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貨辣辣

    1919年,第一片水泥瓦誕生。“英紅”在英格蘭南部成立,標誌著一個行業——水泥瓦的誕生。

    1993年,第一家混凝土工廠誕生。“英紅”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生產水泥瓦的工廠,位於廣東佛山。

  • 2 # 關中客

    瓦是土木建築中屋頂的建築材料,瓦的起源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悠久。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瓦器起源的記載,如《周書》記載:“神農作瓦器。” 《禮記·有虞上陶世本雲》雲:“夏時昆吾作瓦。”三國時期西蜀大學者譙周所撰的《古史考》說:“夏世昆吾氏做屋瓦。”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桀做瓦。”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缺少實物的佐證,“昆吾做瓦”的記載,只能停留在傳說階段,而不被西方學者認可。歐洲人就提出了所謂中華文化“西來說”,日本學者坪井清足在其著作《中國考古學研究》論文集中題為《瓦的起源的東西方比較》一文中提到:“瓦的起源始於公元前7世紀初,中國、希臘、土耳其幾乎同時出現。”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中國考古發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地下文物的出土,證實了古籍中相關記述的真實,並以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推翻了國外學者的觀點。

    雖說現時的考古界碩果累累,“秦磚漢瓦”更是聞名後世。但是人們更多的是從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角度去關注,很少去注意燒結磚瓦不易揣摩的早期歷史。缺乏關注度以至於燒結磚瓦早期發展的形跡很少被發現,更不用說追根溯源和闡明其意義了。

    1976年,在陝西寶雞岐山縣鳳雛村發現了一組大型建築基址,在其中屋頂堆積中發現了少量的瓦片,這些瓦基本都是帶有瓦環和蘑菇狀瓦釘的瓦,結瓦技術為繩結。根據對一根炭化木樁所做的放射性炭元素測定,結果為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早期。由於瓦的存量較少,有些學者推測當時的瓦只用於屋頂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上。

    在距離鳳雛村遺址不遠的陝西寶雞扶風縣召陳村也發現了一處大型西周建築基址群,在遺址中發現了很多型別的板瓦、筒瓦、還有半瓦當。(板瓦是仰鋪在房頂上,筒瓦是覆在兩行板瓦之間,瓦當是屋簷前面筒瓦的瓦頭。)瓦上都有瓦釘和瓦環,用來固定瓦的位置,部分板瓦上還刻印有文字。從出土的陶器判斷,該遺址屬於西周中期。

    從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瓦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屋頂逐漸由茅茨革新到泥背、白灰砂漿抹面。結瓦技術也相應地由紮結改為粘結,瓦也出現了帶錐狀釘和柱狀釘的粘結用瓦。因此,一些觀點認為瓦是西周早期發明和使用的。

    2002年,位於山西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在宮殿區出土了104片陶板狀器物的殘片。這些陶板呈平板狀,上面有斜紋,且一邊有孔。後經學者研究分析,初步判定這些陶板應為古時建築表面裝飾材料---瓦片。陶寺城址陶瓦的出現,直接推翻了瓦是西周早期發明的觀點。

    陶寺遺址出土的板瓦多為夾砂灰陶,並有少量泥質、夾炭陶。正面除了飾籃紋、繩紋、戳印紋、附加堆紋等,也有素面者,背面多附著白色漿或泥垢。陶寺板瓦相較於西周早期弧形瓦,從形制上來看略顯原始,疊泥片製坯加模框壓切的技術較周人泥條盤築圓筒切割成瓦的技術落後和低效,這體現出陶寺陶瓦的原始性。這些板瓦年代為陶寺文化中晚期,然而它還不是中國最早的瓦。

    考古人員在陝西的延安和榆林地區發掘了兩座距今4000餘年的蘆山峁遺址和石峁遺址,在城址內出土了200餘塊陶瓦殘片,經過學者研究發現,這些陶瓦為筒瓦,多數為泥質灰陶,瓦的表面裝飾主要為籃紋,並有少量繩紋,內壁光素無紋飾,兩側邊有明顯的切割痕跡。從年代上來看,石峁遺址出土的陶筒瓦要比陶寺出土的板瓦早200餘年。然而石峁陶筒瓦從製作工藝上來講,都已經趨於成熟,不屬於最原始的瓦片。

    2009年,考古工作人員在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橋鎮村發現了一處史前遺址,即橋鎮遺址。在遺址偏北部的斷崖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白灰面半地穴房址,在房址白灰面上部堆積中可見筒瓦、槽形瓦殘片。這些瓦片為泥質紅陶,並施加籃紋。同時在遺址其他區域也採集到筒瓦、板瓦、槽形瓦等建築殘件。根據出土的陶器判斷,這批陶瓦的年代當在龍山文化時期。

    經過系統考古發掘獲得史前陶瓦的遺址還有甘肅省靈臺縣的橋村遺址、甘肅省涇川縣的儉頭遺址以及甘肅省靈臺縣的蔣家嘴遺址等。這些遺址出土的史前陶瓦均屬於龍山文化時期。從考古發掘的結果分析,龍山文化時期板瓦和筒瓦已經用於較高等級的建築之上,並且使用的分佈範圍比較廣泛,槽形板瓦和筒瓦的形制已與後世流行的瓦的形制相同或相似,製作工藝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技術。因此推斷,這時期的瓦還不是最早出現的原始形態,瓦出現的年代可能比龍山文化時期還要早。

