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93442839105
-
2 #
公元1161年,辛棄疾21歲的時候,金朝皇帝完顏亮據說是被柳永的一首詞《望海潮》打動,一心要去看看江南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於是,悍然撕毀兩個政權之間早已簽訂的停戰協定,出動60萬大軍,兵分四路南侵,叫囂要在100天之內滅掉南宋。這個決策一出來,中原的老百姓紛紛造**了。為什麼呢?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情感因素。這些老百姓過去都是北宋的子民,雖然北宋滅亡之後他們留在中原,成了金朝的百姓,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之中絕大部分還是認同北宋的。特別是因為金朝施行民族壓迫政策,把女真人放在第一等,渤海人放在第二等,契丹人放在第三等,漢人放在第四等,更是讓這些中原百姓深受打擊。好多人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把流落江南的南宋當成了自己心靈的故鄉,沒事就登上高山,對著南宋的方向流淚嘆息,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就是其中之一。現在金朝叫囂要滅掉南宋,這不是要滅掉這些中原老百姓心中的希望嗎?所以,中原老百姓非常反感。這是情感因素。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現實因素。因為完顏亮要大舉南侵,中原老百姓的負擔一下子加重了。為什麼呀?誰都知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既然要打南宋,就要徵草徵糧。而這些沉重的戰爭負擔,自然主要是落在中原老百姓的頭上。這種現實的負擔更是讓老百姓忍無可忍。忍無可忍怎麼辦呢,只能起來造**了。據當時史料記載,從太行山以東到淮河以北,老百姓所在蜂起。就在這種背景之下,21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造**了。
兩千人的隊伍人太少,辦不成什麼大事,所以,辛棄疾又尋找到了更大的組織。誰呢?也是在山東地區湧現出來的一個豪傑人物,名叫耿京,此人在現在梁山泊一代聚義,已經有20萬左右的兵馬。辛棄疾帶著人馬投奔耿京,耿京也非常歡喜。他知道辛棄疾是個文人,就讓他當了掌書記,給自己起草公文,出謀劃策。算是個文職人員。辛棄疾就這樣跟耿京幹了一陣子上馬擊賊、下馬草檄的日子。可是,就在耿京的勢力繼續發展的時候,形勢變了。怎麼回事呢?金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政變,完顏亮的堂弟完顏雍在中都(北京)稱帝,而完顏亮則在陣前被殺了。兩個皇帝一交替,金朝的政策也就變了。新上任的完顏雍不再打仗,和南宋講和。而且,對起義的中原老百姓也許下諾言,“在山者為賊盜,下山者為良民”,只要你放下武器,我也不予追究了,還可以回來做老百姓。完顏雍這個政策一出來,耿京的隊伍裡好多人相當動心,都想回去種莊稼去了。可是,耿京本人不想這麼輕易投降。怎麼辦呢?這時候,辛棄疾給耿京出了個主意,說:既然不願回家,不如投奔南宋吧,本來當初起義也有保衛南宋的意思呀。耿京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馬上任命辛棄疾等11人為使者,到建康(南京)去見宋高宗了。這叫帶兵歸順,對宋高宗來說是很有面子的事。他非常高興,立刻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對其他大小頭目也都封官許願,其中,作為使者的辛棄疾也得了一個右承務郎的官職,這是個從九品的文官,基本上是最低階的官員了。
就在辛棄疾他們帶著朝廷委任狀和儀仗趕回山東的路上,他們聽到一個驚人的訊息:大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了!而且,張安國殺了耿京之後,馬上投降金朝,還當了濟州的知州。這對辛棄疾他們來說可真是晴天霹靂。手裡拿的委任狀沒人可給了,所謂的帶兵歸順也成了一個笑話。怎麼辦呢?按照一般的思路,辛棄疾一個文職人員,能有什麼辦法?回南宋唄,請求宋高宗原諒,然後灰溜溜地當那個九品芝麻官去。可是,這得多尷尬呀!辛棄疾是個英雄,他可不想這麼丟人。他說:就這麼回去,對不起耿大帥,也對不起朝廷!那怎麼辦呢?他招募了50個跟他一樣勇敢的戰士,馬不停蹄趕到叛徒張安國當官的濟州去了。張安國當時在哪兒呀?他正在金兵的大營裡,跟幾個將領喝酒呢,喝得酒酣耳熱,滿面紅光。這時候忽然有人通報說,外面有個大漢找你,說是和你很熟。張安國什麼反應呢?他一方面是喝高了,腦子不怎麼清楚,另一方面也是仗著身在金兵大營之中,有5萬士兵保護著呢,所以膽子很大,想也沒想就走出了營門。他這一出來不要緊,一雙大手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就把他抓到馬背上去了,隨後一打馬屁股,一隊人馬向南飛奔而去。等裡面的金朝將領反應過來,這些人都已經走遠了,追不上了。活捉了張安國之後呢?辛棄疾知道,從濟州到宋金交界的淮水還有好大一段距離,中間金兵無數,要想順利到達南宋,只能是打時間差。所以,他們束馬銜枚,晝夜兼程,一路狂奔渡過淮河,把張安國一直帶到了宋高宗的朝堂之上。這件事太傳奇了。50人勇闖金兵5萬人的大營,生擒叛徒,獻俘朝堂,這比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也不差呀。而且,辦這樣大事的人,居然只是一個年僅20出頭的白面書生。這太有轟動效應了。南宋朝野交口稱讚,按照洪邁《稼軒記》的說法就是:“壯聲英慨,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就此脫胎換骨,從一介書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軍人。
這件事為辛棄疾的歸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也成了辛棄疾一輩子最得意的事。得意到什麼程度?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只要辛棄疾一回憶年輕時代,想的保證就是這件事。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講的不就是這段英雄往事嗎?再比如,辛棄疾最有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
3 # 使用者4942158062057
辛棄疾1162年迴歸南宋,公元1162年,張安國叛亂殺耿京,辛棄疾獨闖金營生擒張安國,到建康向南宋獻俘。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
回覆列表
在金國佔領中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