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泠泠七

    我在天津多年,喜歡聽相聲,偶爾也聽郭德綱的相聲。但聽不慣他相聲裡的倫理梗,認為他動不動拿于謙老師家人砸掛挺沒意思的,不好笑,但勉強還可以忍受。

    但聽了老郭砸掛人家閨女那段確實忍受不了了,那哪是三俗?整個是無德、缺德沒有底線!你砸掛人家、砸掛人家父母老婆,你砸掛人家閨女幹什麼?

    聽這段:

    郭德綱:北京有位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他閨女就是演戲的,淨跟導演睡覺。

    于謙:誰呀?

    郭:你是沒讓人告過呀,管她是誰,有這人就完了唄。

    於:長記性了!

    郭:他閨女學完沒地方演戲。這是導演,跟導演睡覺,早起拉起于謙給了個大嘴巴:你不早說你是動畫片導演?

    矛頭所指,路人盡知。說實話,這事老郭不厚道,就算是相聲門裡砸掛要砸掛同行,但除了他你見誰砸掛過同行女兒?老郭拿汪洋老婆砸掛,汪洋起訴他一點不虧。而拿人家女兒砸掛,那不就是一般的缺德了,是很缺德甚至於卑鄙無恥了,相信無論是相聲行裡還是其他行業,沒幾個人受得了。

    我沒有女兒,如果我有女兒,別人這樣子潑汙水,老子會跟他拼命。我也實在想不通聽老郭如此拿人閨女砸掛還聽得津津有味,還笑得咧著大嘴的人,心裡怎麼想的。如果有人如此砸掛你、砸掛你女兒,你受得了?真是服氣!這樣的砸掛豈止是三俗?分明是卑鄙!

    相聲本就是民間藝術,本來就是通俗藝術,老百姓喜聞樂見,哄大家哈哈一樂,放鬆一下是其主要功能。但通俗不等於低俗,通俗一樣登大雅之堂,這也是上世紀侯寶林大師進行相聲改革的主要初衷,也因此而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像馬三立《買猴》、侯寶林《關公戰秦瓊》、姜昆《電梯奇遇》等,真正做到了樂中受教、寓教於樂。

    我們低標準說,不強調相聲的教化意義,不苛求聽聽相聲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品格,但你不能讓人聽看你的相聲,總想著人祖宗八代,總瞧著人臍下三寸,甚至引誘人學壞。如果這樣,那相聲這門藝術,如果算是藝術的話,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有人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讓相聲從幾乎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到路人皆知喜聞樂見津津樂道。也有人說,郭德綱坑了相聲,侯大師等人辛辛苦苦費盡周折將相聲從地攤天橋提升至大雅之堂,而郭德綱卻又將大雅之堂的相聲嘩地拉到地攤天橋。這兩種說法我認為一定意義上都有道理的,老郭對相聲發展普及有貢獻,但他相聲的低俗也是顯而易見的。

    郭德綱曾說,看一個相聲演員水平如何,別提名氣,別沒輩份,只一條,看他商演是非成功(大意),這話頗有可商榷處。歌劇、話劇可能去看、去聽的人不多,但你能否認歌劇、話劇不好?一些演員搔首弄姿、迎合低階趣味甚至出格暴露的演出(如果沒有部門管的話)一定會很火爆,但你又能說其不低俗、庸俗?

    流行的、有市場的未必是好的,但是是有原因的。同理有票房、有觀眾、有流量的人或節目也未必是好的,這個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郭德綱所謂商演成功便證明自己相聲說得好麼?我看未必呢。

    總之,我認為,有沒有郭德綱與德雲社,相聲作為一門民間藝術像東北二人轉、海派清口一樣,也就那個樣。郭德綱和德雲社火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有市場,有很多堅定不移的“綱絲”,但一若說他們拯救了相聲,我認為確實是言過其實了!

  • 2 # 盡力44047610

    這種議題已多次出現,我本不願參與其中。但此次只是說發揚或毀了相聲的方向不太敏感。只聊下現實而己不參與任何一方陣營!曾幾何時相聲在春晚或其它綜藝節目中邊緣化而無人問津,小品一枝獨秀,而隨著郭德綱不斷走紅,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現中,人們發現了一位會各種方言`各種藝術種類`各種貫口的一全能型相聲演員!昆丶評梆、曲丶三絃…比一些只會彈吉它唱一首流行歌曲的相聲演員更能長久的叫人記憶深刻。他說`學丶逗丶唱功夫紮實!當然一些小劇場的攏人技法有可探研!但他使眾人跟風丶使年輕人又喜歡上了相聲這門藝術功不可沒!我自己認為他對相聲是有大的貢獻的丶如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他可與一些大師比肩!

