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0945767315987

    晏幾道 晏幾道(約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

    殊幼子(一說第七子)。臨川人。北宋詞家。一生清狂磊落,縱弛不羈,曾為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小吏。他與蘇軾、黃庭堅先後同時,文章翰墨,自立規模。早年即以《鷓鴣天》詞見稱於仁宗,詞雲:“碧藕花開水殿涼,萬年枝上轉紅陽。昂平歌管隨天仗,祥瑞封章滿御林。金掌露,玉爐香,歲華方黃聖恩長。皇州又奏圜扉靜,十樣宮眉捧壽觴”(“慶曆中,開封府與棘寺同日奏獄空,仁宗於宮中宴樂,宣叔原作此。”參見黃升《花菴詞選》叔原《鷓鴣天》注)。詞雖是應命之作,內容無甚可取,但作者的藝術才華於此可見。小山身出高門,不慕勢利,黃庭堅稱他是“人傑”,也說他痴亦絕人:“仕官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於此,足見小山之為人。小山孤高自負,傲視權貴,即使是蘇軾這種人,也不在眼下。據《硯北雜誌》雲:“元佑中,叔原以長短句行,蘇子瞻因魯直(即黃庭堅)欲見之,則謝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按:當時蘇軾在京,正受帝、後賞識,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他好藏書,能詩,尤以詞著稱。據《墨莊漫錄》雲“叔原聚書甚多,每有遷徙,其妻厭之,謂叔原有類乞兒搬惋。叔原戲作詩云:‘生計惟茲惋,搬擎豈憚勞。造雖從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調,頹瓢庶共操。朝盛負餘米,暮貯籍殘糟。倖免播同乞,終甘澤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稱葛為袍。倘受桑間餉,何堪井上螬。綽然徙自許,噱爾未應饕。世久稱原憲,人方逐子敖。願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詩雖是戲作,而憤世疾俗之情,高潔固究之趣,斐然可見。他存詩只數首,為“春風自是人間客,張主(亦作主張。)此依《江西詩徵》。)繁華得幾時?”(《與鄭介夫》)“窮通不屬兒曹意,自有真人愛子虛。”(《題司馬長卿畫像》)都是寓意頗深之作。他的詞風農摯深婉,工於言情,與乃父齊名,世稱“二晏”。但當時及後世作者都對他評價很高,認為造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於言情,出元南(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措辭婉妙,一時獨步。”(《白雨齋詞話》)他的《小山詞》存詞二百多首,多為小令,其藝術造就也表現在這些小令方面。小山詞多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整飽含感傷,傷情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語工麗,秀氣勝韻,吐屬天成,“能動搖人心”。雖反映生活面窄,而藝術境界較高。詞風接近李煜。他的《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其中新辭麗句,深為論者所歎賞。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臨江仙》),《復堂詞話》贊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鷓鴣天》),《苕溪漁隱叢話》評它為“詞情婉麗”;至於“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連認為“作文害道”的理學家程頤聽了,都得笑著說:這樣的詞,只有“鬼”才寫得出!(《邵氏聞見後錄》) 小山詞從《珠玉》出,而成就不同,體貌各異。在描寫上,比大晏深細,而無大晏的含蓄;在修辭上,有大晏的婉麗,而無大晏的清潤;在感情上,比大晏濃摯;在思想上,則不及大晏的深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鄉的夏天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