    2016年-2018年,陝西的考古人員對位於西安市雁塔區等駕坡街道辦的馬騰空遺址中的居址和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在一座仰韶晚期半坡地穴房址的清理中,出土了三件可辨為筒瓦形制的器物。

    西安馬騰空遺址出土的這三件筒瓦形制的器物,邊緣相對完整,有比較整齊、明顯的切割痕跡,靠前端邊角處有一個圓穿,系燒製前用細棍單向鑽成的,這種製作工藝與陶寺遺址出土的板瓦製作過程相同。目前,雖然還不清楚它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位置,但其形制與後世龍山文化時代的寶雞橋鎮遺址、甘肅涇川縣的儉頭遺址、延安蘆山峁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等出土的筒瓦具有連貫的傳承性。

    在與西安馬騰空遺址同處於一個地區的西安藍田新街遺址,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磚的雛形,年代也是仰韶文化晚期。陝西關中中部地區不同遺址內發現建築材料的原始形態,反映了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材料磚、瓦的雛形。渭河流域曾是炎帝神農氏的生活區域,《周書》記載:“神農作瓦器”或許是真實的。

    馬騰空遺址和新街遺址的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磚”和“瓦”形器,對磚、瓦類建材的起源和建築史的研究提供了較為重要的實證材料。

    陶瓦是史前先民的重大發明,從瓦誕生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普遍使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從單一的形制也發展到種類豐富的形狀,如平瓦、三曲瓦、雙筒瓦、魚鱗瓦、牛舌瓦、板瓦、筒瓦、滴水瓦、溝頭瓦、J形瓦、S形瓦和其他異形瓦等。瓦的功能也從最初的保護建築物免受雨水侵襲到後來賦予了藝術及文化內涵。

    在一個完整的屋頂面上,一般都會有板瓦、筒瓦及用於簷面的勾頭瓦和滴水瓦。建築的等級越高,瓦的製作和紋飾越精美。瓦當和滴水最早以素面為主,隨著審美意識的提高,其裝飾逐漸繁複。先秦時期,除了少數的素面瓦當外,大部分的瓦當都有紋飾。而且紋飾種類繁多,如重環紋、繩紋、動物紋、植物紋、雲紋等。

    西漢時期隨著制瓦工藝的明顯進步,帶有圓形瓦當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簡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質量也有較大的提高。而且文字瓦當也開始流行,也就是在瓦當上刻有文字以取代紋飾,常見的有代表吉祥寓意的“長樂未央”、“千秋萬歲”、“與天無極”、“延年益壽”、“長毋相忘”等,也有包含建築名稱的“真泉宮當”、“竹泉宮當”、“齊園宮當”、“齊園”、“上林”、“京師倉當”、“長陵東當”、“長陵西當”等等。質量和藝術的提升,獲得了後世“秦磚漢瓦”的讚譽。

    三國時期開始有人面瓦當,東晉出現獸面瓦當。受佛教影響,蓮花紋瓦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為流行,直接影響到隋唐兩代。宋代瓦當的特色是高浮雕獸面瓦當和寶相花紋樣;龍鳳紋和花草紋,在明清建築中則最為常見。

    瓦,原本色澤灰黑無光,然而,表面光潤如鏡的琉璃瓦的出現,成為了中國帝王之家的專屬用品。琉璃瓦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但由於技術或者經濟的原因,使用上並未普及。

    唐代開始,琉璃瓦在宮室建築中得到較多應用,但尚不廣泛。最早的琉璃瓦實物見於唐昭陵。唐瓦以灰瓦居多,由板瓦和筒瓦組合鋪設而成的瓦。唐瓦單件瓦片尺寸較大,厚實感強,是中國傳統的寺院,亭臺,仿古建築等建築必不可少的高檔屋瓦。

    兩宋時期,隨著琉璃瓦的燒製技術日益成熟,具備了大批次製作出色彩豐富、形式多樣、規格齊全的琉璃構件的能力,琉璃瓦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宮室壇廟等高等級建築德的屋面上。明清兩代,是琉璃瓦應用大盛的時期,然而只能應用於與皇家相關的建築。

    瓦片, 濃縮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工藝匠心。古時的瓦,無論是瓦當還是筒瓦、板瓦,其中蘊含著中國的古風和藝術之美。或古樸純粹,或莊嚴肅穆,或金碧輝煌。無論是北方的琉璃碧瓦,還是江南的粉牆黛瓦,處處體現著中國古建的東方韻味,將中式建築的古典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世界上最早的瓦出現在中國,而中國目前最早的瓦形器發現於仰韶文化晚期的西安馬騰空遺址,距今4500年-4000年,比西方發現的最早瓦當還早1500多年。中國是最早使用磚瓦的國家,就瓦屋面工藝技術而言,與西方建築相比,中國瓦也更加豐富,水平更高。中國不但創造了筒瓦屋面,還創造了合瓦屋面,甚至創造了帶釉的琉璃瓦屋面和幹槎瓦屋面。這些都是西方遠遠無法比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鵝秋天了為什麼不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