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萬談
-
2 # Minda781
我覺得是這樣的,就拿初中來說,你要每個年級都要教一遍,在教的同時,你的知識儲備也會隨之增多、加深。當你完成了一個教學迴圈後,那麼整個初中的知識體系基本都知道怎麼回事了,然後就不斷經歷教學迴圈,自然而然你的做題能力就會很牛。
-
3 # 了了吖
也來說說吧,從小學起一直數學成績最好,在我們小山村學校差不多每次拿第一,初中時縣裡和省裡比賽也都拿過獎。
高中的時候數學和化學成績都比較好,物理差一點。大學時選了中文專業,因為同學說我作文寫得挺好的,於是就報了。主要是高考前市三調的時候語文考了140,年級第二名123。
就這麼陰差陽錯的學了中文,教了語文了。這些年,還真的發現了以前學習中遺漏的死角,慢慢地把知識都串起來了。
學生也爭氣,從教真麼多年,無論是學校裡,區裡,縣裡,還是市裡。孩子們都能考出好成績。感恩遇見!
-
4 # 大來
老師授課時都有參考書,只是把書本上現成的東西,搬到黑板上傳授給學生。在教學中並不需要教師須有多高的才華,只是在取得教師資格時要費些“周折”。
-
5 # 時事熱點投票
首先大家要改正一個誤區——師範生高考成績一般。
隨著大學畢業生增多,就業形式的改變,教師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拿我們本地重慶舉例,考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國家公費師範生,現在基本要985分數630分左右,省3000名左右。省屬免費師範重慶師大,二師特別是全科教育也收到了近600分。
而教育部直屬公費師範畢業,想留重慶主城也不容易,因為主城區好學校還要招985清北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大多數是留些初中小學,更多都是去各區縣中學。部屬師範生在重慶沒有其他省市受重視。
而省屬公費師範生,出來基本上都是各區縣的鄉鎮學校。這些可是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超過重點幾十分上百分的同學。
其次再說當了老師更會的問題。
第一,多讀幾年大學,專業知識豐富,知識更系統化,當然也有很多大學沒學什麼內容,甚至大學根本不是那個專業的。
第二,隨著年齡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看待問題的時候對問題的理解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特別是文科類的東西越發有更深的感觸。就比如讀書時讀《項脊軒志》只從字面意思理解,別人都說感人自己卻沒看出來。後來畢業後讀一次哭一次,每一次有更多的體會。這種認識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得來的。
第三,畢業後老師專精一科,會對知識反覆鞏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生時代要照顧六科還不能偏科,工作了只需要對你專業那科進行關注就夠了。備課時要廣泛蒐集資料儘量全面,所以又增加了知識面;講課時要把內容幾乎是揹著講一兩遍;課後還要改作業重複幾十上百遍,所以初中課文這樣下來我就基本能背誦,不用課本都可以去講課了,高中的難一點,但是走過一輪高三後都比較熟悉,更何況一輪又一輪高三。
第四,對學科重難點認識不一樣。上訴多項原因導致工作後對本學科重難點,考試考什麼瞭如指掌,而學生時代完全不知道重點。
第五,對學科重視程度不一樣。工作後如果有沒搞懂的問題一定會去解決,學生時代就不求甚解,得過且過了。
-
6 # 軍123長
我女兒現在是二本成都師範 ,高考英語135分,數學100,語文113。文綜差了。這個成績不算一般吧,我覺得夠好了
-
7 # 老頑童海哥
