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藥師

    相比於大陸醫院人山人海的場景,國外許多醫院平時都看起來空空蕩蕩,冷冷清清,許多人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有的人也實際體驗過在國外的就醫流程。為什麼國外醫院平時看起來沒人呢,難道是他們都不生病?

    其實這個國外的就醫流程和就醫習慣有很大關係。

    首先是國外的診所及家庭醫生制非常發達,許多人都有其固定的家庭醫生,一般的小病比如胃腸不舒服、感冒發燒等如果需要看醫生的話,就會去找自己的家庭醫生,所以一般不去醫院。

    而在我們國內許多人不管頭疼腦熱還是感冒發燒,都喜歡往醫院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醫院到處是“吊瓶林立”。這和華人的醫學素養、醫療制度有很大關係。比如在國外醫生是執業是沒有限制的,它們可以在大醫院工作,同時也可以在診所執業,所以診所的技術水平可能與大醫院的水平不會差很多。不同的醫院達到了同質化標準,同一個疾病,不管在大醫院還是小醫院治療方案不會有大的出入。

    另外國外的醫院都實行預約制,確實需要在醫院治療的,非急診患者,都需要提前預約好具體日期,才能就診。醫院會根據預約情況分時段合理安排醫療資源,所以平時就很少看到人擠人排隊看病的現象。

  • 2 # 良方益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咳嗽病人,只給他吃一週的藥治好了,藥費是300元,他可能覺得花錢多了。

    如果是同樣的病人把他收住院,做化驗、拍片、彩超,又打了一週的吊針治好了,除了報銷自己花了1500元,病人可能覺得花錢不多。在有的病人看來,這兩種治療方法前者沒有比較優勢。

    再比如有些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回覆期,完全可以選擇吃藥治療,卻選擇了住院治療,這既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又造成醫院人滿為患的局面。

    不僅如此,如果照此下去,不僅僅是醫療資源浪費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對國民體質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病人出現認識上的誤區,是醫院長期實行的治病流程,對人的潛移默化造成的 。

    當然,醫院為了生存發展不得不這樣做,問題不全在醫院。

    不應該把所有的行業都用掙錢多少來衡量,如果統盤考慮算大賬顧大局越算越清醒;如果各個行業算小賬不服務於大局會越算越迷糊,這樣必然會走入誤區。

    相信華人對這種做法遲早會有清醒的認識,當轉過這個彎,會找到正確的路。

  • 3 # 澳洲的小竹仙子

    西方國家免費醫療,醫生看病都是GP(全科醫生)診斷在先,如果需要進一步治療,再介紹給專科醫生,做儀器診斷也基本是免費的,住院手術也是免費的,連醫院的餐食也是營養餐免費的,需要特殊照顧的也會有專人服務,也是免費的。所以GP那就能判斷出是否去醫院進一步看專科醫生,醫院也就沒那麼多人了。再者西方國家空氣好,人基本不得病,醫院自然沒什麼人。

  • 4 # 設計是生活的一部分

    國外的醫院是什麼情況不知道,國內的市級醫院的確是人滿為患。感覺像個大市場,熙熙攘攘,看見醫生也夠累的,幾乎沒有上廁所的時間。患者去醫院往往都是心急如焚,不希望等待的時間過長,對於這種情況,還沒有有效辦法加以解決。願早日引進世界發達國家的做法,讓看病不再擁擠。

  • 5 # 喬山甘草

    中西文化不同,比如新冠肺以來,東方人死也戴口罩,西方人死了也不戴口罩。只要經濟允許的範圍,華人都會盡最大力去治病,西方人老人們只要不能自理,很快就走了。在這種理念下,醫院豈能不人滿為患!西方家庭醫生與中國赤腳醫生意義一樣,但華人更喜歡選擇好一點的醫院,重視生命!

  • 6 # 行行攝攝O記錄山河

    地球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中國≈960萬平方千米。

    地球227個國家和地區和76億人口,中國14億5萬人,看資料比例。

    再者就是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氣溫高低也有所影響。

  • 7 # 其樂在衷

    這種現象大概主要是健康水平的巨大差異造成的。華人不健康的人比例大,除了遺傳、工作生活壓力大之外,還有空氣,飲用水質量差,不安全食品,生活習慣不好,醫療市場化,濫開濫用藥品,過度、錯位治療等問題所致。

  • 8 # 1236wsj

    國外醫院空蕩蕩看病人很少,國內醫院看病患者常滿圓,華人口十四億,世界人口大國,這麼多的人口應當有病人相當於一個小華人口總數,人們常說看病難,看個普通病沒兩叄天檢查不上,幾個外國加起來人口沒中國的人口數,所以外國的醫院空蕩蕩,看病的人很少,它的總人口少,看病的人自然會少。

  • 9 # 介入王小俊讀歷史

    這是一種錯誤的感覺:和大陸的醫療體制和診療制度有很大關係。

    國內的優質醫療資源大部分在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無論是醫療技術和醫療裝置,都是一流的。加上華人的傳統的教育觀念,有病就要去大醫院,感覺醫院人滿為患,其實,很多中小醫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吃不飽的,最近十年以來,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為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和家庭醫生,目前看有效果,但是不太明顯,基層醫生不僅擔任家庭醫生的責任和有公共衛生的責任。

    國外醫院,更多的是指歐美醫院,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存在公立醫院,由於有早期的原始積累,醫療體制和醫藥、保險體制更加完善,有病先找家庭醫生,在醫院做完手術後到相應的康復醫院診治。

