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熊說歷史

    清朝三祖指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一般一個朝代,只有一個“祖”,那就是太祖。比如宋太祖、明太祖,但是明清兩代,都有些特殊,明朝出了一個明成祖朱棣,清朝更是除了太祖之外,又多了一個世祖和聖祖。那麼清朝出現三“祖”的原因在哪裡?

    隨後李自成被趕出北京城,多爾袞便把順治從關外接進北京城。而且也是在順治時期,大清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順治皇帝便相當於統一了天下,雖然是他老子皇太極給他奠定了基礎。進關之後,又是多爾袞、多鐸等其他大臣打下了江山,但誰讓福臨是皇帝呢,最大的功勞肯定是他的。順治就相當於把一個地方政權,變成了統一全國的政權,開闢了王朝的全新時期,像當初的光武帝劉秀一樣,被稱為世祖了。

    但是這樣就憑空多了一位皇帝,而太廟正殿裡只能供奉9位皇帝,剩下的只能供奉到偏殿去。因為移動牌位,是根據血緣關係遠近來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牌位肯定不能動,那接下來就是朱棣了。但嘉靖不想動朱棣的牌位,於是給朱棣升了一下,由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這樣就不用移出去了。最後,嘉靖把朱棣的兒子明仁宗給請了出去,因為仁宗只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功德不大,血緣最遠。嘉靖皇帝通過這樣的操作,終於把自己老弟塞進太廟享受香火。不過“靖難之役”也相當於把明朝又“開創”了一遍,這樣改也算是有根據。

  • 2 # 西賊聞之心膽搖

    努爾哈赤是奠基之祖,努爾哈赤是真正的清朝太祖,在25歲時以13副遺甲兵不過百人開始兼兵女真各部落,經過30年奮戰組建八旗軍,建立後金政權,攻佔大半個東北,為大清王朝打下堅實的基礎。

    順治是清朝入關之祖,清軍入關後,多爾袞把都城從瀋陽遷到北京,清朝定鼎中原。清朝到了順治末年才統一了全中國,南明永曆政權滅亡,清朝才由偏居東北一隅的政權成為大一統王朝。

    康熙是穩定清朝政權之祖,康熙繼位之後三藩之亂爆發,中國又陷入大戰亂,臺灣鄭經集團也乘機騷擾東南沿海地區,清朝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

    康熙用時八年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雅克薩擊敗沙俄、御駕親征噶爾丹、六下江南,穩定了清王朝的統治,開啟了康雍乾盛世,清朝評價康熙皇帝是“名為守成,實同開創”。由於康熙皇帝功勞太大,所以尊其為清聖祖。

  • 3 # 藍風破曉

    關於皇帝是“祖”還是“宗”,一般老百姓,不去較那個真,知道名稱就行了。

    實際情況是,這事非常有講究,從商朝開始使用“廟號”,到清朝結束,原則上“有功為祖,有德為宗”,開國皇帝都是“祖”,守成皇帝多為“宗”。

    問題來了,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這是咋的啦?

    廟號在歷史上,最早出現在商朝,是後輩給前輩根據功過定的,商湯就是商太祖。說白了,進太廟,人家商湯就是最老的那個祖宗,其後,所有的人,都是他的直系後裔。

    商朝之後,周朝興起,廟號不用了,諡號繼續用。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君王也好,諸侯也罷,都沒有廟號。

    但是,漢朝建立後,劉邦把這又撿起來了,漢朝開始廟號制度,劉邦成為了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高祖是司馬遷的叫法)。後面的皇帝,就有了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有人說了,那漢景帝劉啟的廟號呢?沒有。

    當時,對於定廟號,很嚴格,很認真,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的。劉徹他老子劉啟就沒有。到了東漢時期,劉秀重新建立了漢朝,所以有了“漢世祖”的廟號。

    唐朝之後,廟號開始爛了,基本上所有皇帝都有,除了上任太短,或者太過短命的,否則都有廟號。看得出來,唐朝之後,廟號便宜了。管他有沒有功,管他有沒有過,作為兒子,不給老子整個廟號,都不好意思去死。

