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92932996380
-
2 # 零九零五一
以民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思想最重要的政治主張。這一章節討論王道來論述仁政的重要性。魏惠王像孟子尋求國家強大的方法。
魏惠王認為,土地眾多,軍隊強大就是國家強大的目標。但是孟子卻說,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夠使國家強大人民安定。是一個君王該做的事情。
以民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思想最重要的政治主張。這一章節討論王道來論述仁政的重要性。魏惠王像孟子尋求國家強大的方法。
魏惠王認為,土地眾多,軍隊強大就是國家強大的目標。但是孟子卻說,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夠使國家強大人民安定。是一個君王該做的事情。
孟子是比肩孔子的儒家聖人,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孟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大貢獻集中體現在孟子的仁政學說中。孟子的仁政學說從廣義上來說,包括孟子的性善論、盡心說、浩然之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孟子的主要思想
以“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為主要內容。
一、民本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華所在。他明確提出要“保民” ,要“與民同樂”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的向背,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於這種觀點,他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現在養民、教民兩個方面。
1、養民:一要制民之產,“是故明君必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決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問題。二要使民以時,休養生息,徭役。孟子認為統治者在徵用勞役時就以“不違農時”為前提,同時也反對濫捕亂伐,三要取民有制。他主張薄稅輕斂,不能濫徵,不能搞苛捐雜稅。他把這看作是富民之道,還罵那些自稱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的所謂“良臣”是“民賊”。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他屢屢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他認為教化是保證社會和諧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倫”,解決民眾的道德問題。
三、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認為民本與仁政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實現“王道”這一目標。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正因為孟子把實現王道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國者,便都被他視為“罪人”,遭到他的猛烈抨擊。
四、性善
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首先,人類有著共同的本性,性善是人和動物的區別,人都有向善的能力。
其次,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並非後天形成的。
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種道德的萌芽,必須經過自我修養,才能發展成為完美的道德。
孟子主張思想的歷史意義
1、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對後世確立限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的治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指導意義。
2、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他認為,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他說:“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這裡,孟子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這種探討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標誌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3、孟子的思想觀點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施行“仁政”,獲得民心,一個國家才不會亂,政府才能穩固,在《寡人至於國也》中第三段孟子提出來“實行仁政”的基本途徑:不違農時、發展生產、解決百姓吃穿問題。在今天政府也將這種觀點落實到實處,從減免農業稅到實行農業補貼,解決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