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慈恩寺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近些年來,隨著研究和發明的不斷深入,逐步應用到新聞傳播領域,新聞採集、生產、分發、體驗等各個環節,都能看到人工智慧的影子。澎湃AI合成主播小菲,機器人寫作,AR、VR新聞、演算法推薦等都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新聞傳播領域的例項。這種創新和突破,為新聞傳播業帶來了無限機遇的同時,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亟待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


    (1)提升新聞採集能力,為“公民新聞”和“公共新聞”保駕護航


    近年來,人工智慧應用於新聞的採集階段,節省了人力的同時,更是豐富了新聞的來源渠道。無人機新聞能夠搶佔第一現場的制空優勢,挖掘人力所無法企及的新聞來源,成為了行業的延伸。大資料技術、感測器來實現資訊的採集,發揮了網際網路優勢,選題擊中公眾切身利益,從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過去新聞場域的操控,為踐行“公共新聞”和“公民新聞”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保障,從而促進餓了公眾參與,讓新聞為人民所有。


    (2)解放雙手,更快提供新鮮新聞,促進新聞題材的多樣化發展


    機器人寫作提升了新聞寫作階段的內容生產效率,能夠在新聞發生幾分鐘內完成新聞的創作,並進行客觀報道,極大的提升了新聞寫作的效率。另外,機器人寫作還能很好的解放新聞工作者雙手,使新聞工作者擁有更多精力去進行深度稿件、專業評論、建設性新聞的寫作,從而客觀上帶動新聞題材的多樣化發展,推動新聞業的發展。


    (3)演算法推薦,為受眾定製更個性的內容


    “今日頭條”系的新聞聚合平臺如今主要透過演算法推薦為使用者推送新聞,從而滿足了分眾日益豐富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升使用者的粘性,升級了原有的搜尋引擎,凸顯了個人偏好的重要性。另外,根據演算法,還能洞察個體使用者在不同場景中的需求,例如透過鎖定受眾地理位置,可以為受眾推送當地的新聞,滿足了新聞價值的接近性原則,從而也滿足了受眾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滿意度和分發的精準度。


    (4)傳遞現場感,提升新聞體驗度


    儘管以往電視直播向觀眾傳達了一種“現場感”,但是VR新聞的興起,更是進一步提升了這種“現場感”的感受,為使用者帶來了身臨其境的“臨場感”或“進入感”體驗,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一、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挑戰


    (1)感測器、大資料新聞調動使用者資訊,隱私“藏無可藏”


    感測器新聞、大資料新聞,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分析之上的,透過對使用者資料的挖掘和分析,來發現新聞,這已經觸及到了使用者隱私,我們的隱私在無形中被抽取,甚至可能被濫用。


    (2)機器人寫作人情味消解,記者積極性降低


    在新聞生產中,機器人寫作中存在一些質疑,例如缺乏人情味,缺乏內容深度等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重視,而另一方面,解放了記者雙手,在一定層面上也有可能加劇了記者的懶惰型,過度依賴先進的寫作技術,從而喪失了個人對於新聞事實挖掘的熱情。


    (3)過度依賴演算法推薦,容易將自己困於“資訊繭房”


    個性化的演算法推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長此以往,演算法推薦的內容將越來越同質化,受眾會沉溺在推送而營造出的擬態環境中,困於資訊建房,而忽視自己個性之外的新聞。


    而在這樣的“資訊繭房”中,有催生出了迴音壁效應,又從前傾式主動搜尋資訊,變回了後仰式被動接受,資訊和想法被封閉的繭房加強,人們越來越疲於思考,缺少理性,無法接受其他觀點,最終加劇群體極化,不利於社會穩定與發展。


    (4)vr新聞模糊現實和虛擬的界限,真實在超真實裡沉默


    Vr新聞的模擬,產生了一種“超真實”的幻境,讓人一方面彷彿身臨其境,但是另一方面因為這種置身其中,從而模糊了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讓人模糊這根準線。


    Vr新聞營造的“在場感”越強烈,越容易誘發受眾的心理感受度,充分沉溺於vr新聞的幻境當時,從而一方面可能會認為這種虛擬現實已經和現實世界接壤,從而讓真實在超真實中沉默,另一方面則是會因為身臨其境誘發出情緒化的言論,對人的感官和心理造成產生不良影響。


    人工智慧已經不可抑制的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發展主流,在現實環境下,我們應當理性辯證的看待人工智慧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採取相應措施,與挑戰鬥爭到底,同時也不應過分悲觀,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人工智慧的優點發揚光大,為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媒體的傳播是否會影響未來年輕人的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