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簡一
-
2 # 39歲重新認識自己
孔子主張 仁政,民貴君輕. 墨子主張 兼愛,非攻。
-
3 # Open林
一個是儒家尊聖,一個是墨家鼻祖。思想上的差別是為最大的差別,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注重禮法德治,尊卑有別。
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萌芽於亂世,所以它並不排斥武力,為了達到強不執弱的理想社會,墨家也會直接參與戰爭,因而其中不乏深得攻守之道的軍事人才,墨子也是個中翹楚。由於墨家比儒家多了許多實踐行動,所以他們在奇淫技巧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今大多已失傳。
-
4 # 使用者2981258657511
孔子和墨子的私學教育不但為社會培養了人才,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學派學風,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有“世之顯學”的說法。二者在教學物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各有異同之處,具體表現如下:
1.教育物件的異同。教學物件的問題是貫穿中國教育史始終的核心問題之一,它主要討論的是受教者是否有資格接受教育或接受教育群體所具備的條件等問題。孔子與墨子的私學教育不再限制入學者的背景與年齡,不同於西周時期只為貴族提供教育機會的官設機構,廣大平民階層開始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孔子“有教無類”的主張使傳統教育由貴族壟斷的局面得到了改變。孔子招收的學生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千弟子身份不盡相同,有孔子稱之為賢,卻獨在陋室不改其樂的顏回;也有辦事通達、善於經商之道的子貢;有像孟懿子一樣的貴族,也有像仲弓父一樣的“賤人”。墨子雖未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口號,但同樣把教育物件推及於社會各個階層,主張上至“王公大人”下至“匹夫徒步之人”皆有受教育的權利。與孔子不同的是,墨子所選擇的教育物件主要是“農與工肆之人”。墨子主要從底層人民的要求與根本利益出發,更多地教給勞動人民一些實用知識,在《墨子》一書中就有物理學、邏輯學、光學、力學、軍事學等自然科學內容。
孔墨對於教育物件的泛化,其實是有著深刻人性論基礎的。孔子主張“性相近,習相遠”,認為人生而本性相近,後天學習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差距。墨子主張“士亦有染”,認為人如素絲,入什麼染缸就會染什麼樣的色,後天教育和環境對於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雖然社會有高低等級的差別,但人性本同,縮短人與人差距的有效手段就是教育均等,因此,教育必須突破階級限制。孔墨的私學教育擴大了教育物件範圍,對當時文化教育事業及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孔墨的私學教育並未能突破周代宗法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侷限,女性仍被排除在外。
2.教育目的的異同。古代教育系統多以為統治階層培養或輸送人才為根本目的,教育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孔墨的教學目的的相同之處是他們都把教育作為實現自己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的重要手段,孔墨教育延伸了教育的目的,不僅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派學風。孔子私學教育的明確目的就是培養能夠從事國家政務的君子。“君子”一詞在《論語》的20篇中都有出現,出現的次數達107次之多,可以說,“君子”是貫穿《論語》一書的核心概念。孔子所謂的君子是德才兼備的人才,既要有良好道德修養,又要有參與政事為國家出力報效的能力,“學而優則仕”的入世思想一直是儒家所倡導的主流。墨子教育學生的目的是培養比君子更加實際的兼士,兼士要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能做到“飢則食,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墨子·兼愛》)。孔子私學教育的目標指向是賢人政治,而墨子私學教育的目標指向則是“為義以救天下”。
3.教育內容的異同。孔子教學的內容,《論語·述而》載錄為“文,行,忠,信”。“文”指用文獻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孔子在教育弟子的過程中經常要求弟子“博學於文”,這裡的“文”即指歷代文獻;“行”指用社會生活實踐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孔子的教育內容承續著西周官學以“六藝”為教的傳統,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其中的“射”與“御”主要就是對學生射箭技能和駕車技能的培養;“忠、信”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論語·述而》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是孔子進行教育活動的總綱領。“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最高標準,“仁”是要有“愛人”情懷的美好品質,其核心之義為“忠恕”,具體表現為《論語》中的“恭、寬、信、敏、惠、忠、恕”等優秀道德品質。因此,概括來說,孔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技能教育、人文教育與道德教育三大方面。
墨子私學在教育內容上除了以“兼愛”為核心的道德教育之外,還非常注重科學技術教育。墨子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優秀的實踐家。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墨子掌握了許多高超技藝,並在實際教學中將其傳輸給弟子,指出“故聖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墨子·辭過》)。《墨子》記載,墨子為了阻止楚王攻打宋國,隻身前往遊說楚王,楚王惱怒,想要扣押墨子,墨子給出的反擊理由是“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可見,在墨子的弟子中,大部分人已掌握了實戰之術。所以說,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是墨子私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他強調的是“學”與“用”的緊密結合。
4.教育方法的異同。孔子和墨子的門徒都比較多,而且來源複雜,他們的年齡、出身、性格特徵不同,文化水平及道德修養也參差不齊,甚至學習要求及目的不同,因此,孔墨都主張“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孔子非常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張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故而孔門十哲才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的區分;墨子經常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類教育,所謂“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節”(《墨子·大取》),要求學生各揚其長,“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墨子·公孟》)。相較共性而言,孔墨在教學方法上的差異也比較明顯。孔子強調啟發式教學,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子路》),認為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導師,所謂“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論語·雍也》);墨子則強調要“強教於人”,主張送教上門,“遍從人而說之”(《墨子·辭過》),認為“今求善者寡,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墨子·公孟》),同時鼓勵學生要自主學習、自求自得,反對“擊之則鳴,弗擊則弗鳴”的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孔墨的區別————我的觀點———原創
孔子站在貴族角度————愛始於關網系、只看到貴族治理的社會價值而看不起工匠、勞動者,認為貴族生活才是美好的,聽音樂啊、穿古代華服啊、作詩讀文啊,,說古人祖上是多麼好,所以要尚古,所以要發大代價維護古代的美好形像,今人來學,所以要大辦喪事、大辦祖事來加強憶古。統治者要滿足各自的崗位不要爭,天下才會有太平,家中也一樣夫有夫的崗位,妻有妻的崗位———天天做家務、帶孩子就是妻子的崗位,不和夫爭才有家中太平,對於不符自己理念的史、書等可以偷偷刪了,不要孩子們看到那些不好的,天下就太平了
墨子來原於勞動者————他的觀點也是勞動者的,勞動者窮,所以利字還是比較重要的,認為愛始於互相得利,也就是———我為人人造利,人人才會為我造利,世界才有愛,利不存在,愛是空談,目標是希望天下所有人都來為大家造利 ,才會有我愛人人,人人愛我,認為勞動創造才會有一切,多勞動、多發明才是正道,平民生活還不富,所以要反對孔貴族那一套,要少聽音樂多勞動,少做詩多做點木工活,大家還窮,不要穿華服多穿黑衣,勞動時才不顯髒舊。喪事、祖事———人都死了節點錢搞正事,生活上要男耕女織,人人平等—————國事家事大家不要爭鬥,爭鬥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發不來——非攻
總之是多勞動、多為他人造利,大家平等來往才會有天下太平,而勞動要多想造出新工具才可省力
對於不服符自己理念的史、書,要多批評,多寫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