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旭照荷塘
-
2 # 康康生活筆記
語出《四書五經》中的《大學》,原文是“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簡稱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代的“家國天下”已經與今日的理解相差甚遠。
從表面意思來說,在現代,“家”就是每一戶組成的小家,“國”就是指我們整個國家,“天下”就是全世界。
而在先秦,“家”指的是士大夫的封地,比我們現在意義的家大得多;“國”又指的是各個諸侯國,例如我們第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就是當時的楚國,放到現代,相當於一個省;“天下”在當時就是指全中國,例如秦統一天下,也就是統一全國。
這是字面的意思,而從深層內涵上來講,家國天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簡稱,講的應該是一種有所為的積極心態。以自我完善為基礎,把自己身邊的事情做好,透過治理家庭,把自己的家構建好,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跟抱負,直到平定天下,為天下大治做出自己的貢獻。
-
3 # 情寄南山二三行
《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
4 # 鬱香墨
友問:〈大學〉中家國天下,應該怎麼理解?
此句出自古漢語《哲學篇》。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以學理政,以學破曉。
眾所周知,古人歷來好學。在建立朝綱和維護政權一統江山的前提下,少不了以學治政,以學治國和以學治家。也就是說,沒有文化的國,是愚蠢之國,沒有文化的家,也是愚蠢之家。古人還繼續說:家國天下,學習之要。把以往的歷經之驅和奮鬥實踐之途,去粗取精,祛病納新。為了鞏固家國團結向上,有的放矢的學習,再學習,探索再探索。從而達到預期,計劃綱要實現之目的。例如,歷史上的唐朝,經歷的時代最長,經濟最繁榮,家國和諧最近,文化也最興盛。〈大學〉中的家國天下,也是這樣的意思。
二,學不已以為“青“,人活到老學到老。家國天下的綱要,就是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職位高低,不分環境的大學,大辨,大進步。
這裡引進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姓姬,名彪,與雙目失明的樂師名師曠勸學的一小段對白:
晉平公向樂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好好學習,怕是已經太晚了吧!”
樂師曠說:“您怕太晚,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嚴肅地說:“你這不是戲弄我嗎?哪裡有當臣子的戲弄自己國君的呢?"
樂師曠回答說:“我這個雙目失明的臣子,哪裡敢戲弄你呢?我聽說過,少年好學,好象早晨的太陽,燦爛輝煌;壯年好學,好象中午的太陽,光照四方;老年好學,好象點燃了蠟燭,明明亮亮。在夜晚,點燃蠟燭照明,比起摸黑走路,不是強得多嗎?”
晉平公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篇寓言告誡人們,要使家國天下之,必大學大用也。
-
5 # 歸愚倦客
語出《大學》,家是指自身家庭,國是指諸侯國家,天下是指普天之下,《大學》作者曾子處在春秋諸侯爭霸時代,當時諸侯國家各霸一方,諸侯君主招攬人才賢士,一圖兼併其他諸侯國家而統一天下,所以,曾子著《大學》,闡述要想統一天下,治理天下,使天下大同,必須學習知識,充實自身、修養自身,使自身善良完美,而後勤修家政,讓家庭所有成員以身作則,一心向善,由一個家庭一直影響所有家庭齊心向善,以至於整個諸侯國家齊心向善,而推廣到整個天下和諧善良,平等自由,誠實信用!這就是《大學》“家國天下的本意。”
-
6 # 鍾世步
’應該這樣理解: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心正才能修養好,修養好才能齊家,有齊家本領才能治國,有治國本領才能平天下。
-
7 # 妙哉書道
在《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句話說的可能就是家國天下的理念。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與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就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
其實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想要實現大的目標,首先要從小的細節一步步做起,當這些小細節自己都做好了,那麼不知不覺離實現大目標也就不遠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有時候我們僅僅為了虛無的大目標而努力,而是從小事做起,從自身
做起,只有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到了極致,那麼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
8 # 心中的蓮花XZdlh
此句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其家;欲先其家者,必先修其身。這就是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意思是: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進行自我修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概解釋是:修身: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規範。齊家:管理好一個家族。治國:治理好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平天下:安撫天下黎民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不是用武力平天下。這是儒家的思想。
儒家此論點是有歷史背影的,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制度,一個是立嫡長子的宗法制度,另一個是繼承西周的分封制。所謂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盟國的首領分封各地,建立諸候國。
古時,文人才子把“修身齊家平天下”作為銘志之言。就這句話本身而言,人的生活目的是為把自己及其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就處世方面來看,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天下,做事得一步一步來 ,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小積累起來的。信仰作善得福,作惡麼得禍是社會中的福禍來源的公理,世事迴圈,善惡終頭必有報,這些都是社會自然規律的客觀體現。
總而言之,家國天下構造出人生的理想藍圖,它是人生哲學。《大學》是大學問,是人修煉昇華自己,轉變觀念,透過言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思想境界。
-
9 # 雲龍混剪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
《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在古代,要想使美德彰顯於天下的人,先治理好他的國家。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人,先治理好自己的家族。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族的人,應該先努力提高自身的修為。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想提高自身品德修養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內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內心,先讓自己變得誠實、守信用。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先讓自己有足夠的修養和知識。
致知在格物。能夠明確事物的本質,認清事實。才能透過表面認清事物原有的本質。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學》裡家國天下的理解: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人,先治理好自己家族的事。想治理好自己家族的事的人,先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倫理道德。修身先修心,心正,萬物正。心惡,萬物惡。
科學迅速發展,時代不斷進步,古聖先賢的智慧和經驗依然值得我們借鑑學習。時代不同,理念也在不斷完善。
自解的家國天下:先有國之大家,後得民之小家。先有國之富強,才得民之富裕。民之安定,國之無憂。民之富強,外患不懼。國民富強,內外無憂。興國安邦,長久盛世。
回覆列表
《大學》中的原文是:“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簡稱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