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臺北女生
-
2 # 守護圓融
大陸的教育和國外的教育在形式上沒有太大區別,都屬於班級授課制。但,教育目的和方針就存在很大的區別了,服務於並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意志。
在教育和教學方法上,百花齊放,各有所長。
-
3 # 袁勁松 思維導師
大陸以知識學習為核心,國外以思維能力培養,能力訓練為核心
-
4 # 教育的道與術
國外的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全人教育。更加註重人文和科學精神的培育,注重學習能力和健康生活的品格培養。形成更具規則意識,公民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體系。國內的教育,因應試教育的導向,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離教育的根本目的。造成的原則,程式和方法,都存在很多違背教育規律的問題。或浮躁、或短視。出現很多事與願違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悲哀。
-
5 # 尼豐潤
說實話
大陸教育(中小學)主要是填鴨式的死記硬背,以記憶為主,理解思考為輔的教育!透過層層考試篩選,不斷打擊學生自信,走到最後最高的學生就是精英!
國外的教育一般分為私立學校的教育和公立學校的教育。
像美國公立學校,一般提供基礎性的教育,滿足一般的需要,培養公民的基本素養為主。
私立學校主要透過高昂的學費,招收中產階級以上的學生,集中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老師和裝置等),志在培養社會的精英!
-
6 # 朵雲流觴
現在大陸教育的體制其實是國外教育體制翻版後的“自適應”體制。至少學校體制是如此。看看近代歷史就不難理解這一點。
基於這一點,我們不能簡單來比較兩者的異同。更大程度上是互相融合又相互獨立。
國外教育本身的優勢不能否認,比如分科學習當然在專業性、科學性上得以更充分的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更大層面上,國家的社會的資源配置等等都造就了國外教育優勢的一面。
探討大陸教育,更繞不開歷史。這裡不細說。現在,各項教育制度改革不論方向指導還是具體措施的貫徹實施都有力而且有利。渾厚的人文歷史加上現代的理念方法,相信在保持我們自己優勢的同時會不斷有超越。
最不可取的是:妄自菲薄,甚至把我們一些根性的部分一棒子打死!
-
7 # 高中數學計算課
我覺得本質是一樣的,好大學都不好考的!只是人家是精英教育,老師多學生少。咱們是全民教育,學生多,老師少。
-
8 # 也是學生家長
結合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真實案例建議,孩子小的時候最好不要出國接受國外教育,除非你有移民的打算。
理由1:孩子在沒有監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學壞
朋友小妍,我的同事,曾經在英國留學,曾經給我的建議是:要出國留學的話最少也要等孩子初中畢業以後再去,因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價值判斷還不成熟,很容易被帶壞了,最可怕的就是國外的熊孩子們借搞party的機會進行吸毒、性交、暴力活動。父母都遠在異國他鄉,起不到任何監護作用。
理由2:孩子來回適應國內、國外教學環境,跟不上課,自信心受損
同事馮哥,由於是長期駐外工作,所以就把妻子、孩子都帶過去了。女兒從小就在國外上,9歲的時候回國,卻發現女兒無法適應國內的教學環境、跟不上進度。雖然在國外的時候,父母和女兒的日常交流也是中文,很多東西會說、但不理解。最終很無奈,一家人為了孩子又出國了,來回折騰了幾次,最終自嘆也只能長期駐外或者移民了。
理由3: 孩子小,短期內難以適應外國教育環境,缺乏文化底蘊
再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兒子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隨我到國外,在一所公立學校上了一個學期,也就是一個term,班級名稱為three sparrow(三隻麻雀)。剛開始的前幾天,兒子興高采烈、信心滿滿、充滿了激情、也充滿了自豪感。可是不出一個禮拜,卻死活不去上學了,不管怎麼勸怎麼說,就是不想去。後來才發現,孩子是自信心受到打擊,無法融入那個環境。中國孩子在數學、計算機等學科非常優秀,優秀到讓同學和老師很驚訝,但語言類卻形成強烈的反差。老師的授課是全英文的,有的時候講個歷史小故事或者笑話,當別的孩子都在笑你卻一臉懵圈兒、毫無反應的時候,自信心一落千丈。最後無奈,只能選擇回國繼續上學。
所以,在高中以前的階段,最好給孩子一個安靜穩定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待文化底蘊形成、價值觀基本形成,至少是初中畢業以後,再出國接受教育會更好。
您對以上回答評價如何?
