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順,勞動模範。直隸寶坻(今屬天津)人。1937年進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1948年冬季,一人完成六個人的伐木量。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鐵力林業局依吉密林場主任、鐵力林業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屆全華人大代表。五十年代曾創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在全國各林區推廣應用。先後十一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東北森林工業總局勞動模範。1956年、1959年兩次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
在祖國版圖雄雞昂首的地方,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綠色。那綿延蒼茫的大森林以其豐
厚的饋贈,不僅為國家貢獻了棟樑之材,更哺育了許多壯士和英雄,馬永順的足跡從這
裡起步。
建國初期的黑龍江小興安嶺林區,作業條件十分艱苦。冬天,天寒地凍,氣溫經常
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風颳在身上,手腳凍得像貓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裡一點風也
沒有,悶得人透不過氣。
林區工人上山採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個採
伐期,馬永順就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的工作量,創造了全國手工作
業伐木之最。50年代採伐作業,伐木工都是站著伐木頭,造成樹根過高。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馬永順就先用手把樹根周圍的積雪扒開,一條腿跪在地上,把鋸緊挨樹根採
伐,使伐根由過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馬永順的左腿受過傷,跪著採伐,
傷口裂開了,疼痛萬分,可他一聲不響,咬牙堅持。東北林區推廣了馬永順的降低伐根
做法後,一年中就為國家增加了1400多萬元的財富。
馬永順不僅是個紮實苦幹的人,還是個善於琢磨道道兒巧幹的人。他把大肚子鋸改
成彎把子鋸,工效提高了3倍。他總結創造出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成為
全國手工採伐作業的教科書。
有一年秋天,暴雨傾盆,山洪暴發,通往林場的森林鐵路有好幾段被沖毀。馬永順
當時靜脈曲張病復發,小腿腫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療。聽到訊息,他忍著病痛從
床上爬起來,衝進搶險隊伍,大聲喊道:“搶險隊員‘小馬’報到!”林區的秋天,河
水刺骨涼,馬永順全然不顧。他用鐵鍬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塊子,搬石頭,腿上的傷
口一陣陣鑽心疼痛。幹著幹著,突然頭昏眼花,一頭倒在泥水裡……他運沙石、修路、
硬是堅持了7天,直到鐵路通車。
他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傾注在本職崗位,傾注在千里興安大森林。
周總理命名叫小馬
馬永順一生中獲得過許多榮譽稱號:“伐木能手”、“林海紅旗”、“森林巨
子”、“當代愚公”,可是“馬小夥”或“小馬”,馬永順自己聽來最順耳。如果你要
問“馬小夥的稱號是怎樣得來的?”他就會揮動著兩隻大手,幽默地回答:“來頭可不
小哇,是周恩來總理‘命名’的。”
1959年全國群英會上,馬永順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問:“馬永順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歲呀?”“總理,我46歲。”馬永順興奮地回答。周總理朗聲地笑
了,說:“46歲,還是小夥子嘛,你是來自東北林區的勞動模範,你們林業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時還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馬永順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促進青山常在貢獻力量。從1960年開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節,馬永順每天清晨上山,趕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後的時間植樹造林。中午休
息時,他也抓緊多栽幾棵樹。有一年,馬永順在鹿鳴林場造林,踩著一根倒木過一條小
河時,腳下一滑掉進河裡。他被水衝出10多米遠才拼命游到對岸,手裡拎著一條裝滿樹
苗的麻袋,卻沒撒手。
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馬永順,不僅積極造林,還認真護林,看到樹苗受到損壞,就像
傷了他的心肝肺似的,立即採取保護措施。一次,馬永順乘車外出辦事,途經建設營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這裡栽了200多棵樹苗,就讓停下了車。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
一個大坑,50多棵落葉松小樹被修路挖土給毀壞了。他既心痛又氣憤,回到鐵力,立即
找到局長“告狀”,制止了修路毀林的現象。
馬永順說:“我已向大山許了願,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
不僅親自帶領全家人上山造林,別的林場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趕去參加。這些年,
僅他親手在馬永順林場造的林子就有300多畝。在他的精神激勵下,馬永順所在的林場已
累計造林1000多畝。“青年林”、“三八林”、“紅領巾林”、“個體林”、“奉獻
林”、“老有所為林”遍佈山腳下、山坡中、山頭上。僅1999年,該場就造林4700畝。
馬永順的精神,已不僅僅在馬永順林場和鐵力林業局開花,也在黑龍江省森工林區遍地
開放。
向大山“還賬”
談起森林資源減少,生態失去平衡時,馬永順心裡就隱隱作痛。
1991年夏,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之巨。馬
永順感悟到,人類不能總是向自然索取,應該把向自然的索取還給自然,以維護生態系
統的平衡,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他常說:“可不能吃祖宗的飯,造子孫的孽呀!”
