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忠南

    第一首中國風,彈唱天花板,爵士思路,藝術節奏切分,周杰倫典範之作,打破華語束縛

    《娘子》,周杰倫最難彈唱的歌,沒有之一。

    這首聽起來第一遍覺得很奇怪,乃至於不好聽,可是越聽越好聽,時間越久越好聽的周杰倫早期作品,是真正意義上華語音樂的第一首流行中國風。他代表了早期周杰倫對於天馬行空的藝術創造力,屬於周杰倫一生之中最為閃光的音樂作品之一。

    《娘子》這首歌特殊的地方在於非同質化的藝術思路。和其他歌曲迥然不同的核心維度在於:旋律和絃、節奏、咬字、立意上全是新的,或者是全是第一次出現在華語音樂之中。複雜度高出普通流行歌曲好幾個檔次。

    旋律和絃上,《娘子》不同同爛大街的套路和絃用大量大三和絃,小三和絃,乃至於沒有使用他後期常用的流行音樂標配七和絃,而是使用了音樂中更為強烈色彩的九和絃。可能你聽不懂什麼是七和絃、九和絃,但是沒有關係你只需知道,你越聽越好聽的原因就在於核心和絃產生了大量離調音程,而在離調後,他有回到了套路和絃的通用型走向。離調是你感覺第一遍奇怪,回到通用型審美旋律又是越聽越好聽的關鍵,

    節奏上,《娘子》直接開創了周杰倫天馬行空風格的關鍵:節奏色彩。《娘子》的A段“我”的口述全部是正常的正拍,而在《娘子》的“B”,“娘子”的描述部分,全是反拍。這是第一層,還有第二層。第二層是基於R&B的一個四四拍節奏,把第四拍在第一小節和第三小節上忽略,切成一個四三拍。四四拍套四三拍,再加上正反拍,又是快節奏,這就是周杰倫的鬼才之處。聽起來,讓《娘子》特別鼓點散漫,而餘味悠長。

    在咬字上,周杰倫則是一個攪動華語傳統聲樂審美,讓中文咬字進步的存在。因為周杰倫是一個非科班出身。沒有條條框框,也沒有被馴服。周杰倫表達了一個“音頭”樂器化概念,周杰倫的咬字含糊的原因是因為中文去音調的效果,在周杰倫之前,大部分的歌曲都會基於中文的音調去做轉音,但是周杰倫沒有,他就是將聲韌帶嗓子作為一個大提琴去唱,以音準為第一準則。

    以下,從旋律、節奏、咬字上做具體闡述。

    1:旋律,爵士和絃思路,中國風組成。

    《娘子》這首歌的旋律,和當年大行其道的五音旋律是一致的,比如《老鼠愛大米》,都是以五音理論,宮商角徵羽,放在十二平均律和七音之中,就是1do、re2、mi3、so5、la6,這五個音。這五個音就是中國風的基石。這並不需要過多講解。旋律的核心在於,周杰倫使用另一個爵士和絃思路——九和絃。

    和絃是組成旋律的關鍵單元。

    那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中大部分使用的三和絃,和《娘子》使用的九和絃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在於——和諧度。三和絃是最符合大眾音樂審美和期待的和絃,在三和絃和九和絃之間還有一個七和絃,就是在三和絃三個組成音中,加一個七度音,可以是大七度,也可以是小七度。

    七度音是一個不和諧音程,所以,七和絃會比三和絃多一個不和諧造成的強烈情感色彩。而九和絃,是在七和絃的基礎上再加一個九度音,就是跨越八度的二度音,存在小二度和大二度。其中小二度是天下最不和諧的音程,所以九和絃的情感色彩會比七和絃更為強烈,強烈道極點,會產生離調聽覺效果。

    那娘子就是一首,全部由九和絃組成的流行音樂。這種全部用九和絃作為基礎和絃的方式,是典型的爵士、即興思路。並不是流行音樂思路。但為什麼我們已然認為《娘子》這首歌依然是一首流行音樂呢?因為九和絃僅僅是和絃的屬性,在音樂的和絃級數上,周杰倫依舊使用的流行套路和絃的走勢:2-5-1、