    但是,元朝整了兩個“祖”,一個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一個是元世祖忽必烈。後代們如此定位,自有他們的道理,是成吉思汗帶領大家崛起於草原,是忽必烈帶領大家稱雄歐亞。好像,有點道理。都是開創大場面的人,都有功,功勞都很大。

    但是,元朝這個頭一開,後面兩個朝代就開始仿效了,榜樣的力量真是無窮的。

    元朝開了先河,有了兩個祖。

    明朝皇帝們,開始仿效了。朱元璋是明太祖,這無話可說,以布衣身份建立大明,這功勞太大,又是開國皇帝,這沒有異議。

    但是,朱棣是明成祖啊,這誰評定的?嘉靖皇帝。嘉靖認為朱棣這個祖宗,能力太強,遷都、修書、下西洋,做得很好,這是新開創了局面的,就得叫“祖”。除此之外,朱棣終止了朱允文的王朝,讓明朝的“皇帝流向”改道了,開創了新的局面,就得叫“明成祖”。哎!好強的道理。

    清朝是最猛的,直接本著超越前人的目標而去。你元朝、明朝不是兩個祖嗎?那我們整三個。

    清太祖努爾哈赤,這個沒有異議,畢竟底子是人家打的,帶領大家崛起是人家乾的,這是妥妥的開國皇帝。

    清世祖順治皇帝福臨,有人就看不懂了,你老子皇太極都沒稱“祖”,你算哪個蔥啊?順治不是蔥,人家是康熙他爹,康熙定的清世祖,理由是:努爾哈赤開創了關外的基業,而入關後的皇帝是順治,掌握全國的是人家順治,這是開創了新的局面。雖然,順治上位時很小,死去的時候也很年輕,很多活都是多爾袞帶人乾的。但是,人家作為入關第一位皇帝,可以叫“清世祖”。這樣看來,好像有一些道理。

    這邊順治皇帝,背上了“清世祖”的稱號沒幾十年,估計在陰間正得意著呢,但突然一聲霹靂,清朝又出“祖”了,這次來頭大,是他的寶貝兒子康熙被他的寶貝孫子雍正帶人評定為“清聖祖”。這廟號,很牛逼,只有唐朝所謂的唐聖祖老子,宋朝所謂的宋聖祖趙玄郎,可以與之媲美。但是,老子被民間認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趙玄郎是被宋真宗趙恆做夢夢到的祖先,是神話中的九位人祖之一。

    康熙能被放到和老子一樣的高度,可見,雍正對於自己老爹的認可程度。不過,康熙的功勞那是沒說的,擒鰲拜,平三番,收臺灣,滅葛爾丹,哪一項做得差?這是近代皇帝中,被認為是最有才能的皇帝。康熙在位整整61年,是所有皇帝當中,執政時間最長的,被譽為千古一帝,這樣還配不起“清聖祖”這個稱號嗎?

    好像,確實配得起。關鍵是,人家雍正認為自己的老子配得起這稱號,這就夠了,誰還敢多說?

    (康熙)

    一個清朝三個“祖”,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創基業,清世祖順治入關壯大基業,清聖祖康熙解決所有存在的隱患,讓清朝得以延續二百年,這就是“一個清朝三個祖”的真正理由。

  • 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通常情況下,一朝一個太祖或高祖,這是廟號,和諡號有所區別,後世稱呼皇帝一般是稱廟號而不是諡號。

    顧名思義,“祖”是一朝的開創者。但這並不是硬性規定,這是皇家的事兒,一切解釋權歸於皇家。所以只要當朝皇帝夠強悍的話,就可以強行尊上一任皇帝為“祖”。

    清朝的“祖”最多,共有三個,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

    這是由清朝的特殊性決定的,眾所周知,清朝是由遊牧民族女真建立的,原先生活在關外的大草原上。

    1、女真的傑出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著大軍統一了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割據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可以說他是清朝的奠基者,愛新覺羅家就是因他而興,尊為太祖很正常。

    2、順治則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皇太極的兒子,按理說有努爾哈赤為祖就夠了,為啥還有他呢?況且清朝的實際建立者是皇太極,如果以“清”來算的話,皇太極才是祖。

    但誰讓皇太極在入關前猝死了呢?順治就成了清軍入關後的首位皇帝,以“入關”來算的話,他的確是“祖”,皇太極反而只是太宗。

    順帶一說,順治雖然看似不如父祖,也不如兒子,但其實也做了很多事,穩定了清軍初入關時天下的混亂。

    3、康熙被尊為祖則是因為雍正的堅持。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清朝歷代皇帝中最為出色的,挫敗權臣鰲拜、平定三藩、戰勝沙俄、收復臺灣、三徵噶爾丹。。。。。。這些功績只需拿出一條就能證明他是很厲害的君主!

