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夜火燭

    最近,清華北大招收外國留學生使用了免試申請的辦法,惹來許多爭議,引起許多人圍觀,許多網友感覺太不公平了,這就是偏袒外華人。

    試想一個學生在我們中國,如果要考上清華北大 ,是非常難的,就是全省也要在100名以內,才有希望考上,這已經不是百裡挑一了,而是萬里挑一,辛辛苦苦讀10年書,不如一個外國國籍。

    根據有些網友說,有些也是華人,加入外國籍,再回來上清華北大那是小菜一碟,中文水平隨便就可以達到6級,本身就會說中國話。

    是在外國長大的華人,從小也受到中文教育,中文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在話下,而他們回到國內面試,可以進入中國最好的高等學校。

    不但如此,還有高額獎學金,各種各樣的福利,每年數目可觀,這些都是中國學生望塵莫及的。

    為什麼華人和外華人差別這麼大?有的人說和國際接軌,外國留學生入學考試,也是申請制,不需要考試,這能一樣嗎?外國名校眾多,人口少,100個人可以選擇10個名校,而華人口眾多,有可能1000個1萬個人才能選擇一個名校,這能一樣嗎?

    根據有關人士說,即使這樣也很難吸引外國優秀留學生,相對大陸國外的條件更好。

    相比中國,我剛才看到一個訊息,全軍覆沒,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大陸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如果這是真的,就是一個重磅訊息,根據訊息表示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錄取的中國學生數量為0,斯坦福大學也取消了大陸區域的面試,中國留學生赴美名校留學堪稱全軍覆沒。

    儘管後來有人出來闢謠,還是讓人心頭一冷,我看了一下這個傳言,2019年就出來了,一些媒體將美國高校不錄取中國留學生歸結為招生舞弊。

    目前由於受相關疫情的影響,國際局勢微妙,赴美留學形勢十分不明朗,也流出各種各樣的謠傳。不過,根據報道,麻省理工2020年本科提前錄取,結果在2019年12月放榜公佈,根據報道有三名來自中國大陸高中的學生被錄取,一名來自福州,兩名來自上海外國語附屬學校,從資料上看,無論是2019 還是2020年錄取季,美國名校新生榜單上沒有缺席過中國大陸留學生,唯一缺席的是2019年提前錄取的中國大陸高中學生,就是所說的零錄取。

    至於斯坦福大學取消面試 ,那是2018年12月14日已經宣佈的,曾任斯坦福大學校友面試官的張喻芳表示不接受面試不能減分,接受面試也不一定能加分。

    如果希望參加這個面試,可以考慮美國,中國香港等校友面試地點,即使不參加面試,也不會導致自己的申請減分。

    說了這麼多就是,外國對留學生政策比較嚴,中國對留學生政策比較寬鬆,對國內的學生來講是不公平的,畢竟中國學生人口眾多,考上名校沒這麼簡單,如果是有外國籍的,躺著都可以進清華北大,且還有各種各樣的獎學金和補貼。

    這對中國學生真的公平的嗎?何況那些外國留學生學成以後,他也是會回國的,他也不可能為中國服務,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 2 # 藍色的憂傷

    有些人外華人就是懂得了華人喜歡面子,給華人給足面子,而中國對他特別的優待,提供各種方便,得名又得利。

    比如這次更改留學生政策,取消筆試,只要在外國居住兩年,有合法的外國國籍,就可以參加申請中國清華北大留學生,就對外華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好訊息。

    只要中文達到基本的水平,其實達不到也不要緊,在我中國有專門補習的,可以快速提高中文水平,享有充分的資源,提供優厚的獎學金和其他福利待遇,可以說是白花錢,還可以進中國最好的大學,條件真是太好了。

    中國學生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十年寒窗,即使特別優秀,想進清華北大也是非常難的,那是許多中國家長和孩子,心中的夢想,那不僅僅是百裡挑一,全省幾萬人,才能有幾個,甚至一個縣考上一個清華北大,縣長都要親自上門祝賀。

    我們家鄉學生,只要考上清華北大,不但家裡送喜報,在繁華的大街上,還懸掛大副祝賀條幅,是非常光榮的,有線電視更是祝賀點播的不斷,是非常難得的,一家幾代人都感到揚眉吐氣,所以考上清華北大太難了。

    華人和外華人,差別太大了,這是偏心外國留學生,外國留學生會這麼愛中國嗎?家花不如野花香,我覺得應該一視同仁,至少對中國學生公平一點,群眾意見才不會這樣議論紛紛。

    中國主要是要依靠中國自己的學生,建設自己的國家,外國留學生,好像是上等公民,處處優待,中國學生當然不能平衡了,有些明明是華人去外國居住兩年,更改外國國籍,回來以後上清華北大就是外華人了,他們很容易進去,對中國學生也是不公平的。

    有些人說中國有錢人去外國留學,把錢交給外華人,外華人到中國留學,中國把錢花給外華人,這區別太大了,也應該和外國一樣,一視同仁,想進中國名校,就要贊助中國學校,想白花錢讀書,就要爭取獎學金,想投機取巧,混箇中國名校畢業證,那是辦不到的。