(請用行動來回答)(❁´◡`❁)
B. 收藏
D. 以上全選
你選(做)對了嗎?
-
9 # 晉晉79887935
國外的教育是教成‘人’,大陸的教育是教成‘產品’。
-
10 # 鄉下老頭
讀死書和讀活書有本質的不同。
回覆列表
又要惹很多人生氣了吧,呵呵;
大陸哪來的"教育",沒吧,那不是教育吧,我們還沒"開始"做教育,至於原因,另一個話題了;
百度百科說:「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WIKIPEDIA說:「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or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values, beliefs, and habits.Educational methods include storytelling, discussion, teaching, training, and directed research. Education frequently takes pl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ors, but learners may also educate themselves. Education can take place in formal or informal settings and any experience that has a formative effect on the way one thinks, feels, or acts may be considered educational. The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is called pedagogy.
Formal education is commonly divided formally into such stages as preschool or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secondary school and then college, university, or apprenticeship.
A right to educ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by some government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In most regions, education is compulsory up to a certain age. 」大意是:「教育,是促進學習或獲取知識、技能、價值觀、信仰和習慣的過程。教育方法包括講故事、討論、教學、培訓和定向研究。教育經常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進行,但學習者也可以自我教育。教育可以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環境中進行,任何對一個人的想法、感受或行為有形成性影響的經歷都可以被視為教育。教學方法論被稱為教育學。正規教育通常被正式劃分為學前或幼兒園、小學、中學,然後是大學、大學或學徒制。一些國家政府和聯合國承認了受教育的權利。在大多數地區,教育在一定年齡段內是強制性的。」
講真,哪一個對教育的詮釋你更能接受、認同呢,大家常去分東方、西方,大陸、國外,但這種二分法我看不出意義,想表達什麼呢,搞民粹嗎,無聊了,老實說;
只要是好的、對的、適合的、有未來性的,大家應該都能去思辯,去思考,去更多的瞭解;
現在的國內教育,從思路、制度、配套、師資、理念、方式、家長、重點學校、巴結老師、變態式的特色、教育的一些內容、教育周邊...,簡直了,想教出"什麼"呢,我是完全不明白!幼兒園學了小學要學的,小學學著初中才需要知道的,高中學著大學的,大學不知道該學啥天天搞實習,...,我們的孩子被揠苗助長,只為升學、考試而讀書,這怎麼是教育呢,這種教育底下出的孩子們,美國一堆大學、研究所不要,不收,除了有錢能入學,專業不好、英語不好、沒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沒有理想與熱忱,不知道自己想做學問還是貢獻社會,...,太讓人覺著遺憾了,我們在知識、教育的理念與實務上,窮得只剩下錢呢;
所以後生晚輩或朋友若是問我的意見,一定是建議把孩子帶到國外受教育吧,日本、美國、荷蘭、瑞士、德國,哪裡都好,都有理念,都有特色,都有人文思想,而且,最正常的是,幼兒園就做幼兒該做的事,玩、再玩、還是玩,小學,就學小學生該學習的生活日常與匹配的知識內容,做很多的閱讀、課外閱讀,初中高中,除了自己的學業要認真攻讀外,還有機會與必須參予到社團、社會的活動,要自己面對許多的人際關係、很多的師生互動、很多的自我思考,...,這些教育的過程、方式、方法,才是正常的,考慮每個孩子的思想要成長、要獨立,給每個孩子一樣的教育機會、資源,提供孩子各種不同選擇、不同人生的可能,這才是正常的,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我們,身為大人的我們,最不需要教養出一個無法獨立思考、不懂人際關係、沒有理念夢想、毫無信念可言、不懂愛、沒有正確人生觀、沒有抗壓能力、沒勇氣面對問題、不會產生解決方案的孩子,那對孩子們來說才是殘忍,到頭來,不幸福、沒有安全感、不會愛與被愛、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認識自己相對於社會或世界的價值,沒自信又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