馬永順望著一片伐光了的遠山,感慨地說:“雖不能要伐木工負責,可我總覺得我
多伐木既是貢獻,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筆‘賬’呀。我以前採伐了36500多棵樹,今後我要
上山栽樹,還上這筆賬。”自1960年,馬永順40多年種樹不止。1991年,馬永順已是78
歲高齡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還差近千棵樹沒有還上過去的採伐“欠賬”。這年春
節,他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動員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這天,馬永順帶
領一家三代18口人組成馬家軍,來到荒山坡上植樹造林。他既當指揮員、戰鬥員,又當
質量驗收員。經過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多棵落葉松樹苗。馬永順栽樹的
數量超過了過去的砍伐數量,多年的願望實現了。至今“馬家軍”上山造林已有九個春
秋。到1999年,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樹苗已達5萬多棵。
馬永順,勞動模範。直隸寶坻(今屬天津)人。1937年進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1948年冬季,一人完成六個人的伐木量。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鐵力林業局依吉密林場主任、鐵力林業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屆全華人大代表。五十年代曾創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在全國各林區推廣應用。先後十一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東北森林工業總局勞動模範。1956年、1959年兩次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
在祖國版圖雄雞昂首的地方,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綠色。那綿延蒼茫的大森林以其豐
厚的饋贈,不僅為國家貢獻了棟樑之材,更哺育了許多壯士和英雄,馬永順的足跡從這
裡起步。
建國初期的黑龍江小興安嶺林區,作業條件十分艱苦。冬天,天寒地凍,氣溫經常
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風颳在身上,手腳凍得像貓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裡一點風也
沒有,悶得人透不過氣。
林區工人上山採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個採
伐期,馬永順就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的工作量,創造了全國手工作
業伐木之最。50年代採伐作業,伐木工都是站著伐木頭,造成樹根過高。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馬永順就先用手把樹根周圍的積雪扒開,一條腿跪在地上,把鋸緊挨樹根採
伐,使伐根由過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馬永順的左腿受過傷,跪著採伐,
傷口裂開了,疼痛萬分,可他一聲不響,咬牙堅持。東北林區推廣了馬永順的降低伐根
做法後,一年中就為國家增加了1400多萬元的財富。
馬永順不僅是個紮實苦幹的人,還是個善於琢磨道道兒巧幹的人。他把大肚子鋸改
成彎把子鋸,工效提高了3倍。他總結創造出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成為
全國手工採伐作業的教科書。
有一年秋天,暴雨傾盆,山洪暴發,通往林場的森林鐵路有好幾段被沖毀。馬永順
當時靜脈曲張病復發,小腿腫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療。聽到訊息,他忍著病痛從
床上爬起來,衝進搶險隊伍,大聲喊道:“搶險隊員‘小馬’報到!”林區的秋天,河
水刺骨涼,馬永順全然不顧。他用鐵鍬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塊子,搬石頭,腿上的傷
口一陣陣鑽心疼痛。幹著幹著,突然頭昏眼花,一頭倒在泥水裡……他運沙石、修路、
硬是堅持了7天,直到鐵路通車。
他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傾注在本職崗位,傾注在千里興安大森林。
周總理命名叫小馬
馬永順一生中獲得過許多榮譽稱號:“伐木能手”、“林海紅旗”、“森林巨
子”、“當代愚公”,可是“馬小夥”或“小馬”,馬永順自己聽來最順耳。如果你要
問“馬小夥的稱號是怎樣得來的?”他就會揮動著兩隻大手,幽默地回答:“來頭可不
小哇,是周恩來總理‘命名’的。”
1959年全國群英會上,馬永順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問:“馬永順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歲呀?”“總理,我46歲。”馬永順興奮地回答。周總理朗聲地笑
了,說:“46歲,還是小夥子嘛,你是來自東北林區的勞動模範,你們林業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時還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馬永順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促進青山常在貢獻力量。從1960年開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節,馬永順每天清晨上山,趕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後的時間植樹造林。中午休
息時,他也抓緊多栽幾棵樹。有一年,馬永順在鹿鳴林場造林,踩著一根倒木過一條小
河時,腳下一滑掉進河裡。他被水衝出10多米遠才拼命游到對岸,手裡拎著一條裝滿樹
苗的麻袋,卻沒撒手。
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馬永順,不僅積極造林,還認真護林,看到樹苗受到損壞,就像
傷了他的心肝肺似的,立即採取保護措施。一次,馬永順乘車外出辦事,途經建設營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這裡栽了200多棵樹苗,就讓停下了車。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
一個大坑,50多棵落葉松小樹被修路挖土給毀壞了。他既心痛又氣憤,回到鐵力,立即
找到局長“告狀”,制止了修路毀林的現象。
馬永順說:“我已向大山許了願,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
不僅親自帶領全家人上山造林,別的林場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趕去參加。這些年,
僅他親手在馬永順林場造的林子就有300多畝。在他的精神激勵下,馬永順所在的林場已
累計造林1000多畝。“青年林”、“三八林”、“紅領巾林”、“個體林”、“奉獻
林”、“老有所為林”遍佈山腳下、山坡中、山頭上。僅1999年,該場就造林4700畝。
馬永順的精神,已不僅僅在馬永順林場和鐵力林業局開花,也在黑龍江省森工林區遍地
開放。
向大山“還賬”
談起森林資源減少,生態失去平衡時,馬永順心裡就隱隱作痛。
1991年夏,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之巨。馬
永順感悟到,人類不能總是向自然索取,應該把向自然的索取還給自然,以維護生態系
統的平衡,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他常說:“可不能吃祖宗的飯,造子孫的孽呀!”
馬永順望著一片伐光了的遠山,感慨地說:“雖不能要伐木工負責,可我總覺得我
多伐木既是貢獻,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筆‘賬’呀。我以前採伐了36500多棵樹,今後我要
上山栽樹,還上這筆賬。”自1960年,馬永順40多年種樹不止。1991年,馬永順已是78
歲高齡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還差近千棵樹沒有還上過去的採伐“欠賬”。這年春
節,他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動員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這天,馬永順帶
領一家三代18口人組成馬家軍,來到荒山坡上植樹造林。他既當指揮員、戰鬥員,又當
質量驗收員。經過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多棵落葉松樹苗。馬永順栽樹的
數量超過了過去的砍伐數量,多年的願望實現了。至今“馬家軍”上山造林已有九個春
秋。到1999年,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樹苗已達5萬多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