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
2 # 四川達州人
不一樣。
明代沒有力量可以威脅皇權,宦官是依附於皇權生存的,是皇帝放出來壓制士大夫集團的力量。強如九千歲魏忠賢,當皇帝要收拾的時候,一個獄卒就能做到,宦官沒有反抗能力。
東漢是世家社會,或者說此時的皇帝還缺乏決定一切的力量,也就是說,宦官(寒門)被皇帝用來對抗外戚(豪強),世家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來說是略微偏向外戚的。所以,東漢局勢=宦官+皇帝VS外戚+世家,把宦官外戚同時去掉,其實就是皇帝想壓制世家,由於有政權與皇帝的加持,宦官佔據優勢。而宦官屠殺外戚,袁紹為首的世家就趁機屠殺宦官,皇權也就衰落了,中國正式進入世家爭霸局面。
-
3 # 丁太勝
東漢建國的基本盤是地方豪強大族,建國後形成了外戚專權,對皇權形成了侵犯。新登基的皇帝為了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皇權,就利用身邊的宦官,而宦官在奪權的過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權勢集團。最終,東漢王朝陷入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怪圈,政治上極為黑暗,人民深受其苦。
明朝原本是限制宦官權利的,後來,因為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皇位,在此過程中,宦官建立了功勳,因此,宦官在明朝的政治生活中才有了出頭之日。從明英宗朱祁鎮寵幸宦官王振起,明朝宦官勢力崛起。但明朝皇權始終未曾旁落,宦官只是皇帝的代理人,用來對抗文官集團,平衡朝廷局面。
如果說東漢和明朝宦官專權有何不同,我認為:東漢宦官是用來奪權,明朝宦官是用來平權。
-
4 # 海棠方舟
宦官曆來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腐朽的統治集團之一,東漢、唐朝、明朝這三個大一統朝代都出現過宦官亂政的局面,那麼東漢的宦官專權與明朝的宦官專權有什麼區別呢?
一、滋生的原因不同:東漢總共有十四位皇帝,但大多數都是年幼登基,如最小的漢殤帝,繼位時才三個月大。皇帝年少啥都不懂,就需要太后垂簾聽政,但並不是每一個當太后的女人都是武則天或慈禧這種千年一出的女強人,所以太后往往藉助孃家人的力量,也就是外戚,一起掌管局面,這就造成了外戚勢力的壯大,政權漸漸被外戚掌控。待到皇帝長大,不甘於權力被外戚掌控,就扶植身邊的宦官集團對付外戚,宦官就這樣鑽入權力的中心。可見東漢宦官專權,是為了制衡外戚而生。
而明朝宦官專權的產生,則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皇帝為了偷懶而放權於宦官。明朝為了加強皇權,廢除了丞相制,代之設立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皇權雖然較以往朝代更加集中,但同時也給皇帝帶來繁重的工作壓力。為了減少工作量,明朝又設立了內閣制,就朝中事務專門為皇帝提供政議,實行與否由皇帝批准,這個過程也叫“票擬”。票擬雖然有效降低了皇帝的工作壓力,但奏摺實在太多,靠一個人批閱難以應付過來,所以皇帝就把一些奏摺交給宦官代批,宦官就這樣染指皇權。第二個原因是皇帝制約文官集團的需要。明朝雖然沒有相權與皇權相爭,也沒有外戚干政,但文官集團卻迅速崛起,他們不但在國家層面制約皇帝,甚至連皇帝的私生活也要干涉,給皇權造成強大的壓迫感,所以皇帝不得不啟用身邊的宦官力量對抗文官集團,這就給宦官專權提供另一條途徑。
二、時間持續性不同:東漢宦官專權缺乏持續性,而是與外戚干政相互交替登場,兩者最後在東漢末年同歸於盡。而明朝宦官專權始於明宣宗時期,一直持續到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
三、對皇權的影響程度不同:東漢宦官專權與明朝宦官專權雖然都依附於皇權而產生,但東漢宦官專權對皇權的影響更大,甚至到了威脅皇權、架空皇帝的程度。而明朝宦官專權則完全依附於皇權,宦官權力再大,也由皇帝掌控其生死大權,魏忠賢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
5 # 超風行者
權力之別:東漢是王權旁落後直接導致朝廷內部權力鬥爭的產物,宦官與外戚互相之間登上了歷史舞臺,使得王權出現空檔期,地方勢力容易做大做強,導致最終形成“三國”局面;明朝是君主集中制度設計的產物,宦官處於依附於王權的從屬地位,還是針對於文官集團的行政管理權,分化宰相制度的結果。
影響之別:東漢的影響範圍更加龐大或具有延伸性或空間性,甚至形成南北朝有催化劑的作用,直接造成地方勢力或門閥士族左右國家命運的走向;明朝的宦官專權還是符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客觀規律或命運走向,處理大小實務的職務壟斷權是明朝具有特務統治的特色所決定的本來面目,集中於財權的腐敗問題現象尤為突出。
回覆列表
明朝宦官的權力來自皇帝,即明朝宦官的“話”可以預設是皇帝的意思,前提是皇帝對這名宦官足夠信任。如果皇帝不信任,宦官即無任何權力,就是一名家奴。
東漢宦官的權力來自皇權(權力)的分割。
東漢最大的問題是外戚,這在東漢成立時已經存在。光武帝妻郭聖通、陰麗華,也是因為陰氏後面的南陽集團過於強大,才將皇后郭聖通換成陰麗華。漢章帝皇后竇氏,是光武帝平天下時投奔過來的竇融曾孫女,因為無子,妒殺章帝原來太子劉慶母妃宋氏,收養梁貴人子和帝,後來和帝年幼登基,竇太后掌權。
這個竇氏集團十分強大,基本上架空了皇帝。
一代竇融:光武朝重臣。
二代竇固,明帝時主持對外軍事,如衛青;竇穆,竇太后祖父。
三代竇勳:竇太后父親。
四代:竇太后,竇憲,竇篤,竇景,竇瑰
新上任的漢和帝與宦官聯合,滅了竇氏集團,因而對宦官極為重用。比如在宮廷內設定了中常侍、黃門侍郎、大黃門、小黃門等宦官職務,這些職務負責掌管傳達皇帝的號令和詔書,閱覽尚書進呈的文書,相當於離權力最近的位置。
中常侍鄭眾,直接參入滅亡竇氏集團的功臣宦官,漢和帝給他的官職是大長秋,“長秋”是漢代皇后的宮名,和帝的意思就是讓鄭眾監視外戚。
但是東漢外戚干政的情況還是沒有消退。
漢靈帝時,梁氏集團“梁冀一門,前後七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
漢靈帝也是藉助宦官滅掉梁氏集團,其中“詔賞誅梁冀之功,封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皆為縣侯。”這五名宦官封為侯,世稱“ 五侯 ”。
這就相當正式將“宦官”放於廟堂之上,有資格正式分享權力。這與明朝宦官上不了檯面,全靠皇帝是性質不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