    但這有個問題,“祖”代表的並不只是功績,還有皇家倫理。祖宗祖宗,先祖後宗。李世民比父親李淵強吧?那他也只是唐太宗,李淵才是唐高祖。

    所以康熙雖是千古一帝,但稱“祖”還是有點不大合適。那雍正為啥非要尊他為祖呢?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道!

    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太過凶險,雍正就算勝了也被懷疑其中有假,他就拼命表現孝道,以證明自己對父皇的無限尊崇,減輕人們的懷疑。

    總之,太宗也好高祖也罷,都已經是歷史了。

  • 5 # 福垊

    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得上“祖”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像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不僅他的廟號是宗——夏景宗,就是他父親李德明的廟號也是宗——夏太宗,只有他的祖父李繼遷才享受到“祖”的待遇——夏太祖。需要說明的是,他的父親和祖父的廟號都是他追尊的,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說只有皇帝才能稱得上為祖。廟號起源於商朝,但其君主並不是皇帝,跟西夏不同的是,商朝跟清朝一樣也是很多“祖”。商朝追尊的有聖祖、仁祖、英祖,開國君主商湯是太祖,後來還有莊祖整,世祖盤庚。

    努爾哈齊就是我們熟悉的努爾哈赤,只所以改成赤,不是他喜歡紅色,而是他紅了,成大事了,多少有點避諱的味道。他們兄弟五人:努爾哈齊、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巴雅喇。努爾哈赤13副兵甲起事,一統女真,建立大金,稱可汗。他的廟號是清太祖,他還一直認為自己未來可能是金太祖呢!其實這個清太祖的廟號,皇太極最想要,也覺的最有可能得到。南北朝劉宋第二代皇帝就是宋太祖嘛!1636年5月15日,正是他將國號大金改成了大清,並舉行稱帝大典的。誰知道,連個清高祖也沒給他!儘管努爾哈赤沒有稱帝也沒有建立清朝,但作為清朝創始人,他的太祖廟號大家是說不出什麼的!

    世祖這個廟號分量很重的,再造大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司馬炎,他們的廟號都是世祖,都是雄才偉略的君主。而清世祖福臨在治國安邦上幾乎毫無建樹,可有個好爸爸,有個好媽媽,有個好叔叔,有個好哥哥,順利地繼位,順利的入主中原,順利地贏得了一個清世祖的廟號。本著“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則,清世祖完全沒有資格跟清太宗相比,皇太極是不是太冤了點兒。僅僅是靠著祖先的功勞水到渠成地坐享其成就斬獲了一個世祖的廟號,這對皇太極而言太公了,直到現在很多人還為皇太極鳴不平呢!就是像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再追尊個成祖也好啊!

    在古代聖人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褒獎,而看起來比聖人還厲害神人一詞往往含有諷刺的意味。在廟號上聖宗要比神宗厲害多,神宗給人的感覺就是虎頭蛇尾、功敗垂成、莫名其妙實在是難以評價。可以說聖祖這個廟號,無論從用詞上還是從象徵意義上,都是很高的評價,這個評價就是太祖、高祖、世祖、烈祖、仁祖等都無法與之媲美。康熙平三藩、徵噶爾丹、收寶島、逐沙俄,開創了康乾盛世。儘管這個盛世存在爭議,但康熙比起他的老子福臨很對得起這個聖祖的廟號。

    皇太極太委屈的真相

    一個朝代“三祖”有曹魏太祖、高祖(世祖)、烈祖,曹睿這個烈祖是自己生前要求的,也真夠奇葩的;還有劉宋高祖、太祖、世祖。不過,他們都是偏安一方的政權,儘管廟號有祖,但往往名不副實。皇太極的廟號沒有祖,其實歸根結底怪他的曾孫胤禛。雍正帝胤禛追尊其高祖努爾哈赤為清太祖、祖父福臨為清世祖、父親玄燁為清聖祖,而是曾祖皇太極也只是個清太宗。