  • 3 # 歷史酒故事

    郭的嘴,不得罪人那就怪了。

    在臺上的那些倫理哏屎尿屁的,其中最噁心的一段說高峰和于謙吃屎,還準備了勺子,真沒法去昧著良心恭維他。

    特別是經常說其他演員不會說相聲,好像全世界就他一個人有能耐。掛在嘴邊的那句:不是郭德綱相聲說的有多好,是同行的襯托。這不是把圈裡人都得罪了嗎。

    至於他是毀了相聲還是救了相聲,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因為雖然相聲是民間藝術,有些葷口也無可厚非,但是你得看在什麼場合。

    如果說過去大街上撂地,圍觀者並不多,並且過去人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拿身體器官或者搭檔找包袱,是為了讓觀眾更快的接受,還有情可原。

    那麼到了現在,沒上過初中的已經很少了,再加上網路影片的傳播,很多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稍微有點深度的也都可以聽懂,再去一遍遍的倫理哏和屎尿屁,明顯不合適了。

    特別是動不動幾千上萬人的劇場,男女老少都有,還搞這一套,確實有點不合適。

    再就是相聲講究創作,傳統段子雖然不錯。只不過一遍遍的去聽,肯定沒那麼可樂。

    還有不知道各位發現了沒有,郭德綱的相聲很少有一個主題說到底的,就好像寫文章沒有中心思想一樣。這點還真不如許多所謂的主流,人家好歹創作的有一條主線。

    也許這就是區別吧,講故事偶爾穿插一些包袱,肯定不如東拼西湊的包袱密集,這也可能是大家喜歡聽郭德綱的原因之一。

    相聲說的好的人太多了,並沒有郭德綱說的都那麼不堪。

  • 4 # 逍遙信天翁

    “相聲”,發軔於清道光年間與咸豐年間的民間。這種民間藝術逐漸成熟後,其表現形式多樣,包括“墊話”、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活”、開場小唱等。

    過去藝人們為了討生活,只能一味迎合著普羅大眾的口味,俗中帶酸帶黃地進行表演,以便增加“票房”。

    自進入“新社會”後,藝人們不再是“下九流”了,成為了光榮的“文藝工作者”,從而一改過去經常“撂地”演出的方式,大都在正規的舞臺演出了。

    新社會,新面貌,肯定要對過去的一些東西進行“過濾”,使之更雅、更幽默,更具有文化,從而成為真正的藝術。這種經過“過濾”後的相聲,就是新相聲。這種新相聲一出,便逐漸取得了“正統”的地位,在舞臺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其作品以侯寶林、馬三立、馬季、姜昆、馮鞏等大家的精彩表演為代表,長期以來,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但遺憾的是,近些年來,這“正統相聲”卻逐漸式微了——新作乏善可陳,“後浪”默默無聲。

    但相聲畢竟是很多人喜歡的藝術表演形式,在此情形下,正應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這句話。加上在市場主導的情況下,流量為王,存在即合理!所以過去傳統“撂地”的那些東西,便有了捲土重來之勢。

    這傳統的東西並非一無是處,因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喜歡“下里巴人”的,肯定要比喜歡“陽春白雪”的更多。況且大家工作辛苦,去看個演出,又不是去上政治課,所以即便傻樂一下,得到放鬆,很是滿足,這也沒有什麼不對。我們不能因更欣賞有內涵,充滿幽默的作品,就以宮笑角,以白抵青。

    但是,再“傳統”,也不能讓其中的沉渣太泛起了!比如以插科打諢、低俗搞笑、損人顯效為主要手段;將“抖機靈”當做大智慧;噁心人不講底線等等——真是為了票房,就顧不了許多了嗎!

    更可悲的是,竟然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有能耐、有文化的大家風範。

    幸好,我們現在還有雅俗共賞的方清平,但似乎只是一股難得的清流,撐不起什麼大場面的!所以我們的“正統相聲”再不雄起,真正的相聲,就終有完蛋的一天!

    搜尋

  • 5 # 張文禪

    郭德綱在發揚了相聲的特點的情況下,帶動了相聲的人氣,將瀕臨死亡的相聲搶救過來,不愧為“相聲救世主”。郭德綱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個相聲的命運,真的是相聲之幸,大眾之福啊!現郭德綱相聲行遍中國,德雲社全國還有三家分社,分別是在南京、哈爾濱、長春,還設立了首個海外分社德雲社墨爾本分社。

    德雲社海外巡迴演出得到了熱烈的響應,場場爆滿,郭德綱也榮獲中澳文化大使和中澳榮譽大使。可見郭德綱的相聲文化影響力無與倫比,郭德綱將相聲發揚光大,毫不誇張地說郭德綱是真正的相聲大師。他的個人成就是歷任相聲大師望塵莫及的。願郭德綱大師和德雲社屹立不倒。青春無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孃家嫂子沒事找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