寸有長有短,在高中階段,學生成績不是全面平衡的,有的學生文科成績好,有的學生理科成績好。我就是文科成績好,理科成績薄弱,立體幾何曾經考過零分,就是選擇文科高考,數學是必考科目,於是惡補數學,沒事就做數學題,不會做就翻資料,問老師和數學好的同學,隨著經驗積累,數學成績總算達到中上水平了,在八十年代考取師範專科學校,在大學裡有位女同學高考數學滿分,結果她政治,歷史,地理,語文不行,還是被專科學校錄取,要是我數學能考滿分,絕對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在高中階段能全面平衡發展的絕對是優等生,都是考211,985的料,這類大學錄取率僅僅有百分之五。
為什麼當了老師後,一下子變得聰明瞭,尤其是對擅長的科目,更加遊刃有餘了。當老師不是擅長會教所有科目,他是專攻某一科目。假如現在讓我去教數學,自己會生不如死,學生也會被我耽誤去。
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過大學理論學習和思維拓展,又學的是比較擅長的專業,更主要透過教學實踐,讓業務水平更加豐滿,百分之九十九的題目是無法難住的 ,尤其是教過幾屆高三、初三畢業班,長期鑽研高考中考試題,都有自己一套應對方法。術業有專攻,專攻久了必成大器。
題主覺得考取師範大學學生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不應該當老師,說明你太孤陋寡聞了,二流的大學生,他也會有擅長的一面。在實踐中肯學肯鑽,依然能教出好的成績。
-
8 # 豬頭81
因為你學了更高層次的知識,回頭看以前的知識就是低層次知識。不要說師範生幾年專門研讀一科,我大一學了一門高等數學,就突然間覺得最頭痛的高中數學也豁然開朗了。
-
9 # 徵東戰西
中學教師基本師範畢業生,
自身高考時也只中下水平!
因而優秀學生決定因素是自身智商,努力程度及最佳學習方法!
與教師關係不大!
原因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生畢業生教小學,中學畢業生教中學,照樣有很多優秀學生,就很有說服力!
故教師都應有這樣的心態一一
此生有幸教過很多優秀學生,
而不是認為自教出多少優秀學生!!!
-
10 # 鳳舞九天之龍哥
能參加高考考上師範生的叫成績一般,以四川中考五五分流後,高考33%的二本上線率,以綿陽師範為例基本分數要到一本線,也就是10%的學生不到,再算一下從小學開始,一個班50人,到讀大學時只有2到3人才能考上公立大學師範生,而你稱這些是一般學生,沒睡醒吧,從小學到大學,他們淘汰了自己95%的同學,別張嘴就亂評論,資料說話,尤其以往的中師生,八九十年代的,平均一個鄉鎮一個,也就是幾百個同齡人中出一兩個
-
11 # 楊老師的世界
首先,師範生高考成績一般,這種古板的印象是時候改變了。現在師範學校的成績不低,尤其是國家免費師範生,更是要求成績優秀。這幾年教師編考試競爭越來越激烈,教師重新成為很多人職業選擇的優先選擇項,教師的素質在逐年提高,在很多地縣級的地方,教師群體是絕對的高學歷群體。
當了老師之後會做題,基本是限於教師本專業的題目。學生時代,需要學習的科目多,需要將有限的經歷分配在六門功課中。做了老師之後,全部的精力放在研究自己的本學科上,有個人的鑽研,還有同事間的教學討論,隨著經驗的積累,做題數量的增多,也就有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所以老師會做題就不是啥稀奇的事。
但是說題目全都會做也不夠全面,尤其是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總會有新的題型出現,在面對未見的題型時,老師也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這時候會努力的用盡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儘量給學生探索出合適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老師是先於學生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學生看來,似乎是老師會做所有的題目。
-
12 # 吉星高照130484261
這是當了老師後不斷學習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說呢?
