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現象啊,華人喜歡逢年過節出遊,還不是國內遊,國際範兒的國際遊。空著手出去,然後大包小包的回來,經常出現行李超重的問題。周邊的鄰國,比如新加坡,日本,南韓等等,專門在各大商場開設了只為中國遊客服務的櫃檯甚至樓層,聘請會中文的高階服務人員專門接待。歐洲,例如德國,法國,瑞士,比利時等等,也都有專門開設的奢侈品店,連本華人都不接待,只給華人開放。是不是覺得中國國民地位在國際上空前提高?得到特殊待遇的不是國民本身,是國民的購買力。
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華人的購買力購買慾那麼強,為什麼不在國內施展呢?國內的商品滿足不了嗎?其實不然。很多去過國外的人都知道,外國的很多東西都比國內的便宜,就好像很多國外的東西在我們中國很便宜一樣。其實這裡面還是存在著許多奧秘的,下面我們來做一下具體的分析:
很多西方國家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國內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是相比起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商品的價格沒有與國際接軌,配套服務等也沒跟上,這就導致消費者在買東西時東西是買了,後續的售後服務,保養沒有保證,所以索性倒不如直接去國外買,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早買早享受。另外,對產品的毛利率和銷售手段追求有差異,國內很嚴重的一件事就是稅負,本來需要薄利多銷的產品在加稅的情況下失去了競爭優勢,所以就會出現大批遊客到日本買馬桶蓋,買電飯煲,買回來一看是他嗎杭州生產的,出趟國比國內的還便宜,這就很尷尬了好麼。
為了保護國內同類商品在市場中的競爭,所以就會以各種有效手段保護,反壟斷,提高市場準入。不是說反壟斷不好,不完全的充分競爭就會引發如幾年前在廣州天河某條街道就出現兩大超市“一元一隻雞的促銷大戰”,現在好像很久沒見到這樣的“低價”了。市場調節經濟會導致物價上漲或者下跌,這都是市場機制的作用。購買力有限的人會怎麼選擇?當然是誰便宜就買誰了。這種事多了會怎樣?劣幣驅逐良幣,以次充好,比如拼多多這種就會大行其道。但是,不會長久,只能是曇花一現,價格雖然是消費者很關注的點,但是產品質量才是核心。
即使中國最大的超市比起沃爾瑪等強大的連鎖採購實力相差懸殊,議價能力也不可比。國外的採購成本相對於國內來說是比較便宜的,所以就成本來說,這也是一個優勢所在。這裡有個挺神奇的現象,國內一些超市在鋪貨的時候貨品有嚴格的劃分,按照品類劃分,所以這就會造成沒有高檔品,只有低檔品或者普通品。你去京客隆,物美超市,永輝等等本土的超市去購物,你幾乎看不到進口商品,一水的國貨。這很好理解,國貨成本低,而且就算出問題也好解決。外國商品還要跨國維權,這中間的成本,時間都來不及。但你看看沃爾瑪,家樂福這種,同樣是啤酒,世界主流的品類幾乎就全了。你不用再到網上訂購,直接買現貨,而且你不用擔心缺貨,足量供應。
各個環節的進出口稅務,流通環節的稅負,所得稅的計徵等都造成影響。這個我就不展開說了,說了找罵。具體怎麼計算,到底有多少種得問問稅務部門的同學。
中國市場是一個條塊分割的市場,企業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銷售系統的效率成本,運營成本,流通環節成本各種差異需要有關部門和本土企業反思。如果仔細剖析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得罪一批人了。上下游的供應商們盼星星盼月亮有渠道把自己的商品賣出去,早日回收貨款早日盈利,但是國內有個通病,壓貨。渠道會提前很長時間把貨壓在庫房裡,供應商不敢得罪只能照辦,但這貨款一直壓著,如果有其他渠道需要,自己手裡沒有流動資金週轉,這就損失了一筆生意,久而久之供貨商就沒有積極性了。不願提前壓貨,不到最終的日子口就不發貨,這就直接導致消費者想買東西但是沒有。
出口訂單來自於國外,加工的原材料來自於國外,結算的資金主要用於購買原材料,所以,金融環節的交易費用相對較小。許多出口貿易實際上是一些海外家族集團企業之間的交易,所以,根本沒有結算風險的問題。由於出口貿易的金融風險相對較小,而國內貿易的金融成本相對較大,所以,在客觀上導致外貿出口產品在國外銷售的價格比在國內便宜。
導致中國商品出現特殊的“價格差”。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30%的外貿出口企業屬於來料加工企業,40%的外貿出口企業集中在沿海地區。這些企業實行的是“兩頭對外”的貿易政策——絕大部分原材料來自於境外;絕大部分產品出口到境外。這種特殊的外貿格局決定了許多外貿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國內市場。以膝上型電腦為例,雖然設立在中國東莞的企業生產最新的膝上型電腦,但是,這些膝上型電腦的核心部件來自於境外,產品全部出口境外,在中國市場購買膝上型電腦當然比在美國購買膝上型電腦要貴許多。當原材料絕大多數來自於境外關聯企業的時候,外貿企業境外的關聯公司早已從原材料價格出口方面賺取了豐厚的利潤。為了規避中國的關稅,這些外貿出口企業在簽訂出口合同的時候,拚命壓低價格,這樣一來,既可以確保境外的進口企業具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同時也可以壓低外貿出口企業的成本,減少在中國境內繳納的稅款。
不過,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時候,外貿出口企業的關聯公司無法從中獲得足夠關聯交易利潤,所以,他們不得不提高產品的價格。這就是外貿企業出口商品價格比在中國境內價格便宜的根本原因。