  • 6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問題中所說的“祖”即為封建帝王駕崩後,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廟號。

    一般情況下,會將某一朝代創下“開創之功”的開國之君追尊“祖”,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就是“漢高祖”;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廟號就是“唐高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廟號就是“明太祖”。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雖然沒有建立清朝,但其所建立的後金政權乃系清王朝的前身,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絕對基礎。按照《清史稿·本紀一·太祖本紀》的說法就是: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愛新覺羅·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能被追尊為“祖”的原因在於他在位期間,清朝從偏居關外一隅的地方性割據政權變成了統一中原地區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對於順治皇以後的九位皇帝而言,入關以後的清朝才是正兒八經的清朝開端。

    《清史稿·本紀五·世祖本紀二》對於順治皇帝是這樣評價的: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作為清朝第四位帝王,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帝王,康熙皇帝似乎無論從哪方面都無法被尊為“祖”,但康熙皇帝能被稱為“千古一帝”,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收臺灣、平定準噶爾和奪回對雅克薩地區的統治權,讓清朝的國土疆域徹底穩固、民族進一步融合、邊疆進入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時期;更重要的在於康熙皇帝確立了滿清對全中國進行統治的政治體系。

    《清史稿·本紀八·聖祖本紀三》對於康熙皇帝如此評價:

    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也就說雍正皇帝等後世清朝帝王認為,康熙皇帝雖然屬於“守江山”時期的“守成”帝王,但其執政期間的實際作為絕對屬於“開創”功績。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在執政期間“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這也成為了他被追尊“祖”的重要原因之一。

  • 7 # 心向青山

    祖也好,宗也罷,都屬於“廟號”,在太廟祭祀先帝時所用。廟號始於商朝,周朝取消,從漢朝開始成為定製。

    1,歷代廟號變遷

    廟號最初只有四種:

    但從曹魏代漢開始,廟號便開始混亂,“祖”的廟號開始氾濫。曹魏本身就有三祖:

    到南北朝,廟號是“祖”的就更多了。

    同時每個皇帝都開始有廟號,至唐朝時期,由於皇帝的諡號變得太長,於是開始用廟號稱呼皇帝。

    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反應的便是這一變遷,楊堅同時也是隋高祖。

    而唐朝的太祖是李淵的爺爺李虎,所以從漢朝之後便並非只有開國之君才能稱“祖”,往往王朝奠基者都會稱“祖”。

    或者說,也只有漢朝嚴格執行了廟號制度。

    2,清朝三祖

    對於清朝來說,努爾哈赤是開創和奠基者,稱太祖很正常。

    比之漢朝,清朝三祖確實過了,但與其它朝代相比,其實也屬於正常現象。

  • 8 #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給非開國皇帝上祖的廟號並不是清朝首創,早在南北朝時期的劉宋王朝就曾經出現過。劉宋的第三位皇帝劉義隆就被上了太祖的廟號,反倒是劉宋的開國之君劉寄奴卻被上了高祖的廟號。除此之外,劉義隆的兒子劉駿也被上了世祖的廟號……

    為什麼一個王朝會出現這麼多祖?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主要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宗廟制度。看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林正英先生鬼片的人想必對祠堂都不陌生,一排排的神主牌像麻將一樣碼在供桌之上……太廟,實際上就是皇家的祠堂!但是,中國古代的太廟又與香港電影中的祠堂有所不同,太廟正殿之中並不供奉所謂祖先,而是供奉一部分祖先。歷朝歷代太廟正殿供奉祖先的數目有所差異,但是從來都沒有將所有祖先都供奉於太廟正殿的。出了五服、或者超出了法定數目(天子九廟)的祖先,神主牌就要被從太廟正殿請出,集體供奉於偏殿,這個偏殿又稱祧廟。