在讀高中時,由於知識的侷限,學習新知識時,只能機械地理解知識,所掌握的知識缺乏深度和廣度。
在應用知識時,也只能在老師所講的知識範圍內,依樣畫弧。有許多習題老師沒有講過,就做不起,無法完成。
但讀了師範大學後,學習的課程與中學教材內容雖不一樣。但學習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解釋中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原來不懂的知識,現在一下卻顯得簡單,並豁然開朗,開竅了。
所以,師範生透過大學課程的學習,雖然很多知識在中學不能直接用到,但它增強了師範生的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它對中學的教學工作,起到了較大的輔助作用。
加之,老師在給學生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備課時,做題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凡佈置給學生的作業,老師都會認真地做,並會將解題的思維過程,思維方法,解題技巧,都會一一分享給學生。
在做題時,其實老師也有不會做的,當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也會去檢視多種輔導資料,進行參考,借鑑、學習。
透過學習後,不會做的題,也能做了。顯然,師範生做題水平的提高,是學習的結果。
所以,老師只有不斷學習和進取,就會解決中學教材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所有不會解答的題目。
-
13 # 寒江雪308
“師範生高考成績一般”,“當了老師後題目全都會了”這種說法有點絕對。
先說“師範生高考成績一般”。現在大部分師範院校錄取分數線確實低,教師招考進來的多數是二流人才。但是也不盡然,例如,八十年代的中師生不亞於現在的211或者985院校畢業生,現在的六大免費師範院校都是211甚至985院校,高考錄取分數線相當高。
再說“師範生當教師後題全都會做了”。其實,人與人是有很大差別的,師範生當了教師,高考題未必全都會做。有位農村縣城的教育局長,某年為測試教師們的真才實學,用教師所教科目當年高考題考教師,成績出來令人大跌眼鏡,有的教師成績很差。農村教師隊伍中的南郭先生大有人在。於是,這些不合格的教師被從高中調配到初中,或者從初中調配到小學,直至調配到適合他們的崗位。
當然,大多數師範生確實“高考成績一般,當教師後題卻全會做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一、大學四年高等教育使然。也許他們與學霸的差別不在於天資方面,而主要在於非智力因素。也許,當年參加高考時他們用功程度不夠。經過大學系統性專業學習,拓展了視野,改變了思維方式,提高了理解能力,增添了人生閱歷。這時再回過頭來解答高考題,就不在話下了。例如,學了高等數學,再去俯視初等數學,就覺得很簡單。
二、藉助資料。特別是教語文新教材時,對教學參考用書依賴性很大,因為教語文和考語文與我們慣常理解的語文根本不是一回事,似乎非得進行專門訓練不可。
三、課前精鉆細研所要教的那一點知識,比高考考場在有限時間解答那麼多題目容易多了。每上一節課前,教師可以有充裕時間,精心準備,遇到難題,可以查閱資料,也可以向同事請教,有點像“開卷考試”。在此基礎上,如果年復一年教同樣教材,自然就熟能生巧,能夠達到滾瓜爛熟程度。這樣,在學生眼裡,老師就顯得很厲害。
四、終身學習,教學相長。教然後知困,許多優秀教師都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強不息,邊教邊學,磨練出來的。我有位八十年代初中專畢業的同事,沒有學過高中課程,經過函授自學,達到了大學本科水平。他年年教高中“火箭班”數學,比現在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厲害。還有一位同班同學,放棄了教師編制,前幾年專門在省城辦奧數輔導班,小有名氣,賺得盆滿缽滿。當代教育家魏書生也只是初中畢業。文學家、教育家葉聖陶從小學教到大學。高爾基只上過兩三年小學。蘇霍姆林斯基最初畢業於一所七年制學校,後來上過一個教師進修學校。他後來醉心於教育科學實踐研究,成為世界知名教育家。他說,教師要終生讀書,要使所教知識成為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海洋中“滄海之一粟”。相反地,我身邊也有一名211大學本科生、一名研究生,他們解題能力沒問題,思維、做人卻出了問題,教不了書,最終,被安排去做了學校門衛工作。因此,透過高考上大學,僅僅是成才、成功的一種途徑,高考成績不能說明和決定一切,僅透過高考成績衡量師資水平是片面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衡量一位教師應該主要看他的實際教學能力水平和教學實績。