    二級和絃-五級和絃-一級和絃這個走勢,成為《娘子》這首歌在一個離調音程偏多的背景音樂之中,增加了流行型套路走向,這就等於說給離調音程套上了一個流行旋律走向大大背景,整體下,又具有藝術性,又具有流行性。

    拿整體而言,《娘子》的藝術性會比流行性高很多,畢竟旋律僅僅是一部分,而這首歌的藝術性在旋律上僅僅是一部分,更多的點在於節奏上。

    2:節奏:正反拍教育華語樂團,四套三節奏昇華。

    節奏,才是這首《娘子》最難最難的地方,也是整首歌曲昇華的部分。在上述講過,《娘子》的節奏是一個經典的A段正拍,B段反拍效果。這種做法本身在流行音樂之中就非常少見,因為音樂受眾的素養跟不上反拍的概念,參看王力宏的Live綜藝唱《改變自己》,一個反拍都把觀眾搞懵了。

    這種整段反拍,在2001年左右,聽起來就非常詭譎。本質上正拍才是大眾審美的期待感,而恰恰周杰倫就要不給期待,或者是將這種期待做了對比和打壓。在正反拍之外,又加上了一個典型的節奏切分,讓四四拍的節奏,做了停頓、切分、刪除,便成為了一個四四拍套著四三拍的效果。

    換句話說,你唱的時候,又是快節奏,又是反拍、又是一個節奏的停頓,又是一個切分,單單是節奏上的花樣,周杰倫已經全部玩到了。這四個維度的節奏,整體上形成了一個既具有四四拍遞進的效果,又具有一個四三拍的遊離狀態,符合古風的江湖飄搖氣息和古典內涵。

    最最關鍵的在於,這樣一個節奏下,咬字非常密集。周杰倫的A段咬字,有兩拍要唱十一個字,而且第二段Rap更是高音和咬字密集。本身節奏就非常複雜,加上快板的密集咬字,單單是唱,這首《娘子》就沒有幾個人可以完成演唱。如果還要加上彈唱一體,基本上人會懵逼。

    3:咬字:人聲樂器化,去中文歸韻。

    除了旋律和節奏,《娘子》的咬字也非常有特質。他和普通的慢板情歌都不同,快節奏之下,周杰倫做到了一個“音頭顆粒感”效果。

    華語中文,因為本身自帶音高、音調,會導致我們唱歌時自帶一種不自覺的轉音、歸韻效果。尤其是第三聲,在這種語種影響下,大部分的中文歌都是慢板歌,而且咬字很多尾音做了配合歸韻的轉音。大部分情況下,華語歌手的咬字是缺乏“音頭”效果的。

    音頭,是指咬字的第一個音,要音準正確、要清晰明瞭。華語歌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第一個音不是一下子上去,而是歸韻上去的音。尤其是在高音部分,華語旋律的高音都是一句之中,低音緩慢進入高音。缺乏直接一個超高音切中音高,然後顆粒感體現旋律音階。

    周杰倫的《娘子》體現的核心很簡單:不要說什麼音色好不好聽,我只要音頭和音準的正確,體現出音樂旋律本身的樂器化表達。和大提琴一樣,大提琴可以瞬間演奏出高音,人聲也應該享有這種能力和美感。

    這就是《娘子》體現的咬字核心,我不要音色化,我要人聲音準和旋律樂器化。周杰倫這樣的思路,對於當時的華語樂團是非常好的音樂推動,因為這和我們中文說話的預設咬字是相悖的,但是卻有利於音樂發展的。

    從周杰倫這裡意識到了,唱不清歌詞不是周杰倫的問題,而是中文字身的音樂化問題,音調的存在無法清楚歌詞,比如“夜夜響起媽媽的話”,我們會聽成“爺爺響起媽媽的話”,夜夜第四聲,和爺爺第三聲,在音樂演唱中是沒有區別的。

    唱歌,本質上是要去音調化的。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華人早期都五音不全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我的說話中文習慣,是誤導的音樂聲樂思路。

    音樂就是要“音頭”清晰,音準準確,而不是歸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孝治天下是堯帝還是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