後周圍有豬圈,牛圈,雞圈,所以蚊子特別多。每到傍晚時分我們去採些艾草,架上柴火堆,放很多艾草上面燒,冒很大很濃的煙,燻蚊子特別管用。

    那時鄰居們喜歡串門,每天晚上都在我家院子裡納涼聊天,晚風很涼爽,星星也很多很亮,時不時還有螢火蟲,我們一群小孩打打鬧鬧,大人們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那時天熱也不像現在沖涼方便,我們隔三差五約上鄰居小夥伴一起,趁著中午溫度高的時候,偷偷去偏僻一點的河裡洗澡。

    放風的放風,洗澡的洗澡,輪流來洗,等大家全部都洗完澡,然後再一起洗衣服。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記憶……那時候雖然苦,但同樣有樂趣,現在科學越來越發達了,熱了有風扇,有空調,夏天蚊子多,有蚊香,蚊香液,還有殺蚊劑。洗澡有獨立衛生間,不用去河裡偷偷洗澡,也不用去澡堂。一切都方便了。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記憶與活法,比起過去,時代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更多便捷。

    讓我們珍惜當下,珍惜美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 5 # 順河老剛

    三十年前的三伏天那時條件好的家庭都有電風扇了,極個別的家裡有空調。但天氣不是現在這個熱法。那時的天雖然晴空萬里,不時有陣雷雨,一般都在午後。下了雨天氣就涼快點。晚上拿著涼蓆,蒲扇三五成群在砍大gUα。講鬼故事。慢慢都進入夢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85大學有哪些不堪回首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