-
14 # 前世今生173618267
做了教師,你做的事情會更專業,知識面相對固定在某一個學科。即使你自己上學成績不佳,經過努力和積累,你會成為行家裡手的。
-
15 # 金牌小書童
作為一名成績不算好的師範生出身的高中語文老師,我想弱弱地說一句:在語文這一科,沒有哪個老師敢說題目都會了。當年不可能全會,當了老師後也不可能全會,哪怕你教了一輩子的語文,你都考不過全校最頂尖的學生。
從教以後在一所比較好的高中,全省排名前五的那種,這所學校有一個傳統:每年讓全校四十五歲以下的老師跟高三學生一起參加一模考試,然後給老師排名,分一二三等獎。當然,老師們只需要考你教的那一科。就語文來說,我基本每次考試的成績都穩定在120+,多也多不了幾分,這個成績在全校所有語文老師裡面算是比較好的了,因為每次我都是一等獎。而我們學校語文最好的那一撥學生,往往都能考到130+。
這是我們語文老師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我們很可能考不過學生。當然,在這方面語文老師還不是最尷尬的,最尷尬的是歷史老師,我們學校一度創造過全校所有歷史老師不及格的記錄。
為什麼考不過學生,因為語文真的不是你做題做的多了,就能考得特別好的。我從當老師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每週做兩套高三試卷,至少寫一篇下水作文的習慣,自認水平還可以,但總有些題的答案是超出我的思維極限的。
當然,題主所說的老師什麼題都會,在理科的領域還是比較靠譜的,因為從我們學校的情況看,理科的老師大多能考到滿分或者接近滿分。原因嘛,套用《賣油翁》裡的那句話:我亦無他,唯手熟耳。就中小學那種基礎型的理科知識,你花足夠多的時間去研究,水平必然是越來越高的。
最後,說個真實的事:大概19年,蘇州聯合無錫常州鎮江四市進行一模考試,語文的文學類文字閱讀《清明》特別難,學生下了考場後第一時間透過微博找到了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把這篇閱讀發過去,原作者也是高中語文教師出身,於是親自下場做了這篇閱讀,把自己的答案發給了學生,最後學生按照蘇州的評卷標準給出了分數:4分,而那篇閱讀滿分多少呢?18分!
回覆列表
這真的有這樣的現象
就拿自己來說了,自己高中成績超級一般,高考的時候鬼斧神差讀到了師範學校師範專業,而自己就讀的專業是自己高中非常一般的專業,讀高中的時候,打死自己也不會去讀這個專業,更不會想去讀這個專業,但是命運往往跟自己開了個大玩笑,自己就讀到了這樣的專業。
讀大學的時候,說句內心話,我是非常抗拒學習這個專業的,但是為了拿到學分順利畢業,自己可是硬著頭皮去學這個專業的知識,由於自己智力一般,加上對該專業的抵制,大學四年,除了個別科目高分透過,絕大多數課程都是60分萬歲,擦邊球通過了所有的課程,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大四的時候,由於內心非常不願意學這個專業,所以跨專業考研,但是很不幸,考研無功而返,只能去就業了,而自己讀的專業又是師範學校中的師範專業,所以理所當然去當了一名老師,本以為自己適應不了中學教師身份。
但當了老師之後,自己對該專業的理解好像人生開掛一般,什麼題目拿到自己手上都基本上是一把擼,看到題目基本上就會,連課本基本上都不用翻,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突然就開竅了,這可是自己讀書時不喜歡的學科,為什麼讀了大學之後,對該學科就開竅了。自己百思也不得其解,可能是大學四年潛移默化的練習和學習內化於心吧。雖然大學學的不是很優秀,但是中學的基本知識點都學到了,而且遠遠超出了中學的難度,所以當回到中學時,教學還真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就是讀大學的魅力,你好像什麼也沒有學到,但是你無形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
這也許就是大學潛移默化的學習和影響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