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北枕滔滔長江,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句。
廬山的地貌景觀較為特殊,是一種多成因複合地貌景觀,依次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疊加而成。
晚白堊紀在古鄱陽湖形成的同時,形成了廬山斷塊山的雛形,至古近紀、新近紀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才形成了雄偉峻峭的廬山斷塊山。
300萬年之後的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曾產生過4次冰期,此種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蝕作用特別強烈,在高大的斷塊山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蝕地貌景觀,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萬年以來的冰後期,由於廬山雨量充沛,水系發育,在流水強烈侵蝕作用下,對斷塊山構造地貌及冰蝕地貌進行著強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流水地貌景觀,斷層崖,冰川刃脊變成了險峻的奇峰巉巖,U谷形成新的峰谷與峽谷,懸崖峭壁林立,雄偉壯觀,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礎
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為11.4℃,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以至於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為22.6℃,秋季則為17.4℃,冬季常在1℃左右。
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溼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於興雲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雲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為廬山一奇。
廬山各處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海拔達1474米,且山上樹林密佈,山下江湖環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溼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氣溫可達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之間。
廬山地區的溝谷水系自成系統,各以廬山為源,流歸江湖。山頂山行行寬谷透過河流襲奪作用而溝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轉入山側深邃的峽谷。在廬山景區多借襲奪彎築壩蓄水成湖,並建給排水系統調節用水,或藉以發電補充供電,同時增加了水體風光旅遊。
廬山五老峰
主要景點
錦繡谷
是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四季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錦繡谷是因第四紀冰川作用,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
毛主席的七絕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所描寫的就是錦繡谷景色。
三疊泉
古人稱“匡廬瀑布,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含鄱口
位於東南部含鄱嶺的一個山口,海拔1286米。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湖,三座山峰連在一起優如一隻張開的巨口,有欲飲鄱陽之水,而得名於含鄱口。
含鄱口也是中國九大觀日出地之一,最佳地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極目四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北枕滔滔長江,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句。
廬山的地貌景觀較為特殊,是一種多成因複合地貌景觀,依次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流水地貌景觀疊加而成。
晚白堊紀在古鄱陽湖形成的同時,形成了廬山斷塊山的雛形,至古近紀、新近紀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才形成了雄偉峻峭的廬山斷塊山。
300萬年之後的第四紀大冰期來臨之時,廬山曾產生過4次冰期,此種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蝕作用特別強烈,在高大的斷塊山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蝕地貌景觀,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萬年以來的冰後期,由於廬山雨量充沛,水系發育,在流水強烈侵蝕作用下,對斷塊山構造地貌及冰蝕地貌進行著強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流水地貌景觀,斷層崖,冰川刃脊變成了險峻的奇峰巉巖,U谷形成新的峰谷與峽谷,懸崖峭壁林立,雄偉壯觀,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礎
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為11.4℃,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以至於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為22.6℃,秋季則為17.4℃,冬季常在1℃左右。
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溼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於興雲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雲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雲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為廬山一奇。
廬山各處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海拔達1474米,且山上樹林密佈,山下江湖環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溼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氣溫可達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之間。
廬山地區的溝谷水系自成系統,各以廬山為源,流歸江湖。山頂山行行寬谷透過河流襲奪作用而溝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轉入山側深邃的峽谷。在廬山景區多借襲奪彎築壩蓄水成湖,並建給排水系統調節用水,或藉以發電補充供電,同時增加了水體風光旅遊。
廬山五老峰
主要景點
錦繡谷
是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四季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錦繡谷是因第四紀冰川作用,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
毛主席的七絕詩:“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所描寫的就是錦繡谷景色。
三疊泉
古人稱“匡廬瀑布,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含鄱口
位於東南部含鄱嶺的一個山口,海拔1286米。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湖,三座山峰連在一起優如一隻張開的巨口,有欲飲鄱陽之水,而得名於含鄱口。
含鄱口也是中國九大觀日出地之一,最佳地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極目四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