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做一顆小小草

    教育,說白了就是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然後再運用知識的過程。無論到了哪裡都脫離不了這個框架,這也是大陸外教育的相同點——目的相同。

    不同點:教學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大陸教育:教學方式——老師告訴學生下節課要講的內容–學生預習–發現問題–帶著問題上課–教師授課–學生疑問得到解決–教師查漏補缺–學生掌握了所有教學重點–大家皆大歡喜。

    教學效果——學生成為考試能手,分數無人能敵,由於習慣在一個圈子裡耍,容易陷入思維定式,因此創新、研發能力較弱

    國外教育:教學方式——老師、學生都不知道下節課要講什麼–老師上課自由發揮–學生一臉懵逼–逼不得已,學生提問–各種問題–老師懵逼,解決不了了–迫不得已,留下作業,自行搜尋總結–下節課再討論–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有些甚至比老師的還出色,老師很驚歎,兔崽子們還是很有本事的嘛

    教學效果–全面的知識點?那是沒有的!考試?誰在乎呢?過關就行,好在國外要求比較低,不然全部肄業!不過也有好處,最起碼不怕難題,不至於面對難題畏縮不前,從小習慣了嘛,都是自行解決。至於創新、研發?反正天馬行空慣了,碰到了就成功了!反正人多,總有碰到的!

    不過,相比而言,對於國外大學的寬進嚴出這種制度,我還是比較推崇的。對於大陸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儲備真的是不敢恭維,國外畢業的那些人,最起碼有真才實學。

  • 2 # 回首悠心

    中國教育和國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培養所需要的人力和人才,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教育講求德育為先,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國外教育堅持以人的自由、個性發展為中心,堅持學生的個性發展。

    中國教育的培養方式、教育內容、教育形式、規則和制度完全堅持頂層設計,大人決定,學生從來就是被動接受教育,被動參加考試和選拔,國外教育大部分堅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中國的教育注重雙基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基本功都很紮實,考試成績優秀,但沒有養成好的思維習慣,創新力不足;國外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基礎知識不牢。

    中國教育高中以下學生拼時間、拼精力、拼智力、拼分數,國外的學生沒有多少課業負擔和考試負擔,作業是一些論題,考試不超過1個小時。

    中國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 投入較多,無論心思和金錢方面都是大筆支出。中國家庭的孩子學外語、學特長几乎成了必選項,但中國家長很少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和生活自立、自理能力;國外家長不替孩子包辦一切,孩子自主選擇,沒有強迫。但他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

    中國的大學教育講究嚴進寬出,混到畢業即可,(當然也有很多學的辛苦)國外大學講究寬進嚴出,學不出所以然恐難畢業。

    大陸外教育各有利弊,各有長短,中國教育只有吸收外國教育的長處,並結合自己的特點,才能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辦出人民滿的教育。

  • 3 # 名校歷程

    從幾個角度談下這個問題吧。

    一、一定要認清一個基本現實,近500年的世界是白人主導的,他們掌握了科學技術,搞了三次工業革命。

    二、全世界大學教育制度分為兩種。

    美國為代表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大學是企業,靠收學費維持運營。包括公立大學。

    另一種是西歐北歐為代表,大學由國家經營,不收學費,典型為法國德國。

    中國擴招前是西歐模式。現在也是公立大學模式為主,一本學費很便宜。二本三本有點像美國模式學習。

    三、大學入學方式

    中國的高考制度最公平合理。絕大多數留學生是考不上大學和好大學,才去留學。

    美國大學招生制度,設計之初就給權貴留了後門,不是公平的制度。

    日本、南韓,也是中國這種高考制度。

    四、歐美上大學是奢侈品

    美國上大學,學費昂貴,普通家庭無法承擔,靠貸款上大學,負債累累。

    西歐雖免費,但上大學機會少,類似中國擴招前,在德國,10歲時就要分流,大多數人只能上職校,沒有上大學機會。

    五、美國社會等級森嚴

    中國留學生,接觸不到上流社會,即便拿到綠卡,也只能接觸底層社會。

    六、美國上層社會教育

    美國上層社會,孩子從小補習,讀的大學也不一樣,很多讀的文理大學。底層讀碩士、博士的極少。

    上層社會博士畢業,會希臘文、拉丁文,精通數理化生天文地理歷史音樂繪畫哲學。

    七、美國有各種天才班,為天才提供通道

    八、美國企業不重視學歷,蘋果公司一半員工沒有大學學歷,只是技工。

    九、美國學制不同

    美國碩士=上崗培訓,1年、1年半、2年制都有

    美國博士,從本科生錄取。

    醫學、法學無本科,只有博士,屬專業型博士。

    美國沒有文學博士。

    美國碩士不算校友,博士多數也不算,比如哈佛博士不算哈佛校友。

    美國水碩很多,給錢就唸,包據名校,比如哈佛教育碩士。

  • 4 # 竗竗是個小皮蛋

    可以從幾個方面看這個問題。

    1.從教育流程上去看

    大陸教育:先打基礎,所有基礎都要紮實,高中粗分文理科-----進入大學,細分專業,分興趣-----考研進修,專業領域------進入工作,適應社會,興趣調整。

    國外教育:快樂教育,從小培養興趣,強化認知------中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進入大學,學習專業知識------進入工作,專業領域。

    畢竟大陸人口基數很大,中國也是出於發展中國家,怎麼提高國民基礎素質是首要問題,所以教育方針也不一樣。

    國外的國情就是自由開放一點,說不上好壞,但是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從小的教育,認知就是這樣,所以通俗點講就是孩子比較早熟,知道自己要什麼,早早的就會自己規劃自己的行進路線,也因此進入工作後,家長就會脫手不管。

    2.從教育的結果來看

    大陸教育和國外教育都是一樣的,只有少部分能按照自己所學的去進行下去,換句話說,就是能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繼續下去。大部分人都是會被社會左右,以養家餬口為目的。

    國外教育在這個上面,資源浪費的比較少,因為早早的,孩子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學什麼,不想學的就去謀生。

    而大陸教育在高等教育上存在很大的浪費,想想有多少大學畢業生是從事自己本專業的工作?

    3.從適應性上來看

    就看兩者是否能轉換

    大陸教育的學生,轉國外教育,因為基礎紮實,那麼或許1-2年就能完成轉換。

    國外教育體系的學生,很難適應大陸教育的一些考試,惡性迴圈,成績越來越差。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陸現在一些體制外的學校基本不參加大陸高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國際油價下跌至11美元,國內油價還是5元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