  • 3 # 冷靜的含羞草

    免筆試不等於不瞭解該學生的成績,各國都有自己的高中階段成績,我想,國內名校肯定要審查高中階段成績,一般不會作假。今年情況特殊,因為疫情,沒法組織筆試,面試也是網上進行,所以可以理解。但假如不分青紅皂白錄取,這有失公平,也有損中國高校形象。國際化,不是犧牲高校形象為代價的

  • 4 # 識途馬35

    這是國家出於政治考量作出的安排。世界已經改變了許多,應該作出一些調整。

  • 5 # 龍東京

    不能一式同仁,對外不設(制)(標)防,這是對自我民族地坦式的一種摧殘,中國文化必須要追求取向、目標和高度及普及的廣度。

  • 6 # 晨光千尺

    賤是真賤,中國的大學,可以說賤到骨子裡去了,1949華人民站起來了,唯獨文化界和個個高校依然跪著,到今天依然如此,越有文化跪的越瓷實,

  • 7 # 夢琦ANNA

    直接說這就是清華北大嘛,以前認為清華北大很高階。現在認為很垃圾。是高等教育界的恥辱。這種校長要撤掉坐牢。

  • 8 # queuejumpers的爺爺

    怎麼看,還行吧,我家孩子首選東京大學,估計沒戲,其次是國大,南洋理工,最後是早稻田大學,如果都考不上,只能讀個北大了。

  • 9 # 貴煙爆珠

    世界高校排名評估有一項是評估國外留學生人數,所以這些高校為了世界排名也是拼了,隨便什麼阿貓阿狗,只要是外國國籍,來一個就算一個人頭。

    所以,這些名校的舉動可以理解!

    但問題是,規則是西方國家制定的,我們要在他們制定的規則裡面要好的排名,只能夠按照他們的方法來運作。就有了現在這種尷尬的境況。

    其實,科學界的諾貝爾獎幾乎不可能給中國的,給你錢幫你揚名,催生歐美的敵人強大?給你你做嗎?

    所以,我的建議是,放棄幻想,放棄以歐美人制定的規則,自己建立一個自己的體系,評估世界上的高校。也建立一個基金會給世界上有建樹的科學家,不就是錢嗎?誰還沒有?名望是時間累積出來的,20年過後,用心運作總會出成績的!

  • 10 # 別酒流年

    2月27號,中國駐韓大使館緊急籌備了2.5萬餘個醫用口罩從首爾明洞中國大使館整裝起運,馳援南韓重點疫區大邱市一線。在此次援韓物資上,中國大使館用中韓雙語寫著“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和“大邱加油!”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出自新羅(今南韓)崔致遠的《有唐新羅國故知異山雙溪寺教諡真鑑禪師碑銘(並序)》:“夫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是以東人之子,為釋為儒……”

    “道不遠人”出自《中庸》第十三章:“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意思是天地之道並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是道了。

    崔致遠,晚唐時期新羅人,字孤雲,號海雲,諡號文昌。在中國近17年的遊學為官,崔致遠深得中華文化精髓,歸國後他成為了半島漢文學的鼻祖,為兩國交流和豐富半島文學做出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後世無限敬仰。後世的高麗王朝追諡文昌侯,入祀先聖廟庭,尊為“百世之師”,因此崔致遠也有“南韓孔子”之稱。

    崔致遠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多虧了當時大唐的一項特殊政策——賓貢科舉。

    賓貢,這裡指別國推舉而來的賢者。《宋史·外國傳三·高麗》:“貢士三等,王城曰土貢,郡邑曰鄉貢,他華人曰賓貢。”《宋史·外國傳三·高麗》:“詔賜高麗賓貢進士王彬、崔罕等及第。”

    從貞觀元年開始,大唐即已對外國學生開放科舉考試,外國留學生亦可考取功名,登科及第,稱作“賓貢進士”。留學生來大唐先在國子監學習三年,學習期間的學費生活費由大唐支付,之後參加科考,考取功名兩年後就可以留在大唐做官。

    正是大唐的開放和相容幷蓄,造就了大唐空前遼闊的疆域、極度繁榮的文化、極度發達的經濟,唐朝鼎盛時期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多個,直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華人仍然被外華人稱為“唐人”。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彥升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不負眾望,一舉得第。

    李彥升及第後,朝中內外,為之驚歎,言論不一。

    有人認為,一個外籍“蕃客”參與國家的正規科舉不妥(李彥升不是參加的賓貢科舉),而極力反對錄取,並上書唐宣宗取消其所中的進士。

    而也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任何具備真才實學的人都有資格進入科舉,如李彥升的舉薦人、大臣盧鈞。

    盧鈞對宣宗說:“華夷之別在於心。有的人儘管長的外貌是華人,但卻不愛中國,是‘形華而心夷’。李彥升雖是蕃客,但他熱愛中國,是‘形夷而心華’,這樣一位頗有才華的外國僑民,朝廷應破格重用。”

    盧鈞還說到:“這就好比有人當了漢奸,他們是外華人嗎?金日磾對漢朝赤膽忠心,他是華人嗎?”

    唐宣宗認為盧鈞講得有道理,就同意錄取李彥升為進士,並欽點其為翰林學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去日本生活,但是留在國內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