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國亞

    在農村父母是養兒防老的?無論兒子多有本亊,父母老了以後肯定要接到身邊養老的。至於說女兒遠嫁父母得不到女兒的照顧,父母的也能理解,只要女兒一家過得幸福,這也是老人的心願。女兒不能不要父母、哪怕再遠、女兒有空時也會回家陪伴父母一段時間的。平時也會牽掛父母的,給父母買點吃的、穿的、用的寄回家。人雖不能時刻回家陪伴,但那份孝心一直沒有忘記。兒子肯定也要父母回到城裡居住,但老人一輩子生在農村,不習慣城裡的生活,所以兒子也不能強求,只能隨老人的意願、在農村、城裡、各住一段時間。做為兒子的也只能逄年過節回家和父母團聚。買一些父母的所需用品,而且還要給點鉞讓父母做生活費。老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勞耕耘這片土地,跟這片土地有感情,捨不得離開。說掙點錢等老了花,這是老人的一種本能,哪怕老人不掙錢、兒子肯定一樣會孝敬父母的!題主說老人老了誰來照顧,到一定時,兒子應該將老人接到身邊養老,哪怕老人不願去,那也只有僱人來照顧、或者去養老院等。這個階段兒女回家陪伴的次數相對而言要多一些。做父母的兒女小時候,希望他有出息,而等父母老了就想兒女陪在身邊一直到老。天下的父母說是這樣說,但總歸兒女有出息的、走在別人前還是有面子的。

  • 2 # 使用者佳慧

    現在農村老年人的常態,都是老倆口互相扶持的過。兒子住在一起也不會照顧父母,一是自己要養家餬口,媳婦能自己管好孩子就不錯了。二是老年人也不願麻煩孩子,有困難就自己扛著,除非癱在床上才會靠孩子。到時候就看自己的運氣了,碰到有錢有良心的孩子就是造化,否則可能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

  • 3 # 夢幻青棡林

    老了,誰照顧呢?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養老問題。首先是老兩口相互扶持,自己照顧好自己;但若年老、多病,只能是去投奔兒子或女兒家,不管兒女在何處買,大多都是如此。經常去鄉下小住,對農村還算了解一些,大概是這樣的。當然也有極個別的老人呆在農村苟延殘喘,聽天由命啦。其次才是去養老院,前提條件是老人自己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含鰥寡孤獨無子女者)或房屋充公(算以房養老)。

    大多數兒女若在外打工或經營生意的,又在城市買房的,絕大多數都是將老邁父母接去贍養,真正丟棄不管的還是極個別的。

    農村閒置的房屋成片,一個生產隊留守農村的就那麼十來個人,有的壪十多家房屋空無一人,十分空寂。只聞鳥啼聲,不聞人語響啊。

    總歸一句話,孝親教育應該放上議事日程,讓孝親蔚然成風,才是正道。

    也就是說,老人養老主要靠兒女。這是事實。

  • 4 # 文以載道MZS

    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突出的問題,農村中的大部分年輕人不是外出求學就是到外地打工去了,家裡留下的基本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就如題主所說,空巢老人到幹不動的時候,到底靠誰來照顧?

    一、中國的古老傳統是養兒防老,有兒女的,老了當然是由兒女來照顧啦,贍養老人是兒女的法定義務。

    作為農村的空巢老人來說,打心眼裡都是希望和支援自己的兒女出去創一番世界,而獲得有所成就過上一個好的生活。然而當子女有出息了在外安家落戶,女兒外嫁,那麼自己老兩口就成了孤家寡人,身體好能勞動、能幹活還沒有什麼,但是到年老多病時,渴望子女的陪伴和照顧的願望就特別強烈。這個時候,就要跟自己的子女商量,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投靠他們是最有效的辦法。因為作為你的子女來說,他們既是你最親的親人,又是法定義務要贍養你的人,由他們來照顧,你最放心,畢竟血濃於水!

    二、如果覺得在外地兒女家養老不習慣,可以讓兒女部分出費用在當地養老機構養老。

    如果覺得在外地的兒女家養老不習慣,兒女們又要忙於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你們,如果是這種情況,就可以和自己的兒女們商量,讓兒女們出一部分費用,可能兒女也樂意接受,就選擇在當地的養老機構養老。那麼就由這個有資質和有醫護人員的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來照顧,這樣既可以讓自己的兒女放心,自己的日常照顧還可以得到保障,這是兩全其美,可以嘗試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凝露配電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