先說現象啊,華人喜歡逢年過節出遊,還不是國內遊,國際範兒的國際遊。空著手出去,然後大包小包的回來,經常出現行李超重的問題。周邊的鄰國,比如新加坡,日本,南韓等等,專門在各大商場開設了只為中國遊客服務的櫃檯甚至樓層,聘請會中文的高階服務人員專門接待。歐洲,例如德國,法國,瑞士,比利時等等,也都有專門開設的奢侈品店,連本華人都不接待,只給華人開放。是不是覺得中國國民地位在國際上空前提高?得到特殊待遇的不是國民本身,是國民的購買力。
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華人的購買力購買慾那麼強,為什麼不在國內施展呢?國內的商品滿足不了嗎?其實不然。很多去過國外的人都知道,外國的很多東西都比國內的便宜,就好像很多國外的東西在我們中國很便宜一樣。其實這裡面還是存在著許多奧秘的,下面我們來做一下具體的分析:
市場機制
很多西方國家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國內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是相比起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商品的價格沒有與國際接軌,配套服務等也沒跟上,這就導致消費者在買東西時東西是買了,後續的售後服務,保養沒有保證,所以索性倒不如直接去國外買,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早買早享受。另外,對產品的毛利率和銷售手段追求有差異,國內很嚴重的一件事就是稅負,本來需要薄利多銷的產品在加稅的情況下失去了競爭優勢,所以就會出現大批遊客到日本買馬桶蓋,買電飯煲,買回來一看是他嗎杭州生產的,出趟國比國內的還便宜,這就很尷尬了好麼。
國記憶體在壟斷 有些奢侈品國內沒有 只有外國有
為了保護國內同類商品在市場中的競爭,所以就會以各種有效手段保護,反壟斷,提高市場準入。不是說反壟斷不好,不完全的充分競爭就會引發如幾年前在廣州天河某條街道就出現兩大超市“一元一隻雞的促銷大戰”,現在好像很久沒見到這樣的“低價”了。市場調節經濟會導致物價上漲或者下跌,這都是市場機制的作用。購買力有限的人會怎麼選擇?當然是誰便宜就買誰了。這種事多了會怎樣?劣幣驅逐良幣,以次充好,比如拼多多這種就會大行其道。但是,不會長久,只能是曇花一現,價格雖然是消費者很關注的點,但是產品質量才是核心。
採購成本
即使中國最大的超市比起沃爾瑪等強大的連鎖採購實力相差懸殊,議價能力也不可比。國外的採購成本相對於國內來說是比較便宜的,所以就成本來說,這也是一個優勢所在。這裡有個挺神奇的現象,國內一些超市在鋪貨的時候貨品有嚴格的劃分,按照品類劃分,所以這就會造成沒有高檔品,只有低檔品或者普通品。你去京客隆,物美超市,永輝等等本土的超市去購物,你幾乎看不到進口商品,一水的國貨。這很好理解,國貨成本低,而且就算出問題也好解決。外國商品還要跨國維權,這中間的成本,時間都來不及。但你看看沃爾瑪,家樂福這種,同樣是啤酒,世界主流的品類幾乎就全了。你不用再到網上訂購,直接買現貨,而且你不用擔心缺貨,足量供應。
稅收
各個環節的進出口稅務,流通環節的稅負,所得稅的計徵等都造成影響。這個我就不展開說了,說了找罵。具體怎麼計算,到底有多少種得問問稅務部門的同學。
效率
中國市場是一個條塊分割的市場,企業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銷售系統的效率成本,運營成本,流通環節成本各種差異需要有關部門和本土企業反思。如果仔細剖析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得罪一批人了。上下游的供應商們盼星星盼月亮有渠道把自己的商品賣出去,早日回收貨款早日盈利,但是國內有個通病,壓貨。渠道會提前很長時間把貨壓在庫房裡,供應商不敢得罪只能照辦,但這貨款一直壓著,如果有其他渠道需要,自己手裡沒有流動資金週轉,這就損失了一筆生意,久而久之供貨商就沒有積極性了。不願提前壓貨,不到最終的日子口就不發貨,這就直接導致消費者想買東西但是沒有。
金融風險
出口訂單來自於國外,加工的原材料來自於國外,結算的資金主要用於購買原材料,所以,金融環節的交易費用相對較小。許多出口貿易實際上是一些海外家族集團企業之間的交易,所以,根本沒有結算風險的問題。由於出口貿易的金融風險相對較小,而國內貿易的金融成本相對較大,所以,在客觀上導致外貿出口產品在國外銷售的價格比在國內便宜。
關聯交易
導致中國商品出現特殊的“價格差”。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30%的外貿出口企業屬於來料加工企業,40%的外貿出口企業集中在沿海地區。這些企業實行的是“兩頭對外”的貿易政策——絕大部分原材料來自於境外;絕大部分產品出口到境外。這種特殊的外貿格局決定了許多外貿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國內市場。以膝上型電腦為例,雖然設立在中國東莞的企業生產最新的膝上型電腦,但是,這些膝上型電腦的核心部件來自於境外,產品全部出口境外,在中國市場購買膝上型電腦當然比在美國購買膝上型電腦要貴許多。當原材料絕大多數來自於境外關聯企業的時候,外貿企業境外的關聯公司早已從原材料價格出口方面賺取了豐厚的利潤。為了規避中國的關稅,這些外貿出口企業在簽訂出口合同的時候,拚命壓低價格,這樣一來,既可以確保境外的進口企業具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同時也可以壓低外貿出口企業的成本,減少在中國境內繳納的稅款。
不過,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時候,外貿出口企業的關聯公司無法從中獲得足夠關聯交易利潤,所以,他們不得不提高產品的價格。這就是外貿企業出口商品價格比在中國境內價格便宜的根本原因。