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翻海浪真身
-
2 # q57215006
指的是:王昌齡的朋友:辛漸。
1、全詩為: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年代: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
-
3 # 使用者6820475405809
題目中的“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詩句出自《芙蓉樓送辛漸》。
全詩如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歌大約作於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市)丞時。王昌齡在開元二十七年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並作下此詩。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本是盛唐詩的共同特點,而深厚有餘、優柔舒緩。“盡謝爐錘之跡”(胡應麟《詩藪》)又是王詩的獨特風格。此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含蓄蘊藉,餘韻無窮。
-
4 # 小小蝸72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此詩為一首送別詩。“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
“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正好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
-
5 # 使用者2226676769230
問題中所問詩句中的“客”指:辛漸。
解答此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中引用的詩句,錄入時有一處錯誤,即誤將“平明”錄入為“平民”。
2、題中詩句,出自於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結合“詩題”,可知“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客”,指的是“辛漸”。
3、“寒雨連江夜入吳”中“寒雨”是冷雨的意思。“連江”指雨與江連成一片。“吳”古國名,泛指蘇南浙北一帶。
4、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是天亮的時候。“客”指辛漸。“楚山”泛指鎮江一帶。
5、問題中兩句詩可譯成: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辛漸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
6 # 路長所以夢遠
王昌齡的朋友:辛漸
王昌齡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摯友辛漸怕他因而意志消沉,特地遠道來探望他.作者感激好友的深情厚意,由江寧一路送到鎮江,才在芙蓉樓分手而回,這首詩便是當時兩人登樓話別時作的.
【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處】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全詩】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7 # 像風一樣自由28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狐狸)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芙蓉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2)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3)題意:在芙蓉樓送別好朋友辛漸。
回覆列表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客指的是王昌齡的朋友辛漸。因為這首千古絕唱的題目就是《芙蓉樓送辛漸》。那麼,除了辛漸還能是誰啊?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的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畫面感與情感融合在一起,並說出了自己會改變以前的志向。全詩如下: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