  • 10 # 農民工說古道今

    提問者這是在偷換概念,國內的醫院真的都“人滿為患”嗎?恐怕未見得吧?很多鄉鎮衛生院、尤其是位於城市範圍內的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經常是門可羅雀,並沒有出現“人滿為患”的景象!真正“人滿為患”的主要還是省級和市級三甲醫院以及一些遠離大中城市的縣級人民醫院。這主要還是和中國的分級診療體系沒有建立健全以及醫保相關政策有關。當然,華人口基數太大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人口基數太大——無法迴避的國情

    提問者所謂的這個“國外”,想必說的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印度等一些人口眾多的國家,醫院裡的病人似乎並不比中國少多少……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歐美髮達國家人口普遍較少,幾千萬人口的國家已經稱得上是大國了!即便是與中國面積相當的美國,人口才多少?三億左右、是中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像加拿大那樣地廣人稀的國家就更加不用多說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算的算術題,如果把中國合大醫院的病人“趕走”四分之三,還會“人滿為患”嗎?人口基數太大是中國的國情,即便中國醫療體系的一切都搞得像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那樣,也不可能出現他們那種“醫院空蕩蕩”的現象!

    分級診療體系尚未建立健全

    歐美的不少發達國家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分級診療體系,什麼樣的疾病應該去哪一級醫療機構就診都有明確的規定。小病由簽約家庭醫生、社群醫療機構解決,根本無須往大型醫院“擠”。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設,如果沒有下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您私自前往公立醫院就診,很多歐美髮達國家的醫保是不予支付診療費用的,或者支付比例非常非常低。換言之,您如果不經過家庭醫生、社群醫療機構轉診而直接去公立醫院就診,那您很可能得全額自掏腰包……如果中國也如此,大型三甲醫院還會“人滿為患”嗎?

    不願意到公立醫院“預約排期”,可以!沒有誰強求您必須如此,萬惡的資本主義也一樣!那您就老老實實在家庭醫生那裡或者去規定的、與疾病相應等級的社群醫療機構就診。當然,還是必須預約,只不過不需要等很久而已。如果您一刻也不想等了,那也是可以的,去私立醫療機構,不僅不需要“排期”,而且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私立醫療機構可不是中國的“莆田系”,您的確可以享受到比公立醫院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只不過您口袋裡的銀子必須要足夠多!在大部分歐美髮達國家,私立醫療機構的診療費用醫保基本不支付,或者支付的比例非常非常低。說白了,去私立醫療機構就診,絕大部分、甚至全部費用都錢得由您自己來掏。

    醫保政策

    在中國目前的醫保體系下,無論您是在基層醫院還是在大型三甲醫院住院,醫保核銷的比例基本差不多。除了一些地方性優惠政策之外,您在全國各大醫院住院,只要您有醫保,醫保基本都會為您買單。即便是跨地區擇醫,現在基層也基本都是象徵性地出個轉診證明,非常容易。至於門診,限制則更少,除了醫保卡異地刷卡存在一些不便之外,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您去北京也好、上海也罷,只要您能掛到號,沒有誰不讓您去看病。久而久之,華人便養成了一種習慣,生病喜歡去大醫院,哪怕頭疼感冒、也有不少人喜歡往大醫院跑。不可否認,大醫院的醫生水平的確比小醫院高,可頭疼感冒、包括一些更嚴重些的普通疾病,去大醫院真的沒必要……都往大醫院跑了,大醫院可不“人滿為患”嘛!可缺乏相關政策支援,大醫院還不能把病人拒之門外。在中國,醫療機構和醫生沒有拒診的權利!

    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有相關政策支援,沒有下級醫療機構轉診的相關材料,公立大醫院可以拒收,除非您是急診病人。即便是在一些公立醫院不允許拒收病人的國家,這種沒有下級醫療機構轉診的病人,在公立醫院治療的費用,醫保基本不支付、或者支付比例非常非常低。換言之,您基本上得自己掏錢!萬惡的資本主義醫療費用可比我們高多了,您完全可以去網上搜一下看看,看個感冒花上幾百、上千美刀也不是沒有可能……反之,如果您嚴格遵守分級診療規定,醫保支付的比例會非常高,不少歐美髮達國家甚至都不需要您掏一分錢!一個是花很多錢去大醫院,一個是不花錢在社群醫療機構治病,同樣可以治好,您選哪裡?如果中國也建立起這樣一套機制,還會有那麼多人跑到大醫院去擠破頭嗎?大型三甲醫院還會“人滿為患”嗎?起碼要比現在好太多太多。

    綜上所述,中國之所以出現大型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的情形,首先和華人口基數太大的國情是分不開的。人多了,到哪裡都擠,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其次,中國的分級診療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太多沒有必要去大醫院就診的病人,也都一股腦擠去了大醫院,嚴重加重了大型三甲醫院的工作量。再者,中國的醫保核銷制度尚未與分級診療接軌,不同等級的醫院醫保核銷比例基本差不多,誰還去小醫院、社群醫院?

    目前中國也已經在著手建立分級診療體系了,只是還需要時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醫保與分級診療掛鉤,大型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一定會有所好轉。但中國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想要像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的醫院那樣“空蕩蕩”基本沒有可能,排隊或許還是要排的,只是不需要排現在這麼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85大學老師的工資並沒有很高,為什麼感覺大家都擠破頭想進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