    但是,有一類祖先除外,那就是祖!祖享受萬世不祧的待遇。換一種說法就是祖的神主牌永遠供奉於太廟正殿,無論經歷多少代,都不會被請進祧廟。劉宋太祖劉義隆並非高祖劉寄奴的天然繼承人,在他之前還有一位皇帝,那就是劉寄奴的長子劉義符(劉宋少帝)!劉宋世祖劉駿之所以給父親劉義隆上太祖的廟號,說白了就是為了否定大爺劉義符。將自己的父親置於了萬世不祧之地,說到底就是在強調自身的正統性。給劉駿上世祖廟號的是被人們稱為“變態皇帝”的劉子業(劉宋前廢帝),他幹出什麼事都不讓人覺得意外,給劉駿上世祖的廟號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明太宗為何變為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大家想必也不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篡位成功的宗室藩王!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除了成祖這個廟號之外,朱棣還有另外一個廟號,那就是太宗。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朱棣的廟號其實是太宗而不是成祖。那麼,朱棣又為何從太宗變為了成祖呢?同樣是因為祧廟制度。

    明朝規定,太廟正殿之中只供奉九位祖先,即所謂“天子九廟”。嘉靖初年的“大禮議”之爭,明世宗大獲全勝,為親生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爭來了皇帝的名分。既然是皇帝,自然是要進太廟的。彼時,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武宗朱厚照,除去沒能進入太廟的建文帝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鈺,正好八位皇帝,朱祐杬恰好是第九位。名額正好,那明世宗為什麼還要給老祖宗朱棣改廟號呢?這還得怪明太祖!他把自己父親朱五四的神主牌也請進了太廟正殿,而且給朱五四上了仁祖的廟號。換言之,朱五四也屬於萬世不祧之祖。那麼,朱祐杬想要進太廟正殿,就必須祧掉一位祖先,按照制度,時為太宗的明成祖首當其衝!

    通過“靖難”上位的明成祖非嫡非長、皇位來路不正,如果把他給祧了,明朝後來的那些皇帝多少顯得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因此,祧誰也不能祧他!那怎麼辦?只能讓他變成萬世不祧的祖。於是,太宗就這樣變成了成祖。在解決了正統性的問題之後,明世宗對其他祖先就沒那麼客氣了,果斷地祧掉了自己另外一位祖先明仁宗朱高熾,把他請進了祧廟,給自己的親生父親朱祐杬騰出了地方。

    被滿洲人玩壞的宗廟制度

    滿洲人起初基本上照搬了明王朝的宗廟制度,開國之君努爾哈赤被上了太祖的廟號,但是正式稱帝的皇太極卻沒能獲得祖的廟號。可見,這時清朝的宗廟制度還是相當嚴格的。順治帝福臨去世之後,清朝的太廟之中出現了第二位祖——世祖。這其實也無可厚非,清世祖是清朝一統天下之後的第一位皇帝,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先例在前,給他上世祖的廟號並不算違制,可接下來的事情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康熙帝玄燁去世之後,也被上了祖的廟號——聖祖,這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但清聖祖畢竟開創了清王朝歷史上的第一個所謂盛世——康熙盛世,給他上聖祖的廟號、享受萬世不祧的待遇,雖然有些不倫不類,勉強還算是實至名歸。但是,接下來就徹底變味了。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去世之後,雖然沒有上祖的廟號,但是他的兒子清高宗卻額外來了一手、找出了一大通理由,給自己老爹清世宗也來了個“萬世不祧”!之後,清朝的皇帝們把這套制度給徹底玩壞了,一個個有樣學樣,都成了“萬世不祧”。就連喪權辱國的清宣宗道光帝、傀儡皇帝清德宗光緒帝都成了“萬世不祧”!清朝後來的皇帝們索性連理由都懶得想了,把清高宗給清世宗找的理由原版照抄一遍完事兒!就這樣,清朝太廟正殿正式拉開了“碼麻將”的程序……如果不是辛亥年的那檔子事兒,清朝的太廟正殿恐怕得拆了擴建了。

    清朝是滿洲人建立的政權,雖然滿洲人在很多方面沿用了明制,但很多時候卻又學得不倫不類,畫虎不成反類犬。宗廟制度便是一個典型,滿洲人的任性徹底玩壞了這套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到20萬左右的越野車買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