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個非常重視漢文化的人,而按照中原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嫡孫的繼承資格要優先於其他的兒子們,這也是後來朱元璋傳位皇孫而非皇子的原因之一。
公元1286年,忽必烈的儲君皇太子真金,因為“禪讓事件”驚懼而薨,當時僅有四十三歲。
所謂的禪讓事件,就是1285年有個御史上書,讓年事已高的忽必烈讓位給太子真金,與此同時約束南必皇后,讓她不要再幹涉朝政。
忽必烈的年紀那時候的確很大了,也因為這個緣故,他的繼後南必皇后經常干涉朝政,可這也不能成為要求他禪讓皇位的理由,皇太子真金也非常害怕這件事。
太子手下的人將奏摺攔了下來,但朝廷中有不少元初重臣阿合馬的殘部,他們向來與真金太子不和,因此想著將這件事給抖露出去。
沒想到此事弄巧成拙,真金畢竟是忽必烈的親兒子,阿合馬殘部反而被忽必烈所誅。
可禪讓的提議還是讓忽必烈知道了,他並沒有責備兒子,但真金卻被嚇得不輕,最終居然把自己給嚇得一病不起,第二年就離開了人世。
真金去世,儲君之位也就空缺了出來,而忽必烈並沒有冊立其他兒子做儲君,反倒是將太子之寶直接傳授給了真金的次子鐵穆耳,也就是後來的元成宗。
要知道忽必烈膝下有好幾個兒子,除了真金之外還有其他的兒子,不過話說回來,真金是忽必烈心中摯愛察必皇后所生的兒子,而察必皇后膝下只有兩個兒子。
除了真金,忽必烈第四子那木罕也是察必皇后所生,但其膝下無嗣且能力也很一般。
正所謂愛屋及烏,真金的長子甘麻剌與次子鐵穆耳,都從小養育在宮廷之內,是忽必烈的髮妻察必皇后親自教養的,而真金的太子妃闊闊真,倒是更喜歡小兒子鐵穆耳而非長子。
本來忽必烈也想過冊立甘麻剌為繼承人,雖然沒有冊立他為皇太孫,但是卻為其專門設定了所謂的內史府,可因為真金太子妃闊闊真不喜歡長子,忽必烈也不好表明態度。
雖然忽必烈是蒙古人,但是他受到漢文化的強烈影響,而中原的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這一脈的子孫本身就有優先的繼承權,這是其他諸子都不能動的。
蒙古人原本的繼承規則,是按照庫勒裡臺大會進行推選,但當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兄弟倆互相爭奪汗王之位,奪權之後的忽必烈對此十分忌憚,進行了一系列的打壓。
而元朝建立之後,入主中原的忽必烈,自然也不希望威脅皇權的那一套繼續出現。
既然都已經做了中原的皇帝,那麼皇位應該如何傳承,自然是皇帝說了算而不是貴族大會。
受到漢儒影響,加上個人的情感因素,忽必烈最終將太子之寶交給了自己的嫡次孫鐵穆耳,並且讓嫡長孫甘麻剌作為晉王出鎮漠北,
忽必烈駕崩之後,甘麻剌與鐵穆耳兩人的母親,太子妃闊闊真與重臣伯顏商討對策,雖然鐵穆耳得到了太子之寶,但是並沒有被證實冊立為皇太孫。
正因為名分不正,那時候鐵穆耳並不能完全毫無阻礙直接登基為皇帝。
忽必烈的其他兒子們,大多都是沒啥能力的貨色,而真正能夠與鐵穆耳爭奪皇位的,就是他的兄長甘麻剌,結果闊闊真偏心小兒子,讓口吃的甘麻剌與鐵穆耳比賽背誦祖訓,勝者登基。
結果可想而知,鐵穆耳在重臣與母親的幫助,還有大量貴族與軍隊勢力的支援下繼位。
忽必烈有很多兒子,但是普遍不出色,而他的孫兒鐵穆耳能力出眾,並且得到了重臣的輔佐支援,自然合適作為繼承人,而且鐵穆耳繼位多少有實力的加持,並非完全是忽必烈之意。
