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水何慚
-
2 # 使用者5245134644332
在古代經書、史書、小說、筆記、地方誌等文獻之中,記載了很多預防與治療溫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離”,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的一個最佳的預防疫病辦法。
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中,兩千多年前的秦國便有將麻風病人集中遷移到“癘所”居住的規定。在漢代政府就要求做好隔離工作,以預防人與人的傳播。
《漢書·卷十二·平帝紀第十二》記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又如,《晉書·王彪之傳》亦記載:“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說明晉代對傳染性疾病的隔離要求更加嚴厲,只要有病人接觸者,均需採取隔離措施。到了南北朝時期,“隔離防疫”已經成為了一種制度。
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以隔離收治患上溫疫之人。隋朝與蕭齊類似,專門為麻風病人設立“癘人坊”。
由此可見,今時我們知道病毒是透過
-
3 # 使用者2087421996575
宋朝其間,瘟疫發病時政府組織醫生為患者義診,藥費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於1682年下令各地種痘預防天花。康熙根據皇室家族親身經歷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這是一個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廣防疫方法的例證。
從漢代起,就有官方為疫區和患者免費提供醫藥的記載,以後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幾乎成為官府朝廷抗疫的慣例。
04 設立隔離病坊,阻止疾病傳播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
公元242年,晉代名醫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談到天花病時記載:“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清楚表明天花是在戰爭中由俘虜帶到中國,因此天花在古代中國稱為“虜瘡”。由於其傳染性,天花隨後在中國逐漸流行。
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治療瘟疫患者。軍隊中打仗時感上瘟疫計程車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考古發現,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設施,用來隔離麻風病人。
唐朝時,還有佛教會設立的“病人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內有僧人為患者治病,相當現代的慈善機構。武則天時期,改稱為“悲田養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可見古代人很早就開使用隔離的方法,切斷瘟疫的傳染源,阻止疾病的傳播。
05 建立防疫管理,設立邊境檢疫
控制瘟疫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完善的國家防疫管理系統,並建立邊境檢疫制度以控制國際間的傳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診式》竹簡中記載了在戰國時期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的制度。
宋太祖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元朝設立了民間的醫戶制度,醫戶是政府許可能從事醫療活動的民戶,戶籍由太醫院管理,一旦發生瘟疫,醫戶要參加治療。清朝政府還設有“查痘章京”官職,專事痘疹的防疫檢查。
清朝刊行的《海錄》記載“凡有海艘回國,及各國船到本國,必先遣人檢視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 這說明中國醫生當時已經認識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為傳染病源,並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檢疫系統。
1688年,俄國是最早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
中國的種痘術還傳到日本、北韓和印度等鄰國,透過國際交流,共同防治傳染性性疾病。
06 注意飲食衛生,保持個人清潔
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良會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秦漢時期的《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提倡注意飲食的衛生,不食用變質的菜飯。
古人還注意到鼠類和不良食品可以傳染疾病,提出“鼠涉飯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魚等勸告。
明代人已十分講究飲水衛生,李時珍《本草綱目》專門有一個水部,其中說:“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汙水雜入者成鹼,用須煮滾。”這種對水質量的判斷和分級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元代醫家還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中國很多地區至今還保持著古代傳下來的預防保健習慣,如上海人的冬季進補,廣東人的中藥煲湯,南方的端午節飲菖蒲和雄黃酒等習慣,很多都同預防瘟疫有關。
07 改善環境條件,藥物預防消毒
青蒿可用於治療多種發熱性疾病,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已經成為治療瘧疾的有效新藥。
透過環境衛生的改善以減少瘟疫的傳播很早就受到了人們相當的重視。秦漢時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還認識到患病的動物和牲畜可以傳染疾病,切不可讓其汙染水源。
-
4 # 牛德龍吖
古代抗瘟疫的有以下10種方法:
1. 醫者首當其衝,抗疫名醫輩出——中國數萬醫者馳援武漢,名醫名哨輩出;
2.接種減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無數疫苗專家日以繼夜,可遠水難救近火;
3.帝王承擔責任,官方免費抗疫——國家領導擔責,撤換無能官員,國資抗疫;
4.設立隔離病坊,阻止疾病傳播——速建方艙及重症監護,核酸CT臨床診斷;
5.建立防疫管理,設立邊境檢疫——果斷封城封區封路隔離,接僑暫閉國門;
6.注意飲食衛生,保持個人清潔——口罩防護服遍及中囯疫區,洗手空前普及;
7.改善環境條件,藥物預防消毒——街道安靜整潔,野味匿跡,推廣中西防治;
8.普及醫學知識,加強教育書刊——人人關心疫情和病毒,醫學教育微信頭功;
9.官方免稅減租,疫區施財賑災——中央地方財政多項優惠,全世界捐贈疫區
10.妥善安葬亡者,救濟撫養遺孤——國家下令安置亡者善終,遺孤傷殘有依靠。
疫病,是中國歷史上對流行性傳染病的統稱,包括因病毒、細菌、寄生蟲和其它微生物引起的多種疾病。而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疫病則稱為瘟疫。
回覆列表
一、隔離
在古代經書、史書、小說、筆記、地方誌等文獻之中,記載了很多預防與治療溫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離”,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的一個最佳的預防疫病的辦法。
二、養正
《內經》告誡人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並要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以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
三、艾灸
古人重視艾灸防疫。古人已經認識到,艾灸的作用甚大。
四、藥囊
古人認為,疫毒是一種偏性極重的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剋制疫毒的偏性。
五、藥浴
透過中藥藥浴來避邪,這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六、粉身
身上抹粉,也能預防瘟疫邪毒。
除了上述預防方法以外,古人還特別強調飲食衛生以及個人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