忽必烈是個非常重視漢文化的人,而按照中原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嫡孫的繼承資格要優先於其他的兒子們,這也是後來朱元璋傳位皇孫而非皇子的原因之一。
公元1286年,忽必烈的儲君皇太子真金,因為“禪讓事件”驚懼而薨,當時僅有四十三歲。
所謂的禪讓事件,就是1285年有個御史上書,讓年事已高的忽必烈讓位給太子真金,與此同時約束南必皇后,讓她不要再幹涉朝政。
忽必烈的年紀那時候的確很大了,也因為這個緣故,他的繼後南必皇后經常干涉朝政,可這也不能成為要求他禪讓皇位的理由,皇太子真金也非常害怕這件事。
太子手下的人將奏摺攔了下來,但朝廷中有不少元初重臣阿合馬的殘部,他們向來與真金太子不和,因此想著將這件事給抖露出去。
沒想到此事弄巧成拙,真金畢竟是忽必烈的親兒子,阿合馬殘部反而被忽必烈所誅。
可禪讓的提議還是讓忽必烈知道了,他並沒有責備兒子,但真金卻被嚇得不輕,最終居然把自己給嚇得一病不起,第二年就離開了人世。
真金去世,儲君之位也就空缺了出來,而忽必烈並沒有冊立其他兒子做儲君,反倒是將太子之寶直接傳授給了真金的次子鐵穆耳,也就是後來的元成宗。
要知道忽必烈膝下有好幾個兒子,除了真金之外還有其他的兒子,不過話說回來,真金是忽必烈心中摯愛察必皇后所生的兒子,而察必皇后膝下只有兩個兒子。
除了真金,忽必烈第四子那木罕也是察必皇后所生,但其膝下無嗣且能力也很一般。
正所謂愛屋及烏,真金的長子甘麻剌與次子鐵穆耳,都從小養育在宮廷之內,是忽必烈的髮妻察必皇后親自教養的,而真金的太子妃闊闊真,倒是更喜歡小兒子鐵穆耳而非長子。
本來忽必烈也想過冊立甘麻剌為繼承人,雖然沒有冊立他為皇太孫,但是卻為其專門設定了所謂的內史府,可因為真金太子妃闊闊真不喜歡長子,忽必烈也不好表明態度。
雖然忽必烈是蒙古人,但是他受到漢文化的強烈影響,而中原的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這一脈的子孫本身就有優先的繼承權,這是其他諸子都不能動的。
蒙古人原本的繼承規則,是按照庫勒裡臺大會進行推選,但當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兄弟倆互相爭奪汗王之位,奪權之後的忽必烈對此十分忌憚,進行了一系列的打壓。
而元朝建立之後,入主中原的忽必烈,自然也不希望威脅皇權的那一套繼續出現。
既然都已經做了中原的皇帝,那麼皇位應該如何傳承,自然是皇帝說了算而不是貴族大會。
受到漢儒影響,加上個人的情感因素,忽必烈最終將太子之寶交給了自己的嫡次孫鐵穆耳,並且讓嫡長孫甘麻剌作為晉王出鎮漠北,
忽必烈駕崩之後,甘麻剌與鐵穆耳兩人的母親,太子妃闊闊真與重臣伯顏商討對策,雖然鐵穆耳得到了太子之寶,但是並沒有被證實冊立為皇太孫。
正因為名分不正,那時候鐵穆耳並不能完全毫無阻礙直接登基為皇帝。
忽必烈的其他兒子們,大多都是沒啥能力的貨色,而真正能夠與鐵穆耳爭奪皇位的,就是他的兄長甘麻剌,結果闊闊真偏心小兒子,讓口吃的甘麻剌與鐵穆耳比賽背誦祖訓,勝者登基。
結果可想而知,鐵穆耳在重臣與母親的幫助,還有大量貴族與軍隊勢力的支援下繼位。
忽必烈有很多兒子,但是普遍不出色,而他的孫兒鐵穆耳能力出眾,並且得到了重臣的輔佐支援,自然合適作為繼承人,而且鐵穆耳繼位多少有實力的加持